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_第1页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_第2页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_第3页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_第4页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学发凡》笔录

陈望道

第一篇序言

一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商议

1、修辞的定义

狭义:以为修看作修饰解,辞看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广义:以为修看作调整或适用解,辞看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可是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

的一种努力。

二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地

3、三境地:

(甲)记述的境地——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所有法律的文字,科学的记录,

在口头如一的确务的说明谈商,即是这一境地的典型。(消极手法)

(乙)表现的境地——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即是这一

境地的典型。(积极手法)

(丙)糅合的境地——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所有的杂文,在口头如

所有的闲谈,即是这一境地的常例。

4、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饶体验性的,详尽性的;(2)形式是

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

内容方面的体验性详尽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弘扬张大了,经常能够造成超脱平时

文字、平时文法致使平时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表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5、消极手法是以理解精确为主的,关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

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纷杂。(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

三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6、三阶段:(1)收集资料;(2)剪裁配置;(3)写说宣告

7、语辞形成的过程,素来离不开必定社会实质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

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想法或本意。

8、资料配置定妥今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经常还有一个关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

的过程;或是漫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个过程即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即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

9、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照。情

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见解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

情味的,或题旨是详尽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

四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10、的确的自然的积极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即两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

经验关系等,所以或相反问,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避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惋惜抒情,各样权变,可是随情应境随机措施。

11、随情应境的手法就是依照写说时的实质状况,调动和创立各样表现手法,来生动爽朗、

的确有力地传达自己的见解、意志到对方。

12、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可是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走开友谊的修饰。凡

是的确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令人感觉无可移易,最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

五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13、修辞技巧的本源有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分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精晓,这要靠平时关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有充分的认识。14、平时关于修辞的方式颇要有优良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第一、优良的观察:(1)个性的观察——每个详尽的确实的修辞现象,都是适应详尽的题旨和情境的,我们应该把每个方式就题就境看出它的个别性质,这样才见语辞是有根的是活的,是有个性的,是不能够够任意抄袭,用做别题别境的套语的;(2)功能的观察。第二、系统的研究:(1)每式之内的系统;(2)各式之间的系统。15、优良的观察是注意方式中的小异,系统的研究却要留神方式中的大同。六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16、修辞学原是“勒托列克”(Rhetoric)的对译语,是从“五四”今后才从西方东方流行传入的。但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倒是元代的王构(肯堂)。17、修辞学的任务:第一、各体语言文字中的修辞的诸现象;第二、关涉修辞的诸论着。18、实例是概括的依照,它有证明或辩驳成说的实力。实例除了助成概括之外,自己还可显示修辞如何一定适合题旨情境的实质,故在条理概括清楚今后还当将它保存,而且记明篇章出处,借便翻阅原文,细玩它的意味。19、修辞学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

第一、修辞方式的构成如譬喻,应该说明它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词语、(3)

其他的事物三者构成。

第二、修辞方式的变化如譬喻有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词语指明相类,形式为“君

子之德如风”。又有时隐去。(2)隐喻——譬喻词语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又

有时隐去。(3)借喻——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词语都隐去,单说“风”,如“先生之风,山高

水长”。

第三、修辞方式的分布

第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系

第五、各样方式的交互关系

七修辞学的功用

第一、最大的功用是令人关于语言文字有灵便正确的认识。这包括三个小方面:(1)确定意

义;(2)解决疑难;(3)消灭歧视。

第二、能够挨次做系统的练习。这包括两个小方面:(1)屑屑模拟病;(2)美辞堆砌病——

(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其实不是语言文字的自己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

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马上是美,用得不切马上是丑)

第二篇说语辞的梗概

一修辞和语言

20、广义的语言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

二“态势语”

21、“态势语”就是用装态作势的动作,就是态势,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

22、“态势语”同所要表示的意思极直接,一般可是用它来补助口头语言的不足,在不能够够用

一般语言交流思想,或没有共同语言交流意思的时候,也还可以够够用它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

