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地基与基础工程》课件第3章2023/1/18第2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1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基本概念传统设计采用隔离法,把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实质上,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整体。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部分功能不同,材料各异,研究方法亦不同,目前要把三部分完全统一起来进行设计计算还有困难。(相对刚度对相互作用影响最大)
第1页/共86页2023/1/18第3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1.1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影响规律:上部结构刚度影响基础的变形与基底受力;基础刚度、沉降变形影响上部结构内力分配。假定基底反力均布:上部结构刚性,强制约束基础变形时:类似“倒置连续梁”,不发生整体弯曲;支座间将发生局部弯曲。上部结构柔性,不能有效约束基础变形:基础同时发生整体弯曲、局部弯曲。第2页/共86页2023/1/18第4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第3页/共86页2023/1/18第5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1.2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仅考虑地基刚度的影响:刚性地基:基础无挠曲,上部结构无附加内力,三者相互作用可忽略,分开计算;地基刚度很小:基础变形及内力大,上部结构内部产生显著的附加内力(次生内应力).仅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柔性基础:随上部荷载作用变形,假定上部荷载均匀,则基底压力一般较均匀。刚性基础:约束地基变形,调整荷载传递,基底压力多不均匀;第4页/共86页2023/1/18第6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基础刚度对“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的影响:柔性基础:刚性基础:柔性基础刚性基础第5页/共86页2023/1/18第7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刚性基础基底压力的分布形态第6页/共86页2023/1/18第8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地基模型3.2.1.1文克尔(winkler)地基模型地基土表面任一点处的变形与该点压力成正比,与其它点压力无关。公式:
p=k·s
p—土体表面某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kPa)
s—相应于某点的竖向位移(m);
k—地基抗力系数,又称“基床系数”
(kN/m3)。第7页/共86页2023/1/18第9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特点:模型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结果较理想。但忽略剪应力,未考虑压力扩散,与实际不符。适用性:适用于软土地基;或压缩层薄,厚度不超过基底短边的1/2,基底压力向外扩散微弱的情形。第8页/共86页2023/1/18第10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2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假定:地基是均质、连续、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体。集中荷载诱发的应力、位移——布辛奈斯克解。P—坐标原点的竖向集中力;R—M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θ—R线与Z坐标轴的夹角;r—M点与集中力作用点的水平距离。第9页/共86页2023/1/18第11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2.3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假定:地基是侧限条件下,有限深度的压缩土层;基于分层总和法,建立地基变形~荷载关系。压缩变形公式:——自学,见土力学教材。第10页/共86页2023/1/18第12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基础分析方法3.2.3.1不考虑共同作用分析法——结构力学方法具体方法:假定基底反力线性分布,将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分成独立的三部分开展分析。上部结构:底端固结于基础上,求支反力;基础:上部结构支反力的反作用力为荷载,假定基底反力线性分布,求基底反力大小;地基:基底反力反作用力为荷载,求地基变形特点:只考虑静力平衡;未考虑连接处位移连续、变形协调引起的基底反力重分配,及其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第11页/共86页2023/1/18第13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常见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静定分析法:柱端以荷载替代,基础梁按静定结构分析.倒梁法:
柱端视为支座,基底压力视为荷载,基础梁按超静定结构分析.第12页/共86页2023/1/18第14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2考虑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部分共同作用法方法:选择地基模型;按静力平衡条件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割,求底端支反力;上部结构底端支反力的反作用力作为基础的荷载;将基础看作设置在某种地基模型上的构件,开展地基反力计算;计算基础的内力。特点:未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地基变形偏大;未考虑基础变形引发的上部结构内力。第13页/共86页2023/1/18第15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第14页/共86页2023/1/18第16页§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3.2.3.3考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全部共同作用法原则:上部结构、基础、地基连接处同时满足静力平衡与变形协调条件。上部结构底端位移=对应的基础表面位移;基底位移=对应的地基变形。方法:空间子结构法。特点: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降低基础内力的影响;考虑了地基基础变形对上部结构内力的影响。第15页/共86页2023/1/18第17页地基顶面变形u1基础底面位移u2基础顶面位移u3柱底端位移u4u1=u2u3=u4三者之间变形与它们相互作用力、相互刚度有关。