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创作下:先锋新写实新女性小说_第1页
新时期小说创作下:先锋新写实新女性小说_第2页
新时期小说创作下:先锋新写实新女性小说_第3页
新时期小说创作下:先锋新写实新女性小说_第4页
新时期小说创作下:先锋新写实新女性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新时期小说创作(下)中国当代文学(下卷)§1.先锋小说三部曲§1.1.1.“先锋”的界定及特性§1.1.何谓“先锋小说”1.“先锋”(Avant-garde)来自于法文,又译为“前卫”。早期是军事用语,指“先头部队”。到19~20世纪,用来指“先进的和实验的艺术运动”。“这个词意味着艺术形式的变革,同样这个词也意味着艺术家们为把自己和他们的作品从已经建立起来的艺术陈旧过时的桎梏陈规和艺术品味中解放出来所作的努力。”2.先锋文学是对80年代以来具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创作潮流的概称。指那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实验性作品。先锋文学的把握方式:“两性”(反叛性和实验性)、“两潮”(新潮和后新潮)和“两个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先锋小说涵盖了“探索小说”、“实验小说”、“现代派小说”、“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等不同的称谓。3.先锋文学的“两性”反叛性:反叛业已确立的理性秩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反叛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来的美学精神、文学观念、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反叛被大众接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如来自传统社会的民间文化和来自现代商业社会的消费文化或通俗文化。实验性: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方式创造新的艺术和语言形式为己任。包括——话语构成文体安排意象组织叙事技巧等4.先锋文学的“两潮:

从“新潮”到“后新潮”80年代前半期兴起的新潮小说80年代后半期兴起的后新潮小说5.先锋文学的“两主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基本观念“上帝死了”(尼采)“人死了”(福柯)基本形态维护艺术的有序原则颠覆既有的艺术秩序基本结构结构的:力图再建意义和艺术作品的整体(再符码化)解构的:使意义和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不再成为可能(精神分裂)基本手法隐喻、象征、意识流、超现实、荒诞等拼贴、挪用、戏仿情感状态情感的、情绪的,甚至还不乏温情反讽的、冷漠的、拒绝情感投入的§1.1.2.先锋小说的三部曲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1.2.王蒙小说的艺术探索(实验性)§1.2.1.王蒙创作历程:风云三十年,故国八千里§1.2.2.王蒙小说实验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后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又为意识流提供了支持,强化了文学创作中直觉、非理性、无意识、反逻辑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的普遍采用,成为现代主义的主要手法。1.变意识流为“东方意识流”意识流四大意识流小说家: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法国影片:追忆逝水年华》王蒙采用的意识流手法自由联想梦境内心独白“东方意识流”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反思的历史感和现实感,鲜明的思辨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多采用以人物和故事为经,以心理描写为纬的结构方式;充满“诗情词意”,意象俊朗明丽,文风飘逸清新,语言幽默佻达。王蒙的意识流代表作:《布礼》(1979)、《夜的眼》(1979)、《风筝飘带》(1979)、《蝴蝶》(1980)、《春之声》(1980)、《海的梦》(1980)等。自由联想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响起来呢?……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抽象派音乐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杨子荣的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嗓音,所有噪音都是令人不愉快的吗?(《春之声》)梦境这天夜里,素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放风筝。不是在绿草地上,不是在操场上,而是在马背上放风筝。天和地非常之大。“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孩子们齐声朗诵。原来放风筝的并不是她,而是一位一顿吃了六两炒疙瘩的小伙子。俗名叫做屁股帘儿的风筝毕竟飞起来了,比吊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的汽球还高。飞呀,飞呀,一道道的山,一道道的河,一行行的青松,一队队的红卫兵,一群群的马,一盘盘的炒疙瘩。这真是有趣!她也跟着屁股帘儿飞起来了,原来她变成风筝上面的一根长长的飘带儿……(《风筝飘带》)内心独白我请求判我的罪。你是无罪的。不,那有轨电车的叮当声,是海云青春和生命的挽歌,从她找到我的办公室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了她的灭亡。是她找的你。是她爱的你。你曾经给她带来幸福。我更给她带来毁灭。……(《蝴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2.化黑色幽默为“灰色幽默”

