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23广东东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9人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1页
2022年12月2023广东东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9人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2页
2022年12月2023广东东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9人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3页
2022年12月2023广东东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9人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4页
2022年12月2023广东东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9人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2022年12月2023广东东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9人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各地真题-综合能力拔高(共200题)1.消费者声称在市场上买到的假鸡蛋,经鉴定均为过期变质蛋、孵化蛋等真鸡蛋,而非化工合成品。专家认为,依据现在的技术条件,要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成本很高,根本不可能牟利,因此市场上不可能有所谓的假鸡蛋。

以下无法削弱上述专家结论的一项是:

A.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能够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

B.一些企业生产假鸡蛋用于工艺品或表演道具

C.一些不法商贩掌握了降低假鸡蛋生产成本的技术

D.即使假鸡蛋做不到以假乱真也能被一些粗心的人购买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市场上不可能有所谓的假鸡蛋,论据是依据现在的技术条件,要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成本很高,根本不可能牟利。

第二步:判断选项的作用。

A选项说的是可以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没有提到成本,而题干的说法是成本高,并非做不出,必然不能削弱;

B选项指出市场上存在假鸡蛋,直接削弱论点;

C选项指出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可以牟利,有削弱作用;

D选项指出市场上存在假鸡蛋,且可以牟利,直接削弱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A。

2.传统与现代是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一双对立的观念,造成了许多困惑。它应在艺术中首先建立和谐的关系。亦主要由当代艺术肩负起这个责任,艺术才配称为时代的先导。只有对传统精神有深刻认识,才能避免吾人盲从与躁进,只有正视现代,才能纠正吾人对骸骨的迷恋。最理想的“现代艺术”应该在两者的矛盾中取得解决协调。

这段话的主旨是:

A.传统精神能避免让人盲从与躁进

B.现代艺术应该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C.现代艺术应肩负起时代责任

D.最理想的现代艺术是解决与协调的艺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指出“传统与现代造成了许多困惑”。第二句话紧接着提出当代艺术应当肩负起建立和谐关系的责任。第三句话具体说明传统与现代建立联系的重要意义。最后一句提出对策,“最理想的‘现代艺术’应该在两者的矛盾中取得解决协调”。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话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和D项:出现在主旨句之前,非重点。

3.近两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都出现了较常年同期明显较低的现象,寒潮频发,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伪命题,专家认为正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而寒潮也是一种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变暖与极端寒潮并存正是气候变化典型的反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与北半球不同的是,南半球并没有过度出现极端的天气

B.观察过去几十年的冬季平均气温,总体上看呈现变暖的趋势

C.一般来说,受厄尔尼诺影响会出现暖冬,受拉尼娜影响,出现寒冬概率大

D.气温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减少,锁定冷空气的北极漩涡减弱,冷空气南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正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南北半球之间出现极端天气的次数多与少,与题干讨话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过去十年冬季的平均气温呈现变暖趋势,与题干讨论话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厄尔尼诺影响暖冬,拉尼娜影响寒冬,与题干讨话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该项列举出气候变暖导致一系列寒潮反应的现象,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4.非闰年的一年的中间时刻应是A月B日C点,则A+B+C=?

A.22

B.21

C.20

D.19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日期问题,非闰年的中间时刻为数字1-365的中位数,为(1+365)÷2=183,没有余数,应将第183天也分为两份,则时刻为中午12点。根据每月天数计算出第183天的具体日期即可。非闰年共有365天,中间时刻应是第183天中午12点。已知1、3、5月每月31天,2月28天,4、6月每月30天,共181天,则第183天是7月2日。所求为7+2+12=21,故本题选B。5.调查报告要靠事实说话,真实反映情况,不能任意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和歪曲事实。(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事务公文知识。

第二步,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因此,本题正确。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写实性;②针对性;③逻辑性;④时效性。

6.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空间重构。A项可由左侧展开图折成。假设B项的顶面和正面的方位是对的,右侧面的“A”指向错误;假设C项的顶面和正面的方位是对的,右侧面的“T”指向错误;假设D项的正面和右侧面的方位是对的,顶面的“A”指向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7.以下哪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巨著?

