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测距部分_第1页
TA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测距部分_第2页
TA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测距部分_第3页
TA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测距部分_第4页
TA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测距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TA综合自动化系统故障测距部分2目录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四、故障测距工程实施注意事项五、现场实例第1页/共24页3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一)主接线图

AT牵引变电所第2页/共24页4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一)主接线图

AT牵引变电所馈线接线图第3页/共24页5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一)主接线图

AT所主接线图第4页/共24页6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方式(二)供电方式第5页/共24页7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1、AT供电牵引网短路阻抗和短路距离的关系图

第6页/共24页88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2、

基本原理AT吸上电流比原理是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提出的,其基本原理如下:假设AT为理想变压器、钢轨对地全绝缘,且沿线路阻抗参数均匀分布,则当故障发生在第k至第k+1个AT之间时,有:

式中,---第K个AT所距变电所的距离(km);;

,---第k个和第k+1个AT中性点吸上电流(A);

D---第k至k+1个AT间距(km)。

上面式中称为吸上电流比,简称Q值。

说明:由于各厂家在用吸上电流比计算时,Q值的倍率选取和计算公式的不同。从Q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Q<1,但为了传输和计算的方便,可能会将Q值放大100倍。

第7页/共24页分段线性测距法由于故障时,吸上电流比

会受到站场、大地泄漏、AT漏抗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程序设计中,不采用整个AT段的直线测距公式,而是采用分段线性法,举例:图中短路点的计算第8页/共24页1010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

3、AT吸上电流比缺陷装置一次投资高为了保证故障点两侧AT中性点吸上电流的同步采集,必须敷设专用的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通道;必须在每个AT处都设置一套数据采集与发送装置原理适用性较差发生T-F故障时,AT被旁路,无法采集AT吸上电流;AT供电方式解列,AT退出运行,无法抽取AT中性点吸上电流。装置可靠性低

当专用通道、AT处安装的数据采集与发送装置有任意一处故障则无法测距

(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如下图所示,当AT所上下行不并联,分区所并联,无论是T、F、TF故障,均可采用上下行电流比测距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第9页/共24页1111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1、基本原理

如下图所示,当牵引网方式为上下行并联运行方式时,均可采用上下行电流比测距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故障及非故障方向供电臂电流;

变电所距AT所距离、AT所距分区所距离。第10页/共24页1212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三)横联线电流比原理横联线电流比原理和AT吸上电流比原理类似,要获取3个处所的横连线电流,找到最大的两个,确认故障的AT段,按下面公式计算:

其中,为各处所的横联线电流模值只适用于全并联供电方式下,单线方式无法获取横联线电流。(四)电抗法原理

1、适用范围单线直接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全并联AT供电方式接触网发生永久性故障后解列方式

第11页/共24页1313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四)电抗法原理

2、基本原理牵引网短路时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所以利用电抗和距离关系进行故障定位。

接线示意图短路电抗和短路距离示意图计算公式:

注意:供电臂上区间和站场的的单位阻抗不同,需分段线性整定,站场的单位电抗一般按区间电抗的1/3整定。

第12页/共24页1414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

上面讲述的AT吸上电流比、上下行电流比、横联线电流比、电抗距离法等故障测距原理适用于不同的供电方式,测距原理也各有优缺。根据现在客运专线供电方式,我们新开发的故障测距系统具有如下优点:自动判断故障前时刻故障区间的供电方式,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采用相应的故障测距原理进行测距。提供详细的故障测距报告,更方便用户查找故障。在故障报告中,不仅有故障距离,还有故障类型(T、F、TF)和故障方向(上行、下行)。支持多达7个AT分段测距

第13页/共24页1515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一)所需基本参数

1、电量

2、开关量变电所(上下行外启动信号)其他所(上下行断路器合位、AT变断路器合位、上下行并联开关合位)第14页/共24页1616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

3、定值

Q-L表、X-L表、单位电抗。。。(二)测距原理综合运用

1、数据同步要保证故障测距的准确性,就必须保证故障点两侧AT中性点吸上电流的同步采集,目前本测距系统采用电压跌落的方法来保证同步。电压跌路同步的原理就是在故障瞬间,在变电所、AT所、分区所故障测距装置所采集的接触网电压是同步跌落的,利用在装置设置的电压门槛值来保证数据同步采集。该方法不需要铺设专门的控制信号通道,也能避免数据传输通道的延时影响。