黑色幽默文学小百科:约瑟夫·海勒(1923~1999)“黑色幽默”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1962年出版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美国影片《第22条军规》《买买提处长轶事——维吾尔人的“黑色幽默》买买提拼命蜷缩着身子,一为表示态度好,二为保护内脏,免被打伤,同时声音不大不小地惨叫着“喂江”,接受着这触及灵魂和皮肉的洗礼……过了一会儿,买买提处长的鼻孔和牙花被打出了血,鼻青脸肿,眼睛像核桃,没有核桃夹子是开不了缝了。腰、背、腿、肋腹处也都遍体鳞伤,倒在了那里,奄奄一息。不过心、肝、脾、胃、肾、膀胱倒还都完好无损……什么是“新式婚礼”呢?就是大家要念语录,学习“老三篇”,就是要请专区、县和公社三级领导讲话。就是新郎和新娘要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向各级领导一鞠躬,互相一鞠躬。就是不能要嫁妆和彩礼,要双方互赠红宝书、宝象、砍土镘、镰刀和粪叉,就是不能休息玩乐,新郎要在新婚之夜去浇水、开口子、封口子,新娘要在新婚之夜用红黄二色油漆和木板做出四十个语录牌……新式婚礼果然如期举行了,又是讲话,又是照相,又是唱《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又是念要开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有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3.语言的狂欢铺排:您可以将我们的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向明,或者项铭、响鸣、香茗、乡名、湘冥祥命或者向明向铭向鸣向茗向名向冥向命……便应邀去看戏、电影、歌舞、时装表演。去欣赏、领会、认识、讨论、评估、判断、审决、裁定、帮助、培养、修饰艺术。有热闹的喧哗和清凉和淡化。有唐尧虞舜的力比都与电脑时代的人脑的抽缩。有诚挚的呼吁与玩世的笑声与假装的喊叫。有真的探索与假装出来的神秘空灵。有诚挚的鼻涕与做作的眉毛。有各式各样的吃了艺术家的松花老腌与挨了艺术家的吐啐的、忧心忡忡、严严密密的、大大咧咧的、左顾右盼的、一心埋头的评论家们。有狗屁不通的觉醒了自身的价值的陈词滥调的最新挑战。(《来劲》)戏仿:“依我之见,咱家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吃不吃烤馒头片,其实是小问题。问题是,由谁来决定,以怎样的程序决定吃的内容?封建家长制吗?论资排辈吗?无政府主义吗?随机性即谁想做什么就吃什么吗?按照书本上的食谱吃吗?必然性即先验性吗?要害问题在于民主,缺少了民主吃了好的也不觉得好。缺乏民主吃得一塌糊涂却没有人挺身而出负责任。没有民主就只能稀里糊涂地吃,吃白糖而不知其甜,吃苦瓜而不知其苦,甜与苦都与你自己的选择不相干嘛!没有民主就会忽而麻木不仁,丧失吃饭的主体意识,使吃饭主体异化为造粪机器。忽而一团混乱,各行其是,轻举妄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以邻为壑,使吃饭主体膨胀成有胃无头的妖魔!没有民主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失落了自我!”(《坚硬的稀粥》)§1.2.3.《活动变人形》主题领悟:从历史反思走向文化批判人物的典型意义:倪吾诚——在东西文化冲突与夹缝中知识分子的身心困窘。静珍、静宜——“被吃、吃人和自吃”的三重性。

