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三素质升级检测7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三素质升级检测7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三素质升级检测7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三素质升级检测7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三素质升级检测7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环顾世界,从英国的田园牧歌到美国的荒野书写,从西方的“阿卡狄亚”到中国的“桃花源”,自然的遗产属性早已受到关注。然而,任何文化遗产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同样,任何自然遗产也都有其特色的文化内涵,协同进化与发展才是遗产完善之根本。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为此,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在自然遗产管理方面,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含狩猎等旅游延伸活动),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摘编自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材料二: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受益于这份宝贵的遗产,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以鼓浪屿为例,它展示了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建筑、技术、园林景观方面能看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西风东渐、华侨反哺,闽南白话字和早期的汉语拼音在这里传播;中国的现代医学、音乐教育在这里生根;弘一法师、林语堂、马约翰、林巧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人类文明交流史,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浓墨重彩地演绎。美丽,但是脆弱;珍贵,却又易逝。这正是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也是世界遗产设置的初心所在。把文化遗产原原本本地保存下来并不简单。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对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在保护世界遗产上,中国还有不少路要走。首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软硬件保护并举,不能“见屋不见人”,更不能破坏当地原有社区的生活方式。文化遗产和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是不能割裂的,否则人文底蕴、保护价值就消失了。鼓浪屿的文化遗产,不止于菽庄花园的“藏海”和“补山”等有形物,还在于街角一位老人便可向你娓娓道出家族闯南洋的故事;老屋里赫然摆放的钢琴,让你明白“琴岛”之称名不虚传。(摘编自沈彬《保护世界遗产应有历史担当》)材料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国际活动。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合作拯救行动。1985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还尚需了解和理解。目前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业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只有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摘编自白英《中国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努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时既要打破地域限制又要有长远的眼光。B.鼓浪屿的文化遗产就在于其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所以我们要原原本本地把它保存下来。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因为快速发展的经济改变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D.三则材料都围绕着世界遗产展开,从不同角度让读者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有了基本的了解。【解析】A项,“打破地域限制”于文无据。B项,“鼓浪屿的文化遗产就在于其原生态的居民生活”错误,由原文“文化遗产和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是不能分割的……向你娓娓道出家族闯南洋的故事”可知,鼓浪屿的文化遗产还包括一些有形物。C项,强加因果,“快速发展的经济改变了……人文历史环境”是背景而非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目前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因此各国应更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B.当今中国的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是因为政企不分,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C.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了成熟的遗产保护原则和方法,但我们中国对此并不十分熟悉,还需要了解和理解。D.只有解决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上存在的交叉现象,才能更好地管理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各国应更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错误,原文是“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没有比较。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B)A.四川省通过地方立法确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和刚性约束机制,确保乐山大佛的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B.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周边自然景观内没有再建一栋新建筑,保护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面貌。C.我们逐渐认识到乡土建筑、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农业遗产等等也都要保护,于是哈尼梯田、大运河、福建土楼等纷纷申遗成功。D.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该遗产地为动物们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场所。【解析】A项,强调了遗产保护要有法可依。B项,论述了当地政府没有为了经济利益而在西湖周边增加建筑,从而保护了西湖的原有面貌。契合材料二第一段的论点。C项,论述了人们遗产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高。D项,论述了作为自然遗产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为动物们提供了栖息场所。4.材料二第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示例)①采用了提出论点一一分析论点一一强化论点的论证思路。即先提出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和长远眼光,保护好自然和历史的馈赠,然后以鼓浪屿为例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强化观点。②举例论证,通过鼓浪屿展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论证分析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③运用排比句式,以排比句展现鼓浪屿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增强说服力。