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经营决策_第1页
第六章经营决策_第2页
第六章经营决策_第3页
第六章经营决策_第4页
第六章经营决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第六章经营决策

反之,如果成本低廉,却不能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这种价值也不合理,应当确保产品的功能,并保持合理的成本水平。可以表示为:

价值=功能/成本第1页/共104页二、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1,

功能不变,降低成本。2,

成本不变,提高功能。3,

成本降低,功能提高。4,

成本和功能同时提高,成本提高的幅度小于功能提高的幅度。5,

成本和功能同时降低,但必须确保产品应有的功能。同时,成本降低的幅度大于功能降低的幅度。第2页/共104页三、功能成本决策步骤1、选择分析对象2、围绕分析对象收集各种资料3、功能评价4、试验与提案BACK第3页/共104页第二节品种决策一、经营决策常用的方法(一)贡献毛益分析法(二)差量分析法(差别利润分析法)(三)成本无差别点法(成本分界点法)(四)概率分析法二、品种决策的应用分析BACK第4页/共104页二、品种决策的应用分析(一)新产品品种决策(二)亏损产品的决策(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四)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五)特殊定货应否接受的决策BACK第5页/共104页(一)新产品品种决策

通常新产品品种决策属收益型决策,应比较各方案的贡献毛益或利润,可采用贡献毛益法或差量分析法,选择收益较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BACK第6页/共104页

某机械厂有一台设备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乙产品,无论生产哪种产品,最大开工机时均为15000定额工时。生产甲产品每件需50定额工时,生产乙产品每件需75定额工时,甲、乙产品每件售价分别为100元和14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80元和6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元。要求:根据资料,该企业生产哪种产品较为有利(假设只允许生产一种产品)。BACK[例]第7页/共104页计算表如下:

甲产品产销量=15000/50=300件乙产品产销量=15000/75=200件甲产品乙产品差别成本或(收入)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30000240003000300028000120003000130002000120000-10000

所以,生产乙产品方案较优,可多获利润10000元。BACK第8页/共104页若使用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法:

甲产品

乙产品

单价100140

单位变动成本8060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5075

单位贡献毛益

单位工时贡献毛益208020/50=0.480/75=1.067BACK第9页/共104页(二)亏损产品的决策1、生产能力不能转移时的决策

2、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的决策

BACK第10页/共104页1、生产能力不能转移时的决策[例]天华仪表厂是一亏损企业,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仪表,三种仪表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和固定成本如下表:问:该厂是否应立即停产所有产品?还是应继续生产?如继续生产,生产哪些品种较为适宜?

[有关数据如下表]:第11页/共104页项目甲仪表乙仪表丙仪表合计生产数量(只)100001000010000/销售数量10000100006000单位售价50100200单位变动成本5280120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30000250000400000680000利润(亏损)-22080-20000200000480000-50000-5000080000660000-20000相关数据及计算表如下:BACK第12页/共104页解:(贡献毛益分析法)分析:实亏,则立即停产虚亏,应继续生产,否则亏损更大。实亏损:单位贡献毛益<0

虚亏损:单位贡献毛益>0BACK第13页/共104页解:1、丙仪表为盈利产品,应继续生产;乙仪表为虚亏产品,也应继续生产;甲产品为实亏产品,应立即停产。2、企业若想扭亏为盈可采取的措施:(1)打开丙产品的销售市场。[例](2)甲产品停产后可转产其它可保本的产品。(3)加强乙产品的管理,降低其单位变动成本,尽可能达到保本状态。BACK第14页/共104页[例]:若丙产品的销量达到8000件,且甲产品停产,则企业的利润为:

8000*80-400000-50000-30000=160000(元)BACK第15页/共104页2、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的决策[接上例]若乙产品停产后可转产丁产品,预计丁产品产销量可达到15000件,单价为120元,单位变动成本80元,问应否转产?第16页/共104页[解]:丁产品贡献毛益总额:

(120-80)*15000=600000(元)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200000元因为:丁>乙所以应转产丁产品,此时企业利润总额为:

80000+(600000-250000)-30000=400000BACK第17页/共104页(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1、零部件需用量确定时的决策(差量分析法)2、零部件需用量不确定时的决策(成本无差别点法)3、零部件自制放弃出租收益时的决策BACK(成本型决策)第18页/共104页1、零部件需用量确定时的决策

