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怀古咏史诗 全国通用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怀古咏史诗 全国通用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怀古咏史诗 全国通用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怀古咏史诗 全国通用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怀古咏史诗 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古咏史诗预初诗歌篇一:【怀古咏史诗】【概念】

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之怀。【代表】【唐】杜牧【宋】陆游【宋】辛弃疾【元】张养浩【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著有《樊川集》。【写作背景】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

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处。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亲率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面对强大的敌人,吴主孙权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当时,曹军驻扎在赤壁江北,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

吴国孙权的都督周瑜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烧得曹军连环船溃不成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小的兵力大破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初识课文】赤壁

—杜牧折戟(jǐ)沉沙①铁未销(xiāo)

,自将②磨洗认前朝(cháo)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体裁:七言绝句题材:咏史诗押ao韵,韵脚:销,朝,乔。【注释】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②将:拿起。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了解课文】【铜雀台】【二乔】【赏析课文】问题1:“周郎”是谁?“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问题2:“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铜雀”代表什么?“二乔”代表什么?问题3: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问题4: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liǎo)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写作背景】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解题】“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水龙吟·登建康①赏心亭②】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③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④。落日楼头,断鸿⑤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⑥看了⑦,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③遥岑:岑,音cén。远山。

④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⑤断鸿:失群的孤雁。

⑥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⑦了:音liǎo。【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①,尽西风,季鹰②归未?求田问舍③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④,忧愁风雨⑤,树犹如此⑥!倩⑦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⑧,揾⑨英雄泪!

①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②季鹰:张翰,字季鹰。

③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④流年:流逝的时光。⑤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⑥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⑦倩:请托。读音qìng⑧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⑨揾:wèn。擦拭。唐宋词中的“凭栏”意象探究:“凭栏”意象在唐宋词作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有其必然性:受传统心理影响,也有栏杆的时空特性的因素,还与时代有关。凭栏意象在词中有一些普遍特征:时间久,形象孤,气氛静。凭栏具有深刻的文学审美价值,它代表了愁、恨、销魂、神伤,而词本身就是感伤文学,凭栏是这种感伤的良好载体,它形象雅致,意境深远,可以说是词这种民族艺术瑰宝上的一颗明珠。【上阕总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借景抒情)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表现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侧重于写景,兼写由景物引起无穷的思绪。但“登临意”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说,于是词的下片就扣着“登临意”三字去展开抒情和议论。(过渡承上启下)【赏析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翻译:别提家乡的鲈鱼精细味美,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家乡没有?【典故一】

这两句照应上片的“江南游子”一句,用了西晋张翰思乡的典故。季鹰是张翰的字。张翰是吴地人,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鲙,于是辞官归家。【典故分析】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的是说,家乡的美味让人思念,但现在南北分裂,尽管秋风起了,自己思乡心切,却是有家难归。

辛弃疾用此典同张季鹰比较,“季鹰归未?”是用提问语气,既呼应了前面的“游子”,抒发了深挚的乡思,又呼应了“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表明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复国报仇的愿望,同时也暗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愤。值此国难之时,自己的抱负是为国立功,不要学张翰辞官回乡!【赏析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翻译: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典故二】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典故分析】“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之辞。这三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自己如果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恐怕应该没脸去见刘备那样才气盖世的英雄。辛弃疾用此典是进一步申明自己回家乡,既不是像张季鹰为了吃鲈鱼,也不像许汜是为了求田问舍。【赏析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翻译: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的国家而忧愁,光阴虚度连树都这样老了!【典故三】“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典故分析】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阙总结】下阙:

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用典—为国为民正面反面【写作主题探究】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词牌名&曲牌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某个词牌决定了某首词的调子。其中包括字数,句数和声律、韵律等要求。所以都叫填词,就是把文字填入这定好的格式里去。词牌后再加这首词的名字,概括你所以表达的内容。比如:《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可据以填写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曲调音节,古代都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异同】相同处:

①曲和词都是句式不等长短句。

②曲有曲牌,词有词牌,有些曲牌词牌相同或相近。

③曲和词都重视平仄,韵脚、定格等也都讲究。

不同处:

①曲有衬字,某些曲牌还可增减字句;词的字数有一定,这是曲与词最重要的区别。

②曲无入声,入声已入派“三声”,以平、上、去、分平仄,有些曲牌不仅要分平仄,还要分“上、去”声;词以“平、上、去、入”分平仄个别词牌如《满江红》只能用入声押韵。

③曲的韵脚密,甚至句句押韵,平仄互押常见,且一韵到底;词的韵脚疏,仅少数词牌可转韵或平仄互押。

④曲牌可叠用,不同的曲牌还可连用,如“带过曲”“套曲”;词牌只能单用。

⑤从语言上看,曲十分口语化,通俗清新,甚至曲牌的名称都非常俗;词比较典雅庄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luán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què

万间都做了土。兴xīng,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简介】张养浩,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流露不满。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总结】忧虑国计民生凭吊写景山:峰峦如聚水:波涛如怒(视)(听)地势险要兵家必争怀古抒情望:动作描写意:心理活动战争频繁朝代更替主旨议论兴亡百姓苦同情人民【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写作背景】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赏析】“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怀古咏史诗课堂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论诗[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忧国伤时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西塞山①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③,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期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濬(jùn)楼船下益州:王濬,西晋名将。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当时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③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灭亡的历史。④四海为家:指全国统一。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颈联和尾联,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下”和“收”字用得好。“下”字既有符合地理形势,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比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历史上曾经雄踞一方但最终覆灭的统治者。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是对当时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警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之情。怀古咏史诗课后训练:柳梢青·岳阳楼宋代: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