三者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变形和刚度有关。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3.2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第16页/共86页2023/1/18第18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0柱下条形基础的结构及构造注:构造措施见GB50007-2002之8.3!结构:矩形梁翼板特点:基底面积较大,能承受较大荷载。增加建筑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提高抗震性能。翼板肋梁第17页/共86页2023/1/18第19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1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内容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照构造确定长度;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宽度;翼板计算:翼板厚和配筋;按抗剪确定翼板厚度;按抗弯计算横向配筋。基础梁纵向内力分析;构造设计。翼板肋梁第18页/共86页2023/1/18第20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2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3.3.2.1倒梁法—不考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假定:上部结构刚性,柱角无差异沉降;基础近乎刚性(无整体弯曲)基底反力线性分布计算模型:柱角固定铰支座;倒置多跨连续梁;地基净反力线性分布。第19页/共86页2023/1/18第21页§3.3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步骤:拟定基础尺寸,计算上部结构的作用荷载;计算地基净反力分布(假定线性分布);绘制多跨连续梁计算简图;计算连续梁的弯矩和剪力(弯矩分配法等);调整和消除支座的不平衡力;叠加逐次计算结果,得基础梁最终内力分布。适用条件:上部结构刚性较好,荷载分布均匀,各柱之间没有差异沉降。地基分布均匀,基础梁刚度足够大(梁高>柱距的1/6)时。第20页/共86页2023/1/18第22页§3.3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模型示意图倒梁法的计算技能(结构力学方法)——参考教材P106-108,以及例题3-1自学!第21页/共86页2023/1/18第23页§3.3柱下条形基础静定分析法——补充介绍基底压力:假定为线性分布,根据柱端荷载,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柱端处理:由上部结构传递下的已知荷载代替;适用条件:上部结构柔性,且基础刚度较大的条形基础或联合基础.注意:倒梁法与静定分析法的区别(柱端处理方式)!第22页/共86页2023/1/18第24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2.2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考虑地基基础相互作用原理:V+dVVq-梁顶线荷载;kN/m;p-基底面荷载;kN/m2;b-基础梁的底面宽度.第23页/共86页2023/1/18第25页利用材料力学公式:§3.3柱下条形基础第24页/共86页2023/1/18第26页由变形协调条件s=,可得:文克尔地基上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3.3柱下条形基础假定q=0,则上式变为:第25页/共86页2023/1/18第27页§3.3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地基上梁的微分方程解答:λ——弹性地基梁的特征系数;反映了梁的挠曲刚度与地基刚度之比,单位:m-1;
1/λ称为特征长度(单位:m)。通解为:
第26页/共86页2023/1/18第28页winkler地基上梁的微分方程应用:基于边界、荷载条件,求解微分方程;导出:挠度、转角、弯矩、剪力等的计算式。§3.3柱下条形基础第27页/共86页2023/1/18第29页§3.3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受竖向集中力作用边界条件:x→∞时,ω→0x=0时,dω/dx=0x=0时,V+=-P0/2。第28页/共86页2023/1/18第30页§3.3柱下条形基础梁上不同位置的挠度:第29页/共86页2023/1/18第31页§3.3柱下条形基础梁的划分——注意:根据荷载作用点到梁段距离划分无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的两端均大于π/λ;半无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一端小于π/λ,距另一端大于π/λ;有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两端都小于π/λ,梁的长度大于π/(4λ);刚性梁:梁的长度小于π/(4λ)。注意:刚性梁(亦称短梁)按一般独立基础,假定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基础的内力按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计算。第30页/共86页2023/1/18第32页集中力作用下的无限长梁的内力:挠度ω、转角θ、弯矩M、剪力V的分布图见教材P113.§3.3柱下条形基础第31页/共86页2023/1/18第33页§3.3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受集中力偶作用时的内力计算——自学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半无限长梁受集中力作用时的内力计算——自学受集中力偶作用时的内力计算——自学自学提示:主要了解边界条件、特解形式,以及挠度、转角、弯矩和剪力的分布特征。第32页/共86页2023/1/18第34页§3.3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有限长梁基于叠加原理,利用已有的无限长梁的解,完成求解第33页/共86页2023/1/18第35页§3.3柱下条形基础基本步骤:梁I视为无限长,计算已知荷载F作用下A、B点的内力(Ma,Va,Mb,Vb);梁I视为无限长,在A、B点施加外载(FA,MA,FB,MB),求其在梁的A、B点诱发的内力;据下式,求解FA,MA,FB,MB
,该组荷载实质是使受F作用的无限长梁III变成有限长梁I:
在F与FA,MA,FB,MB共同作用下,求无限长梁III上A~B段内力及变形,即为有限长梁I受F作用的解。第34页/共86页2023/1/18第36页§3.3柱下条形基础Winkler弹性地基梁的内力计算步骤:确定地基的抗力系数;计算梁的λ值;根据荷载作用点到梁端的距离,判断梁的性质(无限长?半无限长?有限长?…);计算该荷载作用下,基础梁的挠度、弯距、剪力、基底反力(和挠度有关)。Winkler弹性地基梁内力的计算技能——参考教材P118例3-2自学!第35页/共86页2023/1/18第37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2.3弹性半空间地基上梁的简化计算——链杆法原理:连续支撑的地基梁有限个链杆支撑的梁;无限个支点的超静定有限个支点的超静定;链杆传递竖向力,保证地基、基础位移连续;按结构力学法求解。第36页/共86页2023/1/18第38页§3.3柱下条形基础示意图:第37页/共86页2023/1/18第39页§3.3柱下条形基础链杆法的计算步骤——见下页示意图:基础梁设n个竖向链杆,绘制计算简图;基础梁力学模型,未知量n+2个:任意一个链杆处:梁的挠度=地基变形;
