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第一章选择题: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A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B研究社会经济活动C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D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思考题:.什么是世界经济史?.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C)A男女分工B采集能力的提高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B)A磨制石器B打制石器 C敲击石器D青铜器多项选择题: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AB)A采集B狩猎C捕鱼D种植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ABC)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中古石器时代判断题: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Y)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N)思考题:.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畜牧业产生于(C)A旧石器时代B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青铜时代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A)A南富北穷 B南穷北富 C东富西穷 D东穷西富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B)A锄头的发明 B犁的发明 C镰刀的发明 D水车的发明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D)A乡镇B部落C农村D城市多项选择题: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BCD)A美洲B西亚C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ABCD)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B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美洲的玉米区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AC)A交流B融合C冲撞D排斥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AD)A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B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C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D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判断题: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Y)思考题: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印度的农业是以种什么为主?(A)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小麦为主C以种植高粱为主 D以种植玉米为主2、古代希腊的农业就其性质而言是:(C)A集约型的农业 B内向型的农业C外向型的农业 D粗放型的农业多项选择题:1、埃及农业的特点有哪些?(ABC)A埃及农业是领先尼罗河水的灌溉农业B埃及农业受国家政权的控制C埃及农业的奴隶制不够发达D埃及农业并不是埃及人的主业2、古代西亚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却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生农业革命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区之一,其根本原因是:(BCD)A他们的生产工具十分先进B这里有大量的野生农作物,便于人工培植C这里土质比较疏松,即使用十分原始的工具,也可以种植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给这里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水源3、导致罗马小农经济衰落和大地产发展的原因有:(ABCD)A长期战争迫使大批小农长期离开家乡,耽误了农时,致使许多农民破产。B战争对农业的破坏。C在对外战争中,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D通过多次成功的对外战争,罗马从它的对手那里夺得大片土地。判断题: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的是部民制。(N)思考题:.比较上古时代希腊和西亚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试述中古时期西欧农业发展的基本线索。.比较中古时期日本和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五章单项选择题:1、商业交换发达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是:(B)A商品的出现B货币的出现C商人的出现D商铺的出现多项选择题:1、专业手工业者出现所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CD)A人们制作水平的提高 B社会进入发达阶段C农产品要有适当的剩余 D农业对手工制品的需求2、为什么说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的大多数行业中,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仍然占主导地位?(ACD)A从规模看,一般来说,手工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手工业作坊相对比较少B从生产成本看,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成本要比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成本低C从生产目的看,手工业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是为了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消费和开支D从经营方式看,农村的手工业几乎不参加生产流通3、古代经营商业的不利条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BCD)A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 B商品运输条件恶劣C人为设置的障碍重重 D技术条件上的限制难以逾越4、在古代欧亚大陆的西端,形成了哪些地区性贸易网?(AB)A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地区性贸易网B以北海为中心的地区性贸易网C以恒河流域为中心地区性贸易网D以黑海为中心的地区性贸易网判断题:1、古代东西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采取接力的形式进行。(Y)思考题:.试述农本经济时代手工业的主要门类。.用具体史实分析农本经济时代商业的特点。.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欧亚之间贸易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第八早单项选择题:1、什么标志着人类历史中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C)A蒸汽机的发明 B纺织机的发明C工业革命 D机械生产2、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形式是什么?(A)A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B手工作坊的出现C工厂的兴起 D货币地租3、资本主义萌芽最初主要是在哪个行业?(B)A建筑业B纺织业C采矿业D航运业4、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A)A蒸汽机的发明 B蒸汽船的发明C蒸汽机车的发明 D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5、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A蒸汽机的发明 B蒸汽船的发明C蒸汽机车的发明 D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多项选择题: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哪些?(BCD)A资本家B资本C劳动力D市场2、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主要是以哪些方式形成的?(AC)A在行会制度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从原来的行会手工业分化出手工工场B是资本家通过兼并形成的手工工场C由商人资本控制独立的小生产者,使之成为雇佣劳动者,从而形成由商业资本掌握的手工工场。D是各手工作坊通过合并形成的工场手工业3、地理大发现兴起的内在动因有:(BCD)A东方的繁荣富强一直为西方人所羡慕B西欧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特殊的利益分配制度C欧洲的文化传统D中世纪东方和西方之间经济关系的不平衡4、地理大发现后,西欧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CD)A北非B澳洲C亚洲D美洲5、1700—1900年影响欧美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ABC)A死亡率的降低 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C移民的大量涌人 D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判断题:1、“地理大发现”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初,西欧国家为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相继发现美洲大陆和开辟一系列新航路的地理探险和对外扩张活动。(N)2、工业革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自觉应用自然科学的过程。(Y)思考题:.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是什么?.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工业文明时代的人口特征。第七章单项选择题:1、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哪个国家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强国?(C)A荷兰B美国C法国D西班牙2、16—18世纪中叶,跨洋贸易最重要的成果是:(B)A促进了欧洲与其殖民地之间的联系B把欧洲和美洲、亚洲联结起来,突破了欧洲区域性贸易的地理局限,并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早期世界市场。C为欧洲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D促进了亚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欧美工业化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支配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A)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C劳动力输出 D技术输出4、决定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的是:(B)A劳动力水平 B工业发展水平C技术水平 D资本的多少多项选择题:1、西欧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BD)A英国B葡萄牙C法国D西班牙2、西方的殖民扩张,把全世界都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在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ABCD)A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B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物种的交流C缩小了世界各地区的空间距离,促进了全球性经济的形成。