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零件设计_第1页
成型零件设计_第2页
成型零件设计_第3页
成型零件设计_第4页
成型零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成型零件设计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形状第1页/共34页(1)保证塑件能够脱模——首要原则分型面要取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并避开圆角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A合理III合理A合理第2页/共34页(2)考虑留模方向分型面要取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3页/共34页分型面的选择要满足塑件表面质量的要求

(3)保证塑件外观质量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4页/共34页要满足塑件的精度要求,比如同心度、同轴度、平行度等等

(4)保证塑件精度要求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5页/共34页分型面Ⅰ、Ⅱ哪个更能保证双联齿轮的同轴度要求?(4)保证塑件精度要求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6页/共34页要考虑飞边在塑件上的位置(5)考虑飞边的影响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7页/共34页尽可能的避免侧向分型或者抽芯(6)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8页/共34页尽量地把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留在动模一侧

(6)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9页/共34页塑件有抽芯的时候,在选择分型面时要使较大的型芯与开模方向一致

(6)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10页/共34页斜分型面的型腔部分比平直分型面的型腔更容易加工(7)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一、分型面的选择2、分型(模)面的选择要点第11页/共34页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1、型腔的结构(1)整体式型腔—在一整块模板上加工出型腔优点:牢固、不易变形、塑件质量好。缺点:灵活性差,不易更换,浪费好材料。适用范围:形状简单或形状复杂但凹模可用电火花和数控加工的中小型塑件。第12页/共34页(2)整体嵌入式型腔—型腔单独由整块材料加工成并镶入模板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1、型腔的结构第13页/共34页(3)局部镶嵌式型腔—将型腔中难加工、易磨损的部位做成镶件嵌入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1、型腔的结构第14页/共34页(4)四面拼合式型腔—将型腔分成几个部分加工,再拼接在一起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1、型腔的结构第15页/共34页(1)整体式型芯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2、型芯的结构第16页/共34页(2)组合式型芯(入子):型芯单独制作镶入模体适用范围:塑件内型较复杂的情况优缺点:节约贵重金属,减少加工量,拼接处必须牢靠严密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2、型芯的结构第17页/共34页(3)小型芯及其固定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2、型芯的结构第18页/共34页(4)非圆及相互靠近的型芯固定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2、型芯的结构第19页/共34页(1)模仁—利用软件分模得到的两个动定模镶块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3、模仁及其应用第20页/共34页(2)靠破及插破-公母模仁之间相互接触的表面,也称“碰穿”靠破:没有拔模角度的表面接触。插破:有拔模角度的表面接触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3、模仁及其应用第21页/共34页(3)入子—模仁中凸起来的部位单独做成小镶件的形式二、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3、模仁及其应用第22页/共34页1、尺寸计算考虑的因素(1)收缩率及其变动(2)零件的制造公差,一般取塑件公差的1/3~1/5(3)成型零件的磨损,使得型腔尺寸变大,型芯尺寸变小(4)模具的安装配合误差—与脱膜方向垂直的成型零件表面,可以不考虑磨损;与脱膜方向平行的成型零件表面,应考虑磨损。—中小型塑件,磨损量可取塑件公差的1/6,大型塑件应取1/6以下。三、成型零部件尺寸计算第23页/共34页2、尺寸计算公式根据收缩率可得:标注方法:—塑件外形最大尺寸为基本尺寸,偏差为负值,与之相对应的型腔最小尺寸为基本尺寸,偏差为正值;—塑件内形最小尺寸为基本尺寸,偏差为正值,与之相对应的模具型芯最大尺寸为基本尺寸,偏差为负值;—中心距偏差为双向对称分布。三、成型零部件尺寸计算第24页/共34页2、尺寸计算公式三、成型零部件尺寸计算径向尺寸高度尺寸型腔型芯中心距第25页/共34页四、成型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1、强度、刚度计算意义(1)保证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足够,不影响成型侧壁和底板太薄强度不足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坏刚度不足产生挠曲变形,影响精度和脱模(2)设计组合式型腔镶块及模架尺寸选择依据第26页/共34页2、强度、刚度计算原则(1)强度、刚度计算时以型腔内熔体最大压力为准(2)小尺寸型腔,以满足强度条件为准,即(3)大尺寸型腔,以满足刚度条件为准,即四、成型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第27页/共34页3、壁厚及底板厚度计算公式(1)整体式矩形型腔当时,当时,底板按刚度计算按强度计算侧壁四、成型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第28页/共34页(2)组合式矩形型腔按刚度计算按强度计算侧壁3、壁厚及底板厚度计算公式四、成型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第29页/共34页按刚度计算按强度计算侧壁(3)整体式圆形型腔3、壁厚及底板厚度计算公式四、成型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第30页/共34页(4)组合式圆形型腔按刚度计算按强度计算侧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