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七章体质测评_第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七章体质测评_第2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七章体质测评_第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七章体质测评_第4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七章体质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第一节体质测评概述一、体质的概念与范畴

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Fitness)

是从体育学角度评价健康的一个综合指标。体质是指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

也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体质是众多参数的综合,包括与健康相关的(Health—related)、与技能相关的(Skill—related)以及与代谢相关的(Metabolic—related)多个体质参数,它直接与整体生活质量相关。应当说,体质更多地是从人体机能和技能角度考察机体的健康,

是个体健康的综合评价。体质是同个人高效工作的能力、享受闲暇、健康状态、预防运动不足性疾病以及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等紧密相关。2、体质的范畴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2.生理功能水平:

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走、跑、跳、投、攀、爬;4.心理发育水平:

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5.适应能力:

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3、健康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

2.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

3.智力健康:即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4.精神健康:即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体的能力。

5.社交健康:即形成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此能力使其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4、体质和健康的关系

体质与健康的区别表现在:体质是表示一个人身体方面的内在机能和由这些机能所决定的现实状态以及综合反映,外延较小,范畴较窄,具有长期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健康表示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外延较大,健康的状态通常是短期的,具有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

体质与健康的联系表现在: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良好的体质,健康就是无源之水。健康内在地包含着体质,体质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具有一致性,增强体质最终是为了增进健康。体质与健康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质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体质,就表示他有良好健康的可能性,但有良好的体质却未必就有健康,健康与体质并不成正相关;健康与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质的强弱。二、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准

理想体质,是指人体具有的良好质量,是在遗传潜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达到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智力以及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相对良好的状态。同时,理想体质也具有明显的人群与个体差异(例如种族、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准是:a)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b)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端正;c)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d)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e)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f)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评价理想体质,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而且原则上应以同质人群的较高水平的数据作为理想体质的评价依据。三、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体育锻炼(一)遗传因素

作为内因的遗传因素其作用是决定性的,个体能够做到在遗传所赋予的潜力范围内的体适能目标,然而要超越由遗传和发育决定了的健康和机能能力的极限却绝无可能。然而,尽管遗传对身体活动能力、体适能和健康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大部分人却能够选择过一种健康的或者不健康的生活,而这并非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因此,遗传基础本身并不能单方面就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始终不良或者一直拥有很高的体适能水平。(二)环境因素人在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并不仅仅受遗传因素的作用,其生活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周围环境包括物理因素(例如气候、海拔高度、环境污染等)和社会因素(例如亲友间的联系、父母的财产状况、工作场所的特性等),这些都能够对个体的体育活动、体适能和健康产生影响。其中一些因素如饮食营养、空气、饮用水等等能够对个体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另外一些因素,如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则会对生活方式产生间接的影响。(三)体育锻炼

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都有很大的潜力,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其潜力可以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工作效率,以至延年益寿。(四)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营养适宜、消除不良习惯及控制精神压力。俄罗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经常运动、情绪稳定、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美国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天有规律的三餐、每天吃早餐、每周三次适量运动、保持适当体重、保持适当睡眠、不喝或少量喝酒,以及情绪稳定。(五)保健设施

为保证人人享有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8项卫生保健内容: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营养,提供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环境,实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预防与控制地方病,常见病伤的妥善处理,提供基本药物。(六)心理因素消极情绪包括忧郁、焦虑、愤怒、紧张、怨恨、悲伤等。经常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会使机体的植物性神经紊乱、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愉快、高兴的积极情绪。

四、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增强我国国民的体质,特别是关心青少年一代体质的增强。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全国范围的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1979年对全国十六个省近20万大、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1985年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28个民族的大、中、小学生近50万名学生的调研;1991年、1995年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其郊区农村的24万名和31万名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研究;2000年、2005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活动。国外学生体质测量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日、前苏联三国。美国卫生体育娱乐联合会(AAHPER)第一个测验标准是在1957年通过对5至12年级的8,500名男女学生的调查而成立的,1965年,又进行第二次随机样本测验,1975年公布了《美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测验标准》。美国在体质与健康研究上有较长的历史,学科发展完善,基本完成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美国比较普遍使用的健康体质测试方法,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1)心肺功能;(2)肌肉力量与耐力;(3)身体柔韧性;(4)身体组成。日本政府已将青少年《体力测定》作为中小学体育课中法定内容,将它作为体育科学研究和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成就的重要依据。前苏联《劳卫制》的实施,对培养青少年儿童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发挥了重要作用。5.体适能的概念体适能概念源自于美国(AAHPERD)体适能健康计划。对于PhysicalFitness,我国体育界一致将其译成体适能,而对于体适能概念的解释则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体能”,有人认为是“身体素质”,有的则认为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概念是:“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而又不会过度疲倦,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余暇活动和应付突发的紧张事件的能力。”※健康体适能的定量测量第二节体质测量内容及综合评价一、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加强对国民体质的研究和建设,用科学的指标评价国民体质状况,进而不断改善和增强国民体质,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显示,我国体质测量方案为:

