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_第1页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_第2页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_第3页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_第4页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解答】解:ABD、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故选:B。.(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分析】(1)为了是蜡烛均匀受热,应用碎蜡烛;(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3)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解: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3、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故B正确;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故C正确;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D。3.(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分析】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其中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解答】解:A、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3)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解答】解:AB、“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C、水的凝固点为。℃,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可以低于0℃,故C错误;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故选:B。5.(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4min甲比乙吸热多4〜8min甲不吸热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分析】(1)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2)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3)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吸热内能都增加;(4)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解答】解:A、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0〜4min甲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B、甲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甲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故B错误;CD、0〜10min甲和乙都吸热,内能都不断增加,只是甲是晶体,吸热温度不变,乙是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6(2018•广西)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解答】解: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故答案为:不变;晶体。.(2018•烟台)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甲方案,其优点是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分析】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故答案为: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2018•兰州)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看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解答】解:烈日下,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该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即沥青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故答案为:非晶体。9(2018・淮安)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析】(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解答】解:(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由图象可知,冰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慢;固液共存态;不变。10.(2018•广元)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用上了电冰箱。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这是凝华现象,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汽化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由于氟利昂液化,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凝华;汽化。(2018•广安)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解答】解: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3min到第7min,因此在第5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三.实验探究题(共13小题)(2018•宿迁)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常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镇“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分析】(1)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3)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2)由图可知,冰在第2min到第4min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的熔点是0℃;(3)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由于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无法吸收热量,该现象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0;(3)能。(2018•武汉)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铁圈C(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上“,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分析】(1)组装实验仪器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解答】解;(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C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2)由图可知,物质在第35分钟以后,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时的内能。故答案为:(1)铁圈C;状态;(2)80℃;小于。(2018・通辽)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14℃。(2)图丙中,该物质在BC阶段中C点处具有的内能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3)由图丙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冰大。【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并注意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3)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解答】解:(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温度计示数往上越来越小,是0℃以下,示数是-14℃;)由图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大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十成反比,冰的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故答案为:(1)-14;(2)大于;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3)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15.(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4)运用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十成反比。【解答】解:(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4)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1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CD。16.(2018•辽阳)在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2℃。(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高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根据图甲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2)①由图象知冰熔化过程的特点;②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解答】解:(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下面第2个小格处,读作-2℃;(2)①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②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3)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沸腾,说明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达到沸点,并且都能吸收热量,试管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一定时烧杯中液体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2)①不变;②等于;(3)高于。(2018•娄底)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睡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温度计。(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EF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4)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解答】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故答案为:(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2018•兰州)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过程图象(假设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1)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C。(多选)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C.该物质在AB段的状态为固态D.该物质在B、C两点时的温度和内能都相等(2)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之比为1:2。【分析】(1)①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②用熔化完成的时间减去开始熔化的时间即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③物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④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2)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计算比热容之比。【解答】解:(1)A、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故A正确;B、该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4min熔化完成,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4min-1min=3min,故B错误;C、该物质在AB段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故C正确;D、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所以该物质在B、C两点时的温度相同,内能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C;(2)因为Q=cm△t,所以c=_\,IDAt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1=叫L二32=工。QAtj2mAtn故答案为:(1)AC;(2)1:2。(2018•齐齐哈尔)李悦和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开放日,合作“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1)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喜欢探究的李悦和同学们,接下来撤去部分器材,装置稍加改动并倒掉一部分水,“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如图丙,他们发现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需继续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3)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上表。①请在图丁中坐标纸上用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②根据图象,你发现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下降的越来越慢。③如果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A方案的冷却效果较好。【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非晶体在熔化时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没有固定的熔点;(2)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其温度保持不变;(3)水自然冷却,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其温度等于环境温度;水在高温时散热快,所以温度降低得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温度降低得也慢。观察图象得到沸水自然冷却的规律。并结合这一规律进行应用,选择出最佳的冷却方案。【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2)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沸腾的特点是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①根据时间和水的温度描点连线得:②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传给周围空气,由图象可以看出,当温度降低到22℃时,不再变化了,说明环境温度为22℃;③由图看出温度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再不变。