23、态势共有三种:表情的、指点的、描述的。

24、描述的态势又分三种:第一种是直写事物的形状;第二种是借他物重要的特色来表示这

物;第三种是借适合描述别方的行动来表示这方的事物。比方:一手支头,两眼封闭,表示睡着,是象形的;伸出大指头表示大,伸出小指头表示小,是指事的;指着前面表示将来,指着后方表示过去,是象征的。

25、“态势语”是很简陋笨拙、暧昧不明的思想交流法,大不及声音语的简捷而明确。

三声音语

26、声音语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的结合构成的,自然离了声音便不能够够存在,缺了意义也

不能够够成立。

27、声音——是间接的做思想交流的工具。

▲荀况所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荀子·正名》)

▲经验既经互相认识,用以表示该经验的声音也复互相认同,随后便将那声音来做表示同样经验的约定标记,这就成了这种用声音表表示思的语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织的工具。

四文字语

▲若是追想源泉,文字实同语言别出一源,绝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标记。

▲文字从开初到现在约略能够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记认时期;(2)图影时期;(3)表意

文字时期;(4)表音文字时期

▲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第一步。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便都由文字形体和意义和声音三者构成,其分别可是在文字关于意义和声音的直接间接的关系:直接表声音,间接表意义的,即是表音文字;直接表意义,又直接表声音的,即是表意文字。

五声音

六形体

▲语言的两个要素:声音和意义。

▲形体的固有要素大体只有以下几项:(1)笔画,如“大”字有一画,一撇,一捺;(2)个数,如“大”是一个字,“一”是一个字,“一”“大”相合为“天”,也是一个字。

七意义

▲见解是详尽的,经常出没在我们知觉、记忆、想象中间;见解是由事物经过几次经验今后,

抽异存同,我们的心理构成,是抽象的,见解所含的要素,是意义的“固有要素”。比方“马”,必是或黑或白,或小或大,或胖或瘦,或驯或野的马,而“马”这一个声音或这一个形体所

代表的,倒是包括所有拥有黑白等毛色,大小胖瘦等形体,及驯野等性格的马,即是事物的见解。

▲意义的领悟常随经验而不同样样。常因经验不同样样而各人的联想感想不能够够互相一致。

八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临时意义大体都由情境来补充。

九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可简括为三点:(1)语文合一;(2)词的构成多音节化了(汉语

文开始组字为词就是汉语文的词的构成开始多音节化);(3)文法组织更加优良灵便了

第三篇修辞的两大分野一形式和内容

二内容上的准备

第一、储藏知识才能必不能够够少的经常方法:(1)生活上的经验——主若是指社会实践的经验,

不但使我们多识多知,也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解兴趣特别地有关系;差不多暗暗之中,做着思

想见解兴趣等的无形的最后裁判。(无论外延的广涉的经验,和内涵的深入的经验,都属必

要。而深入的经验,更能辅助我们想象未从前验的境地。);(2)学问——实质不从前验过的,能够借学问的力量来补充。(学问越是社会实践直接所要求的,越能给人生命,使亲近它的

人获取了实质的学力。关于那种学力的浅深和广狭,也就像关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浅深和广狭

同样,将要无可隐蔽地反响在写说上。);(3)见解和兴趣——经验和学问积累的结果,就会

形成了个人特其他见解和兴趣。(个人特其他见解和兴趣,也能左右个人今后的经验和学问)

第二、临时的经心努力法:(1)观察——随时认真的观察,在修养上为医治见解僵化,兴趣

腐倾的良药,在修辞上也是使写说新鲜爽朗能够关切现实的好法。(观察的理想即矫捷而深

刻,或精巧而敏锐);(2)检阅——临时也可检阅报章、杂志和书籍。

三两种表达的法式

第一、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常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优良周密地记录事物的形态、性质、组织等,令人一览便知道各个事物的概括

的情状。其表达的法式是抽象的、见解的、理智的。

第二、表现的表达: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以客观的经验做依照,采用详尽的、体验的、感情的法式表达。

四语辞的三境地和修辞的两分野

▲语辞的三境地:(1)记述的境地;(2)表现的境地;(3)糅合的境地▲修辞的两分野:第一、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理解,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这种修辞是基本的宽泛使用的抽象的、见解的修辞法;第二、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积极修辞方面,事实上也有为了表达感情起见,故意说得不明不白的,如所谓委宛、避讳之类的修辞都是。)