1.形态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

2.机能指标:肺活量、安静脉率、血压、台阶试验、坐站试验。

3.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立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小球掷远,双脚连续跳,50米跑,斜身引体(小学男生),引体向上(初中以上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女生),50米×8往返跑(小学男女生);1000米跑(初中以上男生);800米跑(初中以上女生),立位体前屈,握力,纵跳,10米×4往返跑,俯卧撑,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手眼协调性测试(俗称“翻罐子”),肩关节灵活性测试(俗称“摸背试验”),闭眼单脚站立。

2.《国家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适用对象的分组与测试指标,第二部分是测试方法,第三部分是评定标准。《国家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20~59岁的中国成年人,按年龄(按实足年龄计算)、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男女共分为16个组别。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40岁前后在测量内容上略有不同(见表1)表1国民体质成年人的测试指标类别20~39岁40~59岁形态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机能肺活量、台阶试验肺活量、台阶试验素质握力俯卧撑(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腿站立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腿站立理想体重是61.1-78.9kg之间,如果超过84kg或不足56.2kg,就有问题了;肺活量大于4544ml最棒,3345-3874ml之间为中等;能做30个以上的俯卧撑是很棒的,能做16-22个为中等;闭眼单脚站立能坚持74秒以上是最好的,能坚持13秒-29秒算中等。30-40岁的成年男性,身高在1.75-1.76m之间标准体重是51.5-68.7kg,如果大于72.6kg或不足48kg,就有问题;肺活量大于3242ml最棒,2340-2759ml之间为中间;1分钟仰卧起坐最好的是在28次以上,11-19次之间为中等;闭眼单脚站立最好是坚持72秒以上,13秒-28秒之间算中等。

30-40岁的女性,身高在1.62-1.63m之间

3岁的小男孩,如果身高超过104.1cm,那就是发育得相当快了;95.5-99.3cm之间为中等;而如果他的身高在96-97cm之间,那么他的体重最好是在13-16kg之间;立定跳远,最棒的是在76cm以上,43-58cm之间为中等;网球掷远,最棒是在5.5m以上,3-3.5m之间为中等。对于3岁的小女孩来说,身高超过103cm,是发育相当快的,64.7-98cm之间为中等;如果她的身高在96-97之间,体重最好在13.3-16.2kg之间;

立定跳远,最好是在71cm以上,40-54cm为中等;

网球掷远,最好的在5m以上,2.5-3m之间算中等。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功率自行车试验能量监测仪电子计步器运动心率表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各年级,具体测试项目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什么是国民体质监测国民体质监测是指国家和地区为了系统掌握国民体质状况,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在全国或某地区内定期对监测对象统一进行测试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的意义体质监测是政府动态掌握国民体质状况,评估政府体育政策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制定改善国民体质水平的政策的重要依据。体质测定是个体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制定自我运动处方的主要依据。体质监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许多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国民体质测试计划,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体质测试工作更是纳入法律轨道。日本文部省在全国的学校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体力测定,并将测定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将有关材料上报给政府,予以公布。日本中、小学生人手一册的体育课本都附印着体力测定项目、记录表格和与全国平均标准对照的图形,以便与自己同年龄组的体力平均值比较,从而反映出体力的优劣,进而改进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

加拿大1964和1965年对全国青少年进行测试后,于1970年开始旅行青少年体质测验及授证书的制度,尔后于1978年、1979年两度修改其测验指标。

新加坡对体格健全、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测试,并根据本国人民的体能状况而制订了体能测验奖。欧洲1978年,欧洲议会体育发展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体质监测研讨会,讨论在成员国中推行统一的儿童体质测试的标准问题。这次会议标志着欧洲健康体质(EurofitTest)测试工作的开始。

二、有关国外体质测量方案

国际体力研究会(ICPFR)、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理事会(IBP)、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有关指标内容见表8-1、2、3。表8-1生理机能测量

表8-2体格和身体成分的测量

表8-3ICPFR、IBP运动能力的测量

第三节体质综合评价一、体质评价的基本原则1.可靠性:尤其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的测验,要选择受技术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的项目,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较高。2.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应符合测量目的,能有效地测出所要测量的特性。3.客观性:测量的程序和方法规范化,测量的结果能准确定量。4.鉴别性:测量数据能反映个体差异,不同阶段测量结果能准确反映出体质的动态变化。

5.一致性:适合受试者的能力。所选指标既能适应年龄、性别特征,又使之尽可能一致,以便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

6.标准性:尽可能选用国际、国内通用的指标,尽可能与现行测验制度相吻合。例如《国际体力标准化委员测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以利于研究和比较。

7.经济性:综合评价指标要简便易行,既少而精,又能全面反映体质的状况。二、各类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三、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个体评价是将每个个体各类指标的实测值,按照相应性别、年龄的各单项评分表,查出加权分数。然后分别计算形态、机能、素质三类指标的加权平均分数,将三类指标的加权平均分数相加成总分。

●集体评价先按前述方法计算每个个体的总分。评价时,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集体个体总分的平均值直接进行比较;也可将集体中个体总分按体质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等级评价,计算集体中属各评价等级的人数,并按5(优)、4(良)、3(中)、2(下)、1(差)计分,分别与各评价等级的人数相乘计算集体总分,最后以集体总分进行比较。第四节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亚健康是指以下几种情况:(1)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2)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