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_第1页
XXX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_第2页
XXX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_第3页
XXX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_第4页
XXX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单位:XXX公司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179-6.4.3噪声监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场地土壤修复中原厂址场地场界噪声进行监测。布点方案及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本项目分别在场地四周场界外1m处设置1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点1、2、3、4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白天不超过70dB,夜间不超过55dB,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敏感点监测点5、6,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不得超过60dB,夜间不得超过50dB,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图6-7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噪声影响监测点位置示意图监测方法:根据国家规定,在本场地施工期间,测量连续20min的等效声级,夜间同时测量最大声级。监测频率:每月监测2次。场地修复工程噪声排放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监测频次环境保护级别声环境1西侧厂界2北侧厂界3东侧厂界4南侧厂界2次/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5XX村6XX村2次/月《声环境质量标准》6.5环境应急预案6.5.1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为确保安全生产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继续扩大,并尽可能地排除险情,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为了能在事故发生后,使承担事故救援的人员和队伍分工明确,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迅速展开,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伤人员,指挥群众防护和疏散,特制定本应急预案。6.5.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意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可能对附近居民、公众有健康和安全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6.5.3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组织制订环境事故应急总体原则,对项目部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总指挥发布和解除应急开始及终止的命令,发布信号及信息,实施救授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直接对招标人和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6.5.4应急流程图6-8应急流程图6.5.5危险事故分析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要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为原位搅拌及药剂注入安全生产事故、污染事故、全过程人员中毒事故等。(1)现场原位搅拌及药剂注入安全生产事故:原位搅拌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尽量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如果施工中有人受伤,立即送医院救治或叫救护车,重大工伤事故启动公司应急预案。(2)污染事故:已经制定了严格的防臭防扬尘措施,施工中将严格执行该措施,尽量降低现场扬尘的程度,基本可以避免重大大气污染问题。(3)全过程人员中毒:异位修复及原位修复过程中、自检及验收采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中毒现象。6.5.6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原位搅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发生时,现场应急小组应迅速赶赴现场,初步判断事件的危害程度,判断污染原因,确定污染程度和范围,采取相应措施。(2)由现场应急小组向上级部门通报后对外发布信息。事故处理人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接受媒体采访或对外传播和发布相关信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施工现场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发生有机污染物异味扩散及扬尘时,采用我公司专用的气味抑制剂,通过药剂喷淋设备,减少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施工过程中,在异位开挖基坑及原位搅拌设备周围配置药剂喷淋设备,一旦出现异味,用拖挂式雾炮喷洒,控制异味扩散;彻底防止二次污染。全过程人员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本工程所含污染物主要为苯类有机污染物,侵害途径主要为皮肤接触及吸入。工程实施全过程,所有直接参与作业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按照要求佩戴防护用具。各作业场所、运输车辆均应配备如下防护用具和应急用品:防毒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工作服、防毒手套等。