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绪论
中国医学的起源甲骨文-殷商时期的文字
中国医学的起源甲骨文-殷商时期的文字表面解剖-首、面、臀、膝等内脏解剖-心
中国医学的起源古文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周礼》-九藏(郑玄:“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肠、小肠”。贾公彦注:“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肝、脾、肾,并气之所藏。”)《管子》“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又说:“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内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
中国医学的起源两汉时期-古文经和今文经学《淮南子》《内经》《伤寒杂病论》
中国医学的起源宋前时期葛洪王冰金元时期
明代末期西医的传入及中西医论争明季传入《泰西人身说概》中西论争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派的百年传承中医要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气的一元论不可见可感知可及性气场?物质还是功能辨证论治什么是证?病证关系理论系统与经验系统阴阳五行同质事物的内部属性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同质事物的内部属性异质事物的相互关系生克乘侮异质事物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古文经秩序脾肺心肝肾今文经秩序肝心脾肺肾
谢谢脏腑生理
一、脏腑
1.脏腑的含义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藏(zang):是指藏(cang)于内,指人体内脏。
酒练五藏。——汉·
枚乘《七发》五味者何?曰:五藏。——《管子·水地》百骸九窍六藏。——《庄子·齐物论》吸新吐故以练藏。——《汉书·王吉传》
藏、臓、臧、脏
象:是象征或形象,主要指内脏的生理活动,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类经》谓:“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从人的生理病理过程来说:“脏变”决定“象变”,即所谓以象论脏。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器官1、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2、西医强调具体脏器,中医是解剖与特定功能的复合体。
分类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脉、胆、脑、髓、骨、女子胞
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腑:多为空腔性脏器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形态类于腑(中空),功能类于脏(藏精)。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素问.五脏别论篇》
脏腑特性功能表
名称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内容
心肝脾肺肾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
近于实体器官
常空腔性器官
多似空腔性器官
功能
化生和贮藏精气
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贮藏精气
属性阴
阳
部位
里
表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心
心系的构成:
本脏:居胸中,膈膜之上,心包围护
腑:与小肠相表里,五行属火。
连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开窍于舌。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素问.灵兰秘典论》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a、意义: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于脉中,周流全身b、影响因素:心气的推动作用是否正常脉道是否通畅血液是否充盈c、临床意义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正常:面色红润、舌色淡红、脉象和缓有力、胸中无异常感觉;异常:心气不足心火旺盛血脉瘀滞
(2)心主神志a、神:广义: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心有主宰五脏六腑生理活动及调节人体精神思维活动的功能。b、临床意义正常:神志清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异常:心血不足→健忘、精神不振、昏迷邪热扰心→烦躁、失眠、多梦、谵妄情志所伤→心神不宁→血行加速→脉率加快2、心的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喜”相关。(2)在体合脉:心主宰全身的血脉。
其华在面:心气盛衰,可从面部色泽反映。(3)开窍于舌:心的生理功能与舌紧密相关。(4)在液为汗:汗为津液化生,津血同源,心主血脉。“汗为血之余”
小肠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将食糜转化为水谷精微;2)泌别清浊: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残渣。别浊水谷胃小肠大肠大便分清脾心与小肠
心火移热于小肠:心烦、失眠、小便赤、舌尖红等
肺系的构成:本脏:居于胸中,上通喉咙
腑:与大肠相表里,五行属金连属: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悲,在液
为涕,开窍于鼻。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呼吸之气:肺司呼吸,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身之气: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包括宗气的形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宗气的生成宗气=清气+水谷精气
1.积存胸中促进呼吸
2.灌注心脉以行血临床意义
正常:肺主气气道通畅,呼吸自如。
异常:肺气不足呼吸无力、语音低微,身倦乏力、咳嗽气短。(2)主宣发肃降a、宣发指向上、向外运动排除体内浊气水谷精微向全身布散宣发卫气与皮肤肌腠b、肃降指清肃、向下运动充分吸入清气,保持呼吸的深度将吸入气布散全身,同时将代谢产物下输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c、临床意义
正常:呼吸均匀、气道通畅、皮毛润泽;全身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异常:宣发:呼气不利、胸闷、咳嗽、鼻塞、汗出异常、皮毛憔悴;肃降:呼吸表浅,少尿,咯痰咯血。(3)通调水道
a、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运动对水液输布、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
b、临床意义
正常:肌肤濡润,小便正常,息道通畅。
异常:肺失宣降→水液停聚→痰饮、水肿、少尿
运行失常→汗出异常