④语言优美生动,为论证增添了趣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5.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示例)①要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和保护。②将世界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放在首位,并进行国家层面的管理与限制。③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对遗产保护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④软硬件保护并举,既保护文化遗产也保护当地原有社区的生活方式。⑤要有大格局,不能只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要有长远眼光,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⑥进一步了解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文化遗产的性质对其进行管理保护,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注】1920年,刘半农离开风雨飘摇的祖国前往欧洲学习,该诗就写于在外留学期间。6.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诗歌选取一户普通农家作为对象,描写了农家从傍晚时分到夜幕降临时的日常生活场景。B.男主人带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一会儿到栏边看牛,一会儿问新酿的酒,显示出了他的勤劳。C.诗歌第四节写景,通过青山、松树、半轮月亮写出了夜的宁静美好,也表示天色已经晚了。D.诗歌最后两句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并非都是诗中所写的这种能享受祥和、安宁生活的农家。【解析】“显示出了他的勤劳”错误,这一小节中对男主人回家后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解析】表现的是他的悠闲、惬意。7.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全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三个画面。B.本诗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而是着重写人物活动、生活场景,将情感蕴藏其中。C.诗中暗含着空间的变化,诗人的视线随着人物的活动从厨房转到庭院,再转到场上。D.结尾借助儿歌暗示现实,且以“星”和“月”为喻体,与诗境巧妙融合,浑然天成。【解析】诗歌结尾两句中“星”“月”是本体,不是喻体。8.本诗擅长细节描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举两例并分析。(4分)答:(示例)①“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女主人正在做饭,灶中柴火的响声这一细节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②“五,八,六,两……”,孩子们数星星时数错了数这一细节,表现了孩子的纯真,也使诗歌显得真实自然。-_【解析】回答本题,首先寻找诗中的“细节描写”。要找的必须是很细致的描写内容,如灶内的柴烧起来发出的响声,火光在女主人的脸上闪动,男主人回来时“衔着个十年的烟斗”,孩子们数星星数错数等,而男主人去看牛之类就不算细节描写。然后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一般可以增加真实性或增强感染力,具体需要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9.诗歌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对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②对现实中无法拥有这种生活的农民的同情。③作为在海外求学的学子对祖国、故土深深的思念。【解析】(示例)分析诗人的情感,要先看诗歌内容。诗歌描写的是温馨、美好的农家生活场景,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此时的祖国风雨飘摇,人们的生活也不安定,愈是如此,愈表现出诗人对安宁平静的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而这样理想化的生活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诗中寄寓着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作者此时在国外求学,写这样的中国乡村景象,无疑是在抒发对祖国、故土的思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赭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上幸并州,留颎居守。及上还京,赐缣五千匹,复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时荧惑入太微,犯左执法。术者刘晖私言于颎曰:“天文不利宰相,可修德以禳之。”颎不自安,以晖言奏之,上厚加赏慰。.(节选自《隋书•高颎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B.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C.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D.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解析】找出句中名词、代词“上”“颎”“贺若弼”“陈事”“策”“蒋山”“贼”“臣”“文吏”“大将军”“功”,虚词“与”“于”“耳”“焉”,标志性词“曰”“耳”。“平陈事”作“言及”宾语,意思是“谈论平定陈朝的事情”,是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破”的宾语是“贼”,“臣”作“文吏耳”的主语,为判断句,意思是“我只是个文官罢了”,所以在“贼”“臣”之间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纳言,古代官职名,职责是宣达帝命。史书记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B.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C.幸,文中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后者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D.禳,指消除灾邪。祈禳是佛教最富特色的法术,祷告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欲用禳星术延长自己的寿命,意外失败。【解析】题中D项,“祈禳是佛教最富特色的法术”说法错误,应为“祈禳是道教最富特色的法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大政时,因其能干聪明,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B.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C.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D.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解析】B项,“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说法错误。根据语境,“仲方辞父在山东”的意思是“仲方以父亲在山东为由而推辞”,没有忠义与担当精神,不能与高颎相提并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4分)译文: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司为奢侈放纵而被疏放,所以高祖对高颎更加重视,把他视作心腹重臣。(2)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4分)译文:高颎想远远避开权势,上表章请求辞退官位,让给苏威,皇上想成全他让贤的美意,就允许他解除仆射的职位。―高颎辅佐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居功至伟,被后人称为“真宰相”,是难得的人才,那么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是否遇到过两难抉择呢?请找出来一处。(3分)答:(示例)面对无将可派的困难,高颎急皇帝所急,身先士卒,主动请缨出战,出发匆忙甚至来不及亲自与母亲告辞,自言忠孝不能两全。一【参考译文】高颎,字昭玄,自称为渤海赭县人。父亲名叫高宾,背弃北齐归附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任用他为自己的幕僚,赐姓独孤氏。高颎小时候聪明机敏,有才干度量,粗略地读过一些典籍诗书,尤其擅长辞令。