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1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2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3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4页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整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1节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思维品质。知识回顾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是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_________年前形成的。2.;原始生命的起源的假设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其中用实验方法证明化学进化论的美国青年学者是____________。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4.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很多简单的___________,地球的温度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雨,汇集到中,其中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____________。5.总结生命起源时间:地球形成以后的_____________年左右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的起源能量条件/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的起源过程:原始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___物质 其它观点:生命来自其他星球合作探究任务一: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么?说出你的理由。原始大气来源于哪里?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与现在大气区别在于哪里?任务二:1.米勒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这个装置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2.装有沸水的容器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3.火花放电模拟_______________,为有机物的形成提供能量。4.通过对冷却水进行取样分析,发现里面有_______,米勒的模拟试验说明了什么?5.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始生命是在哪里形成的?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7.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尝试总结表述出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效果评价1.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10亿年B.15亿年C.20亿年D.30亿年2.原始大气层里不含()A.氧气B.氢气C.甲烷D.硫化氢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4.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A.斯巴兰让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尔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A.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B.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C.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以上三项都对6.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物质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2)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3)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4)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5)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__________。(填字母)7.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8.关于生命起源的总是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僻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下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说明,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米勒提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搜集到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的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__________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化石。3.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_,从低等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陆生。4.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______,结构________而______;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______,结构______而________。思考讨论: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你认为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二、地球上的生命史1.前寒武纪时期是先有________生物,再有________生物,生活在______中。2.古生代的植物有早期的__________,中期的裸蕨类,晚期的蕨类;动物有早期的________动物,中期的鱼类,晚期的______以及有翅的______。生活环境由水中逐渐到__________。3.中生代时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动物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在________上生活。4.新生代时动物有________动物和鸟类,植物有______植物。答案:一、1.遗体遗物遗迹2.地层3.简单复杂高等水生4.少简单低等多复杂高等思考讨论答案: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有些化石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第二,有些生物本来就没有留下化石;第三,由于地壳、环境的变化或者人类的某些活动导致了一些化石被毁灭。二、1.原核真核海洋2.藻类无脊椎两栖类昆虫陆地3.裸子爬行陆地4.哺乳被子知识点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它们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证明过去某个年代生物的存在、分布和生活情况等,所以可以作为证明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常见的生物化石有实体化石、印痕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等。研究发现,不同地层里埋藏着不同类型的动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则与现代生物的结构差别较大。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地球上各种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而是有早有晚,它们有的一直繁衍下来,有的却灭绝了,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例题1】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解析: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因为物种A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要晚得多,所以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答案:B2.地球上的生命史不同的地质年代都有自己的生物类群,地质年代越早,生物越简单、低等,并且生活在水中;地质年代越晚,生物越复杂、高等,并且能够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将这些顺序排列起来,能够看到具体的动物和植物的类群名称及进化顺序。【例题2】下列关于动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原始的苔藓和蕨类植物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爬行类D.原始的鸟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解析: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原始的爬行类进化来的。答案:D练习1.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体积小到体积大 B.由简单到复杂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C.鸟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D.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孟德尔提出的3.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A.鸟类和哺乳类 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C.鱼类和两栖类 D.古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4.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太高 B.这些物种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C.生物太多,食物缺乏 D.这些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太快6.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A.丙、甲、乙 B.乙、甲、丙C.甲、乙、丙 D.乙、丙、甲7.下图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2)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答案:1.A生物进化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与生物的体型没有关系。A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3.D古代爬行动物同时进化出了鸟类和哺乳类,而始祖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有鸟类的特征,所以说明它是介于古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4.C原始生命分化为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的原始藻类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原始单细胞动物,所以它们的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的不同。5.B6.A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相对来说,丙地层中的化石最低等,所以地层最古老;乙地层中的化石最高等,所以地层形成最晚。7.解析:从这一进化树简图可以看出,A、B、C、D、E都来自于F,所以F是它们共同的祖先,与B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A。答案:(1)F(2)A第2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达尔文通过考察意识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______的影响和______的选择。二、人工选择的启示达尔文注意到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三、大自然的选择1.绝大多数的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都大大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导致后代无法获得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等生存条件。它们之间就要进行________,在竞争中某些有微小的__________变异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在竞争中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这种有利变异的性状。这样,经过许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________起来,一个更加适应环境的______形成。2.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选择在自然界中是__________存在的,环境的________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名师启迪: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答案:一、环境大自然选择培育三、1.食物栖息场所生存竞争有利积累新物种2.生存竞争多样性适应性3.普遍定向选择知识点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过度繁殖: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2)生存斗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3)遗传和变异: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例题1】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B.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这是一种生存竞争的表现 D.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肺鱼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变异。进行夏眠的肺鱼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不夏眠的肺鱼不适应环境而被环境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B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异同【例题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解析: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适合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答案:B练习1.1859年英国伟大的自然学家达尔文发表了()A.《本草纲目》B.用进废退学说 C.细胞学说D.《物种起源》2.医学上大量滥用抗生素,导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其原因是()A.病菌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的结果B.病菌本身对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C.病菌变异的结果D.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3.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蛾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深色。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下列有关桦尺蛾体色由浅变深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桦尺蛾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B.树干变成黑褐色是桦尺蛾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C.食虫鸟对桦尺蛾种群体色的变化起到了选择作用D.环境条件改变后桦尺蛾主动改变体色以适应新的环境4.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竞争来实现的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符合人类的需求 B.适者生存C.定向变异 D.不用的器官逐渐退化澳大利亚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7.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A.自然界的偶然巧合 B.进化方向相同C.有共同的祖先 D.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8.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9.下图中图A表示1940年到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B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生活在雪地中的老鼠的毛色是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现象,这种体色在生物学上称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________作用。答案:1.D2.D3.D桦尺蛾中出现体色变深的变异,并不断积累下来,能躲避食虫鸟的捕食,这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非桦尺蛾主动改变体色。4.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生存竞争。生存竞争的结果是实现了适者生存。5.B由题干可知,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是由于蟹类的捕食。变异是不定向的,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但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才能生存下来。6.C琴鸟在冬季繁殖,蛇类等变温动物在冬季冬眠,这一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条件下,现存的所有生物,以及各生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7.D8.D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所以褐色蛾类将会最少,灰色和白色蛾类越来越多。9.解析:生活在雪地里的白色老鼠的毛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两图对比看出随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百分比增加,说明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选择作用,同理,降雪天数减少了,白色老鼠百分比也减少。答案:(1)适应保护色自然选择(2)增加之后减少选择