6.5.7修复处置现场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场地清挖过程中有机污染土壤大量散发气味时,现场操作人员应暂停施工,迅速向上风向撤离现场,并立即向现场应急小组报告。现场应急小组接到报告,详细记录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污染范围、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报告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现场应急小组应迅速赶赴现场,初步判断事件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气味较轻,无人员伤亡时,应迅速用事先预备的苫布将扰动土苫严,并设置警告标志。在确认现场无异常气味后,可继续施工。气味散发严重,人员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应立即组织抢救,同时向环境主管部门报告。6.6.8人员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如发生人员中毒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与事故应急小组联系。接到消息后,应急小组应立即赶到出事地点,确认其中毒症状,并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施救。立即拨打“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专业医护人员到现场施救,并组织人员赶到事故发生地点,立即将其抬到大门口,等救护车的到来,或直接送往就近医院,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后勤工作。同时应向应急小组成员报告,相关负责人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针对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近的医院距离现场7.8km的XXX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车时间17分钟。行车路线见下图:图6-9人员急救最近医院交通路线图6.6.9劳动保护和个人防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识别和评估项目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危险,并需要针对这些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做好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劳动保护一、化学危害风险现场活动中相关的化学危害包括:在现场活动中场地污染物的潜在暴露,例如搅拌等。还包括设备去污所使用的产品以及燃油等辅助产品的危害。这些物质在日常使用中的潜在暴露途径为气体/灰尘吸入、直接接触。根据本项目工作范围确定的任务,有可能遇到的相关化学危害物质主要为有机物对健康的危害。(1)化学危害控制对场地污染物的潜在暴露应采取如下控制方法:①如发现中毒现象,将病人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组织人员及时排查险情,消除健康隐患。②采取扬尘控制措施,例如在邻近区域洒水降尘。③在已知的污染物浓度可能超过特定行动等级的区域采用适当的呼吸防护。(2)皮肤接触和污染物吸入可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器材和正确的清洁步骤来控制化学品的皮肤接触。当预料到会接触潜在的有害介质或原料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材(如防护服、手套等)。在场地工作区域任何时间不允许吸烟、喝水(包括酒,饮料)或进食。在离开工作区域时,应迅速洗手、洗脸。(3)危险性沟通需要在工作中操作或使用危险原料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和教育。培训应包括化学物品的安全使用说明、危险原料的操作步骤、如何阅读和获取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以及正确标示的要求。对于现场使用的化学品,项目人员应有合适的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在受控工作区,尤其是重污染区域内不得个人单独工作,需两人以上方可作业。二、物理危害风险在项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物理危险包括:近距离接触大型设备、噪音以及其它可能的不良天气条件等。此外,员工必须清楚穿戴防护器材可能会限制其灵活性和视野,可能会增加其实施某些任务的难度。(1)噪音使用动力工具和原料加工设备等项目活动会产生超过一定分贝范围(85dBA)的噪音。当噪音等级超过85dBA时,需要使用噪音降低等级至少为2dBA的听力防护。员工或需要进入该区域的来访者需配备听力防护装置(如耳塞/耳罩),见图6-10。图6-10防护耳塞当正常谈话距离难以听清他人讲话时,噪音等级即为接近或超过85dBA,听力防护就是必需的。可能暴露于车辆交通中的施工人员应穿戴高可见度安全背心,见图6-11。图6-11反光安全背心(3)电气危险任何员工不允许在电力线路的任何部位上操作,除非电路断开并接地,得到防电击保护,或确保其上锁并标记隔离,见图6-12。所有带电电线或仪器均应有人看护以保护人员或物体免受伤害。图6-12触电警示牌个人防护(1)防护等级配备个人防护器材的目的是遮蔽或隔离员工,使其免于受到施工活动中遇到的化学品和物理危险。如果任务需要,项目现场应有以下种类的个人防护器材:安全帽,防护眼镜(带永久固定的侧护板),护目镜,面罩,铁头橡胶靴,手套(腈、棉、皮、异丁橡胶、氯丁橡胶),带有机气体和颗粒物滤盒的全面防尘防毒面罩,氧气瓶,防护服(麦克斯轻便连体服L/AMN428E),耳塞,耳罩,反光安全背心等。(2)防护器材使用原则为了达到个人防护器材的最佳使用效果,所有使用个人防护器材的现场人员应遵守以下步骤:①当使用一次性连体工作服时,在每次休息后或每次轮班开始前穿上一件干净的新工作服。②在使用前和使用时,检查所有衣服、手套和靴子是否存在接缝瑕疵、不均匀涂层、撕裂、无法正常工作的封口。③在使用前和使用时,检查可重复使用的工作服、手套和靴子是否存在、化学渗透的明显痕迹、膨胀、褪色、变硬、变脆、裂缝、任何刺穿的痕迹、任何磨损的痕迹。如果存在以上特征,可重复使用的手套、靴子或连体工作服也应被抛弃。在已知或怀疑存在高浓度化学品的区域工作时,不应重复使用个人防护器材。(3)土壤处理过程中的个人安全防护由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场地中的污染物质会对现场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危害,且场地部分区域具有刺激气味,建议施工人员在污染区域施工时,佩戴半面式防尘面具,阻止施工人员直接吸入带有污染物的土壤颗粒或异味导致身体不适,同时穿戴护目镜、手套及长袖工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污染土壤导致皮肤疾病。