五两大分野的概观

▲分野:消极辞格是抽象的、见解的,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逻辑的关系为常轨;积极辞格是详尽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低全凭境地的高低而定。即:

修辞现象:(1)消极的——明确、畅达、平匀、稳密

2)积极的——辞格、辞趣▲辞格涉及语辞和意旨,辞趣大体可是语言文字自己的情味的利用。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1)消极修辞是抽象的、见解的,关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意义理解,而且简单理解;同时也几乎就以理解为止境,关于语辞所有的情味,和它的形体、声音,几乎全不关心;为意义的理解而谈论声音。

2)积极修辞经常崇重所谓音乐的、绘画的要素,关于语辞的声音、形体自己,也有强烈的爱好;走到极端,甚至为了声音的一致或变化,形体的整齐或调匀,破坏了文法的圆满,

同时带累了意义的清楚;所有的积极修辞都是关于形式自己也有强烈的爱好:关于语辞的形、音、义,都随时加以注意或利用。

3)总之,消极修辞是抽象的见解的;积极修辞是详尽的体验的。关于语言一则利用语言

的见解要素,一则利用语言的体验要素。关于情境也一常利用见解的关系,一常利用经验所及的体验关系。

第四篇消极修辞一消极修辞纲领▲消极修辞的总纲是理解,而分条能够有精确和平妥两条。要“理解”,大体应该:(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2)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所用语言就要求见解的、抽象的、一般的,而非感性的、详尽的、特其他。由于见解的、抽象的、一般的语言,才能使它的意义限于所说,而不委宛也许混杂有其他意思;若用感性的、详尽的、特其他语言,那就无论如何简单,也总有多方面能够下观察、下讲解,而且免不了有各自经验所得的感想附杂在内,要它纯粹传达一个意思,实质特别犯难;又所用的语言,也须是质实的、平凡的,不是华丽的、奇怪的。▲话语文章常例能够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明确和畅达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平匀和稳密两条件。▲明确、畅达、平匀、稳密是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的标准。▲内容方面——明确、畅达形式方面——平匀、稳密二意义明确▲努力路子两条:第一力求内容自己上的明确;第二力求表出方式上的明确。▲表出方式上的明确有以下三端:(1)应企图义分明的词;(2)应使词和词的关系分明;(3)应分清宾主

▲意义分明,如“以上”两字,便有两种数法:(1)作连身数,从本数数起,如说“二以上”,即是说从二数起直至无量;(2)作离身数,从本数的下一数数起,如说“二以上”即是说从三数起直至无量,“二”的自己却不在内。

▲同义异词或同词异义——如“世有伯乐,今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个“千里马”,指名叫“千里马”的马;第二个“千里马”,指真实的一种马,即千里马。)

三伦次畅达

▲畅达——能够依序次,相连结,有照顾的。

四词句平匀

五安排稳密

▲稳——词句的安排要同内容相贴切。

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

一积极修辞纲领

▲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详尽性——每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

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必定的详尽的影响。内容方面大体都是基于经验的融

合。形式方面大体是我们关于语言文字的所有感性的要素的利用,简单说,就是语感的利用。

二辞格

▲思想上的辞格、语言上的辞格、文法上的辞格、修辞上的辞格

▲本书的分类,大体依照组织,间或依照作用。甲类

资料上的辞格

三譬喻

▲譬喻,又称比喻,指思想的对象同其他的事物有了近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其他的事物来比较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譬喻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其他的事物、近似点。譬喻辞格分三类:明喻、隐喻、借喻。