D促进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形成和全球性的文化交流。3、早期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活动所具有的历史意义:(ACD)A为从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的转变提供了一个过渡时期和准备阶段B为亚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C为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重要来源D为后来开展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而形成了工业革命发生和迅速扩展的动力机制4、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使英国获得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三个因素是:(BCD)A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B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因而能为其广泛的国际贸易提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工业产品,使之在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C英国的航运业和造船业非常发达D英国实行有利于贸易发展的自由贸易政策5、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BD)A国际贸易额激增B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重大改变C开始出现跨洋贸易D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方向发展判断题:所谓跨洋贸易是指西欧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贸易。(Y)思考题:.跨洋贸易是怎样形成的?.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领域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九章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什么?(A)A电气技术 B机器大生产C生物技术 D生化科技2、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进入了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是:(D)A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B机器大生产的普遍实现C跨国公司的形成D金融资本的形成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居于统治地位3、美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B)A高利贷帝国主义 B托拉斯帝国主义C殖民帝国主义 D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4、英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A)A殖民帝国主义 B托拉斯帝国主义C高利贷帝国主义 口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5、法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A)A高利贷帝国主义 B殖民帝国主义C托拉斯帝国主义 D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6、德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C)A托拉斯帝国主义 B殖民帝国主义C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D高利贷帝国主义多项选择题:1、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有:(ACD)A石油的开采与利用 B生物技术的运用C化学材料的开发 D交通、通讯技术的发明2、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新的特点?(ABCD)A科学、技术和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工业的进步更多地以自然科学实验为基础,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B研究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装备先进仪器的工业实验室和诸多科学家合作进行的系统研究取代了早期作坊式的技艺传授。C科学家的个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德等国的科技精英,如西门子、爱迪生等集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人于一身,积极投身于科技的商品化。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范围扩展了,从能源动力领域扩信息和交通领域,而且从一开始就越出一国范围,几乎同时在西欧北美的先进工业国家展开。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ABCD)A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促进了生产过程的合理化D使社会结构向城市化趋势发展,而且带来一个高度竞争和贫富两极分化的世界工业生产体系4、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ABCD)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判断题:1、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企业联合,它凭借垄断地位,控制生产和流通领域,获取垄断利润。(Y)思考题:1、阐述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2、阐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迁过程和原因。第十章单项选择题:1、不是亚洲的半殖民地的是:(C)A中国B伊朗C埃塞俄比亚 D土耳其多项选择题:1、19世纪20年代,取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并未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却沦为发达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其原因在于:(ABCD)A西、葡30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影响和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广泛存在B政治上军事独裁的考迪罗主义盛行,造成政局长期动荡C新独立的拉美国家缺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意识D列强对拉美各国使用政治颠覆、军事干涉和经济渗透等殖民扩张手段2、19世纪末亚非拉诸国经济殖民地化加深,表现为:(ABCD)A从独立自主到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C从贸易公司到国家的掠夺与控制D从经济剥削到政治统治和文化奴役3、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的主要特征有:(ABCD)A发展极不平衡,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B国内市场狭小C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规模小D具有商业投机性和依附性4、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ACD)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殖民体系经常处于波动之中B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C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民族觉醒的冲击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激化判断题:1、资本的天性是追求和扩大利益。(N)思考题:.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的崛起过程?10第十一章单项选择题:1、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第三产业为物质生产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这主要表现在:(C)A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B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C产生了一大批与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有直接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第一、第二产业活动的服务业D第三产业已经和第一、第二产业融为一体多项选择题:1、“服务业革命”的含义有:(BC)A服务业必须进行改革,使之在现代社会具有竞争优势B服务业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结构,使之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即第三产业同第一、第二产业一起成为社会生产的三大支柱C服务业的崛起,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它在整个社会中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国民素质、道德伦理等领域,无一不受这种变革的影响和制约D服务业的崛起是社会革命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就服务职能而言,第三产业的行业范围主要向哪些方向扩展?(ABD)A为物质生产者服务的扩大 B为消费者服务的扩大C为精神生产者服务的扩大 D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扩大3、第三产业的扩大,对物质生产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BC)A第三产业的扩大有利于物质生产者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B第三产业的扩大有利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C第三产业的扩大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D第三产业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社会基础设施水平4、第三产业能够为后工业文明准备了哪些最基本的条件?(ABCD)11A属于第三产业的信息业的迅速发展,能加速高新技术的传播与更新,而这些高新尖技术的发展则是把工业文明推向后工业文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B第三产业中的教育文化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从而把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层次,这对于新的文明朝着使人类获得全面解放这一方向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C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的急剧扩大对于把人类从繁重的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技术性、弹性(针对工业文明时代工作时间和工序的非弹性而言)和脑力性劳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类从物质生产劳动的“异化”中解放出来的又一个关键性因素D在第三产业中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联系将得到空前加强,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必将把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使人类有可能在新的空间范围内进入新的文明时代判断题:1、现代意义上的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能提供服务、取得无形收益或创造财富而不生产有形货物的产业部门,它是近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的产物。(Y)思考题:.第三产业的地位与作用。.