——见教材P120-121静力平衡条件(2个方程):联立n+2个方程,求解将链杆内力作用于相应地基区段,求地基反力;根据静力平衡,求地基梁轴向任意位置内力。第38页/共86页2023/1/18第40页§3.3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步骤示意图:第39页/共86页2023/1/18第41页§3.3柱下条形基础链杆法的计算技能(结构力学方法)——参考教材P123例3-3自学!第40页/共86页2023/1/18第42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3柱下十字交叉基础荷载传递特点: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柱网作用在条形基础的交叉点上,进而传递给两个方向的条基。计算原理:先分配交叉点荷载:仅需分配竖向力F;弯矩不分配,作用于相应方向的梁上,不考虑正交方向梁的扭转。再进行单向地基梁的内力计算(§3.2)。第41页/共86页2023/1/18第43页§3.3柱下条形基础交叉点荷载的分配,满足以下条件:静力平衡:变形协调:如考虑节点荷载对其它节点的影响,计算极复杂!第42页/共86页2023/1/18第44页§3.3柱下条形基础交叉点荷载分配的简化算法:思路:梁视为“winkler地基梁”,忽略某节点荷载对其它节点挠度的影响。具体方法:节点分为“L、T、十”字型三种节点;假定将节点荷载分为:利用无限长、半无限长梁的已有解,分别计算荷载作用下,诱发的交叉点挠度:由,求分配后的力。注意:纵横梁相交部分的基底面积被重复计算,将影响计算结果,需做调整!(教材P132)第43页/共86页2023/1/18第45页§3.3柱下条形基础交叉面积计算简图第44页/共86页2023/1/18第46页§3.3柱下条形基础基底面积重复计算之修正:基底计算面积大于实际,导致基底反力小于实际!处理方法:面积重复时基底平均压力:实际基底平均压力:需补偿的基底压力差值:补偿方式:增加节点竖向荷载:第45页/共86页2023/1/18第47页§3.3柱下条形基础3.3.4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参考《规范》自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扩展基础的构造(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hf不应小于200mm,当hf=200~250mm时,翼板宜取等厚度;当hf>250mm时,可做成坡度i≤1:3的变厚翼板。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第46页/共86页2023/1/18第48页§3.3柱下条形基础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要求。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第47页/共86页2023/1/18第49页§3.3柱下条形基础第48页/共86页2023/1/18第50页§3.3柱下条形基础第49页/共86页2023/1/18第51页§3.3柱下条形基础第50页/共86页2023/1/18第52页§3.3柱下条形基础第51页/共86页2023/1/18第53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1类型与特点筏形基础:置于地基上,具有一定厚度的,整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板,简称筏基。桩—筏基础:筏基+桩基;箱形基础:置于地基上,由顶板、底板、外墙、内隔墙构成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简称箱基。箱-桩基础:箱基+桩基。第52页/共86页2023/1/18第54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第53页/共86页2023/1/18第55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第54页/共86页2023/1/18第56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基与箱基的特点:基础面积大;基础埋深大;刚度大,整体性好;便于和地下室结合,利用地下空间;可与桩基联合使用,用于软土地基上高层建筑;基坑开挖基降水问题是关键;造价高,技术难度大。第55页/共86页2023/1/18第57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2地基验算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荷载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验算公式:同一般浅基础;第56页/共86页2023/1/18第58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尽量使基础形心与建筑物荷载重心相重合;如不能重合,荷载偏心矩应满足以下要求:1)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2)考虑地震作用,对高宽比大于4的建筑:3)其它建筑,允许基底出现小范围零应力区,一般不超过基底面积的15%~25%。参见“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第57页/共86页2023/1/18第59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地基变形验算补偿基础的概念;深开挖基础的地基变形特点:当基底压力<原存自重应力时:地基沉降属再压缩变形,应采用“再压缩模量”计算(注:开挖中出现基底回弹);当基底压力>原存自重应力时:基底附加压力(基底压力超过原存自重应力的部分)诱发土体产生固结沉降,采用对应压力段的“压缩模量”计算。第58页/共86页2023/1/18第60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箱形与筏形基础规范》推荐公式:第59页/共86页2023/1/18第61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的允许变形量:重点控制:横向倾斜;非地震区:地震区:第60页/共86页2023/1/18第62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3筏形基础的布置、结构与构造1.筏基埋深满足一般浅基础的埋深要求;满足持力层、下卧层承载力要求;满足地下室高度与结构要求;满足相邻建筑、地下管线与设施的安全要求;满足高层建筑及地基的稳定性要求(≮H/15)。第61页/共86页2023/1/18第63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2.筏基平面形状与面积平面形状:主要取决于建筑平面;形心与建筑重心尽量重合;尽量对称、规整,便于设计。基底面积: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基础形心~建筑重心关系。第62页/共86页2023/1/18第64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筏基厚度一般按每层楼需50mm设计;梁板式:板厚/板跨≮1/20,且板厚≮
