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利用()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快增长。
A.正反馈B.负反馈C.多元重复控制D.多层次控制
2.种群世代有重叠的指数增长模型中,满足什么条件种群是稳定的()
A.r=1B.r>0C.r<0D.0<r<1
3.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4.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B.沉水植物阶段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5.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6.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7.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8.蛇、蜥蜴进入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的理化特性
9.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10.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
11.下列物质中,______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氮B.水C.二氧化碳D.磷
12.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的效率大约是()
A.10%~20%B.30%~40%C.0.1%~1.0%D.1%~2%
13.下列属于生态农业优点的是()。
A.生态农业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和最稳定的
B.利于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分返还环境
C.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D.利于太阳能和化学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14.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种类B.地球自转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D.气候条件
15.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16.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A.光照B.坡C.海拔D.坡度
17.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18.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A.多种生物种群B.共生生物种群C.伴生生物种群D.共建种群落
19.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20.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
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22.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B.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普通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C.按生物的生存环境类型划分,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
D.按生态学与不同应用领域的结合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水域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24.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论述正确的是()
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
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
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
25.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26.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与K1、K2决定物种1和物种2的竞争结果。如果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27.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28.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9.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30.腔肠动物附着在寄居蟹背上,当寄居蟹在海底爬行时,扩大了腔肠动物的觅食范围,同时,腔肠动物的刺细胞又对蟹起着伪装和保护作用。寄居蟹和腔肠动物的这种关系为()。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31.在热带旱地森林中,开花主要集中在()。
A.旱季B.雨季C.旱季和雨季D.旱季、雨季交替之时
32.与植物离子吸收有关的因素是()。
A.离子浓度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能力D.以上三个都有影响
33.鹿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此现象是()对生物生理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34.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35.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36.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37.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38.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降水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降水D.温度和光照
39.种群的最大出生率是指()。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产生的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B.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C.在一定条件下,种群出生的新个体与死亡个体的比率
D.种群产生的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40.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处获得营养,这种寄生生物是()。
A.兼性寄生生物B.专性寄生生物C.腐性生物D.碎食性生物
41.防风效果最好的是()。
A.紧密林带B.疏透林带C.通风林带D.混合林
42.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A.寄生B.竞争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4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44.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45.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46.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47.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4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9.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A.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减少多种经营
B.保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
C.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体健康
D.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特别是要保证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50.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二、填空题(20题)51.李比希(Liebig)定律又称为______定律。
52.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3.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54.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55.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__________。
56.在年龄金字塔图形中,宽窄代表了种群数量的______。
5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58.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
59.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______。
60.固N作用的三条途径是闪电等大气固N、工业固N和______。
61.具有______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因为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62.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63.______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64.“青蛙吃昆虫”,这种种间关系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65.简言之,生态系统=______+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66.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态______另一种形态。
6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_________。
68.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69.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______于1840年提出的。
70.白天由山谷沿山坡而上的风称为()。
三、判断题(10题)71.温度对内温动物的分布没有影响。()
72.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不发达,叶片角质层厚。()
73.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74.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A.正确B.错误
75.中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因此,对于生物种群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就是群落生态学。()
A.正确B.错误
76.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77.大熊猫属于K对策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78.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79.绿色植物并没有被吃尽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机制。()
A.正确B.错误
80.减少细胞内水分,加快代谢速率,是植物具有抗高温能力的原因。()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2.热带雨林植被有哪些主要特点?
83.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应?简述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84.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5.简述自然选择的类型。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87.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
参考答案
1.B解析:负反馈是指一种生物增长引起另一种生物减少,这种内部调节能够控制种群过快增长,故选B。
2.A
3.A
4.D
5.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6.B
7.D
8.B
9.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0.B
11.D
12.A
13.C
14.D
15.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16.A
17.B
18.D
19.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20.D
21.D
22.D
23.A
24.A
25.B
26.B
27.C
28.D
29.C
30.C
31.A
32.D
33.D
34.C
35.C
36.B
37.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38.C
39.A
40.A
41.C解析:通风林带的特点是可以把风流分为三部分,有效地减弱风力、降低风速,是效果最好的防风林,故选C。
42.C
43.B
44.D
45.C
46.C
47.C一般用单位时间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流量或生产力表示的比例关系;由于能量以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总是不断减少的,能量金字不仅表示流经每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各生物在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的实际作用。
48.D
49.B
50.D
51.最小因子
52.马世骏
53.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
54.环境容量
55.植被亚型
56.大小
57.环境环境
58.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
59.能量守恒定律
60.生物固N生物固N
61.团粒
62.草甸黑土
63.投影盖度
64.捕食捕食
65.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环境
66.转化为转化为
67.能源利用效率
68.全球变暖
69.李比希李比希
70.谷风谷风
71.N
72.N
73.Y
74.A
75.B
76.B
77.A
78.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79.A
80.B
81.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82.(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83.(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
84.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5.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3类:(1)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3类:(1)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综合题型)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智能化资产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村卫生所输液瓶处置合同(2篇)
- 2025年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公司职员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2025年天津海运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1年高考真题-生物(湖南卷) 含解析
- 幼儿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园务工作计划
- 202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实施指南
- 新疆2024年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招聘7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