第三产业为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过渡提供条件?.第三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单项选择题:1919年1月11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了一项什么法令?(D)A《义务劳动法》 B《中小企业国有法》C《严禁贩卖存粮》法令 D“余粮收集制”法令多项选择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BCD)A在对大银行、大工业、大企业国有化的基础上,加快国有化进程,对中小企业也实行了国有化B严厉打击隐藏存粮和投机贩卖存粮的行为,并实行“余粮收集制”法令12C在加速工业国有化的同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D将原来的自由雇工制转向普遍的劳动义务制2、苏联的工业化的结果是:(AC)A取得了很大成果,迅速改变了国民经济状况,增强了国力B使苏联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C由于是在短时期内以突击方式硬性提高生产力水平,因而使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结构失衡,并且政治制度改进与经济发展相脱离,未能形成适应和促进生产力正常发展的良性体制和机制D并没有改善苏联的经济状况3、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有什么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BCD)A农业集体化运动调动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历史上形成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农村社会经济改造道路C农业集体化适应了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需要D农业集体化支持了国家工业化的实现,并成为苏联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历史教训?(AB)A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盲目追求高速度和全面化,急于求成,以行政手段强行实施集体化,违背了社会经济改造应由低级形式逐渐向较高级形式过渡的规律和原则,不完全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B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剥夺了农民的部分财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没有适应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因此,使国民经济不能协调发展D国家领导人在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中应该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不能以错误思想误导民众思考题:.“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及内容。.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业化的主要进程。.苏联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13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选择题: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思考题:.什么是世界经济史?参考答案要点:“世界经济史"(WorldEconomicHistory)是一门以阐述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各地区经济成长与演变过程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专史。.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参考答案要点:世界经济史虽然以阐述人类在物质文明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但由于人类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有组织地进行的,因而也就不能不受到各种非物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这些影响和制约人类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因素的了解,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C)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B)多项选择题: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AB)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ABC)判断题: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Y)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N)思考题:14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火的发现和使用肯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火的控制和使用,拓宽了人类的食物领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健康。(2)火的控制和使用,使人类可以驱除和抵御寒冷,它把人类从本身能量供应极为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3)火的控制和使用,使早期人类有可能冲破温暖大草原这一生存空间的局限,进而迁徙到世界各地。(4)火的控制和使用,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工具的变革和发展,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参考答案要点: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异,给以后的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这些影响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旧石器时代的大型动物的灭绝与减少,森林草原地区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使人类的狩猎对象发生了变化。其次,冰川的撤退和消融,形成了大量的江河湖泊和现在这种分布和规模的海洋。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扩展到了江河湖海地区,渔业经济出现,它与狩猎经济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渔猎经济。再次,经济活动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展。石器制作技术提高,普遍出现了精致细小的石器,如石箭头、石刀、雕刻器等。弓箭是携带方便、杀伤力强、命中率高的远射程武器,它的发明与制作,不仅促进了当时狩猎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原始社会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第四,自然环境的变异,促使人类不得不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认识并利用了植物栽培的原理,为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发生做了初步准备。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畜牧业产生于(C)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A)15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B)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D)多项选择题: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BCD)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ABCD)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AC)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AD)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Y)思考题: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要点: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对于以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了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性转折。(2)它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农业的产生,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3)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地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链接6定居这种人类生活方式的确立,使得造屋、制陶、纺织等大量相关行业出现,并得以发展。(4)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获得比较丰富和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成为可能,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也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从而为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5)农业革命导致了人口的爆炸性激增,并且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种族平衡,形成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种族格局。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16参考答案要点:原始畜牧业具有如下特点:(1)它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后来又与农业分离,成为与农业相对应的人类第二大产业。(2)原始畜牧业的规模有限,且发展缓慢。原始畜牧业的初期阶段,充其量可称之为饲养业。(3)原始畜牧业当然还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特点,这使得原始畜牧业文化成为一种运动型的文化。这一特点使早期人类自然而然地扩大了活动领域,朝着以前人类从未涉足的地域进军。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要点:(1)南富北穷一一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游牧地带,几乎与农耕地带平行。农耕、游牧两大物质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与此相应,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亦获得了相对持久的推动力。但从总体而论,游牧世界的经济发展要大大落后于南方的农耕世界。(2)交流与冲撞一一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历史过程看,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带有某种自发的分工互补性质,彼此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双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需要。伴随着各个国家和民族活动范围的扩大,各地区内部和各个地区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这种交往的途径和方式,大致上有两种类型,即和平友好的往来和残酷的暴力冲撞。从整体上来说,和平往来应该是两大世界之间关系的主流。长期的和平交流和突然爆发的暴力冲突,导致了农耕、游牧两大世界之间闭塞格局逐渐被突破,推动了人类文明区域的不断扩展。