十七岁时,北周齐王宇文宪提拔他做记室。北周武帝时,继承父亲武阳县伯的爵位,被任命为内史上士,不久又升为内史下大夫。因为平定北齐有功,被授予开府。不久,跟随越王宇文盛攻打隰州反叛的胡人,平息了叛乱。高祖把持北周朝政后,一向了解高颎精明能干,又熟悉军事,足智多谋,想把他请入相府做幕僚。派邗国公杨惠去说明这一心意,高颎听后欣然应允,说:“愿意效力。即使你的大事不能成功,杀身灭族,我也在所不辞。”于是高颎就被任命为相府司录。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更加信任高颎,把他视为心腹。尉迟迥起兵叛乱,派他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兵、骑兵,驻军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出兵攻击,军队行进到河阳,诸路军队都不敢先出兵进击。高祖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派崔仲方去监军,仲方借口父亲在山东不想前行。当时高颎又见刘昉、郑译也没有前去的意思,就自己请求出征,这非常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高祖派遣高颎监军。高颎接受命令后即刻出发,派人向母亲告辞,说忠孝不能两全,抽咽着上了路。到达军中,在沁水上建造桥梁,过河后,便焚毁桥梁与叛军交战,大败叛军,于是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高祖接受禅让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廷中没有人能比,皇上常常都是称呼他的姓,而不叫他的名字。高颎极力退避权位势力,上表请求辞退官位,让给苏威。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允许他解除仆射之职。高颎经常坐在朝堂北面的槐树下处理政事,那些槐树不成行列,有关官署想砍伐。皇上特意命令不要砍去,留下此树以昭示后人。开皇九年,晋王杨广大举讨伐陈国,以高颎为元帅长史,全军凡有咨询禀告的事,都取决于高颎。灭陈之后,晋王杨广意欲收留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高颎说:“周武王灭了商朝,杀死妲己。现在平定了陈国,不宜把张丽华留在身边。”于是下令杀了她,晋王很不高兴。回师后,高颎因战功而加授上柱国,进爵为齐国公。皇上出巡并州,留高颎在京掌管政事。等皇上回到京城,赏给他五千匹双丝细绢,又赐给他一所行宫作为庄园。皇上曾经很悠闲地让高颎与贺若弼谈论平定陈朝的事情,高颎说:“贺若弼先献了十条计策,后又在蒋山苦战破敌。我只是个文官罢了,怎么敢与大将军来论功呢!”皇上大笑,当时朝廷上下都称赞他能谦让。当时火星进入太微垣,星光触及左执法。星象家刘晖私下对高颎说:“天上星象不利于宰相,应当多干好事来消除灾难。”高颎心中感到不安,把刘晖的话上奏高祖,皇上深加劝慰。(二)古代诗歌阅读n(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5〜16题。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①咏新作,满空笙鹤②下高寒。【注】①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②笙鹤:仙乐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观,“此观”就是颔联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点”一句描绘出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五更沧海日三竿”一句写泰山日出,“沧海”指云海,刚刚五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鸣。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解析】D项,“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写实”错,“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的意思是“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结合注释“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曲解句意,这些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不是实写。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示例)(1)思想感情:登上泰山的兴奋愉悦之情。“快意”一词写出作者站在泰山之巅,纵览壮丽的景观,心情非常兴奋;尾联的一“笑”一“咏”展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诗兴大发的兴奋愉悦之情。(2)人生感悟:应胸怀宽广,具有昂扬进取精神。登泰山带给作者新鲜的人生体验,颈联写出以前的自己犹如居处井底一样狭隘,今后即使巢居也会觉得宽敞无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2)《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生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湖光春色图,动的有江上”—沙鸥翔集”,静的有水边的“岸芷汀兰",景色明丽,充满活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_①____。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往往简约省略,②—。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C)A.比喻拟人夸张 B.排比引用对比C.比喻引用对比 D.对偶双关引用【解析】“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是比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引用,“前者”“后者”是对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时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真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示例)①原文用二字短语,简约,有意境;②原文运用比喻的修辞,含蓄、淡雅;③原文更能展现出早春细雨中的西湖美景,令人神往。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①未必多么感兴趣一②接近于无21.阅读雷抒雁的短诗《星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哲理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30个字以内)(4分)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答:一(示例)要擦亮眼睛,莫为情绪或物象迷惑:现实世界很复杂,慧眼才能认真知:主观情感美好,想象不是理性现实世界。(只要哲理符合诗歌的内容即可酌情给分)。22.阅读钟敬文的《节日与文化》中的文字,概括作者保留“传统节日行事”的理由。(每条10个字以内)(5分)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我以为,传统节日行事中,还有些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掸尘等,符合于新学理和新社会的要求。此外,如清明踏青、踢毯子,重阳登高(南方并放纸鸢),甚至如七夕的女儿月下穿针、中秋的玩兔儿爷等,虽没有显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以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吧?答:(示例)有古老长远的历史(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符合新学理和社会要求,有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住房”。今天的房子,外形从过去的单一化变得多样化,内部设施更是出现了“智能家居”……50年后、100年后的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对“住”有什么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这是一则体现科技发展方向的作文题目。任何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为人类自身的需求与发展服务的。学生在具体论述或者记叙的时候,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始终离不开为人类服务这一基本理念。否则,凡是不为人类的发展与需求服务的科技都是令人怀疑的,甚至是“反人类”的。因此,在具体写作中,科技与人类的发展与需求紧密相连是第一层面的思考。第二层面,可以思考“科技与道德”“科技与哲学”的关系,这样的写作,能够做到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