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注重必要性和目的性)。如:机会成本成本时态可以是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实际成本)或将来时(是一种目标成本,属于成本控制)这与财务会计中的历史成本概念有较大差异。第1页/共98页
第一节成本分类一、按经济用途分经济用途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产品成本第2页/共98页
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是其他分类的基础,它反映了成本的构成,便于成本指标的事后分析与考核,但由于它们没有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联系,不便于成本指标的事前预测和控制,也不利于将成本信息应用于经营过程,因而不能深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第3页/共98页二、按成本性态分
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一定条件”即相关范围,也就是不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与业务量的变动范围。业务量一般理解为生产或销售量,(但并不单纯指这些),以x
表示正确的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先决条件。第4页/共98页成本性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第5页/共98页
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变化的成本。(一)固定成本
租赁费、办公费、广告费、差旅费、保险费、培训费、新产品开发研究费、管理和销售人员的薪金、折旧等不随产量或销售量变动的费用。1、含义第6页/共98页2、固定成本的特征业务量业务量
成本
成本Y=ayx
xyY=a/x总额不变性、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第7页/共98页
3、固定成本的细分及降低措施
按是否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
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是企业经营业务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短期不能轻易改变,如:折旧、工资、保险费等。要降低只能合理利用生产能力,从降低单位成本入手而不宜降低总额。
酌量性固定成本: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如广告、职工培训费等。要降低可以精打细算、避免浪费来降低其总额。第8页/共98页(二)变动成本1、含义与内容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中随产量正比例变动的费用如:物料用品费、燃料费、动力费;销售费用中按销售量支付的佣金、装运费、包装费;计件工资、外加工费、按工作量计提的折旧费。变动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总额随业务量正比例变化。第9页/共98页总额正比例变动单位额变动成本的不变Y=bxY=bX业务量X业务量Y成本Y成本2、变动成本的特征第10页/共98页
约束性变动成本——消耗量受技术等客观因素影响的变动成本,管理当局无法改变的成本。也称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3、变动成本的细分及降低措施
通过改进设计、工艺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耗,避免浪费来降低。如:材料耗用额第11页/共98页
酌量性变动成本——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算的薪酬,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销售佣金等。
通过采取科学决策,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优化劳动组合,严格控制开支的手段来降低。如:采购价格、计件单价等。第12页/共98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总额不变a正比例bx
单位额反比例a/x不变b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较:
由于采用了“是否变动”和“是否正比例变动”这样的双重分类,其结果必然导致出现了游离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混合成本。第13页/共98页(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的总额随业务量变化但不成正比例。如:企业的电话费、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第14页/共98页1、阶梯式(半固定成本)
如:化验员、检验员的工资,受开工班次影响的设备动力费等。
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动,但突破范围后会跳跃式上升,而在新变动范围内固定,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第15页/共98页
表现在针对固定成本的业务量相关范围较大,直接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能力;而半固定成本的业务量相对较小。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可以分割为若干个半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半固定成本在这若干相关范围内呈现阶梯式跃升。与固定成本的区别:第16页/共98页
2、标准式(半变动成本)
通常有一个初始值,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的性态,但在初始值以上,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变动成本性态。在一个基数以上类似变动成本。如:水电费、电话费、租金等第17页/共98页3、低坡式(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变,但突破这一范围后,超额部分的成本就相当于变动成本。如:加班工资4、曲线式变动成本通常有一初始量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是线性。第18页/共98页(四)相关范围