肺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忧:悲忧类情志活动与肺密切相关。(2)在液为涕:涕是鼻粘膜分泌的沾液。(3)在体合皮:皮毛为一身之表。
其华在皮毛:宣发卫气,输精皮毛。(4)开窍于鼻:肺气调畅呼吸和嗅觉。大肠主要生理功能:传导糟粕。
脾系的构成:脾与胃相表里,五行属土;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开窍于口。
脾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
1、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
a、运即转运、传输;化即消化、吸收。指脾有把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转输到全身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帮助胃肠将饮食分解成精微和糟粕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把吸收的精微散布全身(肺与自身)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c、运化水液所摄水液经脾吸收、转化以布散全身把各组织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及时转输他脏形成汗、尿排出体外d、临床意义
正常:脾气健运消化吸收、水液代谢正常,脏腑正常生理活动。
异常:
饮食停滞:腹胀、脾气虚失于运化食少、乏力水湿内停:水肿、腹泻、痰饮
(2)脾主升清:
a、升,上升。清,指精微物质。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顺上输水谷精微,营养全身升举固托内脏,使内脏位置相对恒定b、临床意义:
正常:脾气健旺气血充盈、脏腑位置正常头目清灵
异常:
头昏目眩脾气虚失于升清久泄、内脏下垂(3)脾主统血:
a、统即统摄、控制。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出血的功能。
b、脾统血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
c、临床意义:正常:脾气充足统摄血液正常运行于脉内。异常:脾气不足失于统摄出血2、脾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思:思维活动与脾密切相关。(2)在液为涎:涎为口津,脾开窍于口。(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运化,营养四肢肌肉。(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密切相关。胃又称胃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腐熟指食物经胃的消化变为食糜以利于小肠进一步消化。
胃为水谷之海2)主通降,以降为和: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
肝系的构成:与胆相表里,五行属木。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开窍于目。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a、疏即疏通,泄即发泄。指肝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肝生理特性为主升主动主散,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b、具体表现:调畅气血助脾胃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c、临床意义
正常:气血调畅,消化功能正常,心情开朗,男子精关稳固,女子月经正常。
异常: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吐血咯血急噪易怒,呕逆嗳气肝失疏泄情绪抑郁肝气郁结包块刺痛,胁胀痛腹泻便秘月经不调,梦遗滑精
(2)肝主藏血
a、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前提
调节血量:随不同生理状态而改变各部分血量
收摄血液:防止出血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归于肝脏。”
——王冰b、临床意义:正常:各部分血液供养正常,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头昏眼花、夜盲肝血不足→器官失养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异常:失眠多梦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肝不藏血→各种出血
3、肝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怒:怒则气上。(2)在液为泪: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3)在体合筋: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
其华在爪:爪甲,指甲和趾甲(4)开窍于目:肝经上系于目。肾肾系的构成:肾与膀胱相表里,五行属水。在志为恐,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开窍于耳和二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一是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肾为先天之本二是脏腑之精,水谷之精,多余者储存于肾(先后天关系)肾精化气,衍生阴阳,肾精是基础。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肾精是物质基础,肾气是功能表现2、肾阴是物质基础,肾阳是功能表现3、肾气、肾阴、肾阳均来源于肾精3、肾精属阴,称为肾阴、元阴;肾气属阳,称为肾阳、元阳
临床意义(精):
正常:肾精充足→生长发育正常,生殖机能健全
异常:肾精亏虚→孩子:生长、发育迟缓青年:性成熟缓慢发育不良 中年:性功能衰退,早衰老年:衰老加快
肾阳:温煦、推动、化气。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阴:滋养、濡润。一身阴液之根本。
临床意义:正常:肾阴与肾阳相辅相成,维护动态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异常:(影响全身阴阳平衡)肾阴亏虚五心烦热、早泄、遗精,脉细数,舌红少苔。肾阳亏虚畏寒肢冷、性冷淡或阳痿,脉无力或迟缓,舌淡胖苔白。(2)肾主水:a、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b、主要依靠肾的气化作用完成。
肾阳→化生尿液、排出尿;推动全身利用
c、临床意义
正常:肾中阳气足正常排尿。
异常:肾中阳气虚尿量异常;水肿。
(3)肾主纳气:
a、纳:收纳摄取。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深度,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b、肾闭藏作用的体现
c、临床意义
正常:肾气足→呼吸均匀和调
异常:肾气虚→呼吸表浅短促,动则气喘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2、肾的系统连属:
(1)在志为恐:恐则气下。
(2)在液为唾:唾为肾津所化。
(3)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精化血,发为血之余。
(4)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有赖肾气充养前阴:外生殖器和尿道口后阴:肛门
主要生理功能:
贮尿和排尿。必须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膀胱