农业和畜牧业在传播过程中,适应当地环境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后来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参考答案要点: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如果某种阶段的文化较广泛地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初步形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较为完备,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为文明。(1)大河流域灌溉农业中心的产生,为文明诸因素的出现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而文明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技术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制度变革。17(2)大河灌溉农业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对生产工具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修建灌溉水利工程,还是开垦新的耕地,都需要坚固、锋利而有效的劳动工具,这就直接促进了冶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3)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时,风力也得到了利用,并从此成为人类在某种情况下一一如抽水时和大水上航行时一一可以借助的一种力量。(4)轮子的发明和使用不仅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提高了人类的跋涉行走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其他相关待业的发明和发展。这些影响深远地技术进步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直到最后导致文明的产生。(5)城市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城市的出现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有了大量的人口;之所以有大量人口的增长,是因为有了大河流域稳定而高效的灌溉农业。(6)文明产生所必备的特征和条件,都离不开农业革命,都与稳定而高效的大河流域灌溉农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种稳定而高效的大河流域灌溉农业,才孕育出第一缕人类文明的曙光。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印度的农业是以种什么为主?(A)2、古代希腊的农业就其性质而言是:(C)多项选择题:1、埃及农业的特点有哪些?(ABC)2、古代西亚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却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生农业革命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区之一,其根本原因是:(BCD)3、导致罗马小农经济衰落和大地产发展的原因有:(ABCD)判断题: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的是部民制。(N)思考题:.比较上古时代希腊和西亚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要点:.古代希腊的小农经济就自然环境而言,古代希腊人所定居的巴尔干半岛并不特别有利于农业生产。灌溉也不那么18容易。不过,这里是欧、亚两洲的交界处,距世界农业革命的策源地一一西亚地区不远,和非洲也比较接近,经常受到这两个地区的影响。所以,这里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区之一,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本经济。(1)小农经济是希腊城邦的经济基础。在古典时代,希腊的小农经济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古典城邦繁荣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的脊梁。这是希腊的小农经济与其他地区最大、可能也是最本质的区别。(2)和古代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由于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不太有利于谷物生产,因此,希腊人大力发展园艺种植业。(3)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不可能单纯依靠谷物生产维持生存。希腊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多养牲口。牲口不仅给希腊人提供了必要的肉食和奶制品,而且为希腊人提供了耕地的畜力,成为希腊农业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4)因为希腊的谷物生产不够发达,因此,人们被迫转向园艺业和畜牧业。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持最起码的简单再生产,希腊人只好出口部分葡萄酒、橄榄油等农产品,以换取外地生产的谷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希腊农业确实是一种外向型的农业。.古代西亚地区农业的发展(1)古代西亚,在地理上包括一个范围比较广大的地区,它气候上看,因为这里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发展农业的条件并不特别有利。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早发生农业革命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区之一。(2)从土地占有的情况看,王室占有的土地面积相当大。在统一巴比伦尼亚的过程中,汉谟拉比不断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划归王室所有,致使王室土地占有全国可耕地约一半以上。(3)灌溉农业已相当发达。首先,国家对兴修水利十分关心,其次,个人也经常开渠引水。(4)波斯人,在征服西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之前,还是一个半农半牧的部族,不过,他们似乎已知道开垦荒地,种植各种农作物。(5)除由王室直接管理的土地外,高官显贵及神庙也占有大规模的地产。自由民也拥有土地。他们一般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其收入除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外,还须负担国家税收,并为国家服兵役。(6)波斯帝国时代农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商品化程度低下。即使是在王室和官僚大地产中,其主要产品也是供主人消费,极少投入市场。因此,波斯帝国的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经济。19.试述中古时期西欧农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参考答案要点:5——9世纪,西欧曾出现过人口下降、社会生产衰退的情况,农业生产也陷入低谷。9世纪以后,西欧农业又逐渐开始发展。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从11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地区地区的铁矿得到开采,铁制工具又逐步流行开来。同时,畜力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马成为农业生产上主要的畜力。从耕作技术上看,三圃制广泛使用。在三圃制下,每年只有1/3的土地休耕,土地利用率远远超过一半土地休耕的二圃制。(2)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人口的增加,从11至13世纪,在西、中欧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次垦荒浪潮。因此,11—13世纪的垦荒运动,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冲击了西欧的农奴制度。而农奴某种程度的解放,又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农业产量的提高。(3)11世纪以后,西欧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产量逐渐提高。以法国为例,9世纪以前,无论是大麦、小麦、还是黑麦,其产量达到种一收二的都不多。但到11世纪以后,农业产量一般都超过了种一收四。而在13到14世纪,农业产量还有进一步提高,可以达到种一收十的高产量。(4)在这一时期,园艺农业广泛发展起来,农民们除了种植谷物外,还栽培果树,如葡萄、橄榄、苹果等。这样多样化的农业,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5)西欧农民养羊者颇多,羊毛是农民主要的纺织原料。因此,西欧农业虽然也是农牧结合、耕织并存的,但当农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同市场的联系就更紧密一些,也更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比较中古时期日本和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要点:1.日本的部民制和班田收授法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其历史亦深受中国影响,在农业上也不例外。不仅它的许多生产工具是从中国带去的,就是它的土地制度,也有不少是从中国搬去的。(1)所谓部民制,实际上是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体制。因为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在生产水平上差距不大,因此征服者除了把一小部分手艺人带走外,让其余的居民保留原来的部落体制,继续在原来的地区生活,耕种其土地只是要向征服者交纳赋税而已。部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公元6到7世纪,部民制开始发生危机。(2)644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改新的根本目标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宣布废除部20民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所有人口都成为天皇臣民。在此基础上,日本仿效隋、唐两朝的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规定由国家授予农民以口分田。可是以口分田一般只能满足一家的口粮,少有剩余。此外,农民还必须服兵役。地方上还有所谓杂徭,按规定每年60天,实际远远超过此数。所以,班田制下的农民,其生活仍然非常艰苦。2.伊斯兰世界的农业状况(1)阿拉伯人原来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主要以游牧、经商为生,鄙视农业。可是,随着征服战争的停止,战利品的来源也终止了。统治者和士兵们这时都发现了土地和农业的价值,纷纷强占土地,转向农业。而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广大地区,不管是埃及、北非,还是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都是农业非常发达的地区。所以,当阿拉伯人的征服战争停止的时候,阿拉伯人也从不事农业的游牧民族转变成了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农民。(2)阿拉伯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相当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统治者对土地十分关注,力图把土地据为已有。其次,政府鼓励垦荒。最后,是统治者对水利事业的重视,如挖宽河道、疏导洪水、开挖新的运河、修建新的引水渠和堤坝等。(3)政治上,阿拉伯帝国继承了近东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阿拉伯人同样接受了前人的遗产,实行以土地国有为基本特征的制度。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领袖,哈里发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因此,所有耕种土地的人,都必须向他交租纳税。农民负担的沉重,使阿拉伯世界像中国的农民一样,无力突破传统农本经济的限制和完成向近代的转变。13到14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没有能够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第五章单项选择题:商业交换发达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是:(B)多项选择题:1、专业手工业者出现所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CD)2、为什么说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的大多数行业中,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仍然占主导地位?