▲明喻——是分明用其他事物来比较文中事物的譬喻。正文和譬喻两个成分不但分明并揭,

而且分明有别;在这两个成分之间,常有“忧如”、“忧如”、“忧如”、“同样”或“犹”、“若”、“如”、“似”之类的譬喻词语绾合它们。

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要用譬喻,有两个重要点必定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定有一点极其相类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定在其整体上极其不同样样。(倘缺第一个要点,譬喻自然不能够够成立;若缺第二个要点,修辞学上也不能够够称为譬喻。)比方——“上排牙齿忧以下排牙齿”;“火车的汽笛忧如轮船汽笛一般发响了”——这样单单举了同样的事物同正文排叠的,诚然也有近似点,也有“忧如”一类的绾合词,决不能够够算是明喻。▲隐喻——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比之明喻更加紧切;如用风喻君子之德,用草喻小人之德,在明喻应用“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一类形式的。▲明喻的形式是“甲忧如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上可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倒是相合的关系。如:我们伟大的队伍是万里长城。(殷夫《五一歌》)▲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的,即是借喻。借喻之中,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更其亲近;这就全然不写正文,便把譬喻来作正文的代表了。▲明喻、隐喻、借喻都是由于思想对象同取譬事物之间有近似点构成,可是(1)譬喻越进了一级,形式就越简短起来;(2)譬喻越进了一级,用做譬喻的客体就越升到了主位。四借代▲借代——所说事物即便同其他事物没有近似点,若是中间还有不能够够分其他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取代所说的事物。借代分为旁借和对代。▲旁借——是随伴事物和主做事物的关系。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取代主做事物。▲旁借的四种方式:1)事物和事物的特色或标记相代。比方:我拿了新闻看,长腿装着无聊的脸,坐在安乐

椅子上。(鲁迅译《现代日本小说集·沈默之塔》,长腿指有长腿特色的人,借特色代人。)

(2)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比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说大江里的流水。)

3)事物和事物的作家或产地相代。比方: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人名,代词。伊士珍《琅嬛记》中卷说:“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

(4)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比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

铭》,丝竹代音乐。)

▲对代——借来取代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

▲对代分四组:

1)部分和全体相代。比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骨代人,也以部分的骨代全体的人。)

2)特定和一般相代。比方: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

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苏洵《管仲论》,第二个“仲”字代贤者。特定代一般。)

3)详尽和抽象相代——详尽和抽象两词,歧义很多,这里说的详尽概指事物的形体,抽

象概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关系、作用等类而言。比方: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

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男女代男女的关系。详尽代抽象。)又如:天下有道,

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孟子·离娄)上,小德大德,小

贤大贤,尽代人;小大弱强,尽代国。抽象代详尽。)(4)原因和果相代。比方:皇重色思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恨歌》。“国”代“佳人”。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世而独立。一人城,再人国。宁不知城与国,佳人再得。”所以就算佳人是原因,国是果。果代原因。)五映▲映:揭出互相反的事物来相映相的辞格。▲映分两:一是一件事物上两种辞格两个点的映,我称反响;另一是一种辞格一个点上两件事物的映,我称。反响——比方:好明的糊涂方法!你两个之用得着种么?(《德利克小姐》第一幕,是关于一件事物的两种辞格的映,前半截是本中的一种辞格,如“好明的糊涂方法”的“好明”即是倒反辞,正意是“好糊涂”。)——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的,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迅《故事新·非攻》)▲与偶的区:(1)在乎将相反的两件事物互相照,句法可否偶在所不;偶在乎将相的两个句子互相照,事物的相相反在所不。(2)偶比偏于形式一面,比着眼在内容一面。六摹状▲摹状是摹写于事物情状的感的辞格。有摹写的,也有摹写听的。摹写听的称摹声格,摹声格所用的摹声辞,概只取其声音,不意。▲摹声格是吸取了声音的要素在辞中的一种辞格,略能够分作两:(1)是直写事物的声音的。比方:猛听得角儿呀的一声,,衣香生。(《西·酬韵》)(2)是借了于声音所得的感,表当的气氛的。比方:天王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气哈哈的喘息不决。(《西游》第六回)

七双关

▲双关是用了一个同关着两种不同样样事物的修辞方式。比方刘禹:《竹枝》

柳青青江水平,郎江上踏歌声。日出西雨,道是无晴有晴。

首《竹枝》中的“晴”就是一种双关辞,眼前的事物“晴”是,心中所思念

的“情”是主。

▲双关辞格的成立,是以音能关涉眼前和心里的两种事物必要条件。重心在乎音。

在乎用作双关的音,和那表示想法的音的等同或似。

▲双关于表示想法的辞的关系有三种:(1)音同;(2)音、形同;(3)音、形、

同。(1)、(2)两种言之外隐蔽意之的,称作表里双关;(3)一种将一显然兼指互相两事的,称作互相双关。

▲表里双关——(1)音的。比方:去四五年,相故情;荷不断藕,心已复生。(《曲歌》,“藕”和“偶”双关)