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学习目标1.讲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过程,对比观察人与类人猿的特征,说出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2.重点:分析比较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说出各阶段人类的主要特征,说出人种的类型与分布。3.确立劳动创造了人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预习导学知识点一:比较人类与类人猿的特征阅读课文上半部分,观察其中的各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黑猩猩、。

2.类人猿与人类在外部形态、和等方面有相似的特征。

知识点二:猿向人的过渡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的祖先是,过着生活,但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它们有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些森林古猿继续中;另一些则成群的。

2.是人类祖先与猿的分界标志,在进化过程中原始人类由生活到生活。

3.人类与黑猩猩相比,手的不同之处是拇指能否。

知识点三:人类进化阶段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人类进化的历程分为、、和等阶段。

2.填表。进化阶段距今时间制造工具情况脑容量是否直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知识点四:人种由于不同的分布区域,所以人类进化成了、、和4个人种。人类祖先制造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既是人类的手段,也是的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答案:知识点一:1.大猩猩长臂猿面部表情身体结构知识点二:1.森林古猿树栖生活在森林转向地面生活两足直立行走采摘狩猎向里弯曲知识点三:1.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2.进化阶段距今时间制造工具情况脑容量是否直立南方古猿400~100万年前天然工具与现代类人猿相似直立能人200万年前制造使用工具700毫升直立直立人180~20万年前制造不同用途工具1088毫升直立智人20万~到1万年前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与现代人相似直立知识点四:1.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2.求得生存人类进化劳动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完成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活动。讨论问题:(1)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2)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2.完成探究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说明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3.请阅读教材,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4.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几种?能举出各人种的例子吗?答案:1.(1)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2.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3.(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4.①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②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③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④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物种的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一、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1.科学家以生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依据,将生物分为界、________、纲、______、科、______、________7个等级,其中,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狗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______纲、______目、犬科、______属、犬种。3.在检索表中,将某一性状特征分为________的两类,具有________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特征______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然后,在每个类别中再寻找另一些特征,依据__________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至确定出不同种生物的________为止。二、生物的命名1.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__________。2.双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学名,一种生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________,第二个词为________。思考讨论: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为什么同一种动物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名师启迪:分类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相反,分类单位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答案:一、1.性状差异的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门目属种种2.哺乳食肉犬3.对立相似相异新的性状差异分类地位二、1.研究交流开发利用双名法2.属名种名思考讨论答案: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知识点1.分类单位与共同特征的关系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越远。种是最小的单位,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生殖后代。【例题1】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它包含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单位是()A.界 B.门 C.科 D.种解析:在生物分类中,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分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其中,植物界、动物界为两个较大的界,包含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每个界又从大到小依次分为门、纲、目、科、属、种,即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为种。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一种生物的所有特征就是这个物种的共同特征,所以共同特征最多。答案:D2.编制检索表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的原理、以对比的方式编制的区分生物类群的表格。具体来说,就是把生物类群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相同的归在一项,不同的归在另一项,在相同的项下又以不同点分开,直到把生物类群区分出来为止。【例题2】观察表1和表2。表1:比较一串红和小麦表2:比较杨和月季根据表1和表2,在下面尝试制作简单的检索表。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串红和小麦是草本植物,杨和月季是木本植物,先将其列出;在草本植物中,继续观察叶的特点:有的卵形、叶脉网状,有的线形、叶脉平行,列出后就可以将一串红和小麦区分开;在木本植物中按同样的方法将杨和月季区分开。答案:1.草本植物2.叶呈卵形,网状叶脉 一串红2.叶呈线形,平行叶脉 小麦1.木本植物2.灌木,复叶,枝条有皮刺 月季2.乔木,单叶,枝条无皮 刺杨练习1.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是()A.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便于人类采集生物标本C.消灭所有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D.大量捕获对人类有用的生物2.在下列分类单位中,生物之间性状差异程度最小的是()A.界 B.门 C.纲 D.科3.如果增加“亚科”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A.界与纲之间 B.门与目之间C.科与属之间 D.属与种之间4.公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A.种名+属名 B.属名+种名C.种名+科名 D.科名+种名5.某学生采集了7种植物,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⑦,依次分类排列如下表:门①②③④⑤⑥⑦纲①②③④⑤⑥⑦目①②④⑤⑥⑦科①②⑤⑦属①⑦种⑦(1)与⑦植物关系最远的是________;与①植物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2)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类阶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单位是________,其中生物之间所含有的共同特征最________,生物体间的差异最________;生物种类最少的单位是________,其中生物之间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最________,生物体的差异最________。(2)梅花鹿与马鹿、蟹、牛、蛙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3)与梅花鹿同一目的动物有(举两例)________。(4)梅花鹿与牛在分类阶层上相同的单位是________。(5)梅花鹿在________这个分类阶层上与人分开。答案:1.A2.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性状差异程度越小。选项中,分类单位最小的是科,因此生物之间性状差异程度最小的是科。3.C4.B5.(1)③⑦(2)两种植物同属于的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6.(1)界少大种多小(2)马鹿牛蛙蟹(3)长颈鹿、骆驼(4)界、门、纲、目(5)目

第2节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学习目标1.认识原生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说出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3.知道常见藻类;说出藻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原生生物原生生物约有11万种,多数是生物,少数是生物,细胞中有真正的。

知识点二:原生动物1.特征:身体由个细胞构成,细胞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2.分布:一般生活在、和中。

知识点三:藻类1.特征:结构简单,是或,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布:分部在、湖泊、池塘和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3.意义: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也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

;②从藻类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上使用;