A.《太平广记》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我国古代重要著作的相关知识。A项错误。《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B项错误。《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C项错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D项正确。《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故本题选D。8.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B.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C.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D.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通过“需要”直接点明对策,并通过程度词“更少不了”强调行销需要多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随后通过反面论证再次强调行销不能部门独强,应与各部配合。故文段重点在于强调行销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对应A项。

B项,没有提到文段的主题词“行销”,与文段核心话题不一致,排除;

C项,文段未提及“行销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无中生有,排除;

D项,没有提到文段的主题词“行销”,与文段核心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9.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所以分工越细,效率就越高。(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组织知识。

第二步,生产标准化产品,比如生产汽车或者电脑,生产这些产品的流程和步骤明确,不需要进行很多的沟通,分工越细效率往往越高。但是生产非标准化的产品,比如制作课程,或者设计广告,分工越细,效率越低。

因此,本题错误。

10.中药药材的药性有寒凉和温热之分,下列中药属于热性药的是:

A.鹿茸

B.黄连

C.连翘

D.柴胡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根据《中国药典》: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性味甘、咸,温,属于热性药。功能主治为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等。

B项错误,根据《中国药典》: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属于寒性药。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

C项错误,根据《中国药典》: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微寒,属于寒性药。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

D项错误,根据《中国药典》: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属于寒性药。功能主治为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等。

故正确答案为A。11.已知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93.127.55.23,说明这台计算机位于(

)类网络中心。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

A项错误,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

的最高位必须是“0”。A类IP的地址第一个字段范围是0~127,但是由于全0和全1的地址用作特殊用途,实际可指派的第一个字段范围是1~126。

B项错误,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28~191。

C项正确,C类IP地址包含私有C类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

D项错误,一个D类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必须以“1110”开始,D类IP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其地址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

故正确答案为C。12.捆扎蔬菜的胶带实际上是涂过粘合剂的塑料膜。虽然胶带不是食品,但由于会和食品接触,也要遵守食品安全标准。不过,在塑料膜和粘合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聚合不完全或溶剂挥发不完全,确实可能有少量甲醛等小分子残留。但捆扎蔬菜用的胶带在自然放置状态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市面上用来捆绑蔬菜的不只是普通胶带,有的是由动物胶和植物胶制成的胶带,自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只要他每日甲醛摄入量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胶带捆扎的蔬菜影响健康的概率很小

B.捆扎蔬菜的胶带自然放置时并不产生甲醛

C.植物胶制成的胶带才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60公斤成年人每天只应摄入12毫克甲醛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但捆扎蔬菜用的胶带……”之后的三句话,转折后说“捆扎蔬菜的胶带……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小”,“同时”之后说捆扎蔬菜的胶带有些是动植物胶,“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另外”之后说成年人摄入量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结合前面所说的释放甲醛可能性小,可以看出捆扎胶带对健康的危害并不大,因此,A项符合文意;B项对应“捆扎蔬菜的胶带……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小”,文段说的是“可能性小”,而不是“不产生甲醛”,B项偷换语气,排除B项;C项对应“有的是动物胶和植物胶制成的胶带,自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文段说的是两种胶带对人体都不会产生危害,而C项意思是只有植物胶带不会,C项偷换概念,排除C项;D项对应最后一句,文段说的是“不超过12毫克”,D项说的是“只应摄入12毫克”,曲解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根据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在文段中找出对应信息,仔细核对,找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项说法正确,由“但捆扎蔬菜用的胶带……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同时……自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可推知。

B项说法不正确,由“但捆扎蔬菜用的胶带……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可知,“并不产生甲醛”为绝对表述,排除。

C项说法不正确,由“有的是由动物胶和植物胶制成的胶带,自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知,动物胶制成的胶带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植物胶制成的胶带才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绝对表述,排除。

D项说法不正确,由“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只要他每日甲醛摄入量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可知,“每天只应摄入12毫克甲醛”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文段从自然放置状态下稳定、制作原料和摄入量三个角度论述了捆扎蔬菜的胶带的健康安全问题,即一般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该项为对文段主旨的概括,表述正确,当选;

B项,根据“捆扎蔬菜用的胶带在自然放置状态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可知,在自然状态下胶带释放甲醛的可能性极小,但并非不产生,绝对表述,排除;

C项,根据“有的是由动物胶和植物胶制成的胶带,自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知,由动物胶、植物胶制成的胶带都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该项表述为“只有植物胶制成的胶带才是安全的”,与原文不符,排除;

D项,根据“另外,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只要他每日甲醛摄入量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可知,不超过12毫克是每日甲醛摄入量的安全阈值,而非每日推荐摄入量,表述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长期食用胶带捆扎的蔬菜可能致癌?这个真没有》13.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说:“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

