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7I7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i代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i中的单列鳞的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i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xAAbb或aaBBXAAbbB.AABbxaabbC.aaBbxAAbbD.AaBBX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 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题意,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 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4种表现型由A_BhA_bb、aaBb和aabb这4种基因型控制.Fi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导Fi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 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能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的鱼为纯合体,故 bb为亲本野生型鳞的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i:I,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 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AABbxaabb和AAbbx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故选:C.I6.如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九••拳】 ・■Th-加用魏才j・•1]■■舄事学|①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 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③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型XDXd④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型XDXd.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甲图中5号和6号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 8号),说明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乙图不能判断乙的遗传方式, 但具有“男病母女病”的特点,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丙图中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 6号),说明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丁图中5号和6号都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儿子,说明丁为隐性遗传病,其该病的男患者多于女患者,最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①②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乙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最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系谱甲一 2的基因型为Aa,5基因型为aa;乙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系谱乙一9基因型XBZ;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系谱丙一 6基因型为cc,8的基因型为Cc;丁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系谱丁一 6基因型XDXd,9的基因型为*戈或XDXd,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1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1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5蠢第01【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者有荚膜(菌【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 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 S型菌的DNM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解答】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时,由于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存在,杀死一部分R型细菌,同时在S型细菌的DNA作用下出现S型细菌,破坏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直至小鼠死亡,导致两种细菌的数量均增加,所以只有 B正确.故选:B.18.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喋吟占 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跋DN册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 1.3X104B.复制过程需要2.4X104个游离的胞喀咤脱氧核甘酸C.子代DN酚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酚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考点】DN6子的复制;DNA^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1、由题意知,该DN册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X20%=200QC=G=3000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2、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 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3、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DNA中A=T-2000,C=G=3000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该DNA^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 2000X2+3000X3=1.3X104,A正确;日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口^咤脱氧核甘酸数为 3000X(8-1)=2.1X104个,B错误;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II■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X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正确;D子代DN酚子中含32P的DNA分子在两个,只含31P的分子数是6个,二者之比是1:3,D正确.故选:B.19.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 80%,a基因频率为 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 60%,a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 解答该题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两个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后的基因频率, 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特定的基因型频率.【解答】解: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相同,因此两个种群合成一个种群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80%+60%+2=70%a=(20%+40%+2=30%由题意知,该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影响,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XAXa=2乂70%x30%=42%故选: C.20.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发生的是( )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考点】DN6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密码子是信使RNA±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种.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一种 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解答】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又力京则,相同的 DNAM制成相同的DNAA错误;以相同的DNA在不同的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合成不同的RNAB正确;C相同的密码子决定一种的氨基酸,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C错误;DtRNA具有专一性,相同的tRNA携带相同的氨基酸, D错误.故选:B.21.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属于“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A.ATP水解酶 B.RNA聚合酶 C.膜蛋白 D.血红蛋白【考点】 细胞的分化.【分析】“管家基因”表达的产物用以维持细胞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 即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奢侈基因”表达形成细胞功能的多样性,即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才表达.由此可见,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据此答题.【解答】解:A、ATP水解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 A错误;BRNA聚合酶基因几乎能在所有细胞中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 B错误;C膜蛋白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 C错误;D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属于奢侈基因, D正确.故选: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变异B.基因突变只能通过基因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比较染色体进行检测C.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性状的改变【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本质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减I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配对不分离, 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引起基因基因的改变,属于分子水平上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变异, A正确;B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染色体变异可以观察到,所以基因突变可通过基因检测,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 B正确;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C正确;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时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D错误.故选:D..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C.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D.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 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解答】解:A、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但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社会群体中调查,故A错误;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形成的,用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突变的基因,但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的改变,故B错误;C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故C错误;D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患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双方很有可能是同一种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因此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故D正确.故选D.24.图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之间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物种形成的过程. 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做出判断.【解答】解:A、观察题图可知,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但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不是地理隔离.所以A描述错误.TOC\o"1-5"\h\z日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差异较大,但不一定完全不同.所以 B描述错误.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所以 C描述错误.D甲、乙已经是两个物种,因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异大,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 D描述正确.故应选D.25.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后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 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是( )A.c、e、fB.a、e、bC.a、b、dD.c、d、f【考点】DNA^子的复制.