自学提示:§1.3.残雪的新潮小说(现代主义取向)自学提示1:梦魇与窥视自学提示2:怪诞与变形§1.4.马原的后新潮小说(后现代主义症候)评论家吴亮说:“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1987)小说家何立伟说:“八十年代中后期,马原小说的巨翅的投影不单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国文坛,而且成了包括后来成为名噪一时的先锋作家在内的一大批青年作家的叙事蓝本。在马原辍笔八年后的今日,他的名字和作品仍不时地被人们提及。他成了少数很难被人忘却的作家之一。”(1998)威廉·加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帕特里夏·沃:“所谓元小说就是指这样一种小说,它为了对虚构和现实的关系提出疑问,便一贯地把自我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在作为人工制品的自身的位置上。这种小说对小说本身加以评判,它不仅审视记叙体小说的基本结构,甚至探索存在于小说外部的虚构世界的条件。”戴维·洛奇:“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1.4.1.何谓“元小说”(meta-fiction)文学小百科:戴维·洛奇,1935年出生于伦敦,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教授,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最早的元小说”: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泰恩的作品《项狄传》两段台阶还没有走完倒已经花了我两个章节,这怎么不叫我深感羞愧呢?现在才到了第一段台阶的平台上,往下还得走十五级台阶才能到底。就我所知,我的父亲和托比叔叔正谈得热乎呢。也许还有多少级台阶就得有多少章节。从最后一章的结尾回顾和纵览已经写出的东西的结构时(在这一页和接下去的五页中,大量的杂事要插进来),必须保持智慧和愚笨之间的恰当平衡,没有这一点,一本书就无法把整整一年揉合在一起……文学小百科:劳伦斯•斯泰恩,英国十八世纪感伤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他从46岁开始写《项狄传》,小说共九卷,发表于1759—1767年间。书的成功使他成了社会名流。元小说的经典文本:巴思的《迷失在娱乐场中》(1968)作品在叙述到主人公安布罗斯面对自己儿时的女伴玛格达而沉溺在好莱坞电影那种浪漫的幻想中时,突然中断了叙述,发出另一种声音——

……还有比描写敏感的青少年问题的小说更令人讨厌的吗?它太冗长,太松散,好像是作者的风格。尽管是头一次写,却常常感到马上就要结尾了,而另一方面,有时刚刚开了个头,还有很多东西尚待完成。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文学小百科:约翰·巴思(John.Barth,1930~)美国小说家。一般认为他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是反讽、戏拟、元小说作家。§1.4.2.马原元小说的基本框架和手法种种基本框架:作者、叙述者、人物的三位一体,以混淆真实和虚构的界限。在《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等作品中,马原亲自登场告诉读者,那个正在“给你们杜撰故事”的人就叫马原,他还说,“前不久我还写了个关于河心岛的故事,叫《拉萨河女神》”。在《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中他又坦陈,“我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把另一个朋友刘雨的小说构思写进我的小说,我的那篇小说有一个与这篇小说很相近的题目——叠纸鹞的三种方法”。

手法种种在小说中讨论小说的写法:他的难言之隐我知道得一清二楚。当然我可以缄口,当然我可以把他放到一边写另一位。怎么着都没有问题。当然我也可以把他那段难言的经历忽略,写他高兴的心情舒畅的值得夸耀于世人的业绩,写他才智的光辉。(《大师》)在小说中谈论自己写的其它作品:

关于这种银币我和大牛和另外的朋友之间还有故事,也记录在大牛传记《风流倜傥》里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翻1986年第4期的《春风》文学丛刊,记住我叫马原,我的大作。(《游神》)让作品中的人物出面来反驳作者,揭作者的“老底”:

马原先生的这篇小说尽他妈的扯蛋。到现在为止,姚某人成了他的木偶了。吃亏的事我一个人包了,这不行。首先,我肚子上的刀口是六岁半的时候割阑尾落的疤,竟让他钻了空子,编了这个云里雾里的故事。没影的事,他顺风扯旗借题发挥……(《西海无帆船》)1.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是“打破框架”(breakingframe)论:与传统的小说相比较,“正常的叙述——认真的、提供信息的、如实的——存在于一个框架之内,这类陈述有说话者和听话者,使用一套代码(一种语言),并且必然有某种语境……如果我谈论陈述本身或它的框架,我就在语言游戏中升了一级,从而把这个陈述的正常意义悬置起来。同样,当作者在一篇叙事之内谈论这篇叙事时,他好象是已经将它放入引号之中,从而越出了这篇叙事的边界。于是这位作者立刻就成了一位理论家,正常情况下处于叙事之外的一切在它之内复制出来。”(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例:在《西海无帆船》中,姚亮一直是小说被叙述的对象,忽然跳出原有的叙事框架,站出来揭露和攻击作者马原。这就好比魔术师正在表演大变活人,正当观众沉浸在他营造的氛围中时,演员忽然站出来揭露魔术师故弄玄虚的伎俩和后台风景一样。§1.4.3.元小说的一般特点2.在意识方面的特点是“自反性”

