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22山东学情联考)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2.(2022广东佛山期末)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3.(2022四川乐山期末)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该材料反映了()A.国君直接经营全国土地B.井田制度下的耕作方式C.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D.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4.(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战国时期,“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汉朝时期一些地区出现“马耕”;清朝时期,“中原牛小马助牛,两牛一马耕平畴”。这些现象()A.推动了铁制农具的出现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得益于国内牧业的发达5.(2022山东滨州期末)《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6.(2022山东泰安期末)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A.是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7.(2022山东济宁一模)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8.(2022辽宁营口期末)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9.(2022山东菏泽一模)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10.(2022山东潍坊高三抽考)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一次北方移民的南迁潮,韩愈曾说:“士多避处江淮间。”据统计,此时的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人口。北宋靖康之变后,“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北方人口纷纷南迁至江南较少被战乱波及的地区,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一倍以上。这一现象体现了()A.北方社会经济持续衰退B.土地兼并现象缓和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自耕小农日益破产11.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理学思想成熟 B.商品经济繁荣C.社会阶层流动 D.女性地位提高12.(2022辽宁葫芦岛高三期末)在宋朝城市消防治理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专职消防队。据考证,北宋的都城东京和南宋的都城临安均会在城内设望火楼,望火楼下设屯驻部队,专门负责扑救火灾的工作,称“防隅军”。这一成就反映出宋朝()A.政府全面强化城市管理B.城市居民防火意识淡薄C.城市经济发展日益繁荣D.城市职能发生根本改变13.(2022山东百校联考)明末清初,在苏杭丝织业、广东佛山铸铁业、四川煮盐业等行业中,从业者大多可以与作坊主“同坐共食”,并无主仆名分。由此可知,这些行业()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生产规模扩大C.经营形式得到创新D.经济效益提升14.(2022山东临沂一模)明朝万历年间,山东兖州府的滕县,凡“地沮洳,多膏腴”之地,尽为稻麦所占,有“千亩麦”“千石稻”之称。山东沂州府的水稻更是名播遐迩。《莱州府志·物产》中,已将稻谷列为本地的五谷之首。据此可以推断()A.华东地区开始种植水稻B.山东水稻种植已很普遍C.山东是全国水稻主产区D.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二、非选择题15.(2022山东淄博二模)漕运是古代通过水路向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食等物资的一种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两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这一时期,由于南方尚未开发,漕运活动并未指向这一区域,关中和山东最发达,漕粮多半取自这两个地区,漕运则经由横贯中原的黄河和渭水,因而,漕运方向大致为东西向,即由东向西。这一时期,虽也屡凿河渠,但多利用自然水道,负担馈粮者颇多,加之造船技术低下,漕运经验尚有不足,缺乏统一、严密的组织与制度,因此,漕运费用、损耗极大。隋唐时期,由于统一王朝的建立,漕运有了较大的发展,隋文帝四年,为通漕运,开广通渠,从渭河达于黄河;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引黄河通淮河,以利转输;邗沟的整治则使淮河与长江相接。隋唐时期,漕运的重心已逐渐向南方转移,其方向在东西向仍然保持的同时,东南、西北向的漕运线路越来越重要。明清两代,是漕运制度的成熟时期。漕运制度逐渐完备,其组织和机构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密和健全。这一时期,漕运的重心已完全落在南方,漕运线路也已转变为南北向,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区域分立南北的格局下,南粮持续大量北运。明清漕运涉及的范围很广,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漕运不断发挥诸多的社会功能。——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材料二宋代漕运发运司平常时间在丰收的地区籴米储备,当某地因灾歉不能完成漕额或逾期未交,发运司便以所储之粮代为上供。尔后,将代发漕粮折算为钱,由被代地区上交。清代,朝廷不断上调漕船附载土宜的额度,对于回空南下的漕船也规定了具体附载物及其数量,过关免税。漕运体系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有供都城消费的“京师之运”,供战争之需的“兵营之运”,供赈灾济荒的“赈济之运”。当南漕北运的格局形成之后,各王朝首先都没有考虑通过海运的形式来完成赋税的运输。漕运基本上是实物赋税的形式,由于漕运而流通的物质数量十分庞大,尤其是粮食。由于漕粮的持续供应,围绕都城巨额的粮食消费并未促成巨大粮食市场的形成。——摘编自王明德《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中国古都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汉、唐朝、明朝三个时期的漕运线路方向作出合理解释。(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漕运的影响。16.(2022山东聊城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洪武中,定税额随物价轻重,每三十分而取其一”。永乐初规定:“嫁娶丧祭时节礼物、自织布帛、农器、食品及买既税之物、车船运己货物、鱼蔬杂果,非市贩者,俱免税。”明初,商人无仓存货,一些人遂趁机操纵价格。明太祖因此下令,在南京三山门等各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商人们只要缴纳商税,便可储存其货物于塌房,这样就不会再因无存货仓库而受人摆布和操纵价格,方便了商人的贸易。洪武二年,明太祖令“凡内外军民官司,并不得指以和雇和买,扰害于民。如果官司缺用之物,照依时值,对物两平收买。或客商到来,申买货物,并随即给价”。史料记载:洪武元年,光禄寺“官价比与民间交易价钱每百钱多给十文”。“洪武初,命在京兵马指挥领市司,每三日一校勘街市度量权衡,稽牙侩物价,在外,城门兵马亦令兼领市司”。明人称,“盐政大体所在,主于足边便民,而中间条理,不过通商、恤灶二者而已”。明代的茶马贸易,“陕以西,川以南,置茶马司各一”,“上以裕国,下以通商,遂为经久之良法”。——摘编自何孝荣《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的商业政策进行评述。