在密闭处置车间内作业的人员为直接接触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表6-7中要求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表6-7个人防护用品建议表序号防护用品说明直接接触人员非直接接触人员1防毒面具3M®752硅质半面具或等效产品2高效滤尘盒3M®793或等效产品与752配套3护目镜防化学护目镜,可防水、泥浆喷溅,防雾气4折叠式防尘口罩3M®91A或等效产品5工作服长袖、长裤,具有短时间防水功能6劳保手套丁腈涂层,手背无涂层,可透气7劳保鞋铁头,大底、双密度PU,防穿刺8防水靴能防护常见化学品在滤盒被穿透前或至少每天更换滤盒。当员工感到吸入阻力开始增加或化学指示特性开始穿透时,也应更换滤盒。呼吸器和其它非一次性器材应被彻底清洁后置于洁净的存储区域。至少每天清洁一次呼吸器。将面罩拆卸下来,扔掉滤盒,将所有其它部件置于清洗液中。在浸泡适当的时间后,取出部件再放入自来水中。面罩可自然风干,然后置于无菌袋内,存放于洁净区域。1)直接接触人员的安全防护参加高浓度污染区域开挖施工和临时处置场内修复作业,并直接暴露于污染条件下的人员应提前对本区域污染物的性质进行充分地了解,并组织学习施工安全手册。①呼吸系统防护在高浓度污染区域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我司准备的防护面具,佩戴相配套的护目镜等相关防护用具。②身体防护为了避免皮肤受到损伤,采用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橡胶工作服、防毒物渗透工作服。③手防护为了保护手不受损伤,可以采用橡胶手套、乳胶手套、耐酸碱手套、防化学品手套等。④工作时间的安排按国家规定,操作人员每天工作8h,中间休息1h。2)间接接触人员安全防护对于处置场内作业,但由于操作机械等原因不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呼吸系统防护为保证施工安全,进入施工作业区须佩戴我司准备的防尘面具或是一次性防尘口罩。②身体防护穿长袖,长裤,佩戴工帽和护目镜,可短时间防尘,防水溅。③手防护为保护手不受损伤,作业时须佩戴配套的防化学品手套。④工作时间的安排按国家规定,操作人员每天工作8h,中间休息1h。⑤其他防范措施随身携带步话机的通讯设备;车间内作业时严禁1人单独作业。场地控制场地控制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员工的潜在污染,并保护公众免于受到现场危险的威胁。场地控制在紧急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一、两人同行制当在现场进行修复作业时,应执行两人同行制。此人应能够:(1)给同伴提供帮助;(2)观察同伴给出的化学品暴露或温度应急的信号;(3)定期检查同伴的防护服完整性;(4)如果需要紧急求助,通知应急人员。二、现场安保必须有现场安保以防止未批准的、无保护的人受到现场危险,并避免其干扰安全施工程序。维持支持区域的安保。三、清洁项目副经理应负责确保所有离开现场的人员和器材部件都得到了正确的清洁。下面略述了清洁的步骤。清洁记录必须存档于现场日志本中,成为永久项目文件的一部分。所有个人防护器材将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按如下要求被丢弃和/或去污。人员和仪器的清洁步骤应按照污染最严重的个人防护器材的去污原则来进行。在进餐前和工作结束时应除去所有的一次性器材,在工作开始前换上新器材。现场施工人员在完成工作离场之前需要在工作间进行清洗方可离开施工现场。在办公场所,施工人员需要脱掉防护服、呼吸器具和手套等防护装备。所有使用完毕的防护设备需要进行收集,一次性防护服和手套按照当地规定处理,不可和生活垃圾放在一起。铁头靴需要经过去污清理,呼吸器具和其它非一次性器材应被彻底清洁后置于洁净的存储区域。6.6.10消防应急预案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如果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用配备的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并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如火势较大、危险性较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扑灭,应当立即拨打“火势较大报警电话,电话描述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边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着火部位、火势情况及程度。随后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辆。发生火情后,电工负责断电,负责水源,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更大事故发生。火灾发生时,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急救,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火灾事故后,保护现场,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必须以最快的方式逐级上报,如实汇报,不得隐瞒。6.6.11应急装备为避免场地修复过程风险的发生,修复单位应配备以下应急设施、装备和器材,包括:内部联络或警报系统以及请求外部支援的设施,包括应急联络的电话、对讲机、传真等通信设备。还包括信息采集和监测设备。包括应急监测的设施、设备、药剂、气象监测设备、便携式污染物监测设备(如手持式VOC气体检测仪,PID)等。包括应急辅助性设施和设备。如应急照明、应急供电系统等安全防护用具。包括保障一般工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器材、服装,安全警戒用围栏、警示牌等。应急人员防护设备有:防护服、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安全帽、防酸碱手套及长统靴等。包括应急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6.7雨季(台风)施工措施在雨季或台风到来之前,必须做好处置设施和机电设备的防雨、防淹、防潮、防霉、防锈蚀、防漏电、防雷击等项防护措施,管好、用好施工现场机电设备,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雨季施工时,土壤处置作业机械设备等有雨水侵入腐蚀或者遭受雷击的风险;同时,在雨天情况下施工,施工人员也有触电、遭受雷击的风险。项目实施期间可能迎来该地区传统的雨季,为确保施工安全,避免造成下游地区的二次污染,将严格施工期的废水与雨水管理。