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模块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_第1页
政治必修模块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_第2页
政治必修模块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_第3页
政治必修模块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_第4页
政治必修模块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政治必修(全套)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一般等价物)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观念的货币)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职能)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1.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价值量不变)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不一定)4.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比较大)5.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6.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扩大生产)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消费水平会提高)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不能等同)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前者对,后者错)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1.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2.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3.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份有限公司)4.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5.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错,要适度)6.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完全是政府的责任。(错)7.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1.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只来自个人)2.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商业银行)3.居民储蓄越多,越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一定)4.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债券)5.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中央政府发行)6.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前者正确,后者错)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4.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资本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5.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只体现效率。(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6.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7.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与再分配注重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收入包括税、费、利、债四大来源。(不包括债务收入)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错)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有三种情况,等于、略大于、略小于都属于收支平衡)4.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5.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政策)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1.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不能随意改变)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将征税对象改为纳税人)3.我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方式)4.纳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5.个人有收入所得就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必须具有应税收入)6.个别企业和个人用欺骗的方法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行为属于偷税。(骗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宏观调控应该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5.经济过热时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不同,前者侧重数量,后者侧重质量)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一个国家在某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比其他国家高,表明这个国家拥有生产该产品的相对优势。(绝对优势)2.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错)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将技术全球化改为资本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有利有弊)5.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6.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一、公民的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注:在抗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注意: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

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制定法律的权力。)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

(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19.中共中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

(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注: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4.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30.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31.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32.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注意:错)3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

(注意: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4.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5.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

(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37.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38.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9.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40.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

4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

4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

4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4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4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9.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5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当代国际社会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

(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注意:不正确。)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注意: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11.国家利益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注意: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注意: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注意: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6.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注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注意: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1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1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注意: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4.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7.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注意: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9.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注意: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1.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注意: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2.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

(注意:“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注意: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4.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注意: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注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

(注意:这观点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8.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注意: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一、哲学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决定生活。(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6.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的基本问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其中,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12.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追求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1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5.注意哲学的功能或作用:认识世界的功能:解释、批判、预见改造世界的功能:实践性、革命性二、辩证唯物论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来说,都是客观的)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形式是主观的。)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唯物辩证法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7.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9.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10.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2.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1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14.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15.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6.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17.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18.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