对上面三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的话都是强调如何做有骨气的人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看似是一道细节题,实则是在考查我们对文言内容翻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将所给内容译为白话文,再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孟子谈论的是人要守气节,故C项说法有误。荀子谈论的是为臣之道,D项说法有误。三段话都强调了不管境遇如何,人都要守气节。A项说法不如B项准确。14.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从左到右观察各图形,直线特征比较明显,图形线条数依次为1、2、3、4、5、?,呈等差规律,因此问号处应该选择6条直线的图形,A项4条直线,B项5条直线,D项3条直线,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15.某班有35名学生,在期中考试中有30人及格,在期末考试中有28人及格,两次考试后发现有3名同学两次都没考及格,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

)人。

A.31

B.30

C.26

D.24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二集合容斥类。

第二步,设两次考试都及格的有x人,根据二集合标准型公式可得:30+28-x=35-3,解得x=26。

因此,选择C选项。

16.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塑料不易降解,且塑料包装材料一般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包装袋、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造成污染的现象均称为“白色污染”。

故正确答案为C。17.某国2016年大米产值5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大米直接卖给消费者消费,余下部分用来生产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其他最终消费品,则该GDP是(

)万美元。

A.5000

B.13000

C.11000

D.1000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在本题中,3000万直接被消费者消费的大米应该计入GDP,但是剩下的2000万作为中间产品,不应计入,但是这2000万最终生产出来了8000万的最终产品,所以这个8000万也应计入,所以是万。

故正确答案为C。18.大豆

之于

相当于

原木

之于

A.豆豉

木炭

B.豆芽

桐木

C.红豆

檀木

D.豆腐

木桶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正确答案。

代入A项,大豆可以作为制作豆豉的原材料,原木可以作为制作木炭的原材料,且制作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豆芽是大豆经过水浸泡等过程后长成的,桐木和原木是交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大豆包含黑豆、黄豆等豆类,与红豆无明显逻辑关系,檀木和原木是交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大豆可以作为制作豆腐的原材料,原木可以作为制作木桶的原材料。但前一种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后一种制作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19.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封闭循环的过程。(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①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因此,本题错误。

20.2019年7月4日(

)跨径海中悬索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首个巨型钢吊箱下放到位。

A.中国首个

B.世界首个

C.世界最大

D.世界顶级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2019年7月4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经过连续10小时的施工后,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首个巨型钢吊箱当天下放到位,为今年底完成承台施工奠定基础。

因此,选择C选项。

21.加醋凉拌的绿叶菜之所以变色,是因为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转变成了不绿的“脱镁叶绿素”。(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绿叶蔬菜之所以能够呈现绿色,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或加热时,会转变成不绿的“脱镁叶绿素”。叶绿素最核心的部分是一个叫做卟啉环的环状结构,环的中心有一个镁离子,但镁很容易被其他元素替换掉,如氢离子,变成脱镁叶绿素。当绿叶蔬菜中的大部分叶绿素都转变为脱镁叶绿素之后,绿叶蔬菜原本的鲜绿色便会消失,转变为比较暗的橄榄绿色。

故表述正确。2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其法定监护人

D.本人及其近亲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程序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故正确答案为D。23.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讲了罗斯福和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结果是罗斯福化解了难题,没有泄露秘密,他没有直接拒绝回答朋友问题,让朋友难堪,而是运用了幽默睿智的方式巧妙回应了好友的好奇提问。因此,这个故事传达出的道理是幽默对化解难题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与故事传达出的道理相符。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寓意的引申。本文给出的是一个小故事,考生需要抓住故事的核心加以引申。同时可以结合选项使用排除法,排除与文段无关、过度推断、流于表面的选项。罗斯福的拒绝委婉含蓄,并且富有幽默感,这样不仅坚持了保密的原则,而且避免了尴尬的局面。由此可知,巧妙运用幽默有助于解决难题,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无法从故事推出。C项“灵活变通”较为笼统,没有体现出罗斯福的幽默。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的小故事体现了罗斯福的睿智和幽默。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A项的“迂回”在文中无从体现;文段中罗斯福没有泄密,故而并未表现出“灵活变通”,C项文中并没有提及灵活变通的地方,只是体现了幽默;D项“不欲”与文段内容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24.下列工具和器械中用到杠杆原理的有:

A.钓竿

B.筷子

C.船桨

D.刹车阀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A项:我们在使用钓鱼竿时是为了省距离,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费力杠杆,故A项正确,当选。

B项:筷子是运用了杠杆原理,支点在虎口处,动力作用点是食指和大拇指所夹住筷子的点,阻力作用点在筷子首端。因为动力臂(拇指到中指)小于阻力臂(拇指到菜),所以是费力杠杆。故B项正确,当选。

C项:船桨是利用费力杠杆原理模拟鱼的胸鳍和腹鳍,起到可以像鱼鳍一样,一下一下地前后划动,使船体徐徐前进的作用。故C项正确,当选。

D项: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故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CD选项。

25.我国的三峡、三门峡水电站分别位于:

A.广东陕西

B.湖北陕西

C.四川甘肃

D.湖北河南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三峡水电站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三门峡水电站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中游下段的干流上。

故正确答案为D。26.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小的骨头是听小骨

B.硬度最高的部分是头骨

C.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D.最大的内脏器官是肝脏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是牙齿,并非头骨。头骨是脊椎动物骨骼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左右耳各三块。听骨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大部分居于上鼓室内,借韧带及关节相连接组成听骨链。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人身上最大的器官是皮肤,皮肤覆盖全身表面。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肝脏是人体内脏中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的腹部,胃的上方。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7.根据已知图形规律,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无明显属性类规律,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所给图形中每幅图形元素个数均为1,问号处需要填入的图形也应只有一个元素,A项元素个数为1,当选,B、C、D项元素个数都是2。

因此,选择A选项。

28.有了社会契约,人们失去的是其自然的自由,以及他们愿意拿什么就拿什么的绝对的权利;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财物的法定权。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如果要避免出现错误,我们必须清楚地辨明什么是自然的自由以及什么是文明的自由——自然的自由只受到个人实际力量的控制,而文明的自由却受到公众意志的限制。步入文明社会,人类获得了道德自由,仅这一点就使人类成了自身的主宰。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契约规定了自然的自由和文明的自由各自的界限

B.社会契约强调的是有约束而非完全的自由

C.人们只有服从社会契约才能获得文明的自由

D.社会契约赋予人们文明的自由,限制自然的自由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财物的法定权”可知,“规定了自然的自由”说法有误。

B项,由文段第一句话可知,社会契约使人失去了自然的自由,并非获得完全的自由,说法正确。

C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文段推出。

D项,由“自然的自由只受到个人实际力量的控制”可知,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规定……各自的界限”文段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应“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文明的自由却受到公众意志的限制……”,符合文意。C项对应“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财物的法定权”,“只有……才……”的逻辑关系文段未提及,属于强加条件关系,且“服从社会契约”文段也未提及,与文意不符。D项中“限制自然的自由”与原文“失去自然的自由”概念不一致,属于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只阐述了何为自然的自由、何为文明的自由,A项,“各自的界限”未提及,且其定义也非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而是实际存在的,排除;

B项,由“有了社会契约,人们失去的是其自然的自由”“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可知,“有约束而非完全的自由”表述正确,当选;

C项,“只有······才······”的逻辑关系文段未提及,且“服从社会契约”文段也未提及,排除;

D项,“限制自然的自由”与原文“失去自然的自由”概念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9.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

)为交付时间。

A.收货人的签收时间

B.生成的电子凭证的时间

C.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

D.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A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

BCD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电子合同的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提供服务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准。”

故正确答案为A。30.曲艺:相声:评书

A.法律:民法:刑法

B.学生:男生:女生

C.教育:中学:小学

D.运动:足球:弓箭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相声”是指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模仿等引起观众发笑;“评书”多讲说长篇故事,用折扇、手帕、醒木等做道具,二者为反对关系,且二者均是“曲艺”的一种,与“曲艺”构成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除“民法”“刑法”外还包括宪法等,因此二者为反对关系,与“法律”均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男生”与“女生”为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中学”与“小学”为反对关系,但二者均是接受“教育”的场所,二者与“教育”构成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足球”是一种“运动”,二者为种属关系,但“弓箭”是一种兵器,与其他两词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1.孟轲∶《孟子》∶缘木求鱼