主要依托场地内新建的废水收集池进行集中处理,结合项目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外排。此外,雨天做好处置设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障水流畅通、不积水,避免发生设备浸泡水中情况的发生。降水多时,场地内排水沟的积水随时用泵排出,保证场地干燥。第七章环境监理与工程验收本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多点、多次、批量取样,对项目范围内的土壤、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和总石油烃(TPH)含量等进行检测,以便客观评价项目实施的成效,控制环境风险。项目环保监理依据批准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项目的实施提供全程的监测、监督和监察,防范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及时对项目实施的成效进行阶段性评估,为项目的环保验收提供过程依据。7.1环境监理为确保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其施工过程应聘请有资质和经验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其中,工程监理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要点、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监理要求如下:7.1.1工作程序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程序详见图7-1。

图7-1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程序7.1.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理三项内容。(1)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受到建设单位工作委托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及时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与建设单位签订环境监理合同,根据合同要求以及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规模和特点组建环境监理机构,参加修复工程设计交底,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规划,并根据工程修复方案等设计文件以及相关规范标准,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审核,重点审核主体修复工程及二次污染控制措施与修复方案的相符性,审核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2)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及时召开环境监理第一次工地会议,并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实施细则,根据环境监理实施细则开展环境监理工作,重点对施工内容落实及变化情况、二次污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污染事故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监理,同时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告知施工单位。配合验收监测单位落实工程验收监测等工作。(3)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理修复工程完成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总结报告,参加工程验收现场检查会议,并参加修复工程验收工作。7.1.3工作要点根据本场地污染物的特征及修复工程的工艺和特点,表7-1列出了本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要点。

表7-1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要点监理内容监理要点修复工程施工内容场地平整控制土壤中特征污染物恶臭的影响药液配置药液的配比搅拌加药最大限度的减少气味的挥发中期监测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进行地下水和土壤的采样分析工作修复过程二次污染防治二次加药按照其残余污染物浓度进行补充原位氧化工作抽水处理确保污染范围内抽出地下水全部运送至白沙湾厂区的农药厂进行处理,做到不乱排检测验收全方位检查修复效果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监测大气监测无组织排放土壤原位修复场地场界尾气排放修复大棚尾气处理系统排气筒空气质量场外敏感点的环境空气废水排放监测地表废水排放口基坑积水排水、修复大棚内地表径流收集池排水等噪声监测场界噪声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施工各场地的场界噪声。场外敏感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施工场周边各敏感点的噪声。降噪措施施工时段控制、降噪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效果、降噪措施等。地下水场地四周场地内及上下游地下水监测7.1.4工作方法本场地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应采用以下工作方法:(1)核查:依照相关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在修复工程各个阶段对修复工程的实施及二次污染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和检查。(2)巡视:对修复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活动。(3)旁站:对修复工程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的监督活动。(4)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环境监理会议,包括环境监理例会、专题会议和现场协调会等。会议由环境监理总监或由其授权的环境监理工程师主持,修复工程相关单位派员参加。