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时训练1.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阿拉伯国家雏形是在()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比伦2.下图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面文字的含义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A.阿拉伯国家形成后推行伊斯兰教 B.穆罕默德是沙特的最高宗教领袖C.宗教在阿拉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D.沙特阿拉伯王国至今仍迷信落后3.伊斯兰历纪元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把叶斯里卡改名为“麦地那”,发出“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的号召,呼吁所有人打破过去部落、氏族的界限,放弃仇视,在宗教的前提下团结为一个整体。这种做法()A.加速了宗教改革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快速形成

C.推动了麦地那商业贸易大发展 D.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开辟了道路4.下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政教分离政治稳定 B.文化兴盛独立发展C.经济繁荣领先世界 D.贸易发达范围广泛5.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特别长6.阿拉伯历史上曾有“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波斯、希腊、罗马的经典。在此之中,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这说明阿拉伯人()A.以文化而不是武力建起庞大帝国 B.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C.重视文学艺术成就忽视科技创新 D.控制亚欧通道影响世界贸易交流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D.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8.世界中古史上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Δ首都伊斯坦布尔Δ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主宰Δ控制亚欧之间商路,对东西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9.16世纪,奥斯曼帝国采取吸引、鼓励外国商人,保护本国商人利益的政策,对本国的工商业进行良好的管理,组织穆斯林手工业,注重城市发展和对贸易路线的保护。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A.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 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10.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 B.德里苏丹国由突厥人建立C.笈多帝国时期佛教已成为国教 D.德里苏丹国印度教为国教11.下列关于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C.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的权威D.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不完备12.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出当时的朝鲜()A.“仿唐”之风盛行 B.民族文化意识淡薄C.与中国平等交往 D.重视政治制度创新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的大化改新按照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首先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奴婢除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食封”(俸禄)。其次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统一税法——租庸调制。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和二官(神祇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于中央。大化改新开始后迄八世纪中叶,日本律令与唐朝律令相仿处有420余条之多,这加速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此后的日本天皇坚持同中华友好,“以唐为师”,缔造了日本的“天平盛世”和辉煌的历史。——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材料二公元645年,日本正式确立了律令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阶层作为统治阶级形成并逐步掌握政治权力。公元794年,日本国首都由奈良迁往京都。为了培养优秀官吏为之服务,政府把建立培养官吏的机构和完善一系列教育制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并于公元701年制定了“大律令”。——摘编自向洁《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初创期的官吏培养制度》(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化改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化改新”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所以说,创立阿拉伯国家雏形是在麦地那。故选:B。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面文字的含义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并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主要的宗教,创立者是穆罕默德,说明宗教在阿拉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C正确;ABD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3.答案:D解析:穆罕默德提出“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号召“在宗教的前提下团结为一个整体”,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改革,排除A项;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项“快速”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信息与推动麦地那商业贸易大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的路线遍布亚洲和非洲,说明的是阿拉伯帝国的贸易范围发达,D正确;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体制,A排除;材料与文化兴省及经济繁荣无关,B、C排除。故选:D。5.答案:B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取融合东西方文明,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明,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忽视科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控制亚欧通道,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主宰,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故D项正确;波斯帝国的都城是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帝国都城是巴比伦城,罗马帝国都城是罗马,三者均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ABC项。故选:D。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奥斯曼帝国采取吸引、鼓励外国商人,保护本国商人利益的政策,对本国的工商业进行良好的管理,组织穆斯林手工业,注重城市发展和对贸易路线的保护”可知,奥斯曼帝国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不能说明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没有体现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无法得出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A。10.答案:B11.答案:C解析: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大和并没有最高权威,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朝鲜在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以及选官制度上都是学习唐朝制度,这说明当时的朝鲜“仿唐”之风盛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朝鲜“仿唐”之风盛行,没有体现民族文化意识淡薄,排除B项;与中国平等交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朝鲜“仿唐”之风盛行,不是重视政治制度创新,排除D项。故选;A。13.答案:(1)原因:伊斯兰教的作用;帝国统治的稳定(帝国疆域广阔);融合各地区古代文明;阿拉伯帝国政府的推动。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伊斯兰教特征明显等合理即可(2)影响: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政治方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只要是从科技、思想、政治等方面回答)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得出伊斯兰教的作用;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得出帝国统治的稳定(帝国疆域广阔);根据材料“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融合各地区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得出阿拉伯帝国政府的推动。特点:根据材料“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得出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根据材料“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得出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根据材料“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得出伊斯兰教特征明显。(2)影响:根据材料“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得出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根据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得出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