A.李耳∶《道德经》∶虚怀如谷

B.孔子∶《论语》∶长善救失

C.庄周∶《庄子》∶见贤思齐

D.墨翟∶《墨子》∶独善其身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孟子》”为孟子所著,孟子原名“孟轲”,“缘木求鱼”的出处为“《孟子》”,三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道德经》”为老子所著,老子原名“李耳”,“虚怀若谷”的出处为“《道德经》”,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论语》”为“孔子”弟子所著,“孔子”原名孔丘,“长善救失”出自《礼记》,排除;

C项:“《庄子》”为庄子所著,庄子原名“庄周”,“见贤思齐”出自《论语》,排除;

D项:“《墨子》”为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所著,墨子原名“墨翟”,“独善其身”出自《孟子》,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32.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A.利用蚯蚓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蚓粪残渣作肥料

B.在干旱地区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

C.利用工厂余热作为冬季住房的热源

D.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优化”“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蚯蚓处理垃圾、蚓粪作肥料,属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符合定义,排除;

B项:在干旱地区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不属于物质循环再生,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余热供暖属于“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原理”,符合定义,排除;

D项:物秸秆还田属于“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3.在宇宙飞船内的实验室里,可以正常使用的仪器是(

)。

A.比重计

B.水银气压计

C.天平

D.水银温度计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失重问题。

第二步,分析选项。

因宇宙飞船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件之间没有作用力和气压,因此,凡与重力和气压有关的仪器均不能使用,只有水银温度计能用。

因此,选择D选项。3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写的季节是(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诗句大意指: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从“燕”可知,描写的季节是春天。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35.“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规范属于(

)。

A.准用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理学。

A项错误,准用性规范也叫准据性规范,规定社会主体行为准则的某一部分,必须参照其他已明文规定的现行法律规范才能实施。如《民法典》第六百四十七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B项错误,任意性规范是指在法定范围内允许法律关系参与者自己确定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C项错误,禁止性规范通常称为禁止性规定,是“命令当事人不得为一定行为之法律规定”,属于“禁止当事人采用特定模式的强行性规范”。如《专利法》第七条规定:“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压制。”

D项正确,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它的特点是主体没有自行选择的余地。比如会出现“应当”“必须”等字眼,D项中出现“应当”,属于强制性规范。

故正确答案为D。36.人生:阅历:经验

A.身体:营养:体重

B.企业:销量:产能

C.职场:学识:成功

D.学校:生源:名气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遣词造句法进行解题,题干三个词项能串联成一个句子,在分析选项时需注意对应词项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与题干一致。阅历和经验都与人生经历相关。

A项,身体和体重的关系与题干不同。

B项,销量和产能都与企业生产相关,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学识和成功的关系与题干中阅历和经验的关系不同。

D项,学校生源与名气有关,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37.在一次重大盗窃案件排查时,对四名男子进行辨认,王警官断定:这名男子如果是盗窃犯,那么案发时他肯定在现场。由此,可以判断下列选项哪项正确?

A.赵一案发时在现场,所以他是盗窃犯

B.钱二不是盗窃犯,所以他案发时不在现场

C.孙三不在案发现场,但他是盗窃犯

D.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他不是盗窃犯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盗窃犯→在现场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在现场”是对①的肯后,肯后不能得到确定性结论,故无法推出“他是盗窃犯”,排除;

B项:“不是盗窃犯”是对①的否前,否前不能得到确定性结论,故无法推出“他案发时不在现场”,排除;

C项:“不在案发现场”是对①的否后,否后必否前,推出“他不是盗窃犯”,故“他是盗窃犯”表述错误,排除;

D项:“不在现场”是对①的否后,否后必否前,推出“他不是盗窃犯”,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38.下列常用物品中,属于易燃固体的一组是:

A.石蜡、酒精

B.油漆、甲烷

C.干冰、硫磺

D.樟脑、松香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

第二步,易燃固体是指燃烧点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极易引起急剧燃烧或爆炸的固态物质。有的某些易燃固体发生燃烧时还放出有毒气体,多为化工产品,如赤磷、硫磺、松香、樟脑、镁粉等。

樟脑室温下为白色或透明的蜡状固体,可用于驱虫,樟脑是二级易燃固体,容易挥发。松香指以松脂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非挥发性天然树脂,是二级易燃固体。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石蜡是从石油、页岩油或其他沥青矿物油的某些馏出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烃类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固体烷烃,无臭无味,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固体,具有可燃性。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CH₃CH₂OH,是最常见的一元醇。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属于易燃液体,而非易燃固体。A项不当选。