根据水的温度降低的规律,如果要使一杯热的奶茶快速冷却,最好的办法是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即方案A效果更好。故答案为:(1)晶体;(2)不变;吸热;(3)①见上图;②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下降的越来越慢;③A;20.(2018•荆门)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⑴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增加(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18℃。【分析】(1)(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解答】解:(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8℃。故答案为:(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18。21.(2018•赤峰)图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五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5101520253035温度/℃508080808090100(1)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取数据填入表格中。(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在15min时,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0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升高(选填“升高”、“不变”、僻低”)。【分析】(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2)用描点法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晶体熔化前处固态,熔化完成后处于液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晶体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1)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70℃;(2)用描点法画出水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3)由图象知,萘在15min时,萘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由图象知,25min熔化完成,30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会升高。故答案为:(1)70;(2)见上图;(3)固液共存;(4)升高。(2018•威海)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A、B受热均匀。(2)由图乙可知,A(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增大(选填“分子动能”成“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分析】(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A、B受热均匀;(2)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热的同时,温度也在不断地升高;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放热内能减少;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据此判断;(3)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升高的快,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升高的慢。【解答】解:(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A、B受热均匀;(2)由图乙中A图线知,它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冰是晶体,此过程中它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由于分子间距增大增大,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增大;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3)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石蜡升温快,说明质量相同的石蜡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根据公式Q/cm^t可知,石蜡的比热容小,冰的比热容大。故答案为:(1)使A、B受热均匀;(2)A;固液共存态;分子势能;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3)冰(2018•攀枝花)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固态。(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分析】(1)观察图象,从图象中得出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4)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共耗时15min-5min=10min;(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4)由图可知,冰从A到B持续吸收热量,故内能变大,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故答案为:(1)10;(2)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3)固;(4)小于。24.(2018•随州)小壮同学做冰加热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所示的图象。(1)图丙中四个图形,能反映水正在沸腾的图形是C;(2)通过实验,得出固态冰的比热容c冰,液态水的比热容c水之间的大小关系,c冰小于c水(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3)实验还能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的共同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析】(1)掌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一部分水蒸气又液化成小水珠,所以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其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2)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根据Q=cm△t可判断比热容的关系。(3)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和液体的沸腾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可知: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其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A图没有气泡,B图气泡没有变化,D图气泡在上升过程其体积逐渐变小,只有C符合要求。(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固态冰温度升高40℃,被加热1min;液态水温度升高40℃,被加热2min;则固态冰吸热与液态水吸热之比为1:2,根据Q=cm△t可得,c冰小于c水;(2)冰是晶体,冰熔化要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要达到沸点,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相同的特点是吸收热量和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C;(2)小于;(3)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四.解答题(共1小题)25.(2018•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分析】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会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沸腾后变成碘蒸气,就不是升华了。【解答】答: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沸腾到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汽化和液化一.选择题(共28小题).(2018•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分析】(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并在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解: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故A正确。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故C错误。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2.(2018•聊城)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瀑布结成冰挂B.A.湿衣服晾干露的形成D.C.2.(2018•聊城)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瀑布结成冰挂B.A.湿衣服晾干露的形成D.C.树枝上结霜【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瀑布结成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B、湿衣服晾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树枝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故D错误。故选:Co3.(2018•衡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0.通过图1中的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分析】(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改变而改变;(2)首先确定89℃时对应的时间和开始沸腾时的时间。刚达到沸点的时间便是开始沸腾的时间。(3)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解答】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B、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所以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甲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4(2018•攀枝花)关于液体和气体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汽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强对地面的压力B.青藏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0.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二滩电站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分析】(1)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2)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3)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在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4)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A、小汽车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汽车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减小,故A错误;B、青藏高原高度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故B正确;0、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而且下面是相通的,当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在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就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正确;D、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底部的坝受到的压强较大,所以二滩电站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故D正确。故选:A。5.(2018•钦州)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2)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解答】解:A、酒精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C、由图象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C错误;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的说法不对,故D错误。故选:B。6.(2018•宜昌)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分析】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正确;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错误。故选:D。.(2018•黔南州)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分析】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吸热汽化,②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选:A。.(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分析】(1)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4)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2018•襄阳)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C。.(2018•苏州)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分析】先看雾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它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解答】解: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B。.(2018•北京)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A.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D.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A.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D.【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B。.(2018•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3.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0.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3、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13.(2018•菏泽)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雪化成水B.湿衣服变干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口.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解答】解:A、雪是固态的,变为水,即变成了液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故A错误;B、湿衣服上的水是液态的,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B错误;C、樟脑球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口、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壁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2018•十堰)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