气、血、津液
一、气1、概念1)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气泛指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2、气的生成:先天精气+水谷精微+清气
3、气的主要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A、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B、推动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C、推动水谷精微、血液、津液的布散。2)温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和生理活动。3)防御作用:保护肌表,抵御外邪。4)固摄作用:固摄血液、体液、内脏。5)气化作用:指由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生理效
应。具体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
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4、气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1)元气(真气)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A、生成:先天之精B、分布:肾中贮藏,以三焦为通道。C、主要功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内脏活动。(2)宗气:
积于胸中之气。A、生成:吸入的清气+水谷精气B、分布:聚于胸中(气海),贯注心脉。C、主要功能:司呼吸;贯心脉行气血。(3)营气(营阴):富于营养之气,是血
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中之气A、生成:水谷精微中最有营养部分B、分布:运行于脉中C、主要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4)卫气(卫阳):防卫之气
A、生成:水谷精气中刚猛、剽悍、滑利部分。
B、分布:脉外、肌表。
C、主要功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温煦脏腑、肌肉、皮毛。
5、气的运动1)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2)气机的调节:通过脏腑生理活动体现。肺主宣发、肃降——升降出入肝主疏泄——气机枢纽脾升胃降——升降枢纽肾主纳气——入六腑——降二、血:是循行于脉内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
1、血的生成:营气+津液;精化生血
2、血的主要功能:
1)营养和滋润全身
2)神的主要物质基础
3、血液运行的调节:
1)心主血脉
2)肺朝百脉
2)肝主疏泄、藏血
3)脾统血三、津液
1、定义:泛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清稀为津,稠厚为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
液性状
质清而稀薄
浊而稠厚分布皮肤、肌肉、孔窍
骨、关节、脑、髓功能
滋润
濡养2、生成、输布与排泄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输布与排泄:肺主宣降,脾主运化,肾主水,三焦主气化,及胃与大小肠协同完成。
“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3、功能1)滋润濡养作用:津: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滋润器官、孔窍;属阳。
液: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濡养脏腑、组织;属阴。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产物。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生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对津液的作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2、津液对气的作用津化生气;津能载气。
(三)血与津的关系津血同源,相互补充。中医学术语体系的当代认识中国人,按党派分,共产党、国民党等;按品格分,君子、小人;按财产分,富人、穷人等不同的划分方式,产生不同的术语体系中医学的“肾”并不等同于西医学的肾,而是将西医学的脑、心、代谢、肝、肾、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一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并概括为中医学的“肾”;中医学的“脾”也不是西医学的脾,而是将西医学的消化、脑、心、代谢、肝、肾、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一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并以“脾”命名之。科学哲学家库恩指出理论术语分类范畴的变化是理论革命性变化的根本特征:“革命的特征是众多作为科学描述和概括之前提条件的分类学范畴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仅是分类标准的调整,也是对分类方式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给定的对象和情景被分配到既有的范畴中去。”
“革命前组合在同一个集合中的对象,革命后被组合到不同的集合中去了,反之亦然。想一想哥白尼前后的太阳、月亮、火星和地球,伽利略前后的自由落体运动、单摆运动和行星运动,或者道尔顿前后的盐、合金和硫-铁锉混合物。”同时,局部分类的变化通常会波及整个分类范畴,所以理论亦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按照西医,排尿是膀胱的功能,和肾关系不大。中医认为,主要是“肾”的问题。中医的“肾”另有所指,如指某种调节功能。“喜马拉雅山”这个词,我们都以为其很明显地指称了那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但仔细一想,这里面有很多模糊之处。“喜马拉雅山”这个词并没有明确的指称范围,应该从哪里开始,从海拔50、500米,还是海拔5000米算起,才称作“喜马拉雅山”呢?如果我们将标准降得足够低,则整个欧亚大陆都可以认为属于喜马拉雅山。如果海拔8848米以上才算作喜马拉雅山,那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就只有几厘米了。黄建华.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中诸命题的性质.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版,2015,16(1):5-10.黄建华.中医学理论性质的哲学分析(上).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1):8-10.黄建华.中医学理论性质的哲学分析(下).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2):3-6.黄建华.中西医结合逻辑和现实可能性的哲学分析(上).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7):4-6.黄建华.中西医结合逻辑和现实可能性的哲学分析(下).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8):8-12.黄建华.语言,当代社会理解和发展中医的关键.上海医药,2016.谢谢!
