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详细教案_第1页
桃花源记详细教案_第2页
桃花源记详细教案_第3页
桃花源记详细教案_第4页
桃花源记详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桃花源记详细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第1页共23页桃花源记详细教案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桃花源记详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桃花源记》优秀教案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材分析:“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第2页共23页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笔下的社会理想及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义自见”,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第3页共23页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二、简介,了解背景1.交流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素。2.写作背景。第4页共23页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仔细记。(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朗读要求: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2.感知课文(1)文章以桃花源(或桃源——桃源——桃源——桃源——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访问——离开(或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再寻)(意思对第5页共23页即可)。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2.重点掌握:(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2)古今异义字词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新鲜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延古:请今:延长.延伸(3)通假字要:通“邀”,邀请。(4)一词多义舍:舍弃房子乃:于是,就竟然具:都详细地志:作标记所作的标记遂:终于于是,就寻:寻找随即,不久(5)同义词具、悉、咸、皆:都缘、扶:沿着云、道:说乃、遂:于是第6页共23页(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3.课文翻译,讲述桃源故事。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之果与大家分享吧!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1.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或就其中的某个部分,加以想像,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3.练习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线索:渔人的行踪顺序:时间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发现)舍船从口入,欣赏桃源景(进入)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访问)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离开,再寻)桃花源记详细教案第2篇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2、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的社会理想。第7页共23页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预习要求:1、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2、朗读并试背课文。教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一,导入新课: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2、板书课题:桃花源记:陶渊明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补充: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东晋文学家。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二,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2、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集体订正第8页共23页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疏导: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总结可以讨论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总结明确: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板书: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详细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第9页共23页1.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2.掌握重点词句,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认为人生不断寻觅的是返璞归想了解世外桃源吗?你想去感受一下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桃花源记》。导语设计一、新课导入晋朝的陶渊明,因人而名,因事而名,因诗而名。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29那年,他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他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时间都很短。在这十几年中,他的经济状况不断下降。到39岁那年,他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然而,“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的劝告下,他再一次出仕。他做彭泽令时,郡里第10页共23页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且写了著名的《归去来辞》,表示归隐的决心。这时候,他41岁。从此,他就“躬耕自资”,一直到去世。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文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2)古今异义:①交通绝境古:交错相通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今:走投无路的境地②妻子鲜美古:妻子儿女古:鲜艳美丽今:男子的配偶今:味道好③无论如此古:不要说,更不必说古:像这样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今:这样④缺乏古:不值得今:不够第11页共23页(3)一词多义:①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②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③志:做标志,“处处志之”标志,“寻向所志”④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2名片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3背景追溯作《桃花源记》时归隐田园已经十六年了。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第12页共23页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了解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写景、状物。可以分为杂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桃花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交流点拨】虚构的。2想象桃源之“美”,讲解“桃源”之美。(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描绘一番。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交流点拨】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第13页共23页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二)深层理解1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哪几句?【交流点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哪几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4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第14页共23页【交流点拨】因为他们长期与世隔绝,不见外人。文中还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句暗示。四、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线索:渔人的行踪顺序:时间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发现)舍船从口入,欣赏桃源景(进入)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访问)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离开,再寻)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陶渊明作了《桃花源记》以后,桃我们将沿着的足迹,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奥秘。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一)走进文本理解桃源之“乐”,感受桃源之“奇”。1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交流点拨】男女、老幼、渔人第15页共23页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交流点拨】(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乐在民风淳朴。2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同答。学生讨论,交流。【交流点拨】景奇、人奇、踪奇。(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第16页共23页(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二)走进语言1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什么此人的“具言”一句都没写?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中的人,当时的情况都知道的,故略去不写。感叹桃花源外的人们竟然还过着不幸的生活。2遂迷,不复得路”?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3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交流点拨】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4桃花源人为什么要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从这里能不能看出的用意?第17页共23页以看出的用意,他向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向往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忧伤的生活,渴望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淳厚、纯朴。(三)走进写法层层设疑。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人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尚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未果”“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了“千古之谜”了。这思想感情,又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四)走进主题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桃源胜景?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第18页共23页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的理想境界。三、拓展延伸面对污浊的社会,陶渊明不屑与之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归隐田园。你赞成这种做法吗?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东晋末年,陶渊明家乡九江一带,由于战乱频频,民情形寄于《桃花源记》中,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示例二】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会是现实,但之日。所以,我不赞成陶渊明消极避世的态度。桃花源记详细教案第4篇一、复习旧知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线索、顺序、故事内容等方面。2.二、品读课文第19页共23页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何作用?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2.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学生大胆想像,尽情诉说。)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第20页共23页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故为世上的动乱黑暗、秦朝以后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第21页共23页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