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心流”导写及范文_第1页
高考写作指导:“心流”导写及范文_第2页
高考写作指导:“心流”导写及范文_第3页
高考写作指导:“心流”导写及范文_第4页
高考写作指导:“心流”导写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一次考试作文“心流”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通常在此状态时,人不愿被打扰。你的心流导向哪里,你的专注就到了哪里,你的成就也就会顺流而至。当然是不是有所成就,往往决定于专注的对象。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一篇启发类材料作文。材料关键词是“心流”,这是一个很流行的心理学词汇,材料先是对“心流”进行了解释——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在这句定义里,最核心的词便是“专注”,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之士的共同品质,他(她)们因为在某个领域钻研得够深,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专注和汗水,所以取了非凡的成就。材料最后特别强调了的一句话——你的心流导向哪里,你的专注就到了哪里,你的成就也就会顺流而至。写好这篇作文,要讲清楚专注和成功之间的关系。这篇作文在审题立意层面还有一处细节:“当然是不是有所成就,往往决定于专注的对象”。我们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想法,可毕竟精力有限,价值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青年,沉下心来,在造福社会和人类的事业上细细耕耘,方能拓宽人生的境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考生在具体行文时,可以围绕“专注”这一核心词,援引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例子,或群例,或详例,论证“专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优秀的人学习“专注”的品质。【参考立意】(1)心流引领专注,专注奠基成功(2)与有益之事“长相厮守”,方能成就不凡(3)“心流”去往哪里,成就也会到达哪里【作文素材】(一)名句素材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2“以兴趣始,以毅力终。”——顾炎武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4风行千里,不问归期。5“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顾城6“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功名》7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透镜一样。——法布尔8“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就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艾佛列德·德索萨9.梁启超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10.“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居里夫人《我的信念》11.“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电影《绿皮书》(二)人物素材1.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代表作电影《东京物语》,还有《彼岸花》、《秋刀鱼之味》等,都是获奖无数的影片,虽然作品众多,但作品风格始终如一,影片大多关注传统家庭结构的瓦解、晚年生命的寂寥,虽然厚重却并不绝望,总在省略和留白之处给观者机会体会人生无奈之外的温情,这种风格又被称为“小津调”。别人建议他换换风格的时候,小津导演理直气壮地回一句:“我是做豆腐的,只卖豆腐,怎么会做咖喱饭?”他还把自己的自传性随笔定名为《豆腐匠的哲学》。2.国际滑联2019-2020赛季花样滑冰年度颁奖11日夜间在线上开幕,两届冬奥会冠军、日本花滑明星羽生结弦荣获本赛季最有价值运动员。羽生说:“我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花样滑冰,我一直希望变得更好更强。我每一天都努力做到前一天我做不到的事。”3.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一个人的精力和才智是极其有限的。面面俱到者,终将一事无成。我十分了解那些见异思迁的人。他们一会儿觉得‘我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一会儿又认为‘办企业对我来说易如反掌’,一会儿又说‘若涉足政界,准能一举成功’。请相信,这类人终将只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破产的工厂主和失败的政客。”4.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的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在谈到战争的时候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5.叔本华早上7点到8点起床,洗完冷水澡以后喝一杯咖啡,然后埋头写作到中午,这段时间禁止任何人(包括佣人)说话和露面。紧张的脑力工作以后,叔本华吹笛自娱半个小时,这一娱乐方式持续了一生。6.李时珍性格刚直纯真,家里让他学文科考,但他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决定要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这首诗里体现出来的坚定执着打动了父亲,同意他从医。而后李时珍便专注于行医,十几年如一日,阅书籍,访高士,看百病,采百草,终于编篡成《本草纲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7.梁启超尝有诗题其女梁令娴《艺蘅馆日记》云:“吾学病爱博,用甚浅且芜,尤病在无恒,有获旋失诸,凡百可效我,此二无我如.”大意是:我在做学问方面的毛病就是过分追求量多,应用却流于肤浅,尤其是不能持之以恒,有点收获便很快满足了,不再继续深究。诸事都可以向我学习,但这两样就不要学我了。8.