(self-reflexivity):论:自反性是指叙述者对于小说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法、惯例、程式等成规具有清醒的意识,并且不时地将它们暴露出来。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叙述者的叙述,就可能表现出自反性,因为在叙述中,他经常向读者表明“自己是在设计一部虚构的艺术作品,并且向读者透露各类有关疑难的秘密,或在某种程度上,夸示作品所描绘的真实与叙述的技巧之间的矛盾。”(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例:《冈底斯的诱惑》第十五节就是针对前述文本而发的自我答疑:“故事到这里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但是显然会有读者提出一些技术以及技巧方面的问题。我们来设想一下。关于结构。这似乎是三个单独成立的故事,其中很少内在联系。这是个纯粹技术性问题,我们下面设法解决一下。……”3.在意义方面的特点是“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论1:伊哈布·哈桑说:不确定性是指“由下面这些各种不同概念所共同勾勒的一个复杂范畴: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性、散漫性、反叛、倒错、变形”等,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倾向”之一。论2:帕特里夏·沃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小说依赖于海森伯格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principle)的观点:即“对最小的粒子而言,每次观测过程都会导致一次重大的动荡。”因为观测者总是改变被观测者,所以想描述一个客观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论3:华莱士·马丁说:“在对付复杂的元小说时,理论家和批评家遇到的困难是概念方面或伦理方面的。‘小说’是一种假装,但是,如果它的作者们坚持让人注意到这种假装,他们就不在假装了。这样他们就将他们的话语上升到我们自己的(严肃的、真实的)话语层次上来。”[问题是这时人们是否还应当把它视为fiction(虚构、虚假、小说)看呢?这也是不确定的。写到江梅时就说:“她成了我心中的圣母,我于是不顾姚亮的再三反对,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她放进了我的小说。”写到肖丽时说:“据一部记录肖丽死前那段生活的小说讲,肖丽是自杀的,是在被村民游斗之后上吊死的。那部小说的作者也叫马原,不知道那个马原是否还活着。”写到姚亮时说:“要骂人我比他便利,我让他骂人他才骂人,我可以要他死。我在虚构小说的时间里神气十足,就像上帝本人。”1.暴露虚构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参照§1.4.4.元小说的意义和功能“各种神祗都同样地盲目自信,它们惟我独尊的意识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它们以为惟有自己不同凡响,其实它们彼此极其相似;比如创世传说,它们各自的方法论如出一辙,这个方法就是重复虚构。”(马原《虚构》题记)《虚构》例释小说开头就告知读者:“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在小说的叙述中也不忘记提醒读者:“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作家”,“我个子高大,满脸胡须,我是个有名有姓的男性公民,说不定你们中间的好多人会在人群中认出我。”随之告诉读者:“毫无疑问,我只是要借助这个住满麻风病人的小村庄做背景。我需要使用这七天时间里得到的观察结果,然后我再去编排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在小说的第十九节,还把小说素材的来源向读者交了底:一是来自老婆告知的麻风病医院的一些事,二是读过外国作家写的有关麻风病人故事,三是坐车时听司机说经过麻风病村。说这些是怕看了故事的人“说我与麻风病患者有染”。在第十九节,马原把“下面的结尾是杜撰的”说了三遍,最后一遍是“下面我还得把这个杜撰的结尾给你们,说一句悄悄话,我的全部悲哀和全部得意都在这一点上。”2.质询成规布莱希特的参照:马原说:“我以为布莱希特的间离学说强调艺术创作的虚拟性质(非真实),不单讲了实话,解除了读者的戒备意识,而且(也是更主要的)把读者巧妙地导入一次新的逆反状态中去,最终成功地达到了作者的初始愿望。”“——这也就是在声称故事是假的,不可信。也就是在强调虚拟。”《上下都很平坦》例释:一开始就提醒读者,“还原真实”是一个神话,“我不再试图还原真实”。接着用一段反讽性文字来暴露现实主义的成规:“不是我要把故事从头开始,我不是那种着意讨读者厌的傻瓜作家,我当然不会事无巨细地向读者描述姚亮走进知青点走进知青农场那一天的全部过程”。所以“我在虚构小说的时间里神奇十足,就像上帝本人”。到了第二部中,小说的背景发生了转换,在这之前已告诉读者,这是因为“这个一系列大起大落的故事群落在那个濒河的小村里是很难展开的,我打定主意把这出大戏的舞台搬到海边去”。最后为自己的虚构而忏悔:“原谅我吧。我把我耽于想象生活而摒弃实在生活的致命弱点又带到这个沉积了许久的带一点感伤带更多欢愉更多痛苦的长长的故事里面来了。原谅我。”3.重构关于世界的话语印象主义的参照: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总是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只要观察者(或客体)的位置稍有变化,客体呈现的光影效果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印象派画家“不画现实,而是画感知现实的效果”,也就是画出“一个人所见之中,视点的各种变异以及怀疑的各种可能性”。莫奈和《睡莲》这个世界里无疑到处都在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故事,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故事。这本来就是个色彩丰富的故事世界。(《上下都很平坦》)在《叠纸鹞的三种方法》中,马原设置了三个叙述人以三种叙述方式讲了三个藏族老太婆的三个故事,每个讲故事的人都各有自己的动机和不同的讲法,因此这几个老太婆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她们或者是杀人犯,或者是慈祥的老妈妈,或者是虔诚的佛教徒。在马原看来,如果硬要说世界的真实存在的话,那就是“混沌”,但混沌是无法言说的,要是你想让混沌清晰起来,可以言说,可以逻辑地把握,那混沌就死了。“我们绕不开所有前辈作家都曾遇到的障碍——接下来怎么写?”(马原:《批评的提醒》)“可他毕竟已经年近不惑,最富创造力的人生阶段已经或正在与他道别。我劝读者不要对他寄什么希望。”“他的小说由显而易见的先锋态势一转竟成了十足的保守派……他不能忍受小说潮流中的革命,而仅仅四年之前他还是这纸上革命的主将!”(马原:《有马原的风景》)如果说一切小说乃至叙述都是虚构的话,那么应当继续追问的是——人们为什么要虚构?§2.新写实和新历史§2.1.温故知新“新写实”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新写实主义”是评论界对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面向世俗人生,采取平实的写实手法的一股小说创作潮流所作的概括。新写实的提出:“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1989年6月《钟山》“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讨论:“原生形态的还原”你是怎样理解“原生态”的?文学创作是否可能做到“还原原生态”?提出“还原原生态”的动机是什么?“还原原生态”的实质性内涵是什么?新写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之别“小写的人”“活着”的叙述零散化自然主义的真实细节客观主义“大写的人”“生活”的叙述典型化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理想主义§2.2.池莉的都市人生和“新写实”前期:“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另可包括《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绿水长流》等;中期:“新市民偶像系列”:《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等;近期:“都市温情系列”:《有了快感你就喊》、《水与火的缠绵》、《所以》等。池莉作品的文化读解“当我从大病中死而复生的时候,当我经历艰辛闯过生活的险滩的时候,我便从云朵锦绣的半空中踏踏实实踩到了地面上……几年的功夫,我脱胎换骨了,之后的第一个新作就是《烦恼人生》。”(池莉:《也算一封回信》)“我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写的时候是悲壮的。这是我撕裂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池莉《写作的意义》)