(差量分析法)[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每年需要A零件1000件,其市场售价为每件70元,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可进行加工,预计每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单位固定成本15元,若企业不制造加工A零件,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要求:作出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BACK第19页/共104页解:因为: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则固定成本为无关成本。自制成本:外购成本:差量成本:60*1000=60000(元)70*1000=70000(元)70000-60000=10000所以,自制A零件可节约10000元成本。第20页/共104页[接上例]:

若企业自制A零件,尚需租用一台专用仪器,年租金成本为12000元。要求:作出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第21页/共104页解:(相关成本分析)方案自制外购项目变动成本专属成本/相关成本合计

所以,应外购A零件。BACK60*1000=60000120007200070*1000=7000070000第22页/共104页2、零部件需用量不确定时的决策

(成本无差别点法)

<x0之间,选择固定成本较低的方案

X>x0时,选择固定成本较高的方案

=x0时

,两方案成本相等,均可。BACK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指使两个方案总成本相等时的业务量。又称为成本分界点或成本平衡点。第23页/共104页[例]:某企业生产需要的C部件,可以自制,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购买价每件18元。若自制,经测算,每件的单位变动成本15元,相关固定成本为4200元,假定自制C部件的生产能力不能移做他用。要求:作出企业取得C部件的最佳方式决策。BACK第24页/共104页解:外购:自制:a₁=0b₁=18a₂=4200b₂=15令18X=4200+15X

则:x0=1400(件)当C部件全年需用量小于1400件时,应采取外购的方式;当需用量大于1400件时,应采取自制的方案;当需用量为1400件时,两个方案均可。BACK第25页/共104页3、零部件自制放弃出租收益时的决策[例]:设某企业所需零部件A5000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则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若外购单价为24元,如果外购A零件,用于生产零部件A的厂房设备也可用于出租,可得租金6400元,要求:作出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BACK第26页/共104页BACK所以,应选择自制A零件,可节约成本13600(120000-106400)元.项目自制零件外购零件变动成本机会成本/合计20*5000=100000640010640024*5000=120000120000[解]:第27页/共104页(四)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1、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2、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BACK第28页/共104页1、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例]企业每年生产、销售甲产品3800件,每件变动成本为16元,每件固定成本为1元,售价为24元。如果把甲产品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售价可提高到30元,但单位变动成本需增至20元,另外尚需发生专属固定成本800元。要求:作出企业直接销售甲产品还是加工为乙产品后再出售的决策。BACK第29页/共104页解:①差量分析法②贡献毛益分析法

直接出售甲产品加工后出售乙产品

差量

相关销售收入

相关成本

相关损益(贡献毛益)24*3800=9120030*3800=1140002280016*3800=6080020*3800+800=768001600030400372006800BACK所以,应加工为乙产品后再出售。第30页/共104页2、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1、联产品—利用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或用途不同的主要产品,成为联产品。2、联合成本—联产品在分离以前发生的费用称为联合成本。(属决策无关成本)。3、可分成本—分离后继续加工的成本,称为可分成本。(属决策相关成本)。BACK第31页/共104页[例]:

某化工厂投入原材料M,同时分离出A、B两种联产品,有关资料如下:项目联产品A联产品B

继续加工前:产量(吨)500400单价(元)420300

继续加工后:产量(吨)475380

追加单位变动成本(元)4250

追加专属固定成本(元)1000020000单价(元)500480第32页/共104页解:要求:作出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差量分析法)联产品A联产品B立即出售继续加工差量立即出售继续加工差量销售收入可分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毛利2100000002100002375001995010000207550275002995029950-2450120000000120000182400190002000039000143400624003900023400

所以,A产品应立即出售,B产品应加工后出售。BACK第33页/共104页(五)特殊订货应否接受的决策1、生产能力允许范围内低于正常价格的追加订货。2、超过生产能力的追加订货。3、冲击正常生产任务的追加订货。BACK第34页/共104页1、生产能力允许范围内低于正常价格的追加订货分析:因为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追加订货不增加固定成本。所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即:单位贡献毛益>0可接受订货。增加的利润=单位贡献毛益*订货数量第35页/共104页[例]:

大众电器厂研制生产一种新型电器产品,年生产能力10万只,根据市场预测年销售量7万只,全年固定成本总额250万元,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50元,单位售价2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为190万元。为完成目标利润,厂长召开厂务会研究决策,销售部门认为所预测的市场销量是目前价格条件下的最大容量,再增加销量很困难。现有一信息,一外商愿意试销该产品,但提出降价20%,①是否接受该订货?②接受订货企业可实现多少利润?③为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应在什麽条件下才能接受订货?第36页/共104页(1)在10万-7万=3万(只)以内追加订货,