B项:油漆为粘稠油性颜料,未干情况下易燃,不溶于水,微溶于脂肪,可溶于醇、醛、醚、苯、烷,易溶于汽油、煤油、柴油。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油漆和甲烷虽然易燃,但在常温下都不是固体,所以不属于易燃固体。B项不当选。

C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硫磺燃烧时发出青色火焰,伴随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干冰不是易燃固体,硫磺是易燃固体。C项不当选。

39.曹操:魏武帝

A.成吉思汗:可汗

B.诸葛亮:丞相

C.朱元璋:明太祖

D.孔子:仲尼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魏武帝就是指曹操,二者是全同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成吉思汗特指孛儿只斤·铁木真,是对铁木真可汗的尊称,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诸葛亮的职位是丞相,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明太祖就是指朱元璋,二者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项:仲尼就是指孔子,二者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二级辨析:魏武帝和明太祖都是后人的尊称,而仲尼是孔子的字,排除D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40.食品安全标准不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食品安全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因此,本题错误。

41.富人有富人的忧愁,穷人有穷人的快乐。立业与成功,是诸多人的幸福理想;生活幸福,工作幸福,则是每个人的平常愿望。幸福密码,似乎像账户密码,一般人都有,但是别人看不到,只有自己用心才能体会。

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是:

A.富人与穷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感觉

B.实现平常愿望也能让人感到幸福

C.幸福与每个人的内心感受有关

D.物质支撑的幸福才更加恒定持久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富人有富人的忧愁,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幸福密码,似乎像账户密码,一般人都有”,说明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幸福,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生活幸福,工作幸福,则是每个人的平常愿望”,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对应“但是别人看不到,只有自己用心才能体会”,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物质支撑”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与文段对应可知,D项“物质支撑”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表述错误,当选。

A项,根据“幸福密码,似乎像账户密码,一般人都有”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生活幸福,工作幸福,则是每个人的平常愿望”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只有自己用心才能体会”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幸福密码》42.英文中的“税”字“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这主要体现了税收具有: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自觉性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其中,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税收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无偿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强制性体现在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固定性体现在税收按照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标准征收,非经国家法令修订或调整,征纳双方都不得违背或改变这个固定的比例或数额以及其他制度规定。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自觉性不属于税收的特点之一,为干扰项。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43.这两段文字是一本书的前言,根据前言内容看,这本书大致应该是:

A.《实践出真知》

B.《世界:多样性的存在》

C.《世界:和而不同》

D.《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作者十余年在五国、五馆的履职经历,感受了五种文化,后文通过举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二段首句强调对世界不了解或了解不够就有可能产生对世界的误读,后文通过举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三段进行总结,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作者愿通过自已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以减少大家对世界的误读。故文章内容重点强调大家对一些国家的理解有偏差,文章主体词为“误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章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B项和C项:均未体现文章主体词“误读”。

44.近年来山东省对大蒜的价格补贴政策,这项行为体现了政府财政的(

)功能。

A.政府采购

B.货币政策

C.转移支付

D.购买支出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价格补贴,是指政府为弥补因价格体制或政策原因造成价格过低给生产经营带来损失而进行的补贴,它是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从补贴对象上看,它包括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生活资料价格补贴和进口商品价格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

故正确答案为C。45.村民委员会设立由村民会议提出,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步,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第二款,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故题干“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6.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动植物呼吸

水受热沸腾

B.汽油挥发

土壤酸化

C.食物腐败

煤气燃烧

D.瓷碗破碎

岩石风化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

第二步,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C项中,食物腐烂是因食品内部所含氧化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作用,促进食品代谢作用的进行,产生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致使食品变质,或因昆虫的侵蚀繁殖和有害物质间接与直接污染,致使食品腐败。食物腐败时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在燃烧充分的情况下,煤气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蒸汽形式出现),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则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以蒸汽形式出现),煤气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动植物呼吸属于化学变化。但水受热沸腾只是水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并没有新的物质形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转化成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土壤酸化指的是土壤的酸碱度发生明显的变化,pH值小于7,呈酸性。氮肥滥用、生理酸性肥料的滥用、钙镁离子的减少、全球碳排放量的增加都可能引发土壤酸化。比如大量施用氮肥,未利用的氮肥会在土壤中发生各种反应,最常见的是硝化反应,产生硝酸盐。土壤酸化属于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瓷碗破碎只是外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岩石风化有既有化学风化也有物理风化还有生物风化。(1)物理风化:又叫机械崩解作用,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风化的结果使大岩石变成碎块,增大接触面,更利于化学风化进行。(2)化学风化: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主要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气等。(3)生物风化:生物作用使岩石就地引起的破坏。主要因素:根系的压力和根系分泌物10-15磅/cm2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酸。因此D项错误,不当选。

