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34三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P8--P9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2〕同伴一起讨论刚刚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5〕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题。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四、做中得。1.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2.完成“练一练〞第5题。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五、总结。三年级数学教案2复习目标:进一步稳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根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复习过程:一、根本训练1、P15.5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2、P15.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3、P16.9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二、课内练习1、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2、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3、电器商店里,电饭锅原价250元,电话机原价180元,收音机原价480元,洗衣机原价780元。为了促销,现在所有电器一律半价出售。400元钱能买到哪些电器?最多能买到几件?4、P16思考题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组织讨论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三、全课总结。四、作业:P16.7~8三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笔算346+93657+329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二〕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2.交流问题。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三〕新课展开1.探究计算方法。〔1〕完整出例如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算式:445+298〔2〕估算结果并交流。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3〕尝试计算并交流。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方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全班交流方法:列竖式计算。〔4〕与估算结果相比拟。2.探究验算方法。〔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2〕交流方法。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3〕归纳验算方法。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3.练一练。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163+979395+475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连续进位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四〕练习拓展。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67+93165+78409+394总结回忆回忆本节课收获。回忆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作业布置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板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盐等。教学设计:一、引入新知1、游戏激趣: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比照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刚的感受讲给我们吗?2、实践体验: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3、导入新知:通过刚刚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二、探究新知1、认识秤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方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2、认识天平我们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台秤。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练一练"〕,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刚刚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重量单位。⑴、称一称:分别称出两袋盐和1枚2分硬币的重量。〔2〕、掂一掂:分别掂一掂1千克盐和1克硬币的有多重。⑶、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4〕、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5〕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拟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方便,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4、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1〕、算一算:刚刚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5、动手操作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1〕、看一看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6、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三、稳固新知〔大屏幕出示〕1、判断:〔1〕、一个乒乓球约重10克。〔〕〔2〕、小月重100厘米。〔〕〔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2、练一练:2kg=〔〕g;4000g=〔〕kg7kg=〔〕g;8000g=〔〕kg3、填一填: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四、拓展新知1、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拟,哪个重些?2、算一算:称我们购置物品的时候,经常发现同类物品有时重量和价格不一样,到底买哪种廉价呢?四、总结新知1、本节课有收获吗?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0页的实践活动,直接填在书上。三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根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适宜.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2.教师:刚刚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那么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1.出例如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5〕按照刚刚的思路解题.a.每个书架多少元?75÷3=25〔元〕b.买5个要用多少元?25×5=125〔元〕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出例如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③学生独立解题.a.每个书架多少元?75÷3=25〔元〕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200÷25=8〔个〕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200÷〔75÷3〕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订正: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70÷2=35〔千米〕b.7小时行多少千米?35×7=245〔千米〕70÷2×7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250÷5=50〔千克〕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1750÷50=35〔时〕1750÷〔250÷5〕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教师提问:比拟例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三、稳固练习,开展思维.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A.300÷5×720B.720÷〔300÷5〕C.720÷5÷300D.720÷300÷5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A.300×5×15B.300×〔15÷5〕C.300÷5×15〔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三年级数学教案6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二、探索新知: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2、试着列式解决。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7、进行验算。三、拓展应用:1、试一试:〔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课后反思:本节课要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三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9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比照、概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整百的年份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教学准备】多媒体,年历等。【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5分〕1、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追问:明年二月有28天?全年有多少天?二、自主学习〔10分〕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9页例22、组内交流:平年二月多少天?闰年二月多少天?闰年全年多少天?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指导。4、小组讨论:如何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5、明确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xx年是闰年。6、尝试训练:请你制作一个明年二月份的月历。7、学生口头汇报。8、教师强调总结: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三、自主练习〔8分〕1、师:通过刚刚的自学,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平年、闰年,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1〕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2〕说说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988年、1950年、1900年、1998年、1976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平年:。闰年:。2、再次强调,牢记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四、当堂检测〔13分〕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完成好的同学还是有红旗奖励哦!五、评价总结〔4分〕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三年级数学教案8一、教学目标1、借助“旅游中的数学〞中“快餐店〞这一具体情境,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让学生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拓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小数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理解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已经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而这节课,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之一――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稳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快餐店的情境图,它表达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解决现实问题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选择创造一定的数学方法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合作学习的群体意识。