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植物(赤潮现象)。

答案:知识点一:单细胞多细胞细胞核知识点二:1.一2.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知识点三:1.单细胞多细胞个体叶绿体江河海洋有机物氧气氧气①食用②医药③指示合作探究1.举例说明原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类群?2.哪种原生动物能使人患病?3.观察海带、石花菜、裙带菜、紫菜、鹿角菜、石莼、马尾藻等藻类的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些藻类会呈现不同的颜色?(2)根据藻类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你能举出几种常见的绿藻吗?说说它们各有哪些特点?(3)海带属于哪一种藻类,为什么?除了海带以外还有哪些藻类属于褐藻,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4)红藻是因为体内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而呈红色,哪些藻类属于红藻?(5)各种藻类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4.想一想:藻类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案:眼虫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减轻水土污染。原生动物过多则污染水环境,如腰鞭毛虫和夜光虫过度繁殖导致赤潮。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阿米巴变形虫会引发阿米巴痢疾。(1)是因为它们含有不同的色素的缘故,但是,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和石莼都是绿藻,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衣藻是单细胞的,生活在淡水中,有一个杯形的叶绿体,有鞭毛能游动。石莼是多细胞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马尾藻、鹿角菜都属于褐藻,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藻黄素;它们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它们的下端像根的部位叫根状物,像叶的部位叫叶状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紫菜和石花菜等。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4.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可药用,如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第3节植物的主要类群新课学习知识点一: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_________、背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2.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_______,它的假根没有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功能;________弱小,没有________;叶片绿色,小而薄,除进行__________外,还能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3.苔藓植物大都对___________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还能______水分等作用。答案:1.地面墙壁树皮根水分无机盐茎输导组织光合作用水分无机盐3.二氧化硫空气污染指示植物涵蓄知识点二:蕨类植物(小组交流后回答)1.蕨类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阴湿)2.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如何?为什么比苔藓植物高大?(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3.蕨类植物是靠什么来繁殖的?(孢子)4.蕨类植物有什么意义?(食用、药用、观赏等)知识点三:种子植物(自主阅读、看图比较,小组完成)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哪两个基本特征?2.根据种子外面有没有__________包被,将种子植物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层有果皮包被,___________的外层没有果皮包被。我国的裸子植物有_______多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许多是世界上的珍稀树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等级________、种类_______、分布_______、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哪两种?分别有什么特征?答案:1.①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②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2.果皮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3.250裸子植物的故乡银杉水杉秃杉最高最多最广5.单子叶植物:叶多为平行脉,花瓣为3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叶多为网状脉,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巩固练习:1.能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A.海带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小麦2.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A.美国B.加拿大C.俄罗斯D.中国3.蕨类植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并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它靠___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答案:1.B2.D3.根茎叶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孢子

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无脊椎动物学习目标1.分析动物系统进化树,知道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2.重点:能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以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3.通过参加活动,提高自己观察、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动物的分类我们已知的生物大约有多万种,而动物大约有以上,不同动物的和都有很大的差别。知识点二: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动物,在体内出现了专门的消化结构——。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和水母,其中还有“水中国宝”的美称。

2.水螅生活在清澈的和中,其舒展的身体不过几厘米长,一端附着在水草、石块或其他的物体上,另一端游离,口的周围有一圈细长的。

3.腔肠动物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知识点三:扁形动物1.扁形动物身体背腹,两侧对称,一般分布在、和的土壤中,个别种类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常见种类有、等。

2.常见的真涡虫生活在淡水中,平角涡虫生活在中,猪肉绦虫则寄生在内,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和中。

知识点四:环节动物常见的环节动物有生活在湿润土壤中的,生活在中的沙蚕,生活在中的蚂蟥等,它们的身体都是由许多构成的,大多为爬行。

2.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蚯蚓可以,增加肥力,还可以作为和食品等。

知识点五:软体动物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面有贝壳或内壳。

2.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田螺等软体动物可以作为人类食物,味道鲜美;有些软体动物是鱼类的,如蚌、淡水螺等;有些如钉螺还是寄生虫的,能使人得病或破坏人类的设施以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知识点六: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分布的一个类群。身体外面有,可以防止。身体由构成,身体分为三部分,有发达的、、等。

2.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胸部有三对、两对,大大增加了昆虫的活动范围。

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为鱼类提供天然食物 例如:

②促进植物发展 例如:

③传播疾病 例如:

④危害植物 例如:

⑤防制病虫害 例如:

知识点七:赖皮动物1.常见的棘皮动物有、、等。

2.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海参可以也可入药;