单价=200(1-20%)=160(元)>150

所以,可以接受订货。(2)接受订货后可实现利润:(200-150)*70000+(160-150)*30000-250万

=130(万元)(3)为确保190万元的目标利润,单价应为:

(200-150)*70000+(X-150)*30000-2500000=1900000

所以,单价X=180(元)即,降价10%时,能完成目标利润。解:BACK第37页/共104页2、超过生产能力的追加订货[例]玻璃器皿厂现有生产能力可生产20000打蜡烛台,单价每打10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产销平衡。现有一外商愿意出价每打20元,订货量为20000打,经研究要接受这批订货需新添设备两台,计160000元。要求:进行是否接受订货的决策。第38页/共104页解:

(20-5)*20000-160000=140000(元)所以,应接受订货,能增加利润140000元。或差量分析法:差量收入:20*20000=400000(元)差量成本:(变)5*20000=100000(元)(固)160000

差量利润:400000-260000=140000(元)BACK第39页/共104页3、冲击正常生产任务的追加订货。

[例1]某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1700件,本年度计划产量10000件,正常销售单价为60元,经预测计算,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为30元,直接人工为12元,变动性制造费用3元,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共计50元。该企业在完成计划生产任务后的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可以接受追加订货,接受追加订货不需要增加专属成本。一月份有一客户要求追加订货2000件,每件出价48元。要求:作出可否接受该批追加订货的决策。第40页/共104页解:差别收入:48*2000=96000(元)差别成本:增量成本45*2000=90000(元)机会成本(60-45)*300=4500元合计:94500元差别利润:96000-94500=1500(元)所以,接受追加订货可多得1500元的利润。(差量分析法)BACK第41页/共104页[例2]:

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年产100000件A产品,但目前利用生产能力仅为80%,还有20%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该企业目前损益表如下,现有一客户愿以单位售价20元出价订货10000件,但接受这项订货企业必须支付1400元特别费用。企业应否接受此订货?第42页/共104页

收益表第43页/共104页解:(差量分析法)第44页/共104页[例3]:上例假定该特殊订货不影响企业原有产品正常销售,现假定接受这项订货,将使企业正常销量减少10000件,此时企业应否接受这项订货?解:(差量分析法)差别收入:10000*20=200000(元)差别成本:增量成本17*10000=170000(元)专属成本1400(元)机会成本(50-17)*10000=330000(元)合计:501400(元)差量利润:200000-501400=-301400(元)因为差量利润小于0,所以,不能接受该订货。BACK第45页/共104页第三节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在多品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因素,如机器设备、人工、原材料等,而其中有些因素可以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如果各种产品共用一种或几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有限的,就应使各种产品的生产组合达到最优化的结构,以便有效、合理地使用这些限制因素。BACK第46页/共104页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得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决策方法有:逐次测算法

图解法

单纯形法第47页/共104页

逐次测算法是根据企业有限的各项生产条件和各种产品的情况及各项限制因素等数据资料,分别计算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并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经过逐步测试,使各种产品达到最优组合。逐次测算法第48页/共104页

仍用前例数据资料,设:

x为A产品产量,y为B产品产量,S为可获得的贡献毛益则:生产两种产品所用人工小时为5x+6y

生产两种产品所用设备工时为3x+5y

生产两种产品可获贡献毛益为42x+60y

根据约束条件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下:图解法(公式法)第49页/共104页

约束条件:

5x+6y≤24000(L1)3x+5y≤18000(L2)x≤3000(L3)y≤2000(L4)x,y≥0

目标函数:S=42x+60y

用图解法求解以上线性规划模型,即在满足以上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S(贡献毛益额)的最大值。第50页/共104页单纯形法又称迭代法,是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线性规划方法,它可以解决约束条件较多而图解法又十分困难的线性规划问题。在单纯形法的计算过程中,经过一次一次迭代,最终可以选择出最优方案。单纯形法第51页/共104页生产组织的决策第52页/共104页

最优生产批量的决策

就产品生产而言,并不是生产批量越大越好。在全年产量已定的情况下,生产批量与生产批次成反比,生产批量越大,则生产批次越少;生产批量越小,则生产批次越多。生产批量和生产批次与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相关,最优的生产批量应该是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时的生产批量。