第三章病因
李晓明
发病原理疾病与健康相对而言疾病的发生与变化取决于;正气、邪气正气:指人体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
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正与发病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一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概述概念: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分类: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内伤病因情志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宜、
五脏虚
病理产物病因瘀血、痰饮等。
其他病因外伤虫兽咬伤寄生虫概述分析方法:1、审证求因(病因辨证)2、取象比类内容: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有方法和主要手段。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由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各异,因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其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进而“审因论治”。如根据患者出现身体某部刺痛、舌有紫斑等,就可判断为瘀血致病;如出现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泻等,就可判断为食积所伤。据此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消食化滞来去除病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何为“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把疾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现象进行联系比较,并加以概括,以此来认识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例如把游走不定、变化多端、动摇不定的临床表现比作风;把黏滞、重浊、趋下的临床表现比作湿等等。第一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分别代表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简称“六气”。当其成为致病因素时,称“六淫”,又谓“六邪”。“
六气”致病的前提1.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人体承受限度。
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
2.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季节性: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2.区域性3.相兼性4.转化性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六淫包涵了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各种致病因素。外感病因六淫脏腑功能失调“内风”、“内燥”、“内火”、“内寒”、“内湿”证候与外感六淫颇为相似,但病机截然不同一、风邪风为春天主气,风病多见于春季。性质与致病特点:1.风性开泄,易袭阳位(头面部、肺部、肌表)2.风为百病之长(风寒、风热、风湿等)3.善行数变(风痹、风疹、风水)
一、风邪常见病证1.伤风: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咽痒咳嗽2.风痹:四肢关节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3.风水:发热,恶风,头面浮肿,严重时迅速遍及全身,小便不利4.风疹:皮肤瘙痒,漫无定处,皮肤丘疹,或团块状,时隐时现治疗原则
辛散、疏风二、暑邪独见夏令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性炎热,阳热亢盛证候(伤暑)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中暑)3.暑多挟湿湿热症状(暑湿)二、暑邪常见病证:1.伤暑——头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欲饮、乏力2.中暑------头晕、胸闷、面色苍白甚者晕厥、手足厥冷、冷汗不止,脉虚大。3.暑湿——身热、困倦、纳呆、恶心、便溏等二、暑邪治疗原则:
清热祛暑(伤暑)
清心开窍(中暑)三、燥邪秋季主气:初秋-温燥深秋-凉燥性质与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易伤肺阴三、燥邪常见病证:1.外感症状发热、恶风寒、咽干咽痒,头痛2.干燥症状皮肤干痒、口干咽燥、小便短少、便燥3.燥伤肺阴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喉干痛、痰中带血、咯血常见于秋季感冒、慢性咽喉炎、支气管扩张、便秘等疾病治疗原则:
辛凉轻宣、滋养肺胃四、火(热)邪
多见于夏天
火、热、温。
热为温之甚,火为热之极。
四、火(热)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性炎上:热证、头面部症状、疮痬、扰乱心神。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2.消灼津液:津液亏损3.生风动血:筋脉失养、灼伤脉络破血狂行四、火邪常见病证:
1.火热症候发热、口渴、心烦、便燥、尿赤;头面部症状.2.神志症候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四肢抽搐3.动血症候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紫癜、月经过多4.疮痬见红、肿、热、痛。临床常见肺炎、支气管扩张、上消化道出血、脑炎、牙周炎、扁桃腺炎、咽喉炎、痈肿疮疡等感染性或出血性疾病四、火邪治疗原则:
清热泻火五、湿邪多见于长夏季节与工作及生活环境相关