②海星和海胆分别危害养殖和藻类养殖。

答案:知识点一:2002/3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知识点二:1.多细胞消化腔水螅海蜇珊瑚海葵桃花水母溪流池沼触手为人类提供食品,还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知识点三:1.扁平海水淡水潮湿猪肉绦虫血吸虫海水人肠腔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知识点四:1.蚯蚓海水淡水体节蠕动疏松土壤饲料知识点五:1.柔软外套膜天然饵料中间宿主知识点六:1.最大最广外骨骼体内水分的蒸发体节头、胸、腹脑感觉器官呼吸器官足翅沼虾的幼体蜜蜂蚊子棉铃虫七星瓢虫知识点七:1.海星海胆海参食用贝类合作探究1.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下腔肠动物——水螅:(1)请同学们观察下图,你认为水螅用什么方式来繁殖后代?(2)你能在图中找到与水螅取食和消化食物有关和结构吗?水螅的消化方式是什么?(3)水螅受到刺激为何全身收缩?(4)请讨论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请阅读课本,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什么是“米猪肉”,猪肉绦虫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与寄生相关的特点有哪些?(2)猪肉绦虫一生中有几个寄主,寄主是什么?(3)为了预防人类感染猪肉绦虫病,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阅读课文,讨论问题:(1)我们最熟悉的环节动物是什么?环节动物有哪些主要的特征?(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3)节肢动物有哪些?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4)昆虫纲包括哪些动物?有哪些特征?4.举例说明节肢动物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关系?答案:1.(1)用到的结构是卵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进行有性生殖。水螅身体上面也有芽体,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2)水螅靠触手与口配合进行取食,水螅有专门的消化结构——消化腔,在消化腔内首先进行细胞外消化,然后把食物再进一步进行细胞内消化。(3)因为水螅的体壁内有神经网,所以受到刺激全身收缩。(4)有口无肛门,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2.(1)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过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吸盘和小钩,生殖器官发达。(2)猪肉绦虫一生有两个寄主,幼虫寄生在猪胃里,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3)要注意个人卫生,切菜的刀具与切肉的不要混用;买猪肉要注意辨别是不是米猪肉等。(4)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虫,爬行。3.(1)蚯蚓、沙蚕、蚂蟥等。身体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这些体节形态相似。乌贼、河蚌、蜗牛等。体外有贝壳,身体柔软,多数软体动物腹面有块状肌肉足。节肢动物:蜜蜂、蟹、蜘蛛、蜈蚣、蝴蝶等。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分节;足、触角分节;外骨骼;有眼、触角、口等器官。蝴蝶、蝗虫、蜻蜓、蜜蜂、螳螂。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4.有的是海洋鱼类的天然饵料;蜜蜂主要以花粉、花蜜为食,在采食花蜜的同时,完成了传粉,因此,蜜蜂对人有益;七星瓢虫等可防治有害生物;蜜蜂、虾蟹等可药用或食用。棉铃虫等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对人类有害。第2课时脊椎动物学习目标1.重点:说出脊椎动物类群常见的种类和特征。2.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比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强化生物进化观点,体会动物物种的多样性。预习导学知识点一: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大约有多种,体表覆盖着黏滑的,身体一般呈,用游泳,用呼吸。鱼类可以制成、、等。知识点二:两栖动物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用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用呼吸,有辅助呼吸的作用。2.两栖动物:雌雄异体,受精,受精过程在进行;生殖过程离不开,所以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有许多是农业害虫的;②有的可供人;③还有许多两栖动物是多种的来源。

知识点三:爬行动物1.结构特点:真正的陆生动物,生殖过程水,在陆地上生活和繁殖。体表一般覆盖着,在陆地上产,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

2.种类:恐龙、蛇、、等。

知识点四:鸟类1.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①身体呈型;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骨骼中空,胸肌发达;④辅助呼吸。2.生殖特点:卵一般较大,胚胎发育过程在完成。

3.种类:现存90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鸟种类的国家之一,如花头鹦鹉、鸳鸯、苍鹰、原鸡等。