(ACD)3、古代经营商业的不利条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BCD)4、在古代欧亚大陆的西端,形成了哪些地区性贸易网?(AB)21判断题:古代东西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采取接力的形式进行。(Y)思考题:1.试述农本经济时代手工业的主要门类。参考答案要点:(1)人类最早的手工业品大概是陶器。农业革命发生后,不管是储存粮食还是烹调食品,都需要陶器,于是人类开始生产陶器。(2)建筑是人类发明的技术之一。原始人类所搭盖的小茅草屋,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物。随着农业发展和人类定居,人们建造的房屋也越来越精美。链接2(3)自从进入金属器时代,冶金和采矿就成了最重要的手工业行业。不管是制造农具还是武器,都需要金属。采矿和冶金业是所有产业的支柱。(4)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冲突程度加深,人们逐步发明出专门用于杀人的武器,因此,兵器制造在人类历史上,是较早出现专业化倾向的专业。(5)与其他门类的手工业活动相比,造船大概是实现专业化较早的部门之一,因为造船需要多种材料,工艺程序非常复杂,不是某一个手工业者可以单独完成的。(6)农具制造应当是人类最早的手工产业。另一类十分古老的手工业,是家具制造。但近代以前,专门制造家具的作坊也不多见。(7)纺织业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上古时期,纺织业的发展似乎有限,但到中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纺织成了举足轻重的部门。.用具体史实分析农本经济时代商业的特点。参考答案要点:农本经济时代商业的存在只能依赖于农业,这是它最重要的特点。不仅商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农业提供,商人所贩卖的许多产品,如谷物、蔬菜、棉花等,直接来自农业,而且不少商人还同时兼营农业。农本经济时代商业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它影响的有限性。由于农业可以提供的剩余产品有限,可供交换的产品数量不大,使得脱离农业能够生存的人不多,因而商人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农本经济时代商业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季节性,也就是说,在某些季节里,商业陷入停顿,或者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在某些季节里,人们只交易某一种或者几种产品。22最后,古代的商业是一种商品经济,在利润的驱使下,商人们才离家远行,有时,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采取欺诈手段,或者以次充好,或者进行价格欺骗,因此,在很多地区,商人名声不佳。同时,在商人之间,存在着十分激烈的竞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欧亚之间贸易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参考答案要点: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对欧洲和亚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它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的大量丝绸、瓷器输向西欧,四大发明西传,印度的棉布,南洋地区的香料也先后进入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而西方也把他们吹制玻璃的技术、宝石、贵金属,同时还有一些农产品输送到东方,使东西方在经济上相互取长补短,改善了两大区域人民的生活。其次,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把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文明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原本分散发展的世界史,在孤立中又表现出一定的统一性和世界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被紧密地联成一个整体后才出现的。再次,作为经常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应当是历史的主流。这条大道,不仅把欧洲和亚洲的文明,而且也把北非包括进来;通过北非,又和南部非洲有了联系。因此,一条丝绸之路,实际上把旧大陆的所有文明都从经济和文化上联系起来了。最后,正是因为欧亚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才推动了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西方人迫切希望直接到达东方,以同印度和中国建立起直接的经济联系。作为他们努力的结果,不仅找到了一条通向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而且在无意中把新大陆也纳入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历史之中。西方殖民者利用他们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四处扩张,在大大加强世界整体联系的同时,也建立了近代殖民体系。第八早单项选择题:1、什么标志着人类历史中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C)2、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形式是什么?(A)3、资本主义萌芽最初主要是在哪个行业?(B)4、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A)5、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23多项选择题:1、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哪些?(BCD)2、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主要是以哪些方式形成的?(AC)3、地理大发现兴起的内在动因有:(BCD)4、地理大发现后,西欧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CD)5、1700—1900年影响欧美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ABC)判断题:1、“地理大发现”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初,西欧国家为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相继发现美洲大陆和开辟一系列新航路的地理探险和对外扩张活动。(N)2、工业革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自觉应用自然科学的过程。(Y)思考题:.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1)这一时期,地理大发现的兴起,有其特殊的内在动因:第一,西欧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特殊的利益分配制度,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展开。由于西欧各国政府赋予工商业者相对独立的地位,使他们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促成了向外全面扩张的地理大发现运动的展开。第二,欧洲的文化传统也是促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在希腊文明中,认识问题方式的特点就是通常把具体事物看做是整体的一部分。同时,西方人在关于地球总体形态的观念上,就一向认为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是互相联接的,并进而认为欧洲西岸与亚洲东岸之间的洋面距离不会太远,是可以跨越的。链接5第三,中世纪东方和西方之间经济关系的不平衡是推动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在中世纪时期,东西方之间经济关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西方依赖于东方,这样的经济关系导致了东西方贸易的失衡。东西方经济关系不平等所引起的西方对于东方财富的需求,是促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动力之一。(2)地理大发现在这一时期得以实现,除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内在动因之外,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艰巨的远航探险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一,社会财富的增长。向海外未知的地方拓展,进行大规模的远洋探险活动,其所需的资24金耗费是非常巨大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改进。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西欧的造船工艺日益进步。一系列的技术提高和改进,使得远洋探险有了技术上的保障。第三,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增长。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天文地理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知识的力量。(3)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后果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往来和经济联系,如果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预示着欧洲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巨变,为世界性市场和世界性经济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那么,地理大发现则加速了这种变化的实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2)世界市场开辟后,西欧各国王朝为了使本国的商业资本在世界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地位,纷纷对本国一些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商业公司进行直接扶植。这些大公司成了西欧各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工具。3)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经济面貌完全改观,引起了16世纪欧洲商业的革命性变化,在经济史上被称为“商业革命”。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西欧经济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过渡。4)“地理大发现”也引发了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获得了金银的新来源。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流人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价格革命”对西欧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价格革命”改变了欧洲社会中原来各阶层间的经济关系,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加速发展。5)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欧洲经济中心的意大利诸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由于远离大洋航道,失去了垄断地位,从此在经济上走向衰落。与意大利有着密切商业联系的德意志南部各城市也随之衰败,而大西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地位则大大提高,成为欧洲经济贸易活动的中心。.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要点: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在西欧、北美的展开,人类开始步人工业文明时代。生产领域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成果迅速向人类社会各领域扩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道德准则等。