它是表示保持某种成本性态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在该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的影响,超过这个范围,则要发生变化,即在一定期间内、一定的产量与业务量的限度。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1、指特定的期间。在较长时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
2、它指特定的产量水平。一般指现有的生产能力水平。第19页/共98页相关范围的作用及成本性态的特点
只要在相关范围内,无论时间和业务量怎样变化,都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离开了相关范围的约束就没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为没有总额绝对不变的固定成本和绝对正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成本性态的特点:
相对性——随空间改变暂时性——随时间改变可转化性——即使时空不变,某些成本项目可以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转化第20页/共98页三、按决策相关性分类(一)相关成本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如:机会成本、付现成本、差量成本等。(二)无关成本与决策无关联的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共同、成本等。第21页/共98页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
在明确各种成本性态的基础上,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总成本Y倚业务量X变化的方程式)的过程。从而为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等奠定基础。
第22页/共98页
无论哪一类的混合成本均可以直线方程y=a+bx
去模拟
a:
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bx:
混合成本中的变动部分
b:
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额
第23页/共98页1、适用对象:生产条件稳定,成本波动不大,历史资料完备的企业
2、具体方法:高低点法、散布图、回归直线法一、历史资料分析法
其基本做法是:根据以往若干时期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第24页/共98页
步骤:选择高低点的坐标(以业务量的高低为准,确定其对应的成本)即:先找到资料中最大和最小的X值,再找对应的Y值
——(x1,Y1),(x2,Y2)。先算:(一)高低点法第25页/共98页
则:a=y1-bx1或a=y2-bx2
最后:建立成本模型y=a+bx例1: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试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月份789101112
产量(件)404245434650总成本(元)880091009600930098009700第26页/共98页解: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
产量(件)X总成本(元)Y最高点509700最低点408800
2)计算y=a+bx中的a、b值:
b=(9700-8800)/(50-40)=90元
将b代入高点:
9700=a+90*50或将b代入低点:
8800=a+90*40均可得a=5200
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5200+90x第27页/共98页
优点:简单适用缺点:由于各点与回归直线距离不一,所选高点和低点不能完全代表有关资料的变化关系,有一定误差。第28页/共98页应注意的问题:1、所选用的成本数据必须能够代表生产活动的正常情况,不能包含非正常情况下的费用支出。
2、高低点只适用相关范围内的混合成本的分解,超过相关范围则不适用。
3、当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不止一个而成本又不同时,高点取成本大者,低点取成本小者。
4、当业务量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与成本总额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不在同一时点上时,一般以业务量为依据来确定最高点或最低点。第29页/共98页
(二)散布图法:
P
各点到成本线的距离之和最小(目测)第30页/共98页
(1)将成本数据精确地标注在坐标图中;(2)目测成本变动趋势,根据该趋势画一条直线,尽量使直线上下两侧各点与直线的距离之和相等,使误差达到最小限度。注意:先计算a,后计算b。第31页/共98页步骤:求n,∑xy,∑x,(∑x)2,∑y,(∑y)2
,∑x2,∑y2
的值计算相关系数
r
=若r=1或r1,则业务量与成本之间基本保持线性关系,方可建立线性成本模型。(三)回归直线法第32页/共98页
最小二乘法的理论基础是样本的n个实际值Y与其相应的理论值Yc的离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即:
式中,a,b是待定参数,Q是a,b的函数,要使Q达到最小,依据函数求极限的原理,则先求Q对a和b的偏导数,再令其为0。即:第33页/共98页解方程得:第34页/共98页例2:仍以上例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xy,(∑y)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第35页/共98页月份产量X混合成本YXYX2Y2118600010800032436,000,000220660013200040043,560,000319650012350036142,250,00041652008320025627,040,000522700015400048449,000,000625790019750062562,410,000728820022960078467,240,000821680014280044146,240,000n=8∑x=169∑y=54200∑xy=1170600∑x2=3675∑y2=373,740,000第36页/共98页经计算,r=0.91,可建立线性模型
b=(8×1170600-169×54200)/(8×3675-1692)=244.34(元)
a=(3675×54200-169×1170600)/(8×3675-1692)=1613.35(元)
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1613.35+244.34x
第37页/共98页
优点:包含了全部数据,避免了高低两点可能带来的偶然性。
缺点:计算复杂,而且分解的结果仍具有假定性和估计成分。
应用该方法时,应剔除非正常值的影响。第38页/共98页二、账户分析法