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D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人工育种,反映了原始农业较高的水平,D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A项;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提到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但是没有涉及“北粟”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2.B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干栏式建筑能够防潮,因此复杂的建筑是为了适应自然地理环境,故选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文明的建筑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和“文明程度最高”的结论,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排除D项。3.B依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井田制下的耕作方式,B项正确;“直接经营”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土地私有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排除D项。4.C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人们根据地域、畜力、土地、耕作要求等情况,灵活使用畜力进行耕作,故选C项;“铁制农具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畜牧业主要在边疆地区或游牧区,排除D项。5.A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帝内经》记载疫情出现后疫病的症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出现疫病后的处置措施,二者都说明对疫病的传染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故选A项。6.C从材料信息看,坞堡是豪强地主将庄园军事化的产物,强化了庄园的自给自足性,C项正确。坞堡的发展与汉末的战乱有关,而非政府重农抑商的结果,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坞堡的出现不利于加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D两项。7.B材料中南方大量使用金属货币,说明南方商品交易量大,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B项正确。当时,农业仍然是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高于南方,A项错误。货币的功能和价值在南北方是一致的,C项错误。材料说明南北方货币使用的不同,无法反映中央管控力的大小,D项错误。8.A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对比的信息,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并未提到农作物用于商品交换,排除C项;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土地利用效率无关,排除D项。9.D材料反映出,宋代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级别不断提高,说明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D项正确。宋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材料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排除A项;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与海外贸易无关,B项错误;宋代外贸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不能说明税收政策摇摆不定,排除C项。10.C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已经超越北方,到南宋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一倍以上,这是南北经济不平衡性加剧的体现,C项正确。A项的“持续”表述错误,排除。根据人口的变化无法判断土地兼并和小农生产的状况,排除B、D两项。11.C材料说明富绅们希望才子做自己的女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科举考试,平民百姓也可以走上仕途,这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理学思想成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社会阶层流动是由科举制引发的,排除B项;受理学影响,宋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排除D项。12.C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火灾隐患增加,望火楼、防隅军即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故选C项;消防治理在于消除火灾隐患,并非全面强化城市管理,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城市居民的防火意识,排除B项;古代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城市职能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D项。13.A据材料可知,从业者和作坊主在身份地位上相对来说是平等的,说明作坊主和从业者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A项;材料只论述了从业者和作坊主的身份关系,并没有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信息,排除B、D两项;所谓的经营形式的创新是指工场的出现,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14.B材料说明山东的兖州、沂州、莱州都较为普遍地种植水稻,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山东种植水稻的信息,不能说明华东或者全国的水稻种植情况,A、C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将各种粮食作物进行比较,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故错误。15.参考答案:(1)从线路方向角度:西汉为东西方向,唐朝为东南西北方向,明朝为南北方向。从原因的角度:西汉定都长安,主要依赖东西向河流运输,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两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运河的开通;明朝基本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的贯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立南北。(2)简评:维系了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转,满足了封建王朝军事活动的需要,推动了赈灾救济的实施;调控了市场和物价,促进了商品流通,促成了沿线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自由市场的发展,限制了海洋意识和海洋资源的开发。16.参考答案:评述:明代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同时也有恤商、通商之举。轻征商税、提供库房、禁止“和雇”“和买”时盘剥商人、统一度量衡等各项举措,恤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