知识点五:哺乳类结构特点:体表一般有,生,哺乳。大脑,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基本相似,是生物界中的类群。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为人类提供;②还有的是优质的;③对人类的有重要的作用;④人类的过度捕杀和对动物的破坏,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答案:知识点一:2200鳞片流线型鳍鳃药品饲料皮革知识点二:1.水中鳃肺皮肤2.体外水中水3.天敌食用药物知识点三:1.离开鳞片或甲卵卵壳扬子鳄壁虎知识点四:1.流线气囊卵内3.最为丰富知识点五:1.体毛胎发达最高等2.肉食药材经济生活栖息地合作探究1.观察鲫鱼体型图,讨论问题:(1)鱼的体色和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3)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想一想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4)简述鱼类适应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同时介绍我国的鱼类资源。2.分析两栖动物的含义,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两栖动物?(2)鳄鱼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鳄鱼是不是两栖动物呢?(3)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4)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地动物,而爬行动物则是?3.观察课本插图,阅读课文小资料,分析鸟类有哪些适应于空中飞行的主要特征。(1)宽大的两翼是怎么形成的?两翼的扇动是靠什么来牵引的?(2)胸肌收缩需要能量,能量从何而来?(3)说一说为什么要保护鸟类。4.联系猫、狗等小哺乳动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哺乳类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2)哺乳类动物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它生殖的后代的成活率是高的还是低的?(3)解释哺乳类动物为什么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提示:分析它的神经系统)(4)举例说明生活在陆地、空中和水中的哺乳动物种类。(5)联系我们自己的衣食住行药,分析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示:从利弊去分析)答案:1.(1)鲫鱼背面颜色较深,腹面呈白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体形呈梭形,体表有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2)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3)鲫鱼通过口和鳃不断地吞水,获得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4)①鳍维持身体平衡(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胸、腹、背、臀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鳔调节身体比重;②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知水流方向的作用;③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我国有淡水鱼类800多种、海洋鱼类1000多种。2.(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个别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大鲵。(2)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3)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爬行动物是体内受精,幼体在陆地发育。(4)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环境,而幼体是在水中发育;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层的细鳞,能防止水分的散失,特别是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脱离了水环境。3.(1)有羽毛,羽毛分为正羽和绒羽,大型正羽形成了宽大的翼。发达的胸肌。(2)能量——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气囊辅助呼吸,运输氧能力强。营养物质和氧气——心脏四腔,保证营养和氧气供应。(3)鸟类能捕食害虫,保护农业和林业;为我们提供蛋类和肉类食品;鸟粪是优质肥力等。4.(1)胎生、哺乳。(2)哺乳类生殖后代的成活率较高。(3)哺乳动物大脑和感觉器官发达,对环境的实验能力强。(4)陆地:马、牛、老虎。空中:蝙蝠。水中:鲸鱼、海狮。(5)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物,皮装、皮鞋等皮革制品,羊毛衫、羽绒服等服装。蛇胆可制药物。许多脊椎动物能捕食农林害虫、害兽,对农林业有益,如,青蛙、蟾蜍、啄木鸟、蝙蝠能捕食害虫,猫头鹰能消灭鼠类。

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学习目标1.能说明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2.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类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因素和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知识点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生物的生长发育;一定地区一年的是决定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植物的光合作用阳光;光对植物的分布起作用。