(2)音形都可通用,而字不同样样,就做双关的。比方:将那三春看破,

桃柳待如何?把韶打,那平凡天和。(《楼梦》第五回,“三春”双关暮春

和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互相双关——是借眼前的事物来述所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就是旧小上所指桑

槐。种双关所用的是音形三方面都能关涉两种事物的双关辞。

八引用

▲引用辞:文中插先前的成或故事的部分。引用故事成,有两个方式:第一,出它是何成故事的,是明引法;第二,其实不明,将成故事入自己文中的,是暗用法。

▲暗引法的五大流弊:(1)用典隐僻,令人不解;(2)用典拉杂,令人生厌;(3)用典浮泛,难知真意;(4)刻削成语,不合自然;(5)用典失照顾。

九仿拟

▲仿拟格: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

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

拟句的例子: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倒运重重要学生。日薄榆关哪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鲁迅《伪自由书·崇实》)

这就是套拟崔颢《黄鹤楼》诗:“先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鲁迅此诗是讽刺当时公民党反动派政府的卖国投诚政策的。

十拈连

▲拈连格: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见解的。比方: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陶潜《拟古》九首之一)

十一移就

▲移就格: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我

们常有的,大体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比方:“我的车子慢慢驰过快

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绽开的山谷。”(海涅《诗歌集·抒情插曲》,快乐本属

于“我”,今移属于绿林翠木。)

第六篇

积极修辞二

乙类

境地上的辞格

一比较

▲比较分拟人和拟物。拟人就是将物拟作人的。拟物就是将人拟作物的。

拟人——比方:那春天实在很快乐。从清早起,黄莺和杜鹃这些音乐的高强的先生们便

独唱,蜜蜂的小姐们和胡蜂的姑娘们是合唱,蝴蝶的姐儿们是舞蹈。到夜晚,青蛙堂兄的诗

人们便开诗社,开演说会,素来喧杂到深夜。这些会合里,鲫鱼也列席,用了可爱的口吻,

去谈“那个国土”的事。(鲁迅译《爱罗先珂童话集·鱼的沉痛》)

拟物——比方:湘云慢启秋波,见了大家,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红楼

梦》第六十二回)

二讽喻

▲讽喻: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望讽刺教育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多半用在本意不便明说也许不容

易说得理解平和的时候。讽喻分两类:一是情境急迫,故事可是急促之间构造出来,并没有

充分的独立性的,这在平时语言中叫“比方”;二是情境比较的不急迫,故事构造得比较完

整,比较有独立性的,这在平时语言中叫“寓言”。

三示现

▲示现是把实质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示现可分为追述的、预知的和悬

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忧如还在眼前同样;预知的示现是把将来的事情说得忧如已

经摆在眼前同样;悬想的示现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将来全然没

有关系。(详尽的例子看书中P119)

四呼告

▲呼辞别就是话中撇了对话的听者或读者,突然直呼话中的人或物来说话的。呼告同比较和

示一世在感情急,而且经常有比或示的性。

比呼告——比方:急得宝玉道:“我最是个性儿急的人,他偏性儿慢,可怎么呢?好儿,快来!你也成全成全我呢。”(《楼梦》第八十一回)

示呼告——比方:且不言他三人斗。却那老在洞里悲涕,考虑他那徒弟。眼中呜咽道:“悟能啊,不知你在那个村中逢了善友,着供;悟啊,你又不知在那边他,可

能得会?”知我遇妖魔,在此受!几得会你,⋯⋯”(《西游》第二十九回。“你”指不在眼前的悟能、悟。)

五夸

▲夸辞:上皇夸张于客的事。夸分一般夸和超前夸。

一般夸——比方:白三千丈,愁似个。(李白《秋浦歌》)