1.解崇高:“烦恼人生”(打破人生之梦)西方古典美学家论崇高郎加纳斯把崇高的来源和特征概括为:“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其中“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康德说:“真正的崇高不能容纳在任何感性形式里,它所涉及的是无法找到恰合的形象来表现的那种理性观念;但是正由这种不恰合(这是感性对象所能表现出的),才把心里的崇高激发起来。”

黑格尔:崇高从根本上说是精神性的,亦即“把绝对提升到一切直接存在的事物之上,因而带来精神的初步的抽象的解放”。新写实小说家论崇高“现在这时候,崇高的话都别讲了。”(刘震云《单位》)“从来都蔑视没有事实背景的激情与崇高。”(池莉《我》)印家厚的烦恼和卑微“父母生病住医院,天天去医院护理。兄妹吵架扯皮,开家庭会议搞平衡。物价上涨,工资调级,黑白电视换彩色的,洗衣机淘汰单缸时兴双缸──所有这一切,他一一碰上了,他必须去解决。解决了,也没有什么乐趣;没解决就更烦人。”

对老婆对邻居对幼儿园的阿姨对记考勤的老头对领导对女徒弟对售货员池莉的“泛小市民”论“自从封建社会消亡之后,中国便不再有贵族。贵族是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光是精神的或者光是物质都不是真正的贵族。所以‘印家厚’是小市民,知识分子‘庄建非’也是小市民,我也是小市民。”“50年代即使周总理买毛巾也要凭票,所以周总理也是市民。”

“雷锋就是一个小兵,如果他复员的话,就是一个普通小市民。”

2.反浪漫:“不谈爱情”(打破爱情之梦)浪漫·爱情→精神性浪漫:“文学上的精神性”(勃兰兑斯);“精神的主体性”是浪漫主义的“本质性的因素”(黑格尔)。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黑格尔)池莉的反浪漫:用物质性化解精神性“你必须先有物质基础才能有相应的精神,精神靠物质养育。光是有钱不等于贵族,但真正的贵族必须富裕。”“在他们被挤到一间小房子里,只能吃粗茶淡饭时候,你凭什么说你是精神贵族?精神是需要物质凭借的。”“我的基本态度同否定精神贵族一样否定古典爱情,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古典爱情是不存在的。爱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与物质基础有很大关系。以前有些姑娘纷纷找工农兵,找党员,后来结果是纷纷离婚。这说明靠精神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物质基础。”不谈爱情之一:初恋与爱情无关李平平和方宏伟还酣睡未醒。他们的裤子都没穿好。李平平洁白的屁股蛋上糊着肮脏的血迹。厨房里到处是腐败的菜叶。锅里头泡着一大锅昨晚未洗的碗。一只菜碗在他们身边,里头爬着几条灰色鼻涕虫。方宏伟打着鼾,涎水从口角丝线般垂进稻草里。(《绿水长流》)池莉如是说:“我对初恋这个阶段只有淡然一笑。初恋是两个孩子对性的探索。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次性经验。初恋与爱情无关”。“如果说爱情等于肉欲,那么初恋就可以算做爱情。如果说爱情还应有更多的精神部分,那么初恋就很简单了。”不谈爱情之二:婚姻与爱情无关庄建非:

“结婚是成家。是从各方面找一个终生伴侣。是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细胞。”“揭去层层轻纱,不就是性的饥渴加上人工创作,一个婚姻就这么诞生了。”吉玲:

“她设计找个社会地位较高的丈夫,你恩我爱,生个儿子,两人一心一意过日子。”爱情和不谈爱情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绿水长流》中我问姨母:“那么爱情呢?”姨母说:“傻孩子,我们不谈爱情。”《你以为你是谁》中陆武桥问丁曼:“爱情呢?”丁曼说:“那是女人的终生之狱,我不谈爱情。”《小姐你早》中的王自力则是“从来不谈家庭,不谈爱情,不谈孩子”。爱情表白不谈爱情唯物质主义基础上的对等原则池莉说:“康伟业和他原来的老婆有一段时间关系不错,那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很平静,物质对等,精神对等,这种对等也还是很美好的。一旦他们的平衡遭到破坏,他们的关系也遭到了破坏。后来康伟业与林珠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也是因为他们的物质和精神对等,这种对等被打破,他们的关系也就终止了。”

“不谈”和“逃离”印家厚如果不是竭力逃离雅丽的爱情,他就不可能享受到家庭温馨和宁静的一面;庄建非如果不逃离王珞的爱情,他就会被王珞那些你追我赶的爱情游戏和“深刻玄妙的哲学式的谈话”磨死;宜欣如果不逃离对陆武桥的爱情,她就会失去“环境舒适的异国他乡”和“一个终身都视我为谜的外国丈夫”;林珠弃康伟业而去是逃离,康伟业刻意回避时雨蓬也是逃离。理想和现实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那就是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地呼唤与思念。我想唯一只有这种感情才适合叫爱情。穷人有什么爱情?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好的结局不过是不吵不闹相依为命罢了。3.“后启蒙”:“你以为你是谁”(打破知识分子之梦)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于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福柯论启蒙“‘启蒙’则表明‘批判’的时代”,而“‘批判’的作用正是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运用理性才是正当的,以断定人们所能认识的、应该去做的和准许期望的东西”,康德的“三大批判”中的“批判”就是这个意思。根据康德的解释,启蒙就是“人类将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服从任何权威的那个时刻”。(参见福柯《何为启蒙》)“后启蒙”与知识分子地位知识分子精英在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当政治国家体制出现失范危机时,知识分子精英总是被要求担负起借思想解放或“启蒙”运动而拯救危机的神圣使命,从而使我们看到富于理性和崇高品质的形象,这正像80年代前期文学时常描绘的那样;然而,当新的市民社会秩序正取代政治国家传统而生长、实际的日常生活成了处处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时,知识分子精英的“启蒙”角色就会遇到失落的危险。市民社会大量需要的不再是过去那种善于从事思想革命而不善于物质建设的“知识分子”,而是务实、专业的即世俗化的“文化人”。(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第452-453页,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池莉说中国文人:“……我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中国文人的模式之中。中国文人是有模式的,他不像画家那样着意外形上的突出,长披发大胡子什么的,他重在精神,自感是名士是精英,双脚离地向上升腾,所思所虑直指人类永恒归宿,现实感觉常常错位。我以为这便是成为匠人的精神基础,可我是绝对不愿意做匠人的。”(《写作的意义》)后启蒙例一:小姐你早在《小姐你早》中,身为副研究员的戚润物由于既不懂男人也不懂女人,结果丈夫闹到同小保姆偷情的地步,她还不明白是为什么。恰恰是被她骂作“混帐”的李开玲告诉她,时代是如何不同了、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女人如何讨男人喜欢、理想为什么不是现实、现实什么总是比理想强大,直到菜如何才能烧得精致,女人为什么应该每天喝一杯牛奶,应该如何用卫生巾、润肤露之类。在她的“启蒙”下,戚润物才“不知不觉地对社会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对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终于能像个地道的“小市民”那样聪明起来,对丈夫实行盯梢并寻机给以致命的报复。后启蒙例二:你以为你是谁李老师这个人是个自认为很深刻很高尚的人,如果他找不到凌驾于这种世俗生活之上的精神生活,很难想象他会正常地吃饭和排泄。也许他会精神分裂也许会闹离婚……李老师从世俗的场面上应酬回来之后必定有个思索问题的阶段。这阶段他噙着牙签,双腿翘在书桌上,神态十分冷峻和傲然,他的思绪穿行在人类的进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吃文化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深度以及形而上内涵等重大的问题上。这种思索使李老师拥有了博大而洁净的胸怀,他感到自己对这世上的芸芸众生有一种深刻的怜悯和痛心……后启蒙例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猫子说:“四,我给你提供一点写作素材好不好?”四说:“好哇。”猫子说:“我们店一支体温表今天爆炸了。你看邪乎不邪乎?”四说:“哦。”猫子说:“怎么样?想抒情吧?”四说:“他妈的。”猫子说:“他妈的四,你发表作品用什么笔名?”四唱起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猫子说:“你真过瘾,四。”四将大背头往天一甩,高深莫测仰望星空,说:“你就叫猫子吗?”猫子说:“我有学名叫郑志恒。”四说:“不,你的名字叫人!”猫子说:“当然。”然后,四给猫子聊他的一个构思,四说准把猫子聊得痛哭流涕。四讲到一半的时候,猫子睡着了,四就放低了声音坚持讲完。结语:新市民偶像的出场除了这些还有更多的吗——

