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假舆马者

假:借助。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圣心备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12.将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参考答案:8.C(加:更。)9.B(A.从;被。B.就。C.表修饰;表承接。D.兼词,于之;语气词。)10.C(博学:广泛地学习。圣心:圣人的心境。须臾:片刻。寄托:寄居。)11.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12.(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1.对文中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现多指有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D.六艺,指《诗》《礼》《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以下定义的方法阐述“师”的三项职责,我们一般理解为:“传道”是核心,“受业”为手段,“解惑”则是老师的具体任务。B.作者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极具讽刺意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C.在文中,作者既赞扬李蟠能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的正确做法,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而提出倡导从师问道的良好学风。D.全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手法,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气势,很有说服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末“古道”的内涵。【答案】10.C11.B12.D13.(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2)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14.①跟随老师,学习知识,明白道理。②老师无贵贱长少之分。③不断求学,能者为师。【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师道之不复”意思是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是“知”的内容,此处表示强调,中间应断开,故排除AD;“今其智”意思是“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中心词是“智慧”,为名词,很明显句意不完整,故在此处不能停顿,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说法错误,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手法”分析有误,没有比喻论证。如文中“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选取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等,找不到比喻论证。故选D。(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师

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1.下列关于文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B.韩愈字退之,河南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C.巫医: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所以古代的巫和医分别指巫师和医生;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指各种工匠。D.《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著作。《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12.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4.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此,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请你访谈中学生,拟写2个访谈问题。(3分)【参考答案】10.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是故”一般不单独用,而是和后文内容相连,排除B、C两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句式相同,所以应在“弟子”后停顿,排除A项,故选D项。11.【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所以古代的巫和医分别指巫师和医生”说法错误。古代的巫和医不分。故选C项。12.【参考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从正面论证”错误。“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应是从反面论述的。故选B项。13.【参考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是故:因此;无:无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所存”,所字结构,所存在的地方。共4分)(2)(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分不清句读)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疑惑)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或:有的。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共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结合语境,整体把握大意,又要注意落实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14.【参考答案】示例访谈问题:①与老师谈论问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地提出意见吗?②当发现老师的讲解有错误的时候,你会对老师有看法吗?(二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根据文中观点加以运用的能力。【解题思路】审题清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再根据上下文,有针对性地回答。(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

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B.“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C.“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12.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分)(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5分)答案10.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不知东方之既白”,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所以“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露出白色的曙光”。故选D项。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错误,应该是“‘斗宿’和‘牛宿’之间”。故选B项。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没有“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应是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故选B项。13.(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对饮。【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少焉”,不一会儿;“出”,升起来;“徘徊”,(明月)停留;“于”,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个状语后置句。第二句关键词:“渔樵”,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以……为伴侣、与……结伴;“友”,以……为朋友、和……做朋友;“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属”,劝酒、敬酒。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