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写字书法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写字书法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写字书法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写字书法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写字书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一课斜钩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1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掌握斜钩书写要点。3、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坐姿,纠正双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调整双姿。2、学会斜钩和”氏“、“代”的书写规律和书写方法。分析讲解斜钩和”氏“、“代”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分别选取”氏“、“代”两个汉字。2、采用对比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识别常见的错误书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粉笔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1、静心。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课前五分钟,通过静心的方式,让孩子们尽快融入到书法学习中来。2、课堂内容讲解。1)复习上学期内容。2)书法小知识。3)本节课学习内容:讲解斜钩的写法,并在黑板上示范例字“氏、代”,讲解两个字的笔顺和结构特征。4)调整双姿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字的结构与双姿)在给学生批阅作业时,运用画圈和五星的形式给学生们批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比谁的圈、星最多。4、展示学生作业(老师点评)学生书写过程中,以投影形式展示学生作业,教师进行点评,点评时结合课堂内容所讲的关键点与常见错误,加深学生理解。 5、课外拓展 观看书法相关小故事视频,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书法,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高对书法的学习兴趣。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印象。 2)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纠正。 3)布置作业:把课上学习的字回去每个字三行,并且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斜钩氏代课题第2课卧钩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2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卧钩的形态。掌握卧钩起笔、行笔与收笔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卧钩的形态。掌握卧钩起笔、行笔与收笔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卧钩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并能初步掌握教材中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用八点法、五笔法、五线法以及摹临符合法、点线辅助法多媒体课件、挂图、粉笔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卧钩二、讲授新课1、认识卧钩的写法(2)学生初步尝试卧钩的写法(3)用所学知识验证一下自己写的好不好(4)教师示范、讲解(5)学生再写两到三个(6)反复练习,从整体形态到线条粗细,都多加感受。(7)同学间互相评价。2、分析独体字“心”的写法(1)出示心字,分析特点(从整体——细节)(2)整体呈什么趋势?左低右高。左点起到了什么作用?支撑。三个点的位置摆放,一个比一个高。三点间的距离。(3)三个点的写法,教师引导分析:根据八点法,得出结论。(4)学生试着写一写。3、拓展练习。三、展评作品。学生们互相欣赏,进行评价。五、拓展提高文化素养教师总结:心字我们今天已经会写了,书上还有一个是什么字啊?因为时间的关系,那个必字我们就带回家就研究好不好?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板书设计卧钩心整体——细节三点间的距离课题第三课竖弯钩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3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认识竖弯钩的形态。掌握竖弯钩的起笔、行笔、与收笔方法。3初步掌握教材中两个范字“元”和“色”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教材中两个范字“元”和“色”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弯转的角度和及转向右行的长度。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分为竖弯钩的教学、范字“元”“色”的教学及介绍“读贴”楷书中最常见的竖弯钩的形态作为典型,让学生掌握竖弯钩的基本书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彩色板贴教学环节激趣与导入1、唱古诗《咏鹅》导入新课,竖弯钩,(贴课题:竖弯钩。)2、和老师一起板书竖弯钩。讲解竖弯钩由竖部、横部、钩部三部分组成。二、讲解与示范1、竖弯钩又叫“浮鹅钩”,对比竖弯钩和大白鹅的相似之处,连线。2、学习竖弯钩练习歌。指名读、齐读。3、根据儿歌提示,老师范写竖弯钩。4、通过游戏打拳操了解回笔的作用:调整笔锋,写出的钩部更有力。5、出示学生竖弯钩作业图片,指名说出不妥之处,提醒大家注意,红笔圈点,评价,总结竖弯钩写法要领.三、读贴与拓展四、练写与互评五、作业与总结1、课下自己选择两个带竖弯钩的字练写。2、板书总结。板书设计第三课竖弯钩元色课题第4课《横折钩》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4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了解欧体楷书的基本笔画“横折钩”的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正确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并能独立地书写简单的范字。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体会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艺术魅力,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难点:基本笔画“横折钩”的运笔方法,包括起笔(逆锋和顺锋)、行笔(中锋和侧锋)、收笔(回锋和提锋)三个运笔过程。指导单个范字的书写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临摹教学用具:课件、文房四宝等书写工具。学生用具:欧体例字、文房四宝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二、导入设计: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欧体楷书的基本笔画“横折钩”。出示课题:横折钩三、新授课设计:1.指导正确的坐姿及书写习惯。2.巩固强调执笔的正确姿势。3.学习基本笔画“横折钩”。4.教师指导基本笔画“横折钩”的正确学法。5.想一想:(小组讨论)6.书法园地:临和摹(观看书写视频)四、课后作业:通过本课所学内容,用临摹的方法书写:

司同内丹板书设计第4课横折钩折角宜方出钩勿长课题5《提》教学设计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5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提,能分辨提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写法。2、逐步学会书写“非、身、我、坤”四个例字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提的书写教学难点:两种提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具体书写中应多加注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书写.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出本课课题:《提》。二、学习新知1、观察感受,尝试新写(1)解说该字的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提画藏锋起笔后渐行渐提,与右部短横相呼应。(2)教师二次播放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提的认知。(3)请学生尝试书写两种提各三遍,教师巡视指导。(4)进行师生互动评价,教师引导总结.2、重点临写例字(1)教师示范本课带有提的例字。(2)学生尝试书写四个例字,先描二个,再摹一个,教师巡视指导。(3)进行师生互动评价,引导学生根据书写要点描述对同学作业的评价,以加强认知。三、整理反思板书设计5《提》教学设计我坤课题第6课《竖提》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6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1.认识竖提的形态。2.初步学会竖提的写法及范字“氏”字的写法。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欧体楷书的点画美、结字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竖提的写法及范字“氏”字的写法难点:竖提转折处的书写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准备:文房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环节情境创设与复习导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出示木钩的图片。提问:看到这张照片后你能联想到楷书中的哪个笔画?板书课题,第6课《竖提》。新知传授与讲解示范出示标准的竖提图片。给出提示帮助学生分析竖提。引导学生分析转折处的特征。(连贯、自然)告诉学生竖提的另外一种写法是先写竖后写提分两笔完成。讲解让学生练习书写竖提,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是否是竖长提短?竖写的是否挺拔垂直?转折的角度是否正确?)学生实践与分享交流让学生练习书写“氏”字,老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拓展提高与作品展示展示集体评价。让学生读书法园地中的临帖求效率。效果评价与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竖提竖长且垂直提短、右上方倾斜作品展示“氏”字上窄下宽左收右放课题第七课撇点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7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1、认识撇点的形态。2、掌握撇点的起笔、行笔与收笔方法。3、认识撇点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4、初步掌握两个范字的书写方法。5、了解“象形的汉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撇点的写法,夹角的大小较难掌握。2、了解“象形的汉字”。教学难点:1、书写撇点时撇部与点部的关系处理。2、认识撇点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方法: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环节一、人文导入,激发情趣。课件出示甲骨文“女”字,学生猜测。播放微课:女字的演变,揭示答案。由女字的书写引入课题。二、迁移转化,学写撇点:1.撇点的形态特点(议一议)投影出示:方向(行笔方向——左下----右下粗细(粗细变化——粗----细----粗)曲直(笔画曲直——笔画略向内弯曲)2.撇点的书写方法1)撇点的书写技巧2)指导书写首先,我们要注意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a教师范写,学生指书b学生练写c指导评价,移动展示让学生修正自评——师评(朱笔改正,口诀法:按得下去,抬得起来)——学生改正三、学习范字,书写评价:1、学习“女”的写法。写好了撇点,再写“女”字就容易多了。教师范写“女”字,引导学生抓住“女”的特点:两个撇的平行,重心的平衡2、看看想想出示投影:安、如两个字3、学习女字底字的写法“安”字。4、学习女字旁字的写法“如”字。5、书写展示学生修正后,每组学生选一个进步大或者写的最好作品贴到黑板上来。选两名学生的的作品到前面来,自评、他评相结合,评价时注意用语准确和规律的掌握。四、回顾梳理,愿景期待板书设计撇点女方向(行笔方向——左下----右下粗细(粗细变化——粗----细----粗)曲直(笔画曲直——笔画略向内弯曲)课题《集字练习登高》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8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登高”两个字写法,进行“登高”的集字练习.学生通过“点线辅助法”和“笔画标尺法”提高书写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书法学科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登”和“高”字的结字特点。教学难点:竖幅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方法:读帖、分析、临写教学准备:展台、西沃白板课件、范字、字帖,竖幅宣纸。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与复习导入课前诵读:师:带领学生诵读毛笔字歌诀:导入新课2.PPT展示各种幅式的书法作品生:观看图片。展示教师集字作品《登高》导出课题:新知传授与讲解示范分析登高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登高这两个字都集选自《九成宫醴泉铭》原帖中。(一)复习基本笔画:横和折的写法复习横画的写法要领并示范书法。2.复习折画的写法要领并示范书写。3.书写示范横画和折画的写法。逐字分析分析“高”字(三)示范讲解学生实践与分享交流效果评价与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第8课集字练习登高》登高上宽下窄撇低捺高稍左倾斜左敛右放课题第9课两横并排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9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二、云、夫”三个字中两横并排的书写要领。2.掌握“二、云、夫”字的结体、特点,并临写。3.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是两横并排欧体楷书的写法。2.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做到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示范法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宣纸等。教学环节一、猜谜语引入新课有个笔画真叫棒,它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字,请你猜猜它是哪个笔画?今天再横的基础上学习两横并排,揭示课题,板书:两横并排二、新授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两横并排的字?学生回答:二、并、云、夫、天、开……2.复习旧知,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横的特点。三、学习二、云、夫字1、检查书写姿势2、教师示范:二(方向不同,长短分明)。学生练习云(方向一致,远近相宜)。学生练习夫(斜中有正,左收右放)。学生练习四、看看想想在一个字中,有时会出现两横上下并排的情形,这时两横的形象与姿态会有不同,一般来说,因字而异,会有长短、粗细以及倾斜角度的不同。提问:这三个字中的横有哪些不同?板书:长短、粗细、倾斜角度不同。五、学生习作:(播放轻音乐)二、云、夫、天六、提款:同学们字写好了,还要落款钤印才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七、总结:看到大家写得这么认真,写得这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但是,同学们,要真正写好字靠一时的努力还不够,我想看了这个故事或许对你们有所启发,出示课件。书法家王献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同学们不一定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持之以恒,一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同学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请看——写端端正正的字,做堂堂正正的人。