这样一来,就留给我们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进行创造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与本县同类学校比拟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对于生活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他们尤为喜欢。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小组合作的意识。《标准》总体目标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要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气氛,这就导致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开展潜能。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时,以“介绍菜单、合理的点菜、配菜、定价位〞为情节,对各个环节进行串联,力求表达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挑战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探索的气氛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四、课堂实录〔一〕情境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快餐店的店面图。〔二〕介绍菜单师:请一位同学扮演效劳员向顾客介绍本店的菜单,谁想试一试?生1:本店有拌豆腐、土豆丝、炒芹菜……〔只介绍了菜名〕生2:我觉得我能说得更好、更全面。顾客您好!本店现有凉菜拌豆腐3元、土豆丝4元、水果沙拉6元;热菜有鱼香鸡丝7元、炒芹菜4元,……〔此学生不但报出了菜名,还报出了价格。〕师:通过刚刚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还发现什么?生1:我发现本店最贵的菜是鱼香鸡丝,的是拌豆腐。生2:我发现土豆丝与炒芹菜的价钱一样。生3:我发现各种饮料的价格都一样。生4:我还发现水果沙拉比烧茄子贵一些。……〔学生意犹未尽。〕〔三〕合理点菜1、顾客1师:本店的第一位顾客就是老师。老师点什么呢?共花多少钱?请大家都来帮我想一想,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我想老师应该要一个水果沙拉,因为能美容,还要鱼香鸡丝有营养,再要一个烧茄子、一瓶饮料、一碗米饭。一共花21.50元。生2:太浪费了吧!刘老师吃得了吗?我认为刘老师应该点一个鱼香鸡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瓶矿泉水就足够了,一共花10.50元,比生1的廉价。生3:我知道刘老师喜欢吃土豆丝,所以要一个土豆丝、一碗面条、再加上一瓶果汁,一共花8.50元。比他们的方法廉价一些,也很合算。……2、顾客2〔1〕师:假设你们一家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2〕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汇报。生1:我家有三口人,我要点一个水果沙拉、一个鱼香鸡丝,还有一个土豆丝,外加三碗米饭、2瓶果汁、一瓶汽水,一共花27。50元。生2:我家也有三口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土豆丝,所以我们要一个土豆丝花4元,爸爸爱吃豆腐,我们再要一个拌豆腐3元,再加上3碗米饭,每种饮料来一瓶,一共花17。50元。生3:我们家是第一次来本店,所以我每一种菜都要一个,一共花……〔还没有等生3说完,其他学生已经着急地站起来想打断他的发言。〕生4:我反对生3的做法,快餐店的菜这么多,你每一种都要,你们一家吃得了吗?太浪费了吧!生5:我也有同感,假设你们是为了尝一尝本店的菜,你们可以分成几次来,每次点不同的菜,就可以了。生3:好吧!我接受。让我再想一想。生6:我家有4口人,所以我要点4个菜才够吃…………〔四〕新菜定价师:李叔叔在经营快餐店的同时,顾客都反响肉食太少了。于是,他就加了一道辣鸡块的菜。这个菜色香味美,比鱼香鸡丝的本钱要高一些,假设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生1:我认为这是新菜,应该廉价一些推出,所以定价8元。生2:我认为它的本钱比拟高、味香,所以定价12元。……师:根据大家的定价,假设在刚刚你们一家点的菜上减去一个菜,再加上这个菜的话,你们要花多少钱?生1:我们一家要花的钱是27。50―6=21。50〔元〕,21。50+8=29。50〔元〕。生2:17。50—4=13。50〔元〕,13。50+12=25。50〔元〕。……〔五〕合理配菜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三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设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3、汇报。生1: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小组认为三菜可以是:鱼香鸡丝、水果沙拉,烧茄子,再加一个三鲜汤。生2:我们反对,假设这样配菜的话,快餐店肯定要亏本了。我们小组认为三菜一汤应该是,土豆丝、鱼香鸡丝、炒芹菜,再加一个紫菜汤,正好20元,这样能保证不亏本,也能给顾客赠送米饭。……〔六〕总结三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拟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7×9=30×8=90×7=6×60=300×5=7×700=2.估算401×9798×7295×6502×2498×43.笔算87×66×4567×79987×3254×6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3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拟?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你准备怎样估算?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拟,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2.教学练习五第6题〔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三、稳固练习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四、课堂小结三年级数学教案10一、教学内容:两位数的乘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重难点、关键: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关键: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根本的计算能力。三年级数学教案11一、说教材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局部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根底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二、说教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三、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8+2793+2350-30+24183-4〔440-280〕301205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着学生一步步进行计算。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2、教学例2。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3、练习: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如果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如果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四〕、稳固反响,深化练习1、我会说!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65-64238+56732、我会做!课件出示:(59+21)(968)(220-100)(152)3、我能行!课件出示: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126+84=20(2)126+84=42(3)126+84=964、我会改!课件出示:判断.(准备)(1)48+20xx(2)320-154+40=48+20xx=320-60+40=48+1=320-100=49=220()()〔五〕、小结、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5题。五、说板书设计通过简单的板书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课时:9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教学目标: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教学准备:小棒,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口算练习。指名口算。63829355口答。46里面有〔〕个十〔〕个一。95里面有〔〕个十〔〕个一。84里面有〔〕个十〔〕个一。73里面有〔〕个十〔〕个一。二、探究新知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2、教学口算。?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小棒可以演示。?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402=2062=320+3=23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4026036425555058048443634、教学竖式计算。?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三、实际运用。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2、完成第2题。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3、完成第3题和第4题。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三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三、拓展应用1、46÷284÷4630÷996÷366÷3100÷5720÷848÷22、在〔〕里填上“>〞“<〞或“=〞。48÷4〔〕84÷4720÷8〔〕720÷924×3〔〕24×226÷2〔〕26×2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局部,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三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2.填空。210里面有〔〕个十,1200里面有〔〕个百。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二、教学新课。1.教学120divide;3。〔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2〕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3〕说一说120divide;3你是怎样想的?〔4〕口算。做“练一练〞第1题。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2.教学“试一试〞。〔4〕出示1200divide;3。说一说,1200divide;3口算要怎样想?〔2〕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算出得数。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三、稳固练习。1.练习七第6题。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七第7题。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堂作业。练习七第8、10题。三年级数学教案15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节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开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二、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根底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表达了多位数乘法的根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根底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局部知识。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根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五、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难点: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那么。六、课前准备教学挂图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家乡美丽的大香林景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桂花节。十一长假,小明一家也来到了大香林,他们买了3张门票,每张30元。请问:一共要付多少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0×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30〕怎样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