第53页/共104页

生产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进行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如调整机器、准备工卡模具、布置生产线、清理现场、领取原材料等而发生的工资费用、材料费用等。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变更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准备成本基本上是相等的,因此,年准备成本总额与生产批次成正比,与生产批量成反比。生产批次越多,年准备成本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第54页/共104页

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零部件及产品而发生的仓库及其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维修费、损失等费用的总和。储存成本与生产批量成正比,而与生产批次成反比。第55页/共104页

从上述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的特点可以看出:若要降低年准备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次,但减少批次必然要增加批量,从而提高与批量成正比的年储存成本;若要降低年储存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量,但减少生产批量必然要增加批次,从而提高与批次成正比的年准备成本。因此,如何确定生产批量和生产批次,才能使年准备成本与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就成为最优生产批量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第56页/共104页一种零配件分批生产

的经济批量决策

例第57页/共104页几种零部件轮换分批生产

的经济批量决策

例第58页/共104页生产工艺决策

生产工艺是指加工制造产品或零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及加工方法的总称。同一种产品或零件,往往可以按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加工。当采用某一生产工艺时,可能固定成本较高,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低;而采用另一生产工艺时,则可能固定成本较低,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高。于是,采用何种工艺能使该产品或零件的总成本最低,就成为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第59页/共104页

一般而言,生产工艺越先进,其固定成本越高,单位变动成本越低;而生产工艺落后时,其固定成本较低,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高。在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消长变动组合中(体现为单位成本),产量成为最佳的判断标准。第60页/共104页

这时,只要确定不同生产工艺的成本分界点(不同生产工艺总成本相等时的产量点),就可以根据产量确定选择何种生产工艺最为有利。例第61页/共104页根据成本分配生产任务的决策

当一种零部件或产品可以由多种设备加工,或由多个车间生产时,就存在由哪种设备或哪个车间加工最有利的问题。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根据相对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分配生产任务,往往可以降低生产费用。第62页/共104页根据相对成本分配生产任务

实际工作中,有些零部件可以在不同类型、不同精密度的设备上生产。于是,在更换品种、生产计划变更的情况下,常常会用比较先进、比较大型或比较精密的设备去加工技术要求较低或较小的零部件,从而使相同的零部件在不同车间或设备上有着不同的单位成本。第63页/共104页

为了保证企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降低成本,可以运用相对成本分析方法将各种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车间或各种设备,从而降低各种零部件的总成本。第64页/共104页

所谓相对成本,是指在一种设备上可以加工几种零部件时,以某一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为基数(一般为1),将其他各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逐一与之相比而得到的系数(倍数)。这样,同一种零部件对于不同的设备就会有不同的相对成本,一般而言,零部件应该交由相对成本较低的设备去加工。第65页/共104页例第66页/共104页根据单位变动成本分配增产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各个车间(或分厂)的成本水平是有差异的,当生产任务增加而各车间的生产能力又有剩余时,就存在着如何将增产任务在各车间分配的问题。第67页/共104页

为了达到使总成本最低的目的,应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判断标准,将增产任务分配给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的车间。第68页/共104页

需要强调的是,不应以单位成本作为判断标准,将增产任务分配给单位成本最低的车间。因为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中包括各车间的固定成本,作为与决策无关的成本不应予以考虑,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第69页/共104页例第70页/共104页四、赶工决策

对于某些一次性的工程或生产而言(如新产品研制、设备维修、小批单件订货),缩短工作时间,提前完成任务,不仅能够降低固定成本(如制造费用)和变动成本(如直接人工),而且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如提前完工的奖励)。但是,提前完工往往需要追加一定的费用,因此,如何在增加收益和增加成本之间寻找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结合点,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第71页/共104页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工作原则

成本计划评审法是以提前完工的时间,与因赶工而增加的成本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为前提的。所以,在运用成本计划评审法进行赶工安排时,需要就每一项可以赶工的工作,计算其成本斜率,即提前一个单位时间(小时、天、周、月等)完成工作所需要增加的成本。第72页/共104页成本斜率

=[赶工成本-正常成本]/[正常时间-赶工时间]第73页/共104页

为了使赶工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安排赶工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应在关键路线上寻找需要赶工的工作,因为在关键路线上提前完工才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提前完工。