3.各种生物对温度都有的适应范围。温度生物的分布。

4.和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格局。

知识点三: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1.同种生物的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不同种生物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答案:知识点一:1.直接因素2.生物非生物同种或不同种阳光水空气土壤知识点二:1.水影响降水总量离不开决定一定限制降水总量温度合作探究1.分析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小组讨论:下列图片中,是什么非生物因素影响了该种生物的生存?2.举例说明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什么在森林里只有阴暗的地方才有可能找到人参?为什么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影响它们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你能简述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吗?为什么香蕉不能生长在北方?5.小组讨论:下列图片中,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能说出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影响吗?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影响吗?答案:2.水分过多会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使植物窒息死亡。水分过少会导致植物的叶子萎蔫。3.人参不适应光照强的环境,生长在阴暗的地方。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4.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例。由于在同一季节里,山里气温比平原稍低,所以生长在山里的桃树生长的就相对迟缓。5.生物的生存既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也受到不同种生物的影响。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一、什么是生态系统在一定________内,所有____及其生活的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非生物环境有________、温度、________、空气、土壤等因素。2.生物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利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动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____________,将有机物转化成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非生物环境则能为生物提供必要的__________。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思考讨论:在西伯利亚发现的保存在冻土里的曾经生存在二万五千年前第四纪的猛犸象,不仅骨骼保存完整,而且皮肤、体毛、血肉甚至胃里的食物都保存完好,这是因为冻土中缺少什么呢?答案:一、自然区域生物环境二、1.生物非生物环境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阳光水分无机物光能光合作用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植物的尸体无机物分解者物质和能量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思考讨论答案:缺少分解者。(答案合理即可)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根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促进物质循环。【例题】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自养型生物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属于自养型生物。答案:A练习1.下列哪项不能算作是生态系统?()A.一片草原 B.一块农田 C.一个湖泊 D.一群鸵鸟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生物组成的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在一片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蚂蚁、老鼠等动物,它们构成()A.生物群 B.动物群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4.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水 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微山湖5.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6.下列哪种现象能反映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A.羊吃草 B.羊饮水 C.蛇吃鼠 D.狐吃兔7.有一类细菌,它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8.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农作物为家禽、家畜提供饲料,家禽、家畜和农作物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家禽、家畜和人可以提供粪肥供给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请据图完成问题。(1)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2)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答案:1.D2.C3.C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是草、苔藓,消费者是蚯蚓、蜘蛛、蚂蚁、老鼠等动物,分解者是细菌、真菌和蚯蚓。非生物环境有空气、水分、土壤等。4.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所以D项是正确的。5.D生物圈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6.A羊属于动物,是消费者,草属于植物,是生产者,羊吃草反映出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羊饮水是反映消费者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蛇吃鼠、狐吃兔都反映了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7.A8.(1)农作物(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定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________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2.食物链有长有短,短的食物链由____个环节构成,也有的食物链由____个环节组成。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或____的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______,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用____表示。二、食物网1.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许多食物链彼此____,形成复杂的____联系,生物之间由于____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2.______和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3.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答案:一、1.吃与被吃食物2.2~34~53.直接间接4.生产者箭头二、1.交错网状食物2.食物链食物网3.食物链考点:食物链的书写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生产者作为最基础的环节,应该在起点,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肉食动物,中间用箭头表示,即生产者→……→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例题】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食草昆虫←青蛙 B.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C.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 D.