性质与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阻遏气机重---易伤阳气阻遏气机(湿痹、着痹)浊---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2.湿性粘滞证候---分泌物或排泄物多滞涩不畅病程---缠绵难愈3.湿性趋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4.湿为阴邪,易伤脾阳湿阻五、湿邪常见病症
1.伤湿(湿阻)发冷、发热、汗出热不退、胸闷体重、腹胀纳呆、头身痠重、大便溏薄、尿少、浮肿、舌苔腻、脉滑濡2.湿痹(着痹)关节肿痛沉重、屈伸不利、肌肤麻木3.湿疹又称浸淫疮多见于暑季感冒、关节炎、胃肠炎、盆腔炎、皮肤湿疹、急慢性肾炎等
治疗
利湿或燥湿六、寒邪
冬季主气气温骤降汗出当风涉水淋雨喜食生冷
六、寒邪性质与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袭表-----表寒证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2.寒性凝滞、主痛寒邪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血瘀,疼痛3.寒性收引皮毛---无汗经脉、肌肉、关节---屈伸不利、麻木不仁4.寒性清澈分泌物或排泄物---清稀《素问》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六、寒邪常见病证:1.寒邪袭表——恶寒、发热、无汗、咳、喘、
2.寒邪直中脾胃——脘腹冷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呕吐清水,四肢欠温.3.寒痹-----四肢关节疼痛,拘挛,屈伸不利,遇寒加剧“痛痹”4.血瘀证5.疼痛多见于风寒感冒、关节炎、胃肠炎。治疗原则:
温经散寒练习一.填空:1.六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2.风淫为百病之长,具有性开泄,______________的特点.3.暑邪炎热,最易_________,且暑多________.4.湿淫证候,伤湿的舌苔______,脉____或____.5燥淫证候,临床上有_____与_____之分.6.病因概括起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凝滞B.重着C.病变缠绵D.不易速去2.以下哪项不是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为百病之长B.善行速变C.生风动血D.性轻扬3.以下不属于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性清冷B.粘滞C.收引D.易伤人阳气4.下列哪一项与外感风邪无关A.皮肤干枯B.关节游走性疼痛C.恶风出汗D.脉浮缓练习5.属于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易生风动血B.性粘滞C.易伤肺阴D.多挟湿练习三、简易病案1.患者王某某,女,30岁,每年夏至以后即出现食欲差,低热,疲倦乏力,大便溏薄,每日2~3次,舌苔黄腻,脉滑。2.患者蒋某某,7岁,早晨喝冷牛奶后,中午出现腹痛,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四肢发冷,舌淡苔白腻。3.患者龚某某,男,72岁,突然高热2天,烦躁不安,汗出,咽喉疼痛,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数。4.患者张某某,男,47岁,经常容易感冒,因出差在外,突遇气温骤降,未及时添衣,第二天即觉怕冷,微恶风,周身酸痛,头痛,无汗,咽痒,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缓。第二节疫疠一、概念: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邪。中医文献记载中又有“瘟疫”、“疫毒”、“疠气”、“异气”、“毒气”等名称。疫疠有别于六淫。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病死率高。疫疠与麻疹、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霍乱、伤寒、结核病、急性肝炎、非典、禽流感等现代医学传染病相类似。传染方式可从呼吸、饮食、肌表侵袭。发病与自然界气候,环境的特殊变化及卫生条件相关第三节情志伤一、概念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情绪的反映情志伤: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心理承受能力,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等,此时七情成为致病因素。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精气血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情志异常影响脏腑气血功能。五志过极,均可导致五脏致病、气血紊乱。三、致病特点1.直伤内脏、影响脏腑气机《素问》:“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2.促使病情恶化.
怒伤肝:(怒则气上)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肝失疏泄,横逆而上,蒙闭清窍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甚则昏厥等。喜伤心:(喜则气缓)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使心气涣散,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老年痴呆,精神错乱等。
思伤脾胃:(思则气结)气机阻滞不畅,脾胃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伤肺:(悲则气消)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过度悲哀,意志消沉,肺气耗伤。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
恐伤肾:(恐则气下)恐惧不解,则情志虚怯,使肾气不固,精气内损,气泄于下,出现腰酸,骨酸痿厥,大小便失禁、遗精等证候。四、常见病证1.心的证候失眠、心悸、心神不宁、精神神志失常2.肝的证候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梅核气、女性乳房结块、少腹胀痛,月经不调。3.脾的证候肝脾不和证或心脾气血两虚证。五、治疗原则注意涵养精神、不宜妄动七情疏肝理气、养心安神、健脾和胃调治五脏有余与不足第四节饮食失宜致病特点:1.饥饱无度摄入过少-气血不足,暴饮暴食-食滞不化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1)过寒过热2)五味偏嗜第五节劳逸失当致病特点:1.劳累过度劳力-伤气劳神-伤心脾房劳-伤肾2.安逸过度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退第六节痰饮一、概念:
