泉州市2023-2023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_第1页
泉州市2023-2023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_第2页
泉州市2023-2023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_第3页
泉州市2023-2023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_第4页
泉州市2023-2023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卷在9-14页)。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一样的一项是A.暑假假公济私不假思索闭目假寐B.卓见卓有成效艰苦卓绝卓尔不群C.豁免豁然开朗豁达大度豁出老命D.曲笔是非曲直曲高和寡曲意逢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侮蔑侥幸罗绮佝偻攀缘B.慰籍炫耀弥望倩影玲珑C.阡陌猝然蝉退恪守锭放D.真谛戕害黩罪饿殍内疚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________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②随着时光的________,他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古铜色的面庞犹如深秋里沟谷纵横的山野。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A.安宁流逝倘若B.安宁流失倘若C.宁静流逝即使D.宁静流失即使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儿子想让母亲骄傲,这心情太真实了,以至“想成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B.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很乐意搬出胡同,住到高楼去。C.2003年,中国用户第一次接触到可以随身携带的视频播放设备——爱可视AV320。不过,这款产品7000余元的价格让很多用户望洋兴叹。D.要了解一个地方的美食,无需饱食大餐,只需浅尝辄止。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的开拓性的人才摇篮。B.我们秉承的理念是创新、求精、超越,所以,我们的事业是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过程。C.民间艺人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深受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会了人间的温暖。D.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的气壮山河的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6.下列句子中,上下文衔接最合理的一项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1\*GB3①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会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2\*GB3②也许会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使人怅惘若失。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3\*GB3③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4\*GB3④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因为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A.=1\*GB3①=3\*GB3③B.=2\*GB3②=4\*GB3④C.=2\*GB3②=3\*GB3③D.=1\*GB3①=4\*GB3④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乐学”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都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决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愉快教育是从感情教育着手的一种人格教育,其教育是以启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唤起学生自觉为目的的。因此,它具有复合功能,成功的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的认识活动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以及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要实现愉快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应该成为学习和教学过程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比单纯地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在向愉快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做很多工作,当然做老师的就更不用说了。为了让学生会学,爱学,应该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制、教学教育方法上下更大的苦功去转变求新才行。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7.对“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一句中“时代特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B.愉快教育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C.愉快教育体现了“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D.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8.下列叙述不属于愉快教育作用的一项是A.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B.有利于纠正“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论”等有失偏颇的教育观点。C.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D.有利于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愉快教育的复合功能是指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B.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实施愉快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是符合愉快教育观点的。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呈方兴未艾之势。10.在向愉快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要提高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广博精深地熟悉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素材。B.教师还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否则,将在愉快教育中一事无成。C.教师要熟知每位学生的兴趣、心理、个性等因素,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为了教育好孩子,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教师必将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狄人伐廧咎如①,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②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③,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④。公子受飧返璧。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注】①廧咎如:狄族的别种,姓隗。②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妾。③骈胁:腋下肋骨连在一起。④寘璧焉:把璧玉藏在晚餐里。寘同“置”。(节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1\*GB3①重耳不可可:可以=2\*GB3②有人而校校:较量、抵抗=3\*GB3③将适齐适:适合=4\*GB3④皆足以相国相:辅佐=5\*GB3⑤乃馈盘飧馈:馈赠、赠送=6\*GB3⑥离外之患离:离别A.=2\*GB3②=4\*GB3④=5\*GB3⑤B.=1\*GB3①=3\*GB3③=6\*GB3⑥C.=2\*GB3②=4\*GB3④=6\*GB3⑥D.=1\*GB3①=3\*GB3③=5\*GB3⑤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GB3①晋人伐诸蒲城。=2\*GB3②天其或者将建诸?=3\*GB3③吾其奔也!=4\*GB3④君其礼焉!A.=1\*GB3①=2\*GB3②相同,=3\*GB3③=4\*GB3④不同B.=1\*GB3①=2\*GB3②不同,=3\*GB3③=4\*GB3④相同C.=1\*GB3①=2\*GB3②相同,=3\*GB3③=4\*GB3④相同D.=1\*GB3①=2\*GB3②不同,=3\*GB3③=4\*GB3④不同1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人民的拥护。B.行也,怀与安,实败名!——(你)走吧,如果贪恋享乐,安于现状,那么确实会败坏(你的)名声!C.子盍蚤自贰焉?——您为什么不早点表示您和曹国人有所不同呢?D.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和郑国都是姬姓国家,他们的子弟即使犯了过错,本应以礼相待;更何况是上天赞助的人呢?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因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儿子。C.重耳逃到卫,饥饿难忍,向原野上的农民乞讨,农民却给他土块。重耳很愤怒,想鞭打农民,子犯劝说,重耳欣然接受了土块。D.重耳逃到曹,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重耳日后极有可能返回晋国,称霸于诸侯,讨伐曾经对他无礼的国家,那么曹国一定首当其冲。第Ⅱ卷(共108分)四、(22分)15.请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GB3①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3分)译文:=2\*GB3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分)译文:=3\*GB3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分)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生命的流宗白华我生命的流是海洋上的云波永远地照见了海天的蔚蓝无尽。我生命的流是小河上的微波永远地映着了两岸的青山碧树。我生命的流是琴弦上的音波永远地绕住了松间的秋星明月。