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升练习_第1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升练习_第2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升练习_第3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升练习_第4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升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提升练习一.选择题1.1916年,陈独秀认为旧教九流,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皆国粹,且优于儒家;1918年,李大钊认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同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缺一不可。据此可知,他们都()A.反对东方文化崇尚西方文化 B.提倡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 C.呼吁平等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D.认为儒学推动了世界进步解析:陈独秀认为旧教九流,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皆国粹,李大钊认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缺一不可,表明他们思想各异,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B。2.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C.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解析:“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表明鲁迅主张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C。3.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据此判断,胡适()A.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马克思主义解析:“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表明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A。4.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据是()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华民国解析:A.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之一,而不是主要的依据。B.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他失败的主要依据。C.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属于辛亥革命的过程表现不是失败的依据。D.辛亥革命刚开始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后来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答案:B。5.“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实论莫不予吾辈为乱臣贼子,大道不道,咒讵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售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均视为毒蛇蓝兽,而莫敢与西人交游。“资产阶级革命之初,出现孙中山所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封建想根深蒂固 B.改良主义是当时的主要思潮 C.革命派长期在国外活动 D.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解析:A.国人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的否定和指责,可能有封建思想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产阶级自身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改良主义思潮在中国没有处于主流时期。C.材料与革命派长期在国外活动无关。D.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革命派的行为很不理解,说明革命派的思想和主张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革命派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D。6.有辛亥老人痛心地说:“(大家)不知革命的目标原为争取政权,将政权拱手让人,以为应功成身退”。这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A.革命党人自身的软弱性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对革命的目标认识不够准确解析:“不知革命的目标原为争取政权,将政权拱手让人,以为应功成身退”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对革命的目标认识不够准确,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D。7.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最符合这一言论的派别是()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解析: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材料“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的进一步的解放,故D项正确;A项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B项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答案:D。8.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他()A.宣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 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C.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D.著文以批判传统伦理道德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可知,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因此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问题的症结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B项排除;高举文学革命大旗,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故C项错误。答案:D。9.“(辛多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土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 B.呼呼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 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批评的是辛亥革命对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局限,而不是民主政治体制。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他对辛亥革命感到不满,认为其仅仅完成了政治革命,但旧杜会的思想文化“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因此他希望在思想领域进行彻底的启蒙。C.题干所给材料中的陈独秀在当时还未成为﹣个社会主义者,且材料中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学说。D.“支持工农斗争”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10.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解析:通过材料中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故D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性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也没有体现出促进民族觉醒,也没有体现出文化转型的相关内容,排除ABC。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请回答:(1)“两位先生”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认为必须打倒中国封建文化的原因。(3)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民主和科学。(2)“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陈独秀认为应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3)结合所学知识,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4)结合所学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案:(1)民主和科学。(2)陈独秀认为应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做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未失去…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人民必须珍重这一份遗产。﹣﹣﹣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使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正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残抱缺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觉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感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中国近代哪一事件造成了材料一中的“当做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你如何评价这一事件对待孔子和孔子学说的态度?(2)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指出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3)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概述“三个阶段”的实践及结果?解析:(1)通过材料“当做偶像崇拜的同时也随时在过去了”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权威。评价可以从动摇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推动人民解放的角度回答其积极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局限性。(2)通过材料“最初促使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可以归纳出中国觉悟的三个阶段。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学术觉悟阶段代表人物是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张之洞等;政治觉悟的代表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思想觉悟的代表是陈独秀等。(3)三个阶段的实践可以从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三个角度回答实践活动并阐述其结果即可。答案:(1)事件:新文化运动。评价:动摇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对孔子及儒家思想存在着绝对否定的缺陷。(2)阶段:第一阶段:学术觉悟;第二阶段:政治觉悟;第三阶段:伦理觉悟。代表人物:第一阶段有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奕䜣等。(林则徐、魏源举出一个即可、洋务派举出一个即可)第二阶段: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举出一个即可)第三阶段: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举出一个即可)(3)第一阶段: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结果失败。第二阶段: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宪法与孔教》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解析:(1)“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以概括出科学与民主;由“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可以概括出打倒孔家店。(2)材料二的主张主要是打倒是从孔家店,结合所学从具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作用和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角度评价,最后指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可。答案:(1)民主(或:人权);科学;打倒孔家店(或:反对封建礼教)。(2)“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体系的批判;具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作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