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复古计算与无线电展》_第1页
记《复古计算与无线电展》_第2页
记《复古计算与无线电展》_第3页
记《复古计算与无线电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复古计算与无线电展》2022年5月8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Linux用户协会与学生业余无线电协会承办复古计算和无线电展活动在于中区3号楼架空层成功协同圆满落幕举办了复古计算和无线电展活动。本次活动中,由学生业余无线电协会社长刘紫檀及两社社员共同筹借的复古设备得以“重见天日”,向我们再次讲述那个曾经属于它们的时代。摩尔定律曾预言,每隔18个月,计算机的性能就将提高一倍。这意味着,短短20年,计算设备的性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次复古计算展复古计算,筹办团队不是仅仅满足于让这些被时间淘汰的设备陈列展出,而是将其修复的同时上电运行,让参观者获得属于那个时代的交互、文化和操作体验——可以说是一门让旧硬件上电运行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让时光“倒流”的艺术。作为常与硬件打交道的作为常与计算技术打交道的无线电社员与LUG社员们,旧式荧屏的辉光对于我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在LUG活动室中,留存着老一代社员们遗留下来的各种旧硬件,或是龙芯MIPS笔记本,或是苹果最后一代PowerBook。而在网络信息中心的角落,悄然静置着一台DEC生产的80486-DX2处理器品牌机,即使曾是一个时代算力的骄傲,如今也埋没在故纸堆里。或许是听到了这些这些被时代淘汰的芯片们老旧硬件不甘的叹息,由业余无线电协会会长刘紫檀同学牵头的复古计算展览计划悄然开始筹划。为了搜罗更多更有趣的展品,也为了让喜欢复古计算的同学们看可以更好的参与进来,两社共同成立了复古计算和无线电展筹备QQ群,并且通过管指委、Linux用户协会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校内同学发出征集通告。··在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下,展览收集到了计算尺、8086兼容便携式计算机、486PC-98兼容机、PowerBookG4等复古计算设备,CRT电视机、VHS录像机、收音机、磁带机等复古电器设备。·……(准备部分,参与的少,帮忙补充)此外,展览展出的展品还得到了校内多位老师的支持。网络信息中心的张焕杰老师得知展览的信息,向筹备同学们借出了曾经在校园网上工作过的DEC486品牌机和CRT显示器。科大讯飞的方明老师,则贡献了曾经风靡的FC仿制机“小霸王”和电视机,以及几台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在少年班学院的代镭老师的帮助下,筹备组还借到了存放于少年班学院主控室内的库存串口鼠标器、MaxtorATA硬盘等硬件,以及Windows98、VisualStudio6.0等上个世纪的盒装软件。场地是参观体验中的重要一环。得知两社筹办展览的消息,中校区创新实践基地的崔峰老师同意我们在展览当天使用中校区3号楼架空层北侧的场地,并且提供了插线板和桌子来布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让复古计算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提供属于那个时代的操作体验。计划展出的DEC486PC机,因为原配的540MiB康诺硬盘已经无法正常读取并且引导,筹备组要寻找一块合适的ATA硬盘进行替换。同时,该机BIOS不支持由CD-ROM驱动器进行引导和启动,而3.5’’软盘驱动器又会在引导时提示读取失败,筹备组同学只能选择将系统镜像直接写入硬盘中。由于该机BIOS年代久远,对于硬盘驱动器需要手工设置C/H/S参数,而稍后十年中流行的ATA硬盘均为数十GiB,这曾一度对修复工作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不过终于,在展览前几日,刘紫檀同学利用86box和ATA标准大概猜测了BIOS读取大硬盘时卡住的原因,将C/H/S参数手工设置为了1023/16/63,并且关闭了13H磁盘读取中断的”LBAConvert”选项,最后让该机可以成功读取主引导记录,并且引导硬盘中前503MiB安装的MS-DOS7.1和Windows98操作系统。至于展览所展出的AmstradPPC512便携式计算机,则因其软驱只兼容3.5‘’720KiB磁盘,拷贝内容颇费了一番功夫。 时间来到5月8日了