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
痰-稠厚,饮-清稀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具有痰饮致病
的性质特点)肺为水之上源,主行水而通调水道,并通过宣发作用布输津液于皮毛化生汗液。脾主运化,一方面将饮食水谷中水液的清者运化为津液,灌溉四旁,散精于肺而布满全身;另一方面将多余及含浊的水液下达于肾。肾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起重要的主导作用,下达于肾的水液经肾的气化,其清者化为津液蒸腾上升,布散全身,其浊者化为尿液,下输膀胱。
第六节痰饮二、痰饮的形成
六淫肺失宣肃水液
情志伤脾失运化代谢痰、饮
饮食失宜肾失气化失常
劳逸过度三焦通道失司
寒、热第六节痰饮三、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阻滞于经脉-影响气血运行和经络的生理功能。见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等.停滞于脏腑-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的升降。如痰饮犯肺-胸闷、咳喘、咯痰。痰浊犯胃-恶心呕吐、中脘痞满、食欲不振。第六节痰饮2.病位广泛痰饮致病,病位广泛,病证多端,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属痰”之说。痰-脏腑、筋骨、皮肉。饮-胸胁、胃肠、肌肤。第六节痰饮3.病证缠绵痰饮与湿邪性质相似,具有重浊粘滞的特性。病程往往较长、缠绵不休4.舌脉苔腻、脉滑或濡第六节痰饮四、常见病证痰滞在肺-喘咳咯痰,痰阻于心-胸闷心悸痰迷心窍-神昏、痴呆,痰火扰心-癫狂痰停于胃-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眩晕、昏蒙痰气凝结咽喉-梅核气第六节痰饮饮溢肌肤----浮肿、无汗、少尿、身体沉重饮留胸胁----胸胁胀痛、咳唾引痛饮在膈上----咳喘气逆、不得平卧、面目浮肿常见疾病:肺炎、支气管炎、高脂血症、冠心病、
腹水、胸水、心衰、中风、癫痫、梅核气、
淋巴结及甲状腺肿大等疾病。特殊痰证风痰:动风+痰证
中风眩晕、突然跌倒、喉中痰鸣、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或四肢麻木、偏瘫。
癫痫突然跌倒、昏迷、抽搐、口吐延沫痰核瘰疬:多见于颈项,肿块有核可寻,不红不肿,硬而不痛,推之软滑,溃破难以收口。梅核气:气滞痰阻咽中如有梅核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膈痞闷。第六节痰饮五、治疗原则
化痰利湿第七节瘀血一:概念
体内局部血液停滞机体血液运行不畅瘀血离经之血瘀血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第七节瘀血一:概念
体内局部血液停滞机体血液运行不畅瘀血血瘀证离经之血瘀血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第七节瘀血二、瘀血的形成1、气虚气滞
阳气虚、鼓动无力-血行缓慢
气虚、固摄无权-血溢脉外瘀血
气机阻滞-血运不畅第七节瘀血2、寒凝热结
寒邪、阳虚生寒-血凝结成块
瘀血
热邪、阴虚内热-煎熬成块3、跌破损伤第七节瘀血三、瘀血的致病特点1.疼痛:刺痛、固定、拒按、夜间痛剧。2.肿块:外伤血肿、积聚3.出血:紫暗色伴血块4.发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5.舌质紫暗舌下脉曲张6.脉涩或结代第七节瘀血四.常见症状瘀阻于心--心悸、胸闷、心痛(冠心病、风心、肺心等)瘀阻于肺--胸痛,咳血(肺癌等)瘀阻胃肠--呕血、便黑(消化道出血)瘀阻于肝--胁痛痞块(肝癌、肝硬化)瘀血攻心--发狂(精神疾病)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崩漏,子宫肌瘤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局部肿痛青紫第七节瘀血五.常见疾病:冠心病、脑梗塞、肝脾肿大、肝硬化、肿瘤、痛经、子宫肌瘤、血管性疾病、外伤血肿等六.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练习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上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是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1.喜伤、怒伤、思伤、忧伤、恐伤。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喜则气、悲则气、恐则气、惊则气、思则气。3.痰饮的形成是由于、、、三脏及功能失常,影响的正常生成、疏布、排泄。4.痰饮具有阻滞气机、病位广泛、的致病特点。5.瘀血的形成是由于、寒凝热结、跌仆损伤等病因引起。6.疫疠的致病特点是发病、病情、症状、
传染性、易于、病死率等。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疼痛特点:A.患处刺痛B.时轻时重C.部位固定D.夜间痛剧E.痛而拒按2.下列哪项不是血瘀的色脉改变:A.皮肤紫色斑块B.腹壁青筋暴露C.出血紫暗夹块D.舌淡胖苔腻或滑E.脉细涩、弦涩.3.下列病证哪项不是因痰阻所致:A.喉中如有梅核B.中风痰鸣不语C.肺痨盗汗低热D.颈部瘰疬E.痫病昏仆吐沫4.喉中似有异物梗阻感,为,A.痰浊阻肺B.痰迷心窍C.痰凝肌肤D.痰气交阻于咽E.痰阻经络练习5.血瘀证患者兼有出血的临床表现是由于:A.血热迫血狂行B.气虚无以固摄C.气机阻滞D.