2.如果同时存在几条关键路线,应在这几条关键路线上同时安排赶工,并且提前同样长的时间。因为如果不同时在几条关键路线上赶工且时间不同,则整个项目就不能提前完工,或提前的时间将由最短的赶工时间决定。第74页/共104页

3.安排赶工时,应先安排成本斜率低的工作,后安排成本斜率较高的工作。

4.安排赶工的工作的成本斜率原则上应低于提前完成整个项目一天的得益额。在特殊情况下(如赶工可以将人力、物力、财力转到其他更有利的工作),成本斜率可以等于提前完成整个项目一天的得益额。第75页/共104页案例

华安公司接受客户的一项特殊订货,合同规定应在15天内交货,每提前一天可获得600元的奖励。经分析,该特殊订货的生产可以分解为七项工作,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第76页/共104页工作需用时间(天)成本(元)成本斜率(元)正常赶工正常赶工1→21→42→32→43→54→55→6546345332423321,7002,4502,1204,1202,3502,2001,6502,1002,7503,4004,6002,7002,8002,000200150640480350300350合计--16,590--第77页/共104页

要求:(1)如果该公司希望该生产任务能够通过赶工安排来增加利润,应如何安排赶工?

(2)在正常生产每天获利1,000元的情况下,该生产任务是否应进一步安排赶工以增加公司总利润?第78页/共104页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应用

例23第79页/共104页生产作业中的成本决策

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许多作业方案的选择往往与成本有关,甚至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如果可供选择的许多作业方案面临着若干不确定因素影响时,可考虑采用概率分析决策的方法。

BACK第80页/共104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一、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二、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三、定价决策的常用方法四、其他价格策略BACK第81页/共104页一、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一)成本因素(二)需求因素(三)产品的生命周期因素(四)政策法规因素(五)竞争因素(六)科学技术因素(七)相关或替代商品的销售量BACK第82页/共104页二、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一)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定价目标

—指企业长期的全部商品的最大利润(二)以一定的投资利润率为定价目标(三)以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四)以稳定的价格为制定目标(五)以应付和防止竞争为定价目标BACK第83页/共104页三、定价决策的常用方法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一)成本加成定价法(二)损益平衡法(保本定价法)(三)利润无差别点定价法(四)边际成本定价法

——产品的最优售价(五)非标准产品的定价BACK第84页/共104页(一)成本加成定价法1、计划成本定价法单位预测成本+单位预测利润

1-销售税率2、成本利润率定价法单位预测成本*(1+成本利润率)

1-销售税率3、销售利润率定价法单位预测成本

1-销售利润率-销售税率产品价格=————————————————产品价格=—————————————————产品价格=————————————————BACK第85页/共104页[例]

某企业计划投资300万元生产甲产品,根据市场调查,甲产品预计每年销售50万件,此时总成本预计500万元,该企业要求该项投资的利润率为25%,销售税率10%。产品单位价格定价如下:解:单位预测成本=500/50=10(元/件)单位预测利润=300*25%/50=1.5(元/件)成本利润率=75/500=15%销售利润率=75/(500+75)/(1-10%)=11.74%1、计划成本定价(10+1.5)/(1-10%)=12.782、成本利润率[10*(1+15%)]/(1-10%)

=12.783、销售利润率定价法10/(1-11.74%-10%)=12.78第86页/共104页

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常采用成本利润率定价法,商业企业常采用销售利润率定价法。BACK第87页/共104页(二)损益平衡法(保本定价法)

为维持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应付激烈的竞争而制订微利或保本的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预计销量专属固定成本预计销量BACK保本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缺点:销量往往受价格的影响,因而计算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第88页/共104页(三)利润无差别点定价法

为适应市场、应付竞争、扩大销售而应进行的调价决策。常用的有弹性定价法和利润无差别点法。利润无差别点法—指利用调价后预计销售量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价决策的一种决策方法。利润无差别点销量—指某种产品调价后仍能实现原有利润水平的销量(保利量)。BACK第89页/共104页

分析:若调价后销量>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应调价若调价后销量<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不能调价若调价后销量=利润无差别点销量收益相同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固定成本+调价前可获利润拟调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BACK第90页/共104页(四)边际成本定价法

—产品的最优售价

边际成本定价法—利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利润最大的原理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此时的价格和销售量就是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BACK第91页/共104页

[例]

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单价为2元,每月销售1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0.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00元。如果销售单价逐步下降,预计销售量也将发生如下变化(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