超前夸——比方:愁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六倒反

▲倒反辞:者口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圆满相反的。倒反辞分两:倒辞和反。

倒辞——因情深言,或因嫌忌怕,便将正意用了倒的言来表,但又无嘲弄刺

等意思包括在内的。比方:你借与我半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儿相向。(《西·借》,“可憎”是极的倒辞。)

反——不但意相反,而且含有嘲弄刺等意思。比方:血沃中原肥草,寒凝大地春。英雄多故夫病,泪洒崇陵噪暮。(迅《无》,“英雄”是反,刺公民党反派子。)

七婉

▲婉辞:不直白本意,只用委屈委宛的来衬托表示的。构成婉辞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不本事,将余事来衬托本事。比方:朱雀野草花,衣巷口夕阳斜。旧王

堂前燕,入常百姓家。(刘禹《衣巷》)

第二、到本事的候,只用的来表示。比方:⋯⋯有江亢虎博士,是先前以

社会主有名的名人,他的社会主终究怎么呢,我不知道。(迅《名人和名言》)

八避

▲避辞:遇有犯忌触的事物,便不直事物,却用旁的来回避掩盖也许装

美化的。避的作用多半就在念者致使关涉者的感情,全力防备犯忌触的,

省得人听了不快。比方:姐儿低了半日,道:“个就没法儿了。你也将一的

后事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了。就是那件西不得好木,且慢慢的着呢。”(《楼梦》第十一回,所“那件西”即是棺材,却不明棺材。)

▲辞:胸中早有定,中故意的。分两:(1)提示下文而的,称之提,种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2)激本意而的,称之激,种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

提——比方:步出城,眺望阴里。里中有三,累累正相似。是家墓?田疆古

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地。一朝被言,二桃三士。能此?国相晏子。(葛亮《梁甫吟》)

激——比方:斗争呢,我倒以是的。人被迫了,什么不斗争?(迅《文与革命》)

十感

▲感辞:深沉的思想或强烈的感情,用一种呼声或乎呼声的句表出的。

第七篇积极修辞三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

一析字

▲析字辞:字有形、音、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形、音、三方面,看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随即借来取代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析字辞的三种基本方法:化形、音、衍

▲化形析字分三式:(1)离合字形的,称离合。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

形翻开来用。比方:千里草,何青青;十天卜,不得生。(《后·五行志(一)》。范按:

“千里草董,十天卜卓”。)(2)增字形的,称增。比方:昨天完了昨年的文字,

取表于日的短之外者,之《且介亭文》。(迅《且介亭文·二集》序言。“且介亭”,即半租界里的亭子。“且介”是“租界”两字去其半形,留其半形。)(3)假借字形的,称借形。(例子中P143-144)▲音析字分三式:(1)音的,叫做借音。比方:笑有儒,来往无白丁。(刘禹《陋室》。借作,同白。)(2)利用反切上用做反切的两音的,叫做切脚。(例子P147-148)(3)利用反切上倒双重反切的,叫做双反。(例子P148)▲衍析字分三式:(1)达意的,叫做代。常在引用的文中,是利用同异象的一种措辞法。(例子P149)(2)随涉的,叫做。(例子P150)(3)曲折折曲,演述得忧如有关有忧如没有关,必推究才能理解的,叫做演化。(例子P151-153)二藏▲藏:要用的已于熟的成,便把本藏了,将成的一部分用在中来取代

本的。比方:⋯⋯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然了。(迅《阿Q正》,“而立”代“三十”。)

三白

▲白:明知其故意仿效的。在文章或中白的用有两:的和援用的。

的——是人有吃、滑的言,就将吃、滑的言出来。(例子P157-159)

援用的——是人有吃、滑的言,就援用吃滑的言去刺或耻笑。(例子P159-160)

四嵌

▲字:有要得舒些也许重些,故意用几个没关要的字来拖要的字的。字以加虚字和数字最常。上的虚字然并没有独到的意,却有延音加力的作用,

使被的各字声音延,借以引起者听者充分的注意。加数字的状况,也同加虚字略同样。比方:

他相信波拿伯可是一位平者常也的法国人。(郭沫若《争与和平》二十七)