陆武桥、康伟业、来双阳……?苏童的《红粉》——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

主讲教师:王又平§2.3.“新历史”和苏童的女性系列新历史小说“它限定的范围是清末民初到四十年代末,通常被称作‘民国时期’,但它又有别于表现这一历史时期中重大革命事件的题材。因此界定当代新历史小说的概念,大致是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陈思和:《关于“新历史小说”》)

我看新历史小说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或颠覆被既往的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苏童的妇女生活系列理论准备:元话语和宏大叙事使历史讲述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基本成规,就是“元叙事”或“元话语”。“元叙事”(metanarrative)利奥塔德把“证明知识的合法性”的叙事称为元叙事;元叙事的“运转部件,包括它伟岸的英雄主角,巨大的险情,壮阔的航程及其远大目标。”元话语(metadiscourse)也是利奥塔德赋予了特定涵义的术语,即一门学科知识证明自身地位合法化的话语。宏大叙事(grandnarrative)一是以法国革命为代表的关于自由解放的叙事,即“解放型叙事”。二是以德国黑格尔传统为代表的关于思辨真理的叙事,即“思辨型叙事”。《红粉》对元话语的改写《红粉》描述的事件是两个妓女──一对红粉佳人的不幸遭遇《红粉》的背景和起因:解放-妓院被封闭-妓女被送去改造小萼的故事与“历史”的对应性1950年解放→妓院被封小萼进劳动营1952年春没收资本家财产→小萼离劳动营投靠老浦生活无着落1953年冬→小萼与老浦结婚1954年三反五反→老浦被枪毙小萼被迫改嫁小萼:在劳动营吃苦-与老浦结婚-老浦被枪毙-改嫁到外乡。秋仪:逃脱改造-找老浦-当尼姑-嫁给驼背冯老五。改写有关妓女的“现代”经典叙事一种元话语的讲述方式1951年6月,各区相继召开控诉大会,觉悟了的妓女们勇敢地登上台,愤怒控诉反动恶霸妓院老板的罪恶。6月15日,在九区召开的一千五百余人参加的控诉大会,把妓女对妓院老板的控诉推向了高潮。妓女们字字血,声声泪,激起与会群众对反动恶霸妓院老板的极大愤慨。最后,受害妓女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