25.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同时开启了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序幕。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它所唤发出来的生产力“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面貌在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年代的100多年时间里,人类社会,主要是欧美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面貌。(1)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大机器生产方式的出现,工厂工人在劳动中支出体力的大部分职能也由机器来承担,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单位时间产量和质量。(2)新兴工业城市的激增。工业城市的激增和人口的迅速集中,不但改变了欧洲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结构和地理分布,为大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和生产的集约化,基本形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城乡格局与分工。(3)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急剧变化。1700—1900年,欧洲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发生巨变与人口数量剧增。1700—1900年,欧洲向工业文明时代的迈进使其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变,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城市人口的巨增。.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19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整个社会的生活条件、劳动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1)总体上看,19世纪70年代后,欧美工业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1860—1875年间,在整个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等法令,并为此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和执行机构。(3)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更早),欧洲国家如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都相继进行了关于工人劳动条件的立法管制。(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平民百姓的非正式社交活动开始兴起。体育活动在城市发展中也占重要地位,个人和集体的体育活动受到各阶层的喜爱。4.社会思潮与观念的巨变工业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准则。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是全方位的。26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促使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产生并流行起来。3.工业文明时代的人口特征。参考答案要点:(1)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急剧变化。1700——1900年,欧洲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发生巨变与人口数量剧增。1700——1900年,欧洲向工业文明时代的迈进使其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变,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城市人口的巨增。(2)1700—1900年影响欧美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死亡率的降低;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三是移民的大量涌人。(3)欧洲人口从整体上的死亡率降低开始于1750年。随之而来的就是普通死亡率的下降。导致这两个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a.政局相对稳定,大规模战争次数减少。b.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范围的欠收急剧减少。除爱尔兰以外,饥荒在西欧已基本消失(最后一次是1709—1710年的英国饥荒),这使得欧洲人可以比以前吃得好些,从而增强了抵抗疾病的能力。c.医学的长足进步有效地增加了人类抵抗疾病的能力。d.死亡率下降是18——19世纪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同时又影响着出生率的变化,因为那些在育龄期结束前去世的夫妇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出生率的提高。第七章单项选择题:1、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哪个国家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强国?(C)2、16—18世纪中叶,跨洋贸易最重要的成果是:(B)3、欧美工业化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支配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A)4、决定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的是:(B)多项选择题:1、西欧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BD)2、西方的殖民扩张,把全世界都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在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ABCD)3、早期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活动所具有的历史意义:(ACD)274、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使英国获得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三个因素是:(BCD)5、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BD)判断题:所谓跨洋贸易是指西欧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贸易。(Y)思考题:.跨洋贸易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要点: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经历了一个从区域贸易向跨洋贸易转变的过程。所谓跨洋贸易则是指西欧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贸易。(1)跨洋贸易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出现的一种近代意义上的新贸易方式。它始于16世纪葡萄牙人对东方的跨洋贸易和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跨洋贸易。这两条主要跨洋贸易航线的起点都在大西洋沿岸地区,其中一条通往亚洲,另一条通往美洲。(2)16-18世纪中叶,跨洋贸易最重要的成果是把欧洲和美洲、亚洲联结起来,突破了欧洲区域性贸易的地理局限,并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早期世界市场。它不仅沟通了欧洲原有区域性市场之间的联系,而且把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沿海地区也纳入其中,使这一时期的贸易初具世界贸易的基本特征:进行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了;商品结构开始从奢侈品扩展到日用消费品。.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领域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参考答案要点: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额激增;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方向发展。从交易的地域范围说,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已不是少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而是囊括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贸易;从交易的性质上说,它已不是偶然的、互通有无的贸易,而是经常的、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往来贸易。.国际贸易额的急剧增长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大陆的扩展,机器大工业普遍建立,社会生产力空前提28高,交通运输条件发生革命性变革,加人世界商品交换的国家和地区急剧扩大,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额的激增。从19世纪起,国际贸易额迅速增加,并且出现逐渐加快的趋势。2.国际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16世纪一一18世纪,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商品是欧洲的手工业品和殖民地的香料、贵金属、蔗糖、咖啡、可可、茶叶等。到18世纪,蔗糖贸易开始占各种消费品贸易的首位。19世纪,随着欧美工业化的发展,许多新工业产品开始问世,如机器纺织品、煤、金属制品和机器设备等。这些价廉物美、对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产品一出现,就立即以强劲的竞争力打人国际市场,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3.从商品交易到海外投资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在国际贸易中经历了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重大变化。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伴随着这一过渡,在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现象,即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资本的相对过剩,从而导致这些国家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化。3.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参考答案要点:18世纪中叶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国际分工的历史进程,到19世纪中叶,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日臻严密,并最终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出现国际分工从理论上说,国际分工是以世界为单位,对各国和各地区最具有优势的经济要素进行重组,以建立最大限度提高世界整体生产效率、各国各地区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世界生产分工体系。以世界为单位的分工一旦形成,它带来的世界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的极大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至少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内的社会劳动分工要有充分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在欧美的扩展,把国内发达的社会劳动分工推向世界的工业国逐渐增多,被迫卷入这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也就越加广泛。