(5)检测:为掌握日常施工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环境监理单位通过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进行现场环境检测,辅助环境监理工作。较复杂的环境检测内容可建议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6)培训:对修复工程实施单位及其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7)记录:包括环境监理日志、环境监理巡视记录和环境监理旁站记录。(8)文件:采用环境监理联系单、环境监理整改通知单、环境监理停工通知单以及环境问题返工或复工指令单等文件形式进行主体工程实施情况和二次污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管理。(9)跟踪检查:对其发出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落实,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的过程。(10)报告:包括环境监理定期报告、专题报告、阶段报告和环境监理总结报告。报告应报送建设单位。7.1.5工作制度本场地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应采用以下工作制度:(1)工作记录制度:环境监理记录是修复工程信息汇总的重要渠道,是项目环境监理机构作出决定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监理日志、现场巡视和旁站记录、会议记录以及监测记录等,记录形式包括文字、数据、图表和影像等。(2)文件审核制度:是环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与污染场地修复相关的工程措施和工程设施的组织设计进行审核的规定。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计划等,均应经环境监理单位审核。(3)报告制度:环境监理单位应结合会议制度和工作记录制度实施环境监理报告制度。环境监理报告包括定期报告、专题报告和阶段报告。(4)函件往来制度:环境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通过下发环境监理通知单等形式,通知建设单位采取纠正或处理措施。环境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方某些方面的规定或要求,必须通过书面形式通知。情况紧急需口头通知时,随后必须以书面函件形式予以确认。建设单位及施工方对施工现场问题处理结果的答复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应致函给环境监理机构。(5)会议制度:包括第一次环境监理工地会议、工程例会、专题会议、现场协调会等。环境监理总监或环境监理工程师可根据修复工程情况不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施工现场协调会。会议对具体施工活动进行协调和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6)人员培训制度:开展环境监理现场培训工作,制度化地实施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单位人员污染场地修复相关培训工作。(7)质量保证制度:为保证和控制环境监理的工作质量,环境监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环境监理从业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环境监理应严格按照监理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并对工程期间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环境监理相关报告应执行内部多级审核制度。7.1.6能力要求为有效开展本场地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其环境监理单位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应满足以下能力要求:(1)监理单位: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应当熟悉场地污染土壤的防治和修复技术,具有从事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经验,承担过与本项目相近的污染土壤调查、评价和修复等相关项目。(2)监理负责人:具有土壤环境保护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污染土壤修复防治等方面3年以上的工作或研究经历,并主持过国内3项以上与污染场地相关的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的项目。(3)监理团队:专业配备齐全。除负责人外,监理团队还需不少于三名从事土壤修复和土壤分析专业的技术人员。7.2施工场地环境监控(1)施工过程中修复场地及边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实施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场地内污染土壤的治理达到设计标准,项目将重点对修复场地内部及周边场地进行环境监控。样品监测和采样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在场地内布设取样监测点1个,在场地修复边界布点布设取样监控点3个进行加密监测。每周取样监测3次,对采集的每一个土壤样品做好记录,重点检测指标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氯仿、石油烃和对氯邻甲苯胺。(2)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在施工前,在修复区域内设置监测井,在地下水的上、下游分别布点取样,监测施工前地下水水质。施工过程中,每30天对监测井进行采样检测。地下水检测指标为苯、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1,2-二氯乙烷、氯仿、硫酸盐。样品监测和采样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对采集的每一个水样,做好记录,并在采样瓶上贴好标签,低温保存运送至实验进行分析。(3)空气采样监测为确定厂区及周边空气污染物的起始含量与污染状况,并为施工结束后的场地及周边空气环境质量验收提供对比验证背景,施工前需对场地内和场地外上下分向空气介质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此外,为判断污染物在厂区内部和厂区外空气介质中的扩散量和残留量是否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国际安全标准,确保施工现场工人短期接触的职业健康安全而周边社会居民健康安全,需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空气的污染物进行监测。