2、供电方式判断故障测距装置在启动数据采集的同时会记录本所的开关位置,并随其他故障数据一起上送到变电所的故障测距装置,由变电所故障测距装置根据AT所、分区所上送的开关位置来判断运行方式。

第15页/共24页1717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3、故障测距在正常运行方式下(AT所并联:两个馈线断路器合位、联络开关合位),当发生瞬时性故障,收集AT所、分区所故障数据,主要采用吸上电流比测距原理及横联线电流比原理;当发生永久性故障,直接采用变电所测距装置电抗法测距(数据采用重合闸失败后的测量电抗)。

1>首先判断是否TF线故障。当变电所、AT所和分区所的吸上电流小于TF型故障判断的电流整定值,即,则为TF型故障。当发生TF型故障,找到横联线电流最大者,根据横联线电流最大值和次大值求横联线电流比,并求出故障距离。如横联线电流最大值在变电所处,则当,判别为下行方向,反之为上行方向);当最大横联线电流在AT所处,判别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

2>当不是TF故障时,故障AT段为吸上电流最大处所和最大相邻的次大值处所之间。根据最大吸上电流处所处的,确定故障上、下行和T、F类型。例如,,则故障在下行且为T型故障。最后采用吸上电流比原理测距。第16页/共24页1818四、故障测距工程实施注意事项

(一)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1、压互、流互极性

2、开关量开入

3、整定值(二)运行过程中注意事项

1、Q-L表修正。

Q-L表上表中数据为一个刚投入运行线路的理论数据,在实际运行中,需根据实际短路后的数据进行修正。段点01234L00.003.006.009.0012.00Q00.150.330.500.670.85L10.004.008.0012.0015.00Q10.100.300.500.700.90第17页/共24页1919四、故障测距工程实施注意事项

1>单个故障点修正

每次发生永久或确定地点的故障时,记录下故障Q值和故障点距离。例如对于一次确认的故障点,参数为,。则将上表修正为下表以后逐渐根据每次故障修正

2>整个AT段修正在一个AT段,当发生两个较远(超过AT段长度的一半)的故障时,对整个AT段的Q-L表修正。段点01234L00.003.006.009.0012.00Q00.150.330.500.670.85L10.004.009.0012.0015.00Q10.100.300.450.700.90第18页/共24页2020四、故障测距工程实施注意事项

举例说明:

如下图所示,得到两次故障,参数为,和,。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有

得到对应本AT段0.00km处的

同理可得最后根据首尾两个点将本AT段其他3个点计算出来。

第19页/共24页2121四、故障测距工程实施注意事项

2、X-L表修正统计实际故障点和测量电抗,修正方法和前述的QL表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定值整定的时候,要考虑供电线的分段距离表;分别整定T、F、TF型电抗距离表。第20页/共24页2222五、现场实例

(一)故障测距报告阅读

AT故障测距装置报告主要看变电所测距报告,AT所/分区所的报告仅供参考。故障发生后,当通道通畅的时候,AT所/分区所才会出故障报告,记录本所参数,当做故障测距试验的时候,AT所/分区所不出故障报告。实例1:2010年5月9日武广线董家变电所

馈线保护装置故障报告故障测距装置故障报告

213214故障时间2010-5-910:472010-5-910:47故障参数已跳闸已跳闸电流增量电流增量重合闸成功重合闸成功馈线电压=12.30KV馈线电压=12.32KV馈线电流=2271.00A馈线电流=2282.00A阻抗=5.42Ω阻抗=5.40Ω阻抗角=66.2°阻抗角=65.8°第21页/共24页23五、现场实例

变电所AT所分区所故障日期:2010-05-09

故障时间:10:47:08

报告类型:T型

断路器号:213

报告性质:故障

故障类型:无效

距离标志:公里标

测距结果:K1918+475

动作标志:

AT测距法所1吸上电流1424A所2吸上电流2581A

0)U1=11.76kV所1下行母线电压6.66kV所2下行母线电压3.04kV

1)U2=11.76kV所1上行母线电压6.72kV所2上行母线电压3.11kV

2)It1=1372A所1下行T线电流561A所2下行T线电流1307A

3)If1=1003A所1下行F线电流356A所2下行F线电流627A

4)It2=1379A所1上行T线电流203A所2上行T线电流202A

5)If2=1007A所1上行F线电流342A所2上行F线电流649A

6)Iat1=0A所1AT1吸上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