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大数量、高质量、低价格产品是推行国际分工的重要武器,是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进而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29再次,19世纪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也为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可能性,把越来越多的国家纳人到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世界市场的形成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国际分工要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而国际贸易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影响国际分工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机器大工业时代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必将推动世界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世纪60—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个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之上、同早期世界市场有着明显区别的新世界市场形成了。它是以机器大工业的先进技术和强大生产能力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也是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的突出表现。1857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第一次跨出一国国界,很快蔓延到欧洲各国。这一现象表明,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期已按照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各国在生产过程的联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市场上已高度统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通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把各国生产、流通、分配融为一体的、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体系。第九章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什么?(A)2、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进入了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是:(D)3、美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B)4、英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A)5、法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A)6、德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是:(C)多项选择题:1、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有:(ACD)2、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新的特点?(ABCD)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ABCD)4、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ABCD)30判断题:1、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企业联合,它凭借垄断地位,控制生产和流通领域,获取垄断利润。(Y)思考题:1、阐述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参考答案要点:18世纪后半期从英国肇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引起的那个工业化过程只是初期工业化或古典式工业化。除英国之外的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均始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才进入成熟的工业化阶段。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都始于20世纪,对第三世界的新兴国家来说,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在19世70年代之前,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金融方面居于垄断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英国的传统工业支柱一一纺织、煤炭和冶铁、机器制造业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而衰退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19世纪末彻底丧失。(2)美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19世纪下半期,从1850—1900年,美国农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倍,而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15倍。到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到世纪之交,美国已从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38%,为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3)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187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3倍,年均增长3.9%,仅次于美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生产已超过英国(1913年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5.7%,英国占14.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4)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60年代末基本完成。1870年的普法战争使法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损失达130亿法郎,加之50亿法郎的战败赔款和工矿业区阿尔萨斯、洛林的割让,经济力量大为削弱。而国内工业生产成本较高,国内资本大量外流或投向非生产领域,使工业生产部门更新设备或技术改造乏力。这使法国在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中,进展缓慢。(5)俄国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大大加快了它的工业化步伐。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一31次投资狂潮,俄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约在19世纪80年代末完成。90年代俄国的工业发展又形成高潮。直到1913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仍占57.9%,工业为42.1%。俄国工业化的完成是在十月革命之后。(6)日本的工业革命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在世界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日本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展开。19世纪80年代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工业革命,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的10年间,日本工业发展迅速,1901—1914年,日本的工业年增长率为6.3%,为同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7)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到19世纪末,丹麦通过农业的“工业化”,挪威通过航运业,芬兰通过出口产材和黄油,瑞典则由钢铁、造纸等部门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英属自治领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工业化也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东欧、南欧、亚非拉国家在20世纪初,其工业化才刚刚开始。2、阐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迁过程和原因。参考答案要点:列宁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即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跳跃性发展,超过原来经济水平的较高的老牌国家。(1)美国工业能在30年中跃居世界第一,并继续扩大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其原因在于:1)美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煤、铁、铅、锌、镁等矿物储量巨大,还拥有广阔的森林和蕴藏大量水力资源的江河。2)南北战争后,奴隶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人口的增加,不仅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晶的销售市场,使美国本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受关税、过境税捐和国际贸易壁垒限制的贸易区。3)此外,诸如自由移民,自由土地政策的实施,重视教育事业,积极引进外资,注意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因素,都加速了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的进程。(2)英国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发展缓慢。其病因在于:1)昔日“世界工厂”的地位留下了陈旧的生产部门、墨守成规的技术、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等遗产,成为工业化继续进步的沉重负担。322)在新工业部门,如电气器材、有色金属、化工等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德、美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很快就居垄断地位。而英国的大资本在技术和竞争能力处于劣势时,则不愿冒弃旧纳新的风险,而中小资本则无力加入这些新兴行业。3)殖民帝国的娇人业绩虽曾带来巨大的财富,但也造成畸形的经济结构、资本和人才的外流、国际收支的恶化等困境。4)英国传统精神如门第观念、等级制度、守成思想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相容的东西,也无形地阻碍着经济的革新与进步。(3)法国在19世纪60年代还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二位,但在80年代就降为第四位。其原因在于:1)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打破了外贸的平衡,造成贸易逆差。2)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割让两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郎,给法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3)作为一个农业国,购买力低下、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成为现代大机器生产的阻力。而农业的衰退又极大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4)经济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垄断组织,但中小企业占优势。5)法国政局不稳,1873—1890年间,换了34届内阁,这对经济也产生了负面影响。