47.古代称水的(

)侧为阴。

A.东

B.南

C.西

D.北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我国在北半球,阳光从南方只能照射到(水面以下)河水的北边岸,所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故正确答案为B。48.下列行为属于金融诈骗的是:

A.恶意透支信用卡

B.倒卖船票、车票

C.伪造、自制他人的注册商标

D.非法出售增值税发票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

第二步,金融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等5个罪名。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但金融诈骗犯罪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诈骗犯罪。刑法将其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除了要分解诈骗罪这个口袋罪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维护金融管理秩序。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可见恶意透支信用卡属于金融诈骗行为。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伪造或者倒卖伪造的车票、船票、邮票或者其他有价票证,数额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票证价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票证价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倒卖车票、船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票证价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B项错误。

C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项错误。

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七条,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D项错误。

49.轻率概括,是指在没有积累足以进行概括的材料的情况下,只依据少数个例就草率地作出普遍性结论的一种逻辑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轻率概括的是:

A.做微商都很容易赚钱!我的一个亲戚,年初开始做微商,现在已经买车

B.为了与2000万精英做共同的选择,请赶快来购买我们的在线付费课程吧

C.我的朋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可见哲学课必定都很难

D.我几乎每天都吃汉堡,但是我的体重却没有变,所以吃汉堡不会导致肥胖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没有积累足以进行概括的材料;

②只依据少数个例就草率地作出普遍性结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根据一个亲戚做微商赚钱买车,得到“做微商都很容易赚钱”的结论,属于“依据少数个例草率地得到普遍性结论”,符合定义;

B项:根据“2000万精英做共同的选择”,不属于“依据少数个例草率地得到普遍性结论”,不符合定义;

C项:根据我的朋友和我都认为哲学课很难,得出“哲学课必定都很难”的结论,属于“依据少数个例草率地得到普遍性结论”,符合定义;

D项:根据我每天吃汉堡,但体重没变,得出“吃汉堡不会导致肥胖”的结论,符合“依据少数个例草率地得到普遍性结论”,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在没有积累足以进行概括的材料的情况下”、“只依据少数个例就草率地作出普遍性结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只依据一个亲戚的个例作出做微商很容易赚钱的普遍性结论,符合定义,排除;

B项:与2000万精英做共同的选择是依据大量的例子得出的普遍性结论,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只依据我和我朋友的哲学课很难的少数个例作出哲学课都很难这一普遍性结论,符合定义,排除;

D项:只依据我的饮食这一个例得到吃汉堡不会导致肥胖这一普遍性结论,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轻率概括的一项。题干定义轻率概括是一种逻辑错误,分析其引发错误的原因和表现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轻率概括的定义要点:只依据少数个例草率地作出普遍性结论。

A项,只根据一个亲戚的情况得出结论,符合定义。

B项,“与2000万精英作共同的选择”并不是只依据少数个例作出普遍性结论,不符合定义。

C项,只根据“我”和“我的朋友”两个人的情况做出结论,符合定义。

D项,只根据“我”做出结论,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50.在括号内填入一个数,使这些数字符合一定规律:

A.6

B.7

C.26

D.28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整体看各个方框中的数字,可以发现,其中的数字分别为3个奇数1个偶数或者1个奇数3个偶数依次排列,故(

)应填入奇数。

因此,选择B选项。

5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A.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而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C.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D.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知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由此可知,B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七条第(二)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而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C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七条第(一)项,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

D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七条第(六)项,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

52.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6米的圆形土地中,有一块长方形花田OBDA,据此可知,从A点走到B点的直线距离为多少米?

