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项突破有关“航天英雄”的素材积累与写作应用课文回顾作者杨利伟在《太空一日》这篇课文中细致地讲述了自己乘坐太空飞船时,从不适应到艰难适应的过程,描绘了他在太空中惊心动魄而又非同寻常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杨利伟不畏艰险的勇气、对航天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多维解读1.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所产生的共振,给杨利伟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痛苦,他一度无法承受,以为自己“快不行了”。尽管杨利伟所遇到的起飞阶段的共振并不是正常现象,但失重感、压迫感、共振感都是航天员在乘坐火箭时有可能体验到的,而在此之前,他们还要夜以继日地完成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训练,才有可能从无数个候选人员中被挑选出来,送上太空。在光辉的背后,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暗藏着他们默默的付出。2.稳住心态最重要当飞船刚进入轨道后,处于失重状态,大部分航天员都会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像这样的情况,在训练中是无法完全模拟出来的,杨利伟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凭借沉着与冷静,闭眼“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才给了身体一个适应和缓冲的过程,逐渐将状态调整过来。返程途中,杨利伟一样遇到了可怕的情况:舷窗出现裂纹,窗外烧得炼钢炉一样,船舱里的温度也升高了。尽管害怕,但他还是留心观察了周围的情况,发现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反而开始放心了,因为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面对危险的时候,需要有冷静思考的头脑,学会理性地观察周围的情况,再作出更清晰准确的判断。也许有些时候,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先稳定住自己的心态才最重要。3.严谨务实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杨利伟在太空多次努力寻找长城,自己没有亲眼看到,还叮嘱其他航天员们仔细看看。杨利伟在太空航行时,时不时能听见“咚……咚咚……咚……”的敲击声,尽管飞船的运行一切正常,但他还是“趴在舷窗那里”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模拟了很多声音让他来听,他觉得不像当时的声音,“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也没有签字确认,因为“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严谨科学的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杨利伟能出色地完成航天任务,也正是得益于他这种令人敬佩的工作态度。4.家国情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杨利伟身上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飞船经过中国上空时,他“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他还会俯瞰首都北京,因为那里有他的“战友和亲人”。杨利伟会如此关注中国的各个省份,对北京和长城给予特别的重视,都是源自于他对祖国的热爱,他想看一看自己热爱的土地在太空中会呈现出什么样子。而他航天归来后,每一个步骤都会详细地告知给其他战友,希望自己的见闻能够为战友们提供帮助,对祖国的航天事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适用话题:磨炼、冷静、爱国、探索、严谨、实事求是课外拓展航天精神在讲述航天员的奋斗故事中,杨利伟谈到,航天员们在强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支撑下,肩负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使命,勇敢面对着挑战生理极限和精神极限的“魔鬼式”训练。“有的航天员15年训练换15天的飞行任务,还有24年来从未有航天员按下暂停训练的报警器。”杨利伟说。简而言之,航天精神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的大局意识,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选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有删改)适用话题:不畏艰苦、航天精神、家国情怀、奉献、使命、担当逐梦太空“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2021年,中国航天在太空写下“中国式浪漫”,全年发射首次突破50次,长征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新跨越。2022年,中国航天接力开启“超级模式”,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全面建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开展首飞……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镌刻中国航天发展新的时代标高。2022年,空间站重大任务有序推进、运载火箭将创造多个“首次”,中国航天将续写新的辉煌。(选自2022年3月7日《解放军报》,有删改)适用话题:不懈追求、逐梦太空、科技强国、探索、第一次、跨越微说酷评“中国式浪漫”背后的文化自信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月球车叫“玉兔”,载人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火星车叫“祝融”……一个又一个古老神话里的名字,跨越千年与我们再相见,而在这“中国式浪漫”的背后,是一张“中华文化自信”的名片在闪着光,照亮世人的眼睛。在岁月更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仅没有被时间抹去痕迹,反而愈发璀璨,历久弥新,这便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懂得的“中国式浪漫”,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原因所在。仰望苍穹,百里高空之外卫星环绕;逐梦星辰,神秘月壤之上红旗飘扬。“东方红一号”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太空,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到后来的“神舟”“嫦娥”,中国人在千百年前就对宇宙生发的探索愿景,终于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实现。而这一项项世界瞩目的成就,都是中国人脚踏实地奋斗出来的。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也让中国人心中的“文化自信”愈加闪耀。乘坐神舟五号时,航天员杨利伟一度因身体不适感到无法承受,安全着陆后,他写下了《太空一日》,将自己在航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都记录下来,分享给后来的航天员们。正是有了这些前辈的无私奉献、知识传递,往后的航天员们才能越来越熟练地掌握飞船的航行技巧,技术上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革新。甘为人梯、薪火相传、勇敢无畏、坚定自信……这些不仅仅是航天员身上的优秀品质,更是流淌在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精神骨血,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熠熠生辉。