它是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含明细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各有关成本账户的具体内容,判断其特征是更接近于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进而将其确定为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然后将固定部分加总为固定成本总和,将变动成本加总为变动成本总和,再考虑业务量,即可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b,这样,y=a+bx就得出了。第39页/共98页
优点:比较准确,简便。
缺点:受相关分析人员的判断力的影响,主观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第40页/共98页三、工程分析法(技术测定法)
它是根据投入与才产出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试验,计算出每单位产品所需的投入量,从而测定计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数额的方法。如:蒸汽车间将锅炉所耗燃料视为混合费用,如将锅炉中的水加热到100度时所需燃料为固定费用,达到100度后,每生产一吨蒸汽所耗的燃料为变动成本,则通过实地的技术测定和计算,即可确定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第41页/共98页其基本步骤为:(1)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2)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3)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4)以最佳操作方法为标准方法,测定标准方法下成本项目的每一项构成内容,并按成本性态分别确定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第42页/共98页例:见书59页优点:
(1)它是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即在缺乏历史成本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2)排除了非正常因素的影响;(3)分析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第43页/共98页
(1)分析成本较高,耗时、财和人力;(2)由于其依赖的投入产出关系只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部分,对间接部分就不能用。所以,对那些不直接将其归属于特定投入产出过程的成本,或属于不能单独进行观察的联合过程中的成本,如间接成本,不能用此法。缺点:第44页/共98页
以上分析方法,是对一个成本性态进行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过程,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它们都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在相关范围内假定成本的构成要素不变。因此,分析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只能求近似值。在西方一些小企业,为了简化,只要混合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变动不大,可全部视为固定成本处理,不再分解;如果混合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与业务量总数间基本保持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可全部视为变动成本处理。第45页/共98页第三节变动成本法
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第46页/共98页一、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按照完全成本法处理的理由是: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都是产品生产所必须支付的费用,没有原材料和人工不能生产出产品,但没有设备同样也不能生产出产品,所以都应列入产品成本中。第47页/共98页(一)优点
1、能完整地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价值,符合产品成本补偿原则,便于直接对外编制会计报表,也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要求;
2、采用该法计算产品成本,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能促使企业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
但是,从管理的角度讲,成本计算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成本,算出利润,而主要在于控制成本。因此,该法具有一些局限性。第48页/共98页(二)局限性
1、完全成本法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反映生产部门成本控制的真实成果。例:产量(件)100020003000单位变动成本(元)222单位固定成本(元)643产品单位成本(元)865第49页/共98页
由上可知,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下降,但是单位成本的降低并不是成本控制的结果,而是增加产量的结果。它给人一种假象,似乎成本控制取得很大的成绩,其实恰恰掩盖了成本控制的不足,因为固定成本总额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只有控制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才能使全部成本真正地降低。第50页/共98页2、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容易使管理者产生“重生产、轻销售”的观点,从而导致产品积压。
例:假定某企业某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固定成本各月均为4200元,该产品单价75元。第51页/共98页项目1月2月3月期初存货(件)0300本期生产量(件)10070300本期销售量(件)7010050期末存货(件)300250单位产品成本元15+4200/100=5715+4200/70=7515+4200/300=291销售收入75*70=5250750037502期初存货成本0171003本期生产成本57*100=570075*70=5250300*29=87004期末存货成本57*30=17100250*29=72505销售生产成本3900696014506税前利润12605402300第52页/共98页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销售越多利润反而越少?