(4)德国的统一和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普法战争中获得的巨额赔款、对科技和教育的关注以及国民经济的军事化等因素,为德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19世纪90年代,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其注意力转向海外,加入了殖民国家的俱乐部,拥有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0世纪初,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并对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提出挑战。(5)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在1870年以前,主要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双边贸易网。1870年后,世界范围的经济专业化,形成了多边的贸易体系,尽管英国仍扮演着中心角色,但美国、德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多边贸易体制导致了多边支付和结算网络,伦敦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开始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丰厚的利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超过英国。第十章单项选择题:不是亚洲的半殖民地的是:(C)多项选择题:1、19世纪20年代,取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并未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却沦为发达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其原因在于:(ABCD)2、19世纪末亚非拉诸国经济殖民地化加深,表现为:(BCD)333、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的主要特征有:(ABCD)4、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ACD)判断题:资本的天性是追求和扩大利益。(N)思考题:.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要点: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1800-1875年间,殖民帝国每年平均获得殖民地8.3万平方英里,而1875—1914年间,猛增到年均24万平方英里。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激烈竞争,使以殖民扩张方法来开辟国外市场变得更为迫切;工业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促使资产阶级以殖民扩张来转嫁国内危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宗主国对殖民地牛殖民地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从国际交换领域进入到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金融领域,形成一个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整个世界也相应分裂为世界城市(殖民国家)和世界农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组成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达国家处于该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则处于“外围”,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的崛起过程?参考答案要点:(1)亚洲主要国家民族资本的成长亚洲民族资本较发达的有印度、中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印度的民族资本主要由大买办商人、大高利贷者掌握。在纺织(棉、毛和丝纺织)、碾米、面粉、榨油、制糖等轻工业和钢铁、采煤、水泥等重工业及金融领域均有所发展。伊朗民族资本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礼萨•汗•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礼萨•汗统治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修建铁路和公路,设立国家银行,对外贸易实行专营。土耳其是在一战中解体的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中形成的独立共和国。从20年代起,凯末尔政府通过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民族工业、壮大民族资本。国家铺设铁路、建设港口、兴办国营工厂、实行保护关税和外汇管制。(2)拉丁美洲诸国民族资本的发展3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面临着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自由派主张以欧美为模式,建立共和制,发展工业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而保守派则主张沿袭原有的封建模式,建立集权制,发展出口经济。这场争执贯穿了近现代拉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在实践中,拉美民族资本成长缓慢。虽然有过经济迅速增长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但由于拉美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及社会文化制度的封建性,未能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外围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依附性。拉丁美洲的民族资本力量弱小,也未建立起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外资大量涌入出口经济领域,使诸如巴和巴西的制糖业、阿根廷的肉类加工、智利的炼钢等畸形发展,成为国外垄断资本的农业一一原料产地。(3)非洲主要国家的民族资本埃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在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建立的。他建立了机器纺织、榨油、制糖、造船等工业以及一批兵工厂。到19世纪40年代末,投资总额达1200万英镑,在厂工人3.1万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国际垄断资本的涌入,民族资本的发展更加艰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价暴涨和军事订货激增,使埃及地主资产阶级积累了一些资本。一战后,埃及政府大力扶植民族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法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格里布三国,只有一些食品加工工业,民族工业几乎空白。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帝国主义对该地区的经济全面控制,将其变为农矿原料的产地,加工工业极为落后,几天发展民族资本的条件。只有在尼日利亚、黄金海岸等地有一些依附外国公司的非洲工商业者开办的民族企业。第十一章单项选择题:1、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第三产业为物质生产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这主要表现在:(C)多项选择题:1、“服务业革命”的含义有:(BC)2、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就服务职能而言,第三产业的行业范围主要向哪些方向扩展?(ABD)3、第三产业的扩大,对物质生产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35面:(ABC)4、第三产业能够为后工业文明准备了哪些最基本的条件?(ABCD)判断题:1、现代意义上的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能提供服务、取得无形收益或创造财富而不生产有形货物的产业部门,它是近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的产物。(Y)思考题:.第三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参考答案要点:.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扩大,对物质生产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物质生产者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二是有利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第三产业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1)间接提高生产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增加物质生产装备的技术含量,如技术和职业教育、科技情报收集与分析、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2)把一些物质生产的环节分离出来,使之加入到第三产业中去,减少了物质生产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物质生产过程,加快了流通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3)有利于生产者和管理者劳动与管理能力的恢复与提高,进而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其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大量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可以为大量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其原因是:(1)随着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劳动效率的提高,势必使第一、第二产业单位资本容纳劳动力人数相对减少,从而造成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迫使社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2)第三产业中多数以社会和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大型运输业、金融业、会计、法律等高技术性和专业性强的行业除外),属于有机资本构成较低的行业,即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对劳动者技术和体力要求不高,只需接受短期培训就可以从事服务性工作。(3)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多为无形劳务商品,市场的压力相对比较轻。第三产业投资的过度扩36张只会导致潜在的生产能力闲置,一般说来,不会发生像物质产品那样的积压现象。因此,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同物质生产部门吸纳的劳动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对劳动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一状况表明: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物质生产部门无法替代的社会作用。它减轻了工业化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从而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生产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三产业为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过渡提供条件?参考答案要点: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大致上经历了两个文明时代,即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两次文明时代的转换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使变革前的人们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