(4)噪声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需要定期进行监测。测量时尽量选择无雨、无雪、风力6级以下的气候,且选在场地平坦、无大反应射物场地中进行监测。噪声的监测方法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监测围绕场区边界线上选择离敏感区域最近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位置设在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5)全程环境监测布点统计场地全程环境监测及验收的布点统计、监测频率如表7-2所示。现场监测将采用快速检测仪(2台)及实验室检测两种形式。表7-2场地全程监测及验收项目情况监测介质采样和监测规范监测频率监测指标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施工中,在场地内及周边布设取样监测点4个,每周取样监测3次苯、1,2-二氯乙烷、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氯仿、总石油烃、对氯邻甲苯胺。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施工前,上、下风向及场内共3个点,各检测1次;施工中,上、下风向及场内共6个点,每月监测1次;施工后,上下风向及场内3个点,检测1次可吸入颗粒物扩散量和残留量、臭气、苯、1,2-二氯乙烷、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氯仿、总石油烃、对氯邻甲苯胺噪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场区周边共4个点,每个采样点位置设在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每月监测1次昼间/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与下雨频率相同。地下水:施工前,在场地的上下游共设置两个监测井,各检测1次;施工中,在场地上下游共设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6次,地表水监测每周1次。苯、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1,2-二氯乙烷、氯仿7.3治理过程环保监理(1)修复区域土壤监测项目实施中,采用XRF对施工区域内土壤进行现场监测,初步确定修复区域边界,并根据现场情况对修复区域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修复边界,监测指标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和石油烃(C10-C16、C17-C36)、对氯邻甲苯胺。(2)处理效果监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治理土壤进行批次取样监测,每天随机抽取3批次样品,对治理后的土壤进行试验监测,并随时反馈至施工现场,实现项目全程环保监控。7.4项目后期环境监测与评估场地环境长期监测本项目完工后,委托有技术实力的第三方对修复范围内的土壤进行长期环境监测,项目验收3年内,在区域内设置10个动态监控点,项目验收3年以后,将动态监控点减少至1-2个,继续监测评价土壤中污染物变化情况。(2)场地地下水长期监测对治理后的场地周边地下水进行长期常态化监测,采样点设在场地内及周边监控井,每年按枯、平、丰水期进行,每期一次,根据风险评估的目标污染物确定监测项目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7.5项目验收7.5.1验收内容根据国家环保部2014年11月出台的《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中有关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验收工作应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复核,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验收评价和建议、修复验收报告编制4项工作。(1)文件审核和现场复核核实文件资料的准确性,审核污染清运和修复方案的实施情况,包括修复范围、修复方式、修复过程与运输过程的污染防治、组织与实施保障等内容的现场复核。核实污染土壤的数量和最终去向。(2)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相关规定,制定修复工程现场采样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场地的布点采样和实验室的样品分析,确定污染修复的效果。场地修复验收现场采样点的位置和采样深度,要覆盖所有修复范围并考虑深度和修复边界。审核污染土壤处理过程中各阶段监测数据确定污染场地修复效果和污染防治措施的运行效果,以及涉及的二次污染处理情况。(3)修复效果评价根据文件审核、现场复核、人员访谈、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修复效果和修复实施情况是否符合场地污染修复验收条件。数据对照修复目标值进行评价,给出是否达到修复目标的明确结论;若未达到修复要求,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达到修复要求。验收评价包括监测数据评价和修复措施落实评价。在场地修复验收中,监测分析数据应通过与根据处理后土壤用途要求确定的修复目标的比较,评估其修复效果。修复措施落实评价是根据监测资料和监理记录等,对修复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验收。(4)修复验收报告编制汇总修复方案、调查结果、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验收评价及建议,以报告形式为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提供技术依据。7.5.2验收程序根据《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本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的工作程序如图7-2所示。图7-2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验收工作流程7.5.3验收时间段和范围本项目验收时间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全部完成后开展,验收范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土壤验收范围,主要包括土壤修复区及周边地区;其二为地下水验收范围,主要包括整个修复施工区。