其根本原因在于:
1月和3月生产量比2月高,高出这些产量使单位产品中固定成本明显减少,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加,这就容易是管理者产生错觉:认为只要增加产量就可增加利润,因此容易导致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第53页/共98页3、采用完全成本法不利于成本控制、预测和决策
由于完全成本法中的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部分,这必然给成本控制带来困难。另外,按此方法进行本量利分析,不利于短期经营决策。
如:在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时,客户订货时提出的价格低于单位产品成本时,可能会使管理者认为无利可图拒绝订货,从而丧失获利机会。第54页/共98页
例:某企业资料如下:固定成本70万,每月生产量2万件,有剩余生产能力5000件。单位直接材料成本25元,直接人工30元,变动制造费用10元,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总额为65元。现公司接到一份定单,需要产品1000件,售价90元。而该公司有关领导得知每件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65+700000/20000=100元,因此拒绝了这份定单。你认为这个决策对吗?第55页/共98页错了。收入=90*1000=90000元变动成本=65*1000=65000元贡献毛益=25000元
公司有剩余生产能力,每月的固定成本700000元照样发生,并不受该项定单决策的影响,企业失去了25000元的获利机会。第56页/共98页
4、采用完全成本法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同时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为采用该法要将固定成本分摊到各种产品中去,工作量较大。另外,在分摊时,总带有一定的假定性和主观性,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第57页/共98页二、变动成本法(一)概念
指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而把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第58页/共98页(二)特点1、产品成本中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这也是变动成本法这一名称的由来。
2、所以固定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冲减当期的利润额,而不摊入产品成本中去。第59页/共98页3、需要分段计算利润,从而引出“边际贡献”这个重要概念。
边际贡献: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期间成本=税前利润第60页/共98页(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1、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非制造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第61页/共98页变动成本法下: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非制造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第62页/共98页该区别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其他区别由此产生。
例:某企业某月生产1000件,销售900件,每件直接材料8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4元,固定制造费用总和为2000元。则产品成本构成如下表。第63页/共98页成本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总成本单位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直接材料8000880008直接人工6000660006变动制造费用4000440004固定制造费用20002合计20000201800018第64页/共98页2、存货成本构成不同
完全成本法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发生的全部成本,在已售产品、库存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存货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已售产品、库存产品只负担变动生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和库存存货成本里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存货中没有分摊固定成本,仍按变动生产成本计价。
因此,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必然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第65页/共98页变`: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本期销售量完`: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第66页/共98页例:按上例,期末有100件产品
按完全成本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应为:100*20=2000元
按变动成本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应为:100*18=1800元二者相差200元,即为100*2=200元第67页/共98页3、计算利润的口径不同完全成本法下:(1)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毛利其中: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2)销售毛利-(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利润总额变动成本法下:(1)产品销售收入-销售变动成本(不是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2)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总额第68页/共98页例:某公司属于一家制造企业,该公司生产甲产品,本年生产量为2000件,当期全部完工,全年销售1500件,销售单价20元。其余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10000元,直接人工2000元,变动制造费用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4000元,管理费用1000元,销售费用2000元。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10000+2000+2000+4000)/2000=9元变动成本法下:=(10000+2000+2000)/2000=7元第69页/共98页编制损益表如下:变动成本法下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30000
减:变动成本10500边际贡献19500
减:固定成本7000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4000
管理费用1000
销售费用2000销售收入30000
减:产品销售成本13500
期初存货成本0
本期生产成本18000
期末存货成本4500
销售毛利16500
减:管理费用1000
销售费用2000税前利润
12500税前利润
13500第70页/共98页
两种方法计算的损益相差1000元,主要是由于期末存货造成的。期末存货有500件,每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为4000/2000=2元,共500*2=1000元,这部分随着期末存货转入下一期,本期销售收入补偿的总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就少了1000元,只有3000元。而按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4000元全部从当期收入中扣除,从而使二者相差1000元。第71页/共98页
若本月销售量大于生产量,也就是本期销售了上期一部分产品。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本期将负担一部分上期转来的固定成本,其利润就会小于按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产销量相等时,不存在期初期末存货,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润应该相等。从上面分析可知:
对于连续若干会计期间,在产销不平衡的情况下有和影响?第72页/共98页
例1:设某公司连续三年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假定三年中销售单价和成本耗费水平不变。资料如下:
产销业务量表单位:件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合计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期末存货量200050003000400040002500350030003000300040002000200010500105002000第73页/共98页售价及成本资料单位:元售价40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总额销售及管理费用83000025000