300;验算要求:抗弯;抗冲切;抗剪。第63页/共86页2023/1/18第65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梁板式筏基抗冲切验算:冲切锥形状:参见下页图验算公式:第64页/共86页2023/1/18第66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基底板冲切破坏形态第65页/共86页2023/1/18第67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4.筏基与结构的连接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满足:抗冲切、抗剪切要求;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外部水土压力的承载力要求;变形、抗裂、防渗要求。与地基土体的连接:通常铺设约100mm的垫层;需基底排水时,采用砂砾石垫层。第66页/共86页2023/1/18第68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基与柱或墙的连接第67页/共86页2023/1/18第69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5.筏基配筋构造要求——参考“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自学!配筋依据:筏板条带的内力;第68页/共86页2023/1/18第70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4筏形基础的基底反力和基础内力计算3.4.4.1基底反力计算方法选择:柱距相同、相邻柱荷载差异不超过20%,地基土质均匀且压缩性大,建筑结构及基础总体刚度足够大时,可不考虑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基底压力按线性分布计算(采用条带法或倒楼盖法);如不满足上述条件,需考虑基础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按弹性地基上的梁板计算。第69页/共86页2023/1/18第71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4.1.1按线性分布计算方法条带法假定:筏板刚性,基底始终保持平面;基底反力计算式:计算要点:(i)内力计算时,F、M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和承载力验算不同!)(ii)采用基底净反力计算,基础及土重不计入;(iii)纵或横条带荷载,均采用全部柱荷载;(iv)板条按静定结构分析(柱荷载、地基反力)。第70页/共86页2023/1/18第72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基基底反力及内力计算的条带法示意图第71页/共86页2023/1/18第73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倒楼盖法原理:筏基视为以顶部柱或墙底端为支座的多跨连续板(单向或双向板),基底压力为外荷载,按超静定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步骤:(i)计算基底净反力;(ii)计算筏板内力;(iii)计算梁的荷载(板荷载的分区计算/转移);(iv)计算梁的内力。(v)筏基的梁板配筋设计。第72页/共86页2023/1/18第74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基基底反力及内力计算的倒楼盖法示意图第73页/共86页2023/1/18第75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4.1.1考虑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计算法计算步骤:(i)选择地基的力学模型;(ii)按弹性地基上的梁板计算基底反力(非线性分布);详细的简化计算方法介绍见教材P143!(iii)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筏板内力;(vi)筏板配筋设计.第74页/共86页2023/1/18第76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筏基基底反力及内力计算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法示意图第75页/共86页2023/1/18第77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4.5箱形基础的布置、结构与构造1.基础高度:箱基底板底面~顶板顶面距离一般为建筑高度的1/8~1/12;不宜小于基础长度(不含外挑部分)的1/20,且不小于3m(净高不宜小于2.2m);满足地下空间使用的需要。2.基础埋深地震设防区,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5。第76页/共86页2023/1/18第78页§3.4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3.基础平面布置与面积平面形状简单、对称,便于计算;形心与建筑重心尽量重合;面积满足持力层、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要求。4.箱基顶、底板设计满足整体、局部抗弯刚度要求;一般需开展正截面抗弯、斜界截面抗剪、抗冲切验算;底板需具有较大刚度及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医科大学《语言艺术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绘画基础(油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俄语笔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北电力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体育学院《工程管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建筑安全技术及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工程大学《移动终端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洪湖市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金华市2024年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含答案)
- TSG51-2023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 高职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说课课件
- 政府专项债业务培训
- 2024理疗馆合作协议书范本
- NB-T+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 停工责任的告知函(联系单)
- 2024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合同制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正式版)
-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