我生命的流是她心泉上的情波永远地萦住了她胸中的昼夜思潮。(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1\*GB3①选择一个意象,分析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2\*GB3②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评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4分)答:17.默写。(6分,每小题2分。任选3小题)=1\*GB3①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毛泽东《采桑子·重阳》)=2\*GB3②东风不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郑愁予《错误》)=3\*GB3③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朱自清《荷塘月色》)=4\*GB3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⑥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五、(18分)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沙田山居余光中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和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宠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山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悠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看得真真切切。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然而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蜿蜒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铁轮与钢轨撞击的壮烈节奏提醒我,我的居处并不是洞里桃源,而是山上。我亦非桓景②,即使王粲③,也不能不下楼去: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注】①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②桓景:东汉人,剑刺瘟魔而成仙,是重阳节的故事来源。③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乡、怀才不遇的感情。(节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有删改)18.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4分)答:19.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答:(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答:20.作者在第一段中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C.“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D.“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蕴含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六、(8分)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小女孩张大了,渐渐读懂了=1\*GB3①苏东坡的豪放,=2\*GB3②李白的飘逸,=3\*GB3③李清照的婉约,=4\*GB3④杜甫的沉郁,=5\*GB3⑤柔美的朱自清和=6\*GB3⑥犀利的鲁迅。答:23.根据设定的情景和规定的身份进行采访,设计出两个想了解的问题。(4分)(要求:提出的应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各问题之间要有联系;要具体恰当,便于被采访者回答;语言要得体、准确。)祖国统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中国人民关心的,也是国际的敏感问题。请你以《世界报》记者的身份,就这一话题对我国外交部李肇星部长进行采访。(1)(2)七、(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个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被塞在老板手里。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那你自己“快乐的钥匙”又放在哪呢?由谁控制你的心情呢?请以“快乐的钥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泉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积分表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答题卷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得分题号123456答案二~三、(24分)得分题号7891011121314答案第Ⅱ卷(共108分)四、(22分)得分15.请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GB3①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3分)译文:=2\*GB3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分)译文:=3\*GB3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分)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1\*GB3①选择一个意象,分析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2\*GB3②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评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4分)答:17.默写。(6分,每小题2分。任选3小题)=1\*GB3①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毛泽东《采桑子·重阳》)=2\*GB3②东风不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郑愁予《错误》)=3\*GB3③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朱自清《荷塘月色》)=4\*GB3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⑥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五、(18分)得分18.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4分)答:19.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答:(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答:20.作者在第一段中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六、(8分)得分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小女孩张大了,渐渐读懂了=1\*GB3①苏东坡的豪放,=2\*GB3②李白的飘逸,=3\*GB3③李清照的婉约,=4\*GB3④杜甫的沉郁,=5\*GB3⑤柔美的朱自清和=6\*GB3⑥犀利的鲁迅。答:23.根据设定的情景和规定的身份进行采访,设计出两个想了解的问题。(4分)(要求:提出的应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各问题之间要有联系;要具体恰当,便于被采访者回答;语言要得体、准确。)祖国统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中国人民关心的,也是国际的敏感问题。请你以《世界报》记者的身份,就这一话题对我国外交部李肇星部长进行采访。(1)(2)七、(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个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被塞在老板手里。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那你自己“快乐的钥匙”又放在哪呢?由谁控制你的心情呢?请以“快乐的钥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题目4008001200泉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语文(B卷)参考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B(A.前一个读jià,后三个读jiǎ。C.前三个读huò,后一个读huō。D.“曲高和寡”的“曲”字读qǔ,其余读qū。)2.A(B.慰藉。C.蝉蜕,绽放。D.赎罪。)3.C4.C(声名狼藉:形容名声很坏。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浅尝辄止:研究知识、问题刚入门就不再钻研。)5.A(B.“事业是过程”主宾不当。C.“温暖”应改为“冷暖”。D.有歧义。)6.A二、(12分,每小题3分)7.D(该项不能体现“时代特征”。)8.C(“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是实现愉快教育的条件。)9.C(A.愉快教育的复合功能既“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可靠保证”。B.文中没有具体说到。D.文中没有说到“方兴未艾”之势,只是提及“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10.B(说法过于绝对。)三、(12分,每小题3分)11.A(=1\*GB3①可:许可,允许。=3\*GB3③适:到……去。=6\*GB3⑥离:通“罹”,遭遇。)12.B(=1\*GB3①诸:之于。=2\*GB3②诸:之乎。=3\*GB3③=4\*GB3④其:表希望、劝告语气。)13.D(“过”是“经过”,“子弟”指重耳。)14.A(重耳不允许蒲城人应战,并非失败后逃到狄。)四、(22分)15.(10分)=1\*GB3①到(经过)五鹿时,向原野上的农民要饭,农民给他一块泥土。(1个分句1分)=2\*GB3②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边扩大边界。(“东”名词作状语1分,前“封”使动用法1分,后“封”1分,既、肆各1分。)=3\*GB3③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莫己若”1分,“我之谓”1分。)16.(6分)答案示例:=1\*GB3①“微波”,具有河流一样永恒执著的追求精神。(2分)=2\*GB3②(1)形式上:三行一节,排列整齐,铺陈有致,句式统一。(2)语言: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富有节奏感,旋律美。(3)将“生命的流”这一抽象的概念,比喻成“云波”“微波”“音波”,具体形象,富于想像力。(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点分析合理即得4分)17.(6分)略。五、(18分)18.(1)青绿(青翠、青碧)(2)神秘(深沉)(3)雄伟(巍然、磅礴)(4)山色如环(答出2点得满分)19.(4分)(1)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1分)。(2)运用了拟人的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