7.5.4验收项目和标准(1)土壤验收项目和标准本场地土壤验收项目包括9项,分别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C10-C16、C17-C36、对氯邻甲苯胺苯。验收标准如下表所示:表7-3土壤修复目标值(浓度单位:mg/kg)序号污染物土壤修复目标值0-5m5-14m1苯1.411.4121,2-二氯乙烷0.240.243氯苯45.6245.6241,2-二氯苯286.03286.0351,4-二氯苯2.942.946氯仿0.240.247C10-C16298.26--8C17-C36308.61--9对氯邻甲苯胺2.36--(2)地下水验收项目和标准本场地地下水验收项目包括7项,分别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硫酸盐(其中硫酸盐标准同修复前检测值进行对比)。验收标准如下表所示:表7-4地下水修复目标值(浓度单位:ug/L)序号污染物名称地下水修复目标值1苯337.3221,2-二氯乙烷125.883氯苯8249.0341,2-二氯苯39730.5551,4-二氯苯334.846氯仿116.707硫酸盐--注:硫酸盐的评价标准同施工前水样检测值进行对比。7.5.5采样点布设土壤验收采样点布置(1)异位化学氧化后修复土壤验收布点方案: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和《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要求,本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效果验收监测土壤样品的布点采用网格布点方法,每500m3修复后土壤布设1个采样网格,每个网格设1个土壤采样点。采样网格及其采样点位置示意图如图2-27所示。分析指标:场地关注的污染物共9项,包括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C10-C16、C17-C36、对氯邻甲苯胺。分析方法:参照我国相关规定执行。评价标准:参照表7-3。本项目异位化学氧化进行修复的污染土壤共12160.6m3。对处理后的土壤,每500m3采集一个样品,则共采集样品25个。其中场地北部(原农药生产区)异位化学氧化污染土壤676.6m3,对处理后的土壤每500m3采集一个样品,需采集土壤样品2个,检测因子为C10-C16、C17-C36;场地南部(原辅料及煤油储罐区)异位化学氧化污染土壤11484m3,对处理后的土壤每500m3采集一个样品,需采集土壤样品23个,检测因子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C10-C16、C17-C36、对氯邻甲苯胺浓度。图7-3污染土壤修复效果验收监测土壤采样布设示意图(2)原位化学氧化后修复土壤验收原位化学氧化污染土壤,面积约3135.8m2,验收检测点按照15m×15m网格布点(同时考虑在药剂入住薄弱区进行取样布点),需布设取样点位14个,采样深度5-14m。垂向按照土壤层位划分进行采样,0-14m为3大层,第一层为0-2m,第二层为2-13m,第三层为13-14m。本次5-14m设置取样深度为6m、9m、12m、13.5m。总计取样56个。检测因子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基坑验收(1)基坑清挖范围测量采用RTK对清挖范围拐点坐标进行现场测量,确定现场修复范围是否符合规定要求。①标准坐标点引入:为准确定位清挖边界拐点坐标,首先将场内已知的标准坐标点引入到清挖区域。②清挖拐点坐标测定:在基坑附近确定两个坐标点,然后借助已知点坐标,分别测定基坑边界所有拐点坐标。③拐点坐标点比对:将测定的边界拐点坐标与自监测方案中确定的拐点坐标进行比对,确定现场修复范围是否符合要求。(2)基坑清挖深度测量①标准高程引入:先将场内已知的标准高程点引入到清挖区域。②清挖深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与该标段的平均起挖高程进行比较,计算清挖深度及其误差,确定是否达到规定的清挖深度。(3)基坑清挖效果验收基坑清挖效果验收包括侧壁及基坑底部检测两部分。其中场地北部(原农药生产区)污染深度为0.5-2.4m,污染深度范围内全部清挖,基坑验收过程中需对基坑侧壁及坑底分别进行取样验收;场地南部(原辅料及煤油储罐区)0-5m污染范围与5-14m污染范围存在重合区域,因此验收过程中需对侧壁及非重合区域基坑坑底进行验收。布点方案: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和《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要求,全场共布设54个土壤采样点。基坑土壤采样点数量详见表7-5。侧壁检测方案样品采集与检测步骤如下:①将基坑边长及对应采集的样品如表7-5所示。根据规范,将基坑四周的侧面按照15m等分成段,由于此次测定项目主要为挥发性有机物,因此取样过程中在每段现场PID检测值较高部位进行取样,装入专用的土壤样品采集瓶;②由于挖掘设备在开挖过程中可能将污染土附着在侧壁的表面,因此不能直接采集侧壁表面的土壤进行检测,应该使用干净的采样工具削去拟采样点位表层10cm的土壤方可进行样品采集;③所有采样设备在使用后都必须使用纯净水清洗,避免交叉污染;④将样品送往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污染物的含量,如果其结果小于等于修复目标值,则证明该样品所代表的侧壁土壤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说明基坑的清挖工作已经按照工程既定目标完成;对于超标区域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二次清挖的边界,二次清挖后再次进行监测,直至达到相关要求。基坑底部检测方案①按照基坑底部面积,确定每个分区采集样品数量。将底部均分成块,按照15m×15m划分取样网格。对于单个基坑底面积不超过450m2,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区域。对于单个基坑底面积不小于450m2不超过675m2,平均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区域。对于单个基坑底面积不小于675m2不超过900m2,平均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区域。由于此次测定项目主要为挥发性有机物,因此取样过程中在每个区段现场PID检测值较高部位进行取样,装入专用的土壤样品采集瓶,采样方法和要求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的规定执行。每次取样均分为3个样品,其中一份送至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进行检测,一份作为抽测样品备份,另一份作为留样保存。