A.5.3

B.5.6

C.6

D.6.1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已知OBDA为长方形,长方形中两条对角线相等,故。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

第二步,长方形OBDA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即AB=OD。OD是圆的半径为6米,则AB=6(米)。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几何问题。所求AB为长方形的对角线,可转化为求另一条对角线OD的长度。通过观察题干图形发现,点O是圆心,点D在圆上,OD为半径。由长方形花田OBDA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可知,AB=OD。OD为圆形的半径,因此AB=OD=6米。故本题选C。53.沟通:手机:金属

A.招聘:面试:简介

B.物流:运输:公路

C.卫星:科技:科学家

D.露营:帐篷:帆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手机用于沟通,手机的材质是金属。D选项帐篷用于露营,帐篷的材质是帆布,当选。A选项中不能说面试的材质是简介,排除;B选项中不能说运输的材质是公路,排除;C选项中不能说科技的材质是科学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5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货币不便携带

B.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

C.传统的货币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D.各地流通的货币却没有统一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横线前文“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积极感情倾向,后文“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不便携带的特性”为消极感情倾向可知,横线处应有转折意味,且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应提及货币流通、供给出现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A项“不便携带”、C项“供给量”和D项“流通的货币”均只对应其中一个问题,表述片面。

因此,选择B选项。

55.作为中国的经济领先城市,上海对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市场形成强大辐射。外企把其相关总部设在上海,看中的就是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优势。同时上海人均GDP较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消费能力较强,并且上海市民对于高科技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纳兴趣,在生活消费领域是中国的领先市场,可以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市场,而目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开拓恰是最重要的。上海本地的产业应用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市场资源,上海的工程机械、汽车、大飞机、轮船、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都是很好的产业应用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上海率先形成机器人产业应用环境

B.上海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和资源

C.上海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器人产业局面

D.上海机器人产业对全国形成强大辐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外企将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看中的是上海的地理优势,然后通过并列关联词“同时”引出第二个层面的优势,即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市场的优势,最后阐述上海本地产业可以提供机器人应用的市场资源。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讲的是上海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和资源。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应用环境”属于“资源”的一方面,未提及“优势”,表述片面。C项:“已经形成”文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强大辐射”属于“优势”之一,表述片面。

56.以下有关代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委托代理授权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B.代理人不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C.代理人一律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D.数人为同一代理事项的代理人的,必须共同行使代理权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代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B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根据《民法典》第六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所以委托代理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说法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八条,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所以代理人一律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数人为同一代理事项的代理人的,应当共同行使代理权,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数人为同一代理事项的代理人,必须共同行使代理权的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57.发展乡村旅游缺少资金支持,这一难题亟需破解。乡村旅游景区是多方位开放式区域,属于公共空间。改善发展环境,政府义不容辞,可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促进景区提档升级,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可通过撬动金融资金,搭建银行和政府的对接平台,解决经营主体的贷款难题,加大对乡村旅游的信贷力度;还可通过PPP、众筹等新型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让乡村旅游有人投、建得好、管得好。

这段文字重点强调的是

A.资金匮乏难题严重影响乡村旅游发展

B.乡村旅游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资金支持

C.充分发挥不同资金渠道间的优势互补

D.发展乡村旅游急需推进多渠道投融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即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亟需解决。接下来通过三个并列分句具体展开,分别从政府、银行、新型融资模式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故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发展乡村旅游急需多渠道的投融资,对应D项。

A项“严重影响”强调“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文段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对策,排除。

B项“需要”未说明资金从哪里来,文段重点强调的是获得资金的具体融资渠道,故表述不明确,排除。

C项“优势互补”无中生有,且未提及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乡村旅游”,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乡村旅游中,要如何突出当地农民的作用?》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问题,发展乡村旅游缺少资金的难题亟需破解,然后由分号连接的并列关系提出对策,分别从政府、银行、新型融资模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说的是这么做的好处。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对策是重点,概括为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主旨句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据此提炼和把握文段的主旨。阅读文段可知,解决发展乡村旅游资金缺少问题的途径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正确答案应是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准确概括。文段首先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缺少资金支持的难题亟待破解,然后以三个“可通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包括“整合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D项的“多渠道投融资”概括恰当。

A、B两项未提到解决资金问题的方式,排除。

C项未提到“乡村旅游”,且“优势互补”文段未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D。58.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

A.古建筑腐蚀是可逆过程,前几百年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近几十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C.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磨损

D.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腐蚀。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而且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古建筑的腐蚀不是可逆过程,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会加速的古建筑的磨损,但不会造成古建筑的腐蚀,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温度升高,但不会腐蚀古建筑,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59.由于车厢档板松动,张某所载建筑垃圾散落在路面上,严重危害交通安全、污染环境,当地交管部门及时雇人将垃圾清除,并责令张某支付清除垃圾所产生的相关费用。这种行政行为属于(

)。

A.行政征收

B.行政强制执行

C.行政强制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