以航天员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彰显了不凡的气度与风采,以他们为主角的故事不断书写出新的篇章,激发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文化是连接过去与现实的桥梁,能穿越历史的长河与我们相见。正是这高度的文化自信,才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才是“中国式浪漫”背后真正的力量。点评:“中国式浪漫”正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呼应,是国人文化自信、科技自信力量的觉醒。全文洋溢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歌颂,对航天精神的钦佩和赞美,读来让人精神亢奋。奇思妙想我在太空站12岁那年,我第一次知道“航天”的概念,认识了杨利伟这名出色的航天员,心中勾勒出梦想的雏形。28岁那年,我加入了国家的航天队伍,并在那里碰到一群和我一样热爱航天、敢为人先、对太空有着狂热向往的年轻人,甘愿为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38岁那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我盼望了26年的梦想,在此刻就要实现了!我走进太空舱,熟练地佩戴好各项防护设备,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仪器后,系统进入了倒计时。“10,9,8……”一分一秒就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感觉周围变得异常安静,只听得到胸腔里被放大了几百倍的心跳声。我努力地调整呼吸,尽力平复心情。然而,当火箭上升到四十多千米高空的时候,火箭和飞船开始剧烈抖动,我全身的肌肉瞬间紧绷,连呼吸也跟着一滞。太可怕了!一阵剧痛传来,血液仿佛被什么堵住,一时之间,恐惧、害怕……各种情绪充斥着我的内心。我尽量说服自己冷静下来,逼迫大脑回忆起以往航天中的实例。不要慌张,这样类似的情况杨利伟前辈也是遇到过的,仔细回想杨利伟前辈总结的经验,打起精神观察四周的情况,发现仪器并未出现故障,稍微有些放下心来。我调整了一下姿势,尽可能让自己舒服一点,慢慢地,共振的情况缓和下来,我的情况也逐渐恢复了正常。我体会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在刚刚短短的时间里,我仿佛看到了亲人与战友的笑脸,还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是我执行任务的最后一天,再过两个小时,我就可以看到亲爱的祖国了!那里有万家灯火,有我憧憬的人间烟火,让人热血沸腾的五星红旗会冉冉升起,而我深爱的人们会等待着我的归来!点评:本文以一位未来航天人的身份描述了自己的航天逐梦历程,用稚嫩但深情的语言致敬了自己的偶像——航天英雄杨利伟,字里行间充满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憧憬。背后故事“黑暗”26秒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天地间。飞天之年,他38岁。在英雄事迹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26秒。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熊熊火焰直刺苍穹。在地面人员眼中,这次的发射十分顺利,杨利伟却感受到了死神的迫近。火箭在上升到三四十千米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震碎了。这是杨利伟在地面上成百上千次训练中从未经历的,他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杨利伟咬紧牙关。共振似乎是太空在考验这位来自中国的首个造访者。所幸,不适感很快减轻了。飞天之路艰险,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是地面无法完全模拟的,低频共振就是其中之一,稍有不慎,就可能直接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科研人员虽然料想到并做了相应处理,杨利伟经历的却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共振持续了26秒,如此短暂,又如此漫长。它来势汹汹,却没有阻挡中国航天员征服太空的脚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曾这样评价:“26秒,是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险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航天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2008年9月25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踏上飞天之旅。9月27日,翟志刚打开舱门,在太空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轨道舱里就响起急促的火灾警报。值守在返回舱里的景海鹏一面检查系统,一面跟刘伯明判断排障,同时向地面发出了报告。按计划,翟志刚应先将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取回舱内,但刘伯明调整了步骤,直接将国旗递了出去。通过电视信号,全世界观众见证了这面由科技人员绣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万幸的是,这只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误报。返回后,三位航天员道出了当时的想法:“如果回不来,就把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选自2021年6月16日《科技日报》,有删改)随堂作业:引言: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近些年,教育部文件也要求中小学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培养家国情怀。而作为承载“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语文课程,我们会“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语文育人功能。”挖掘每一个素材、抓住每一个契机,让英雄主义情怀渗透语文课堂,让时代英雄精神引领孩子们成长!网课期间,正值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我设计了“致敬航天英雄”的写作课,就是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个热点为契机,引领学生关注我们的航天科技发展,关注我们的航天英雄,激发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情怀、家国情怀。题目: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这届航天员的故事比球星们还要热血、还要“燃”!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57岁,56岁,46岁——三名航天员的平均年龄达到53岁,中国航天人,心中装着祖国,远赴浩瀚星空,踏遍荆棘,也要逐梦前行。让我走进中国宇航员,任意挑选一位你最崇敬的航天英雄,搜集整理他的事迹材料,整合梳理,参考这些资料,写成一篇随笔。优秀实例:致敬最美航天人——邓清明11月29日晚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向着星辰、向着皎月、向着属于我们的天宫飞去。它载着三位航天员,载着祖国委以它的重任,载着邓清明的飞天梦。25年前,邓清明的飞天梦冒出了萌芽。