瘀血阻滞、血流不通、血溢脉外谢谢诊法华山医院中医科薛红丽2016年03月诊法了解病情、收集信息四诊:“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四诊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认识证候属性,反映疾病本质第一节望诊观察内容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原理面部、舌象的变化同脏腑的关系密切意义了解机体内部的某些病变一、望神色望神神神气: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神志:精神意识活动望神:“有神”、“失神”、“假神”、“少神”精神的好坏神志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双目语言反应活动其它意义有神灵活明亮清晰灵敏自如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失神目光晦暗呆滞低微迟钝循衣摸床精神萎靡呼吸气弱神志改变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假神原来不多语,语言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来神志模糊,突然转清阴阳离绝回光反照病情恶化少神神气不足声低少语欠灵敏动作迟缓面色少华精神不振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较弱有神两眼灵活明亮语言清晰反应灵敏活动自如失神目光晦暗呆滞语言低微精神痿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弱甚至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或卒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假神—戴阳望色内容望皮肤的颜色和光泽我国人的正常面色“常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意义鲜明荣润———病轻,气血未衰,预后较好晦暗枯槁———病情严重,精气已伤,预后较差不同面色反映不脏腑的病证“五色主病”“五色主病”白色:主虚寒、失血黄色:主湿证、虚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白色气血不荣之候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白而虚浮阳气虚淡白而消瘦血虚耗气失血气血不足虚寒失血黄色主湿证、虚证脾虚湿蕴之候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水湿不化淡黄,枯槁无泽萎黄脾胃气虚黄而浮肿脾虚有湿身目俱黄黄疸黄色鲜明湿热黄色晦暗寒湿阳黄阴黄萎黄赤色主热证面赤满面通红实热午后颧红久病后出现虚热多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面赤高血压病患者高热患者浸润型肺结核患者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气血不通,筋脉瘀阻风寒疼痛里寒腹痛疼痛剧烈面色苍白而青慢性心、肝病气血瘀滞面色青暗口唇青紫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为阴寒或气血凝滞之候肾阳衰微阴寒凝滞虚寒证颜面周身黧黑肾虚水泛---痰饮病肾精下泄---白带病目眶周围晦黑色面黑而干焦肾精久耗内伤瘀血色黑而肌肤甲错二、望形态观察患者形态的强壮、肥瘦以及动静姿态(一)形态发育良好,形体壮实——体质强壮发育不良,形体消瘦——体质虚弱肥胖而肌肉松软,气短乏力——阳气不足,脾虚痰湿(形盛气衰)形瘦色苍,肌肉瘦削,皮肤干燥——阴血不足或虚劳重证患者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有密切关系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证异常姿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四肢萎弱无力(二)姿态三、望头面部望头面部望发望眼望鼻望唇口望龈、齿望咽喉望发发黑而润泽---肾气充盈头发稀疏不长---肾气亏虚发黄干枯,久病落发---精血不足突然片状脱发---血虚受风青少年落发---肾虚或血热小儿发结如穗---疳积病(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望眼望眼目赤红肿---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黄疸眼睑淡白---气血不足眼泡浮肿---脾虚浮肿眼窝下陷---伤津脱液小儿睡眠露睛---脾虚望鼻鼻流清涕---外感风寒流浊涕---风热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鼻渊鼻翼扇动---肺热或肺肾精气衰竭而出现的喘息望唇口唇色淡白---血虚、气虚唇色青紫---寒凝、瘀滞唇色深红而干---热证、实证唇色淡而晦暗---寒证、虚证口唇糜烂---脾胃有热口唇燥裂---燥热伤津望龈、齿
龈色淡白---血虚不荣牙龈红肿---胃火上炎牙龈出血而红肿---胃火伤络不红微肿---气虚、虚火伤络牙齿干燥---胃热炽盛,津液大伤牙龈红肿望咽喉咽喉红肿疼痛---肺胃有热化脓、溃烂或出现黄白腐点---热毒炽盛红色娇嫩,肿痛不甚者---阴虚火旺咽喉部见灰白色腐点成片,不易剥脱,应考虑白喉,属燥热之邪灼伤肺肾阴津所致四、望皮肤形色变化虚浮肿胀,按有压痕---水湿泛滥干瘪枯燥---津液耗伤、精血亏损粗糙如鳞,按之涩手,肌肤甲错---血虚挟瘀皮肤面目倶黄---黄疸望斑诊斑:从肌肉而出,片状平摊于肌肤上疹:从皮肤血络发出,粟米样高出皮肤可以是全身性病变在皮肤的反映,也可以仅仅是皮肤的局部病变多见于外感热病,因邪热郁于肺胃不能外泄应注意观察色泽与形态的变化望斑疹内容:色泽与形态的变化色泽红润为顺红色不深---热毒轻浅色红深如鸡冠---热毒炽盛若见紫黑---热毒之极望斑疹稀疏者---邪浅病轻稠密或根部紧束有脚---热毒深重疏密不匀或先后不齐或见而即隐---邪气内陷五、望舌望舌又称舌诊,即通过观察患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来诊察疾病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舌与脏腑的关系望舌方法伸舌要自然要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注意饮食的影响望舌内容舌质---色泽舌体---形态(反映人体脏腑气血的虚实)舌苔---其动态变化反映病邪的进退舌苔的有无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淡红舌特征:淡红润泽、白中透红意义:正常或主表证(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淡白舌特征: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意义:主虚证,寒证气血两虚--全舌淡白少苔阳虚寒盛--淡白胖嫩阳虚津亏--淡白少津阳虚水湿停滞-----淡白湿润红舌特征:舌体鲜红意义:主热证--实热,虚热(阴虚)舌尖鲜红有刺--心火上炎舌质鲜红苔厚-----湿热邪盛舌红而干--热盛伤津舌红