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学中第一阶段心得体会XXX本人于2016年9月参加XX中医药大学在XX县中医医院举办的西学中培训班,现已完成第一阶段学习。通过对第一阶段《中医基础》,《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祖国中医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我对第一阶段西学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中医学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中医学由于在形成的初期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一朴素唯物主义,并沿用至今,形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主体,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为外壳的理论体系,具有灵活多变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整体概括能力。另外,许多人有这样的印象,患者和中医大夫之间的关系往往好于与西医大夫之间的关系,甚至亦医亦友。许多研究也证实,中医传统的诊疗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传统中医具有许多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色,其理论形式反映出独特的人文属性。中医学以其强烈的人文属性成为最能反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要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因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方式,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中医学认为“形气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识形态、意念活动对自身及周围事物产生影响。学习传统文化,体悟自然之道,正是为了修养心性,静心体悟自然之道、中医之理,以平静纯洁心行医,方可能成为医德医术均上的好中医。二、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作为一名曾经的西医工作者,在西学中过程中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科学开展观也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开展的、联系的眼光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因此,要学好中医知识,不仅要想学会怎么学,还要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更要培养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方法。对于我们西学中的学员来说,中医教育主要是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根本上把握其精髓,紧紧扣住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太过”及“不及”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那么,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为中心的药物理论,引导我们步人中医大门。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解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其过程,并逐渐构建起整体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能力。以生活中吵架后出现鼻出血、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头痛头胀、腹泻现象说明肝、心、肺、脾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相乘相侮关系,同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从而逐步培养我们的中医整体、辩证思维,加强我们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提高中医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理论联系实践。中医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在临床学习中要多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在病因病机学习中,可采取“取类比象”、“形象思维”的方法,结合日常生活,更形象地理解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如风邪致病特点,风的性质“动”一风邪致病特点(阳邪、善行、数变、百病之先导)一临床表现(动摇不定、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颤、拘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所以要更多地参与临床实习,深入临床第一线,耳闻目睹中医药临床价值,亲身验证中医药理论,使我们对中医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我们以前学习和接受的是西医学理论,要理解并接受中医学理论,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学习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老师们的临床经验以及典型的中医病案,并运用中医理论独立思考,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在临床中收集典型病例,形象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见习实习,较好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如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对口疮的治疗,首先联系藏象学说,要想到“脾开窍于口”,从脾的角度入手,清化脾之湿热、积热,同时脾胃互为表里,再配合清胃之法可收到很好疗效。对于舌上生溃疡,那么要想到“心开窍于舌”,从心的角度入手,进行论治,就能收到很好效果。如果口、舌均生疮,那么从心、脾两脏入手。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一方面学习了藏象理论,另一方面对如何在临床上应用中医理论有了深刻印象。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回归于临床实践。要使我们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从实践中学到扎实可靠的实用知识。四、深究医理,循序渐进。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开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他们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那么必有所获,假设反之那么欲速而不达。”五、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医家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六、涉猎广泛,择善而从。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学习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古云:“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说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总之,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开掘,促进了中医的开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工作计划 个人
- 2025股权转让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2025版办公室装修合同范本
- 2025二手商品交易合同书模板
- 混凝土强度验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宝马三系改色施工方案
- 冻品采购合同样本
- 行业发展计划推动技术创新
- 低价沙发转让合同样本
- Matlab在信息光学中的应用课件
- 全国网信系统网络安全协调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指南
-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目录-按年级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人》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WORD文档标题格式模板(五级标题)
- 液压系统符号
- 中考化学专题考点训练提升19 气体的制备(解析版)
- 高金英讲座完整版
-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水运结构与地基基桩高应变和低应变反射波
- 高考历史考点命题双向细目表(很实用)
- 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