【分析】DNAM制是以亲代DNA^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接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甘酸);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子的复制是半彳^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者B含14N,比仞^为100%含15N的DNAW2个.【解答】解: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t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全部位于中间层对应15N和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子e;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子f.复制二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为2个,离心后全部位于中间层对应图中的复制三次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为6个,离心后全部位于中间层对应图中的故选:A.二、本卷共5大题,共计50分26.图中a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65432i ~65432i ~3~4~S-ft~丁记万iFfiCj陞1» m卜(1)图a细胞名称为 第一极体,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叫做常染色体,1、2、3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1表示X染色体,写出该动物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 BdXA、BdX、bdXA、bdX.(3)图a所示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C时期.A.7〜8,0〜2 B,4〜7,3〜4C,7〜8,3〜4D,8〜9,5〜6.【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a:图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分析图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中 0〜1可表示间期,1〜4可分别表示减一■的前、中、后, 4〜9表示减二过程,其中7〜8表示减二后期.【解答】解:(1)已知该动物为雌性,图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 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叫做常染色体,1、2、3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该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基因组成为 AaBbdd,并且a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可以生物生产配子的基因组成: BdX1、bd父、Bd父、bdXa.(3)解:图中a细胞为减二后期,对应图B中的7〜8.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B中的3〜4.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第一极体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

BdX\BdMbdXA、bdXC27.囊性纤维病是在欧美最常见及死亡最多的遗传病, 据调查每100个白人当中就有5个人带有这致病的隐性基因.研究表明,在大约 70%勺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就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侬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1)分析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 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缺失而改变了其序列,(2)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 (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cF和cf控制),已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有工携带有致病基因.22111EI□o正常叫女□O111EI□o正常叫女□O患病男女①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致病基因位于常(常、X性)染色体,属于隐性(显性、隐性)遗传病;n-3和n-6基因型分别是 cFcf和cFcF或cFcf②n-3和n-4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n-6和n-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考点】

【分析】1的概率是【考点】

【分析】一132—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系谱图:n-3和n-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出- 8),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用A、a表示),则n5和m8的基因型均为cfcf,而I-1、1-2、n-3、n-4的基因型均为cFcf.【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70%勺病人的CFT侬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可知,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改变了其序列.(1)①n-3和H-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出- 8),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H5 和m8的基因TOC\o"1-5"\h\z1 9型均为cfcf,而I-1、1-2、n-3、n-4的基因型均为cFcf,n-6基因型/FcF,cFcf.②n-3和n-4基因型都是cFcf,他们正常女孩的概率是4X《=|.已知n-6基因型《428 32 1 9cFcF,三cFcf,n-7是携带者cFcf的概率卷,因此他们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XX-= .22=132故答案为:

(1)缺失隐性cFcfcFcF隐性cFcfcFcF或cFcf②!813228.图甲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②是完成DN册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的过程;过程③发生的时期是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图乙表示遗传信息的 翻译过程;由图可知缴氨酸的密码子是 GUC;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赖氨酸和缴氨酸之间化学键的结构式是 -NH~CO".(3)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①〜⑤五种有机物,模拟图乙所示的过程.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 其中实验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图乙图中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上述五种化合物(图丙)中能作为图乙过程原料的是 ①④⑤图乙图中(填序号).MM—MI①FMiCH——COOHHO-IIIHO-III© Otf只?VHjCHi⑤NH:-CH-(CH?)看一42COOH图丙CDOH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律;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分析】分析图甲,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 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①表示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表示染色体复制,即DNM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析图乙,表示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的翻译过程.分析图丙,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因此其中的①④⑤表示氨基酸.【解答】解:(1)图甲中②是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过程③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图乙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由图可知缴氨酸的反密码子是 CAG故密码子是GUC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赖氨酸和缴氨酸之间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 NHH-C8.(3)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其中实验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 上述五种化合物(图丙)中能作为图乙翻译过程原料的是氨基酸,即图丙中的①④⑤.故答案为:(1)DN肪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翻译GUC -NH-CO(3)细胞质基质 ①④⑤29.果蝇是遗传学最常用的材料之一,染色体组如图所示.如果IV号染色体多一条 (这样的个体称为IV-三体)或少一条(IV-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形成属于 染色体数目变异 ,要确定该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 Y染色体的数目是 0、1、2.(3)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IV-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无眼二1:1.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W-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一1:1一,选择子一代中的IV-三体雌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无眼雄果蝇测交,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配子不作要求).IV tv"in口,'1112xx xv占【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 因此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根据题意,三体在减数分裂时, 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解答】解:(1)单体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 0或1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还可能是2个(3)①无眼果蝇基因型是ee,野生型IV-单体果蝇基因型是 E,二者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Ee和e,表现型是野生型和无眼,比例为1:1;②野生型IV-三体果蝇基因型是 EEE与无眼果蝇杂交,杂代基因型是EEe和Ee,正常与三体比仞^为1:1.遗传图解见答案.故答案为:(1)染色体数目变异(2)0、1、2(3)①野生型:无眼=1:1②1:1速体心解F3遥>TOC\o"1-5"\h\z柱型 现野生里 野生型 E生理!稗' 、 一比制 5 : 13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图1图2(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 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 、 自然选择.(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种群,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