②对于超标区域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二次清挖的边界,二次清挖后再次进行监测,直至达到相关要求。样品种类:场地北部(原农药生产区)为石油烃类污染土壤样品;场地南部(原辅料及煤油储罐区)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C10-C16、C17-C36、对氯邻甲苯胺苯污染土壤样品。采样方法:为了避免土壤扰动对实际情况的影响,在土壤采样时,应去除由于开挖时形成的位于基坑底部和边缘的扰动土后(约20cm厚)再进行取样。分析指标:场地关注的污染物共9项,包括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C10-C16、C17-C36、对氯邻甲苯胺。分析方法:参照我国相关规定执行。评价标准:满足本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的要求,详见表7-3。清挖终点:与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进行比较,若小于修复目标浓度,则不需进一步清挖;若大于修复目标浓度,则继续清挖,直到基坑底部与侧壁的土壤污染物浓度均小于修复目标浓度为止。表7-5基坑清挖效果验收土壤检测点数量统计分区污染深度周长(m)面积(m2)侧壁采样(个)基坑采样(个)场地北部0.5-2.4m70.19356.152场地南部0-5m217.50481.95452小计504总计54(3)地下水验收项目和标准布点方案:参考《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及《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中关于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验收相关要求,应依据地下水流向及污染区域地理位置设置地下水监测井,修复范围上游地下水采样点设置2个,修复范围内采样点设置4个(监测井布设在地下水环境调查确定的污染严重区域,使用原监测井1个,新建监测井3个),修复范围下游采样点设置2个。污染范围内新建井点位选取考虑药剂注入井位置与扩散半径,尽量在注入井药剂扩散半径边界区布设。综上所述,本次地下水验收监测,在修复区及上下游影响区域共布设地下水监测点位8个,其中原监测井占验收总监测井的12.5%。布点图见图7-4。监测指标:主要为以下7项,其中包括6项超标污染物(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以及1项修复过程中可能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子硫酸盐。监测频率:每15天对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一次采样检测与不定期采样检测相结合,同时在现场修复工程施工前对监测井进行取样检测,施工过程中对监测井进行取样检测,施工结束后进行长期取样监测。跟踪监测:修复后的场地内及场地周边地下水进行长期常态化监测,采样点设在场地所在区域地下水水流上、下游监控井,每年按枯、平、丰水期进行,每期一次,根据风险评估的目标污染物确定检测指标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氯仿等。取样层位: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应在监测井水面下0.5m以下,本次修复验收监测地下水取样层位,初步确定在地下水水面下0.5~1.0m深度范围内取样。分析方法:参考我国相关规定与标准执行。评价标准:满足本场地地下水修复目标要求,参见表7-4。其中,硫酸盐评价标准采用治理修复前该区域地下水检测浓度值。将检测分析结果与所要求的修复标准进行比较。如样品中污染物检测值明显低于修复目标值或与修复目标无显著差异,则达到验收标准,验收合格。如样品中污染物检测值明显大于修复目标值,则未达到验收标准,其对应的区域需继续进行二次处理,然后再同样的方法采样与检测,直到全部监测井验收合格为止。7.5.6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区域监测二次污染区域本项目主要包括修复后的土壤待检区,设施拆除过程的遗撒区域,修复技术应用过程可能的污染扩散区域。可采用判断布点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布点。图7-4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地下水影响监测点位置示意图第八章修复工程进度安排根据备选方案一的工艺流程,完成本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所需施工周期约85天。其中:补充采样调查7天;工地建筑20天;地下止水帷幕建设20天;基坑护坡8天;土壤和地下水化学氧化修复55天;项目验收15天。表8-1项目施工进度(日)项目阶段工作内容102030405060708090前期建设补充采样调查及中试工地建筑地下止水帷幕建设基坑护坡污染土处置异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旋喷)验收项目验收注:场内修复和养护同时进行。第九章投资估算结合场地修复工程量、修复方案设计及编制单位工程项目经验,本次投资估算仅针对方案比选中最佳的修复方案进行预算。该费用包括修复工程的直接费用和相关税金、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用。工程总费用预算为6012.39万元,具体预算如表9-1情况如下:表9-1XX区清溪路90号地块场地修复工程土壤修复费用总预算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总价备注(元)(万元)一表层土1027.081临时设施建设项145000045.00包含现场临时办公区及道路、围挡、临电系统、排水管等2污染区域测量圈定项1200002.003场内污染土壤清挖及运输m312338.641518.514场内倒运污染土m312160.656.085污染建筑垃圾破碎及土石分量的分离m312160.65060.806污染土壤化学氧化m312160.6889.696.1土壤搅拌、混匀、加药m312160.6320389.146.2过硫酸钠吨656.677600499.076.3氢氧化钠吨8.323601.487阻隔m22000255.00二深层土氧化2301.571原位搅拌设备m328222.2320903.11清理、搅拌、气相抽提2药剂吨1775.51303.462.1氢氧化钠吨19.523604.602.2过硫酸钠吨170676001296.562.3氧化钙吨504602.303气味抑制剂套612000072.004气体收集系统套223.00深层土壤氧化后气体收集三大棚建设1262.002个大棚1大棚建设m2560018001008.002尾气净化系统套5400000200.00袋式除尘器,空压机,活性炭箱,烟囱和管路系统3大棚基础m700600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