林之洋胡早已的一干二。(《花》第二十六回)

倘或你父有个一差二,又耽住了,⋯⋯(《楼梦》第一百十七回)

五复叠

▲复叠:把同一的字接二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共有两种:一是间隔的,或相接而意

不相等的,名叫复辞;一是相接而意也相等的,名叫叠字。

复辞——比方:知之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政》)叠字——比方:寻搜搜寻,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词)▲叠字比复辞的长处约有三点:(1)音节比较自然友善,不像复辞那样佶屈聱牙;(2)组织比较单纯清楚,不像复辞那样忽而有文法上的变化,忽而有意思上的变化;(3)理解比较容易,不像复辞那样纠缠不清。▲叠字未必就是副词、形容词,倒是用做副词、形容词的居多。▲在口语和现代文艺作品中凡是把一个叠字镶在一个单字副词或形容词今后,来构成一个繁复的副词或形容词。比方“冷清清”、“寒森森”、“羞答答”等。六节缩▲节短语言文字,叫做节;缩合语言文字,叫做缩。节缩都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于意义并没有什么增减。(1)缩合——比方:之于或之乎有时缩合为诸。如《列子·汤问》:投诸渤海之尾。(2)节短——是急说急读的结果,比方“马克思列宁主义”常节为“马列主义”、“土地改革”常节为“土改”、“人民代表大会”常节为“人大”。七省略▲省略辞:话中把能够省略的语句省略了的。省略分两种:积极省略和消极省略。▲积极省略——都是省句的省略法:省句到极,几乎不写;省句不到这样程度,不是不写,可是略写。例子如书P178-180。消极省略——都是省词的省略法:(1)蒙上省略——上文有过的词,下文便省略了。比方: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常有〔则其善者〕而识之。(《论语·述而》)(2)探下省略——上下同有的词不留上文却把上文先省略了。比方: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

〔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bīn)风·七月》)

八警策

▲警策辞:又叫警句,是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警策辞分三种:第一种,将自明的事

理极精练地表现出来,令人感觉一种格言味的,比方: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第二种,将表面上两两没关的事物,捏成一句,初看似不能够够解,其实含有真理

的。比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赞》)第三种,话面矛盾失态而意思还是连结畅达,能够称为“奇说”“妙语”(Paradox)的一种警策辞。比方:不塞不流,不但不能够够。(韩愈《原道》)

九折绕

▲折绕辞:有话不直直截截地说,却故意说得曲折。

▲运用折绕辞的目的有四:第一,求语言委宛。比方:这是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茧了的谈论。

(鲁迅《势所必至,理有诚然》。“耳膜起茧了的谈论”就是说已经听得发厌了的谈论。)第二,为讽刺戏谑。比方:汉朝的杨雄的喜欢奇字,就有这弊端的,刘歆想借他的《方言》稿

子,他几乎要跳黄浦。(鲁迅《门外文谈》。“跳黄浦”就是说自杀。)第三,为加强语意。例

如:这是化学上的玩意:是H2O烧到列氏表八十度就得了。别名又叫做——白茶。(曹靖华

译《白茶》。白开水)

十转类

▲转类:就是词类转变,即说话上把某一类词转变作别一类词来用的。

十一回文

▲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来往之趣的一种措辞法。比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

十六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八十一章)

第八篇积极修辞四

丁类章句上的辞格

一屡次

▲屡次辞: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屡次辞的用法有连结的和间隔的两种。

(例子见书P195-197)

二对偶

▲对偶辞: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比方: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诗)又如: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荀子?

解蔽》)

三排比

▲排比: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比方:无悲天悯人,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礼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排比与对偶的差异:(1)对偶必定字数相等,排比不拘;(2)对偶必定两两相对,排比也不拘;(3)对偶力避字赞同同,排比却以字赞同同为经常状况。

四层递

▲层递:是将语言排成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层层递进的序次的一种辞格。

▲层递成立的条件:(1)要说的有两个以上的事物;(2)这些事物又有轻重要小等比率;(3)

比率又有必定的程序。比方:节气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五错综

六顶真

▲顶真:是用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