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汽油的着火点很低,使用手机和汽车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燃,引起火灾。故选:A。.(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B.D.A.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如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C.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吸热需要吸热需要放热需要放热B.D.A.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如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C.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吸热需要吸热需要放热需要放热【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2018•咸宁)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选:D。.(2018・自贡)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3.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0.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口.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0、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口、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形成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2018•黑龙江)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冰化成水A.露的形成B.冰冻的衣服干了C.自然界中雪的形成冰化成水A.露的形成B.冰冻的衣服干了C.自然界中雪的形成【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融化成为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冰升华为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故选:B。.(2018・天津)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解答】解: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铁块上,使其表面变湿。故选:B。.(2018•徐州)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升华D.熔化【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夏天,冰箱内的温度低,冰箱外的温度高,打开冰箱门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这就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故选:A。.(2018•湘西州)夏季,同学们打扫教室后,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所经过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解答】解: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选:B。.(2018•衡阳)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人.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0.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3)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4)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解答】解:人、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因水蒸发有致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夏天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故C不符合题意;D、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2018•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3.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0.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口.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人、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A符合题意;3、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0、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口、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过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发生的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2)“白烟”是液态的小水珠。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的温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导致液化现象的产生。【解答】解: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烟”现象。故选:B。27.(2018•乐山)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冬天河水结“冰”C.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冬天河水结“冰”C.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0、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D。28.(2018•白银)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倬叶上形成“白霜”C.■:倬叶上形成“白霜”<….刍: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B。二.填空题(共5小题).(2018•邵阳)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37.9℃。【分析】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就是指所能测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度值就是每一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解答】解:此温度计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0.9℃=37.9℃。故答案为:37.9。.(2018•威海)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请写出两个原因:水的反常膨胀;水的比热容大。【分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水在0〜4。口当温度升高时体积缩小(反常膨胀);据此回答。【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做温度计灵敏度低;另外水还有反常膨胀,在0〜4℃,当温度升高时,水体积缩小;因此制造温度计不用水。故答案为:水的反常膨胀;水的比热容大。.(2018•常德)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分析】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特别要注意液柱在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解答】解:由图可知,温度计里的液面在0℃以下,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是-2℃。故答案为:-2。.(2018•白银)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避胀冷虹的原理制成的。小华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而言,它的内能(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分析】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液体,因此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物体的质量与温度无关,物质的密度、内能与温度有关。【解答】解:(1)实验室和家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密度的公式可知其密度减小。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内能。.(2018•沈阳)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二泡,迅速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分析】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解: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会看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迅速上升变大。故答案为:气泡;减小。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2018•绵阳)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试验中,从室温开始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30.040.049.959.669.278.687.897.097.097.0(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本地水的沸点是97℃。(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水的温度升高,C(填序号)A.水的质量变化了B.水的比热容变化了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1min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同【分析】(1)根据表格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2)根据汽化现象和Q=cm△t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表格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7℃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7℃,且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分析一下原因:在沸腾前不能考虑水的蒸发,故水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水的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根据Q=cm△t可知,温度差增大,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故C正确;相同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35.(2018•重庆)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①小华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87℃。②小华把水温加热到90℃开始计时,每过1min观察并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他画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水在沸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1)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2)水沸腾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87℃;(2)由图象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87;(2)不变。36.(2018•荆州)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一m2(选填“>”、“<”或“二”)。【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4)①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②根据图象,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水的水质量。【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水蒸发时有水蒸气会液化成效水滴;(4)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10),当at相同时,小红的需加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小红的水的质量多。即则m1Vm2。(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①低于;②v37.(2018•泸州)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由小变大(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分析】(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2)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图甲所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由小变大;(3)由于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由小变大;(3)98。38.(2018•宜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中,小红观察到沸腾前与沸腾时杯内都有气泡产生,如图丙、丁所示,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水蒸气。(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沸腾更剧烈。(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x103」/(kg・℃),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3.36x103Jo【分析】(1)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2)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据水沸腾的现象回答即可;(3)由Q吸=cm^t,可求得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解答】解:(1)丁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水蒸气。(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水已沸腾后,若继续对水加热,则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将不变,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沸腾更剧烈;(3)由图乙可知,温度的变化量,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Q吸=cm4t=4.2x103J/(kg・℃)x0.1kgx(99℃—91℃)=3.36x103」。故答案为:(1)水蒸气;(2)保持不变;沸腾更剧烈;(3)3.36x103。39.(2018•玉林)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的内能将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解答】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故答案为:(1)96;吸热;(2)升高;增加。40.(2018•苏州)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