1998年1月5日,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邓清明有幸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那一天,他庄严宣誓:"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此时,他心底那颗种子悄悄冒出了脑袋,成为邓清明一直在坚守的信念。25年间,邓清明的飞天梦在风里雨里艰难成长。2003年,杨利伟飞天成功。此后的日子里邓清明的8名队友也先后升空,领略地球之外的炫丽风光。这25年里,有人圆梦升空,有人退役停止训练,更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航天员大队,唯独邓清明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中以备飞的形式与那个他魂牵梦萦的太空擦肩而过。可他没有放弃,他仍在努力,他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着,心中的那颗赤子之心毫不褪色。就这样,他成了第一批在役航天员唯一没有飞天的人。24年后,2022年11月29日,56岁的邓清明终于获得"太空门票”,乘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奔向璀璨的太空。他的飞天梦终于由那个脆弱的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他的梦想终于成真。他说:"我愿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为了奔向太空这一梦想,邓清明努力了25年,终于在人生半百得以圆梦。所谓知天命就是用逐渐哀老的身体来对抗每一次高强度训练,但仍然不向岁月妥协。年龄在增长,可邓清明那颗赤子之心一如当年滚烫。依然为一个梦跌跌撞撞,这并不可笑,有人向往。天上的星星虽然渺小,但是也有它自己的光芒,无数颗星星汇聚在一起,终将形成耀眼天象,供人们仰望。邓清明的努力就像一颗颗星星,他用了25年把这些星星汇聚在一起,照亮了自己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致敬最美航天人——邓清明2022年29日23时08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0日成功对接空间站,与神舟14乘组航天员成功“会师”。宇宙浩瀚,天高地迥。归航不是终点,航天人的接力不会停止,这之中总有人从始至终在努力,而邓清明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深思。1998年,这个年轻的飞行员,同其他十三名飞行员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队的第一批成员,邓清明的心中埋下了梦的种子,一定要飞往太空,探究宇宙,他并不知道,追梦路上满是艰难。“只有当机组人员返回地球时,我的任务才会完成。”成为航天员后,他一直是一名“备份人员”,每位航天员闪闪发光的背后,是他和别的工作人员在背后默默支持。2016年,在为神舟11号飞行任务进行训练时,邓清明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航天模拟器内待了33天,期间不能淋浴。闭眼,睁眼,面前都仿佛有巨大的刺眼的光团;左耳,右耳,哪里都环绕着极大的噪音。与别的航天员一样是能力超群的优秀人员,却在后备岗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他不仅没有抱怨,还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2018年,他得到了一个可能圆飞天梦的机会,得知乘组名单上没有他时,他描述“我当时真是千言万语没说出来。”这是他离圆梦最近的一次。入选的队友坐在他的旁边,邓清明百感交集,红了眼眶,却只是道了句,恭喜,兄弟。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甚至快要淹没了他想要航天的理想。“不管飞还是不飞,都是在深度的参与这项工作。”因此他像自己说的那样做了,不气馁,仍在为未来的航天任务做准备,十八年过去了,他是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但他仍在为那一刻做着准备。每一次风雨兼程,未必彩霞漫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百花盛开,但每一次努力都有惊人的结果,时光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今年的飞天任务交给了邓清明几人,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努力能从冰封的土地中胜出十万朵瑰丽的玫瑰。等待时,他不气馁,认真完成当前的工作,同时用12分的努力为未来的梦想做铺垫,他——邓清明,沉潜的邓清明,成功的邓清明!致敬最美航天人——邓清明从我记事起,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传来过许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让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又多了一分惦念。在闪烁的镁光灯下,举国上下记住了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王亚平这些造访太空的“回头客”,也认识了叶光富、汤洪波等初登征途的新面孔。只不过,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总有一些星球的光芒鲜为人知。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也有这么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是毫不逊色的传奇。他叫邓清明,今年56岁。在这次神州十五号的3名航天员中,他格外令我感动。在我国首批的14名航天员中,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备份英雄”。现如今,追梦者终圆梦!“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邓清明在媒体见面会上说:“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很多人问过我,当了20多年的陪练,为什么还要坚持呢?我想说,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任务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自2009年起,邓清明连续当了3次“备份”航天员,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幸运之神不会邓清明因为努力就降临到他身上。每一次他都以微小的分差与飞向太空失之交臂。当他失落时,他会想到他的战友翟志刚也不止一次的当过“备份”航天员,但最终还是迎来自己生命绽放的时刻。所以,他及时清空自己的思想,迎接下一次挑战。在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他已作为备份梯队成员模拟训练一个月,但最终组织却未让邓清明执行此次任务。看到自己的战友飞天,邓清明会责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飞天,我作为一名航天员却没有执行过一次任务不是我的失职吗?”但每次他都来不及责问自己太多时间,他没有时间责问自己。每当这时,他赶忙放空自己,重新归零。因为他的脑海中总有自己的战友陈全在离开航天大队时紧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的一句话:“老邓,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服从组织安排,以大局为重,这是一名立誓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航天员应有的格局。永远忘却不了的遗憾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经过全面考核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那一天,邓清明的母亲不远千里到北京探望他。母亲说,在有生之年,希望能亲眼看到儿子飞上太空。邓清明的女儿在小时候看到记者采访同在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