另假定,2000年甲产品期末存货的单位成本为15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7元。2001年至2003年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流转。第74页/共98页解: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各年产品成本如下: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20002001200220032000200120022003变动成本固定制造费用87868128108-8-8-8-单位产品成本151420188888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损益表如下。第75页/共98页项目200120022003合计销售收入减: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毛利减: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120000
4400015*2000=300005000*14=700004000*14=560007600025000140000
4900056000
20*2500=50000500*14+2500*20=570009100025000160000
750005700018*3000=540002000*18=360008500025000420000168000300001740003600025200075000税前利润51000
66000
60000177000
完全成本法下
2002年期末存货3000件,其中2001年末有4000件,本期销售了3500件,还有500件存货,本期生产的2500件全部作为本期期末的存货。第76页/共98页项目200120022003合计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其中:固定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1200008*3000=240009600055000
30000
250001400008*3500=2800011200055000
30000
250001600008*4000=3200012800055000
30000
25000420000840003360001650009000075000税前利润410005700073000171000
变动成本法下第77页/共98页项目200120022003合计完全成本法510006600060000177000变动成本法410005700073000171000差异100009000130006000
两种方法利润比较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第78页/共98页根据上表,可以比较分析如下:
(1)2001年,生产量大于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利润51000元,变动法下为41000元,二者相差10000元。
这是因为:二者单位产品成本差6元,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4000件均为本期生产的,完全成本法下,每件产品分摊了6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因此,期末存货4000件共带走了4000*6=24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同样本期耗用了上期存货,每件固定制造费用为7元,因此带来存货成本7*2000=14000元。二者共计为:24000-14000=10000元,即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比变动成本法下多10000元的利润。第79页/共98页(2)2002年,生产量小于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为66000元,变动成本法下为57000元,二者相差9000元。
这是因为:按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3000件中有500件是期初存货结转下来的,另外2500件是本期生产的。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生产产品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12元,期初存货中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6元。因此,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共带走固定制造费用为:500*6+2500*12=33000元。同时,期初存货4000件共带来固定制造费用为:4000*6=24000元,二者相差9000元,即为二者相差的利润。第80页/共98页(3)2003年生产量大于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为6000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为73000元,二这相差-13000元。
这是因为:按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2000件均为本期生产的,由于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10元,因此,期末存货2000件共带走20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同时,期初存货3000件共带来了固定制造费用33000元,二者相减,即为二者的利润差。第81页/共98页
综上所述,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不管产销量如何,总是把本期的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由本期收入全部补偿;在完全成本法下,把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成本,总是要通过期末存货带走或通过期初存货带来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第82页/共98页由本期销售收入补偿的固定制造费用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补偿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
+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
-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净利润差=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数量*期末存货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期初存货数量*期初存货单位固定制造费用第83页/共98页如:上例2001年利润差=4000*6-2000*7=10000元2002年利润差=(500*6+2500*12)-4000*6=9000元2003年利润差=2000*10-(500*6+2500*12)
=-13000元三年利润差之和=2000*10-2000*7=6000元第84页/共98页结论:(1)当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2)当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3)当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第85页/共98页
上面结论是在第一年有期初存货下得出的结论。假设第一年无期初存货,在几个会计期间内,生产量和销售量是平衡的,只是每年的产销发生变动,则得出以下结论:第86页/共98页(1)当生产量=销售量,两种方法所得净利润相等;(2)当生产量>销售量,即存货增加,按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必然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其差额=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增加量(3)当生产量<销售量,即存货减少,按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必然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其差额=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减少量第87页/共98页
另外,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只与销售量有关,与生产量没有关系,利润只有通过销售才能实现。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利润没有影响。如果各期销售量相同,假定售价与成本不变,则无论产量与存货量如何,所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第88页/共98页损益调整表单位:元
摘要200120022003合计完全法下的利润加:期初固定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家庭关系沟通制度
-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博商课件
- 摊位租赁合同(2篇)
- 《平面设计绪论》课件
- 2024年度工业产品可靠性检测委托协议书3篇
- 2025年内蒙古考货运从业资格证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承德货运从业资格证科目一考试答案
- 2024年版建筑施工合同书下载
- 企业文化培训课件-管理实践
- 2025年宜春货运资格证考试口诀
- 光缆、电线、监控管网及穿管敷线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高端天然矿泉水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照明设计总监年终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 小品聪明的小明小明同学台词
- 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奥数寒假讲义-第1讲 分数加减法(教师版)
- 《半山海景别墅》课件
-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伴我成长)
- 河(湖)巡查记录表
- 《资源加工学》课后习题答案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