草→食草昆虫→青蛙解析: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A项中箭头指向错误,B项中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C项中阳光属于非生物环境。答案:D练习题:食物链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中()A.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B.各类生物之间的空间关系C.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D.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A.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3.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微生物4.下列各组生物中,能构成1条食物链的是()A.草、鼠、兔 B.草、兔、鹰C.马、牛、羊 D.鲜花、蜜蜂、蝴蝶5.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A.草是生产者 B.只有狼是消费者C.狼是生产者 D.兔是生产者6.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A.小猫吃鱼 B.黄鼠狼吃鸡C.长颈鹿吃树叶 D.松鼠吃蘑菇7.某湖泊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生物A、B、C、D。研究者对其体内的食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绘制成下表。生物种类体内食物成分A鱼(甲)鱼(乙)B小球藻—C鱼(乙)水蚤D水蚤小球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的形式表示4种生物的取食关系。(用字母表示)(2)此食物链中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3)此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除了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还应包括________。8.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消费者中,草食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________。(3)此生态系统中,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是________。(4)如果在此生态系统中,过度捕猎狐和蛇,则会造成________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使植被减少。答案:1.A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2.C3.A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而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4.B5.A在这条食物链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兔和狼是消费者。6.CA、B两项中的生物都是消费者,可以排除。D项中的蘑菇属于分解者,也排除掉。7.(1)B→D→C→A(2)小球藻水蚤、鱼(3)分解者8.解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在此生态系统中就是草。草食动物就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此生态系统中有兔和鼠。(2)每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的,一直到顶级动物,在确定食物链时要注意分支。此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3)根据功能可知为生产者,即草。(4)大量捕杀某种生物,会破坏生态平衡。据图分析,当狐和蛇的数量减少时,兔、鼠就会因为失去天敌控制而大量繁殖,结果会使草大量受害。答案:(1)草兔、鼠(2)5食物网(3)草(4)兔、鼠第2课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能量储存在______中。2.草食动物通过摄食________获得有机物,同时获得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于草食动物的____、发育、________等生命活动。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依次流动的。4.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______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________。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____,储存的能量____。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于__________。2.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在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思考讨论:请你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答案:一、1.太阳能有机物2.绿色植物生长繁殖后代3.食物链4.10%~20%逐级递减愈少愈少二、1.无机环境2.生物无机环境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思考讨论答案:虎在生态系统中往往处于最高营养级,而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为10%~20%,虎能得到的能量很少,一般要占据比较大的领地,才能满足它们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所以个体数量就少。考点: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能量的输入。①能量的源头:太阳能。②相关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③能量形式转换: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能量的传递。①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②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能量流动的特点。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②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例题1】假设在—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以下正确反映三者关系的是()A.a=c+b B.a>b=c C.a<b+c D.a>b+c解析: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三个去向:一是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是被分解者所利用;三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即全部的消费者)。所以,a>B+C。答案:D2.碳循环的主要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含碳的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构成动物体或为动物体生命活动利用;动植物死亡后,动、植物的遗体及动物的排出物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有些动植物被埋在地下形成化石燃料,其中的碳经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碳循环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例题2】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是指________,D是指________。(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________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同时本身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把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同物质循环不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2)二氧化碳呼吸(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练习题: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B.照射到该系统的植物体的全部能量C.该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2.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