板书设计两横并排二:上横短,下横长云:露锋起笔法,即顺锋落笔夫:两横倾斜,撇出锋,捺左上逆起,右下行出锋。课题第10课撇捺组合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10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斜撇和正捺组成的汉字“人”、“八”的写法2.培养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练字的兴趣,逐步养成提笔练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人字、八字的写法。教学难点: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练习法、示范法学具预备:毛笔、练习纸、宣纸等。教学环节一、导入师:推开书法的大门,让我们步入书法的学堂!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世人赞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形的舞、无声的乐!他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感受书法的魅力之——撇捺组合二、新授:(一)、教写“人”字。下面边看边用食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人字。(二)、教写“太”字。(三)教写“及”字。集体汇报:及字有两撇,一捺。两撇有轻重(粗细)师:在我们书法当中,如果碰到有2笔或2笔以上的相同笔划时,就要做到同画求变。书法艺术讲究的就是变化,所谓同画求变,就是相同笔划要写出不同姿态,比如及字这两撇,要有粗有细。(四)章法练习三、结束语:板书设计撇捺组合人斜撇斜捺八平捺课题第11课左右相对点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11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1.认识左右两点间的关系。2.能够正确书写“察、系、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1、激发书写兴趣2、培养书写好习惯。难点:掌握左右点的写法要点,把字写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方法:掌握左右点的写法要点,把字写像。准备:掌握左右点的写法要点,把字写像。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新课:左右相对点书写要点:察——朝向字中心,左右平衡系——上下和谐崇——点分远近读帖:1、观察“察、系、崇”字的特点:先观察笔画长短、粗细、曲直、向背整个字位置、距离、比例、空间2、书空训练 师示范字察、系、崇的写法3、说帖(笔画)长短、粗细、曲直、向背4、临帖 巡视5、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们对照检查,找出与字帖相像和不像的地方。6、学生复临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示范三、评比四、小结板书设计左右相对点察——朝向字中心,左右平衡系——上下和谐崇——点分远近课题第12课左撇右点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12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认识左撇右点中撇和点的关系。掌握字中左撇右点的处理方法,教材中范字的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左撇右点的处理方法难点:左撇右点的写法在具体字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准备:笔、墨、纸、砚、多媒体素材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1、游戏:汉字猜猜看根据图片提示,猜猜图片中甲骨文是什么字?2、根据图片,请学生大胆联想:看到这幅图你能联想到汉字里哪两个笔画组成的部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左撇右点》。二、学习新知1、请学生观察三个范字并思考:在左撇右点的字中,撇和点的形态都有哪些不同呢?教师归纳总结。a、引导学生分析“六”的用笔与结构特征。b、引导学生分析“其”的用笔与结构特征。C、教师示范“六”“其”的书写。边书写边强调书写要领,学生仔细观察。d、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练习“六、其”,教师巡视指导。e、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2、引导学生分析“典”字的用笔结构与特征。a、引导学生观察左撇右点在字中的形态变化。b、教师示范书写“典”,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C、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巡视指导。d、选出代表习作引导学生来点评,教师归纳总结。3、介绍结构的含义。a、讲解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名言。b、通过例字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结构的含义。三、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第12课左撇右点六其典不同:大小曲直粗细高低课题第13课四点分散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13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1.认知性目标:四点分散的形态特点。2.动作技能目标:掌握四点分散的书写技巧。3.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分析、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规范、端正的书写态度,提升审美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四点分散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描仿好以四点分散组合的例字。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方法:问题启发法、讲授演示法、观察分析法、练习体验法。教学准备:毛笔水字帖教学环节一、导入:(检查学生学习用具)1.板书课题2.激发兴趣;出示课文的范字挂图二、新授:(环节一)四点分散的认识观看视频,出示四点分散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四点分散的视频方法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环节二)1.出示四点分散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2.教师讲解示范笔画的写法(环节三)根据例字讲解:书写要点:①字中四个分散的点虽然是较小的笔画,但对整个字的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看。②点与点之间往往相互呼应,有着内在的关联。③在不同的字中,点的形态变化多样。(环节四)学生练习。气(氣:点向心,整齐有序。)炎(左右呼应,整体有序。)并(並:上下呼应,整齐有序。)(环节五)拓展园地。三、总结:板书设计第13课四点分散气(氣)炎并(並)课题第十四课横折竖折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总第14课时主备人刘海侠教学目标认识横折、竖折的形态特点。掌握横折、竖折的运笔方法和步骤。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横折、竖折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横折、竖折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教学环节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复习横画和竖画的写法。然后了出示课文的范字挂图,让学生认识范字的笔画,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没有学过的。

2、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横折、竖折。

2、出示横折、竖折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3、出示横折、竖折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