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绛舌特征:舌体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舌绛或伴红刺--热入营血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伴裂纹--虚热(阴虚火旺,热病耗阴)舌色绛红,舌面光亮如镜者-----胃阴耗极舌色绛红而干枯--肾阴枯涸青紫舌全舌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或青紫带主瘀证,寒证舌色紫暗或见瘀点,瘀斑-----气滞血瘀舌色青紫而润泽-----寒盛舌体老舌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实证,热证嫩舌舌体胖大娇嫩或舌边有齿痕---虚证,寒证舌体肿胀与瘦薄舌体胖大肿胀---痰,湿,热,毒舌质淡白肿胀---脾肾阳虚,水湿停聚舌质淡红而肿胀---脾虚有湿舌质红绛肿胀---热毒炽盛肿胀青紫---某些食物中毒舌体瘦小而薄---虚证舌质浅淡瘦薄---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舌质红绛瘦薄---阴虚内热舌体裂纹与芒刺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热盛兼少苔或无苔---热盛伤阴舌质淡白而有裂纹---气血不足舌有芒刺(舌乳头增生和肥大)---热盛舌光如镜(舌乳头全部萎缩,镜面舌---津液严重损耗)舌质强硬舌体屈伸或转动不利外感病:邪热炽盛内伤病:筋脉失养(中风)震颤,歪斜舌体不自主的抖动舌色淡白---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舌色红绛---热极生风,肾阴不足,肝风内动舌苔苔色苔质白苔主表证,寒证外感病见白苔-----病邪在表,尚未入里薄黄苔黄苔主里证、热证外感病见黄苔——邪热入里黄苔颜色越深,里邪越重淡黄—微热深黄—热极苔黄而腻—湿热或食滞灰、黑苔主里证、寒证、热证一般是病情较重的表现与饮食染色有关与使用抗生素有关苔质:舌苔的有无、厚薄、润燥厚薄苔薄表示病邪轻浅,在外感病多见于表证苔厚表示病邪入里,病情较深重润燥湿润-津液未伤,过分湿润-水湿内停干燥-津液已耗外感,热甚伤津内伤杂病,阴虚液亏苔质腐苔、腻苔腐苔:湿热内聚或热蒸停食腻苔:湿浊或食滞所致白腻:寒湿黄腻:湿热剥苔(剥苔,无苔)有苔:胃气存在,有抗邪能力少苔、剥苔或无苔:胃气受损或胃阴受耗舌苔的进退变化可反映病情的变化进—由薄变厚,由疏到密—病邪渐重退—由厚变薄,由密到疏—病邪渐轻舌质与舌苔的关系一致不一致四、望排出物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二便、涕、泪、白带等色、质、量及其变化痰呕吐物大便痰痰色白而清稀---寒证痰色黄或白而粘稠者---热证痰少极粘,难以排出者---燥痰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热伤肺络呕吐物呕吐痰涎,其质清稀者---寒饮清稀而挟有食不厌食物,无酸臭味---胃气虚寒色黄味苦---肝胆有热,胃失和降秽浊酸臭---胃热或食积吐血鲜红或暗红,夹有食物残渣---肝火犯胃或瘀血内停大便稀溏,色深黄而粘---肠中湿热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寒湿如粘冻,夹有脓血---痢疾色白---病在气分色赤---病在血分赤白相杂---气血俱病先便后血,色黑褐---远血先血后便,色鲜红---近血第二节闻诊闻诊听声音语言、呼吸、咳喘、呃逆、嗳气等声响的异常变化嗅气味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异常气味闻声语声响亮有力,多言而躁动---实证,热证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虚证,寒证语气重浊---外感,湿浊阻滞—肺气不宣,气道不畅嘶哑,失音实---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虚---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呼吸呼吸微弱---气虚呼吸有力,声高有力,声高气粗---热邪内盛(实热证)呼吸困难,短促急迫,鼻翼扇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实---声高气粗,喉中痰鸣,气以呼出为快虚---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痰鸣不利咳嗽咳声重浊有力---实证咳声低微无力---虚证痰白而清者---外感风寒痰黄而粘稠---肺热干咳无痰或少量稠痰---燥邪伤肺/阴虚肺燥咳即痰出或吐泡沫者---痰饮呃逆、嗳气呃声高亢而短,响亮有力---实热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虚寒久病呃逆,呃声短促低微,断断续续---胃气衰败嗳气---饱食后,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虚气逆嗅气味第三节问诊一、问寒热“寒热”的产生取决于病邪性质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考核试卷
- 协同工作流程的卓越管理与执行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考核试卷
- 摩托车的排气系统与消声器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化学科期中考试卷
- 提升服务课件教学课件
- 古风舞蹈课件教学课件
- 做故宫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 淮阴工学院《机械设计基础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三方支付账户管理办法
- smt首件检验记录表
- 旅行社间航班切位协议书(无补贴)
- GB∕T 22165-2022 坚果与籽类食品质量通则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植树问题》 人教版 (共25张PPT)
-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8. 数与形-人教版(共22张PPT)
- 开办食堂购买设备物资清单
- 码头安全使用手册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 服装品牌调研报告(共38张幻灯片)课件
- [上海]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测算实例(全套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