“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曹雪芹隐居西山十年,一面卖卖字画,一面仰仗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生活十分窘迫,他的挚友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一生际遇所寄,悲欢情感所托,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旧作《风月宝鉴》写成了巨著《红楼梦》。正如《红楼梦》回前诗中所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优秀范文】1.以一己之专注孤幽,化合“心流”圆融之境苏轼在《十八大阿罗汉颂》中如此述怀:“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诚然,当犬马声色的社会洪流甚嚣尘上,身居纷扰的我们不妨静心谛视,超脱于俗世之繁华艳媚,求取灵魂寂然之远逝,以一己之专注孤幽,化合“心流”圆融之境。“心流”之大者,必如柳宗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钟情于自我的芬芳。凡尘俗世里的我们大多被生存而裹挟,不得不在他人的眼光中确证自我,这使得人们口中的“我”皆成为“他者”。而在心流之境中,太古的回声虽显寂寥,但在这专注的世界里,人们却可以彻底抛却被加注在自己身上的“他者”,只保有一个自在的“我”。这个“我”,是一个无需言说的、独立而自由的人。如此,一个本然而真实的人,可以默然地置身于无功利的心流“空山”之中。如此,方可在历史渊涧中,寂寥寻旧迹,凝视生命的流光逸影。诚如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抛却优渥的生活,选择借“心流”潜心绘画的方式追寻和发现自我,终获融融月光。由是观之,携“心流”在再现自我的同时,亦可仰望星空,收获成就。古人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人的精力十分有限,以清醒的头脑进行价值选择和取舍尤为重要,沉潜下来与有益之事“长相厮守”,方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78岁的刘先林院士选择坚守最纯粹的科学精神,即使在高铁上也笔耕不辍,校对完善资料,用实际行动把“艰苦奋斗、不怕苦累、敢于创新的精神传递给年轻人”;黄大年教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选择回到祖国,致力于深地资源探测,在7年间昼夜钻研,攻克难题,带领400多名科学家的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像刘先林、黄大年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志向高远,撇开焦虑和诱惑的杂音,守住宁静,专一于为国家强大奋斗不息,贡献所能,终让一切浮华黯然失色,成为独好风景。但是,秉持“心流”之态绝非空谈,一介凡人又从何体悟“心流”旨趣,超越现实桎梏呢?“庖丁解牛”的典故告诉我们答案,“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怀此“心流”更应屏气凝神,不断打磨自己,发乎情而日臻技艺,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情怀,坦荡而不过分苛求的心态致力于斯,才是“心流”的正确打开方式。《礼记》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哉斯言,“心流”之境作为修身之德无可厚非,但在此之后更应把持时代大任,灌“心流”于社会,入世而求变。同时,“心流”与“入世”更需形成双向循环,在困顿之余怀“心流”以求“槐花高树晚蝉声”的释然,觅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2.让“心流”为个人成长赋能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心流”,它是指我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带给我们一种极大的内心充盈感和兴奋感,也是我们是否能做成一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心之所向,梦想也巨。作为新时代青年,让“心流”成为自己成长的“飞轮”。在“心流”中找寻热爱的事业,树立“择一事,终一生”的理想信念。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敦煌莫高窟,被人们称为“敦煌的女儿”;叶嘉莹,几十年潜心钻研中国古典诗词,成为了很多文学爱好者通往美学殿堂的指路人;廉成春,日复一日埋首在故纸堆里,让一本本虫蛀、受潮的古籍重获新生,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古籍医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种难得的“择一事,终一生”信念。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想法,可每个人精力有限,这个时候价值选择和取舍显得尤为重要。你的专注导向哪里,你的成就就会去往哪里,沉潜下来与有益之事“长相厮守”,方能成就不平凡的成绩。在“心流”中找寻“忘我”的状态,能够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针对四弟“找馆出外”,谓“出外较净耳”的读书习惯,说出“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的论断。的确,学习能不能进入状态,答案不在外头,而在于自己的心态和状态。人是有专注力的,只要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能进入“忘我”状态,即便是身处闹市也能做到“两耳清净”。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常拿着书在嘈杂喧闹的大街边看书,以涵养自己的定力,便是很好的印证。对于求知若渴的人来说,学习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时常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也正因这种状态,涵养了一批又一批成事者“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和“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品质。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在我看来,只有用心去挖掘一口井,在热爱的事业中耐心耕耘,方能让自己时常进入专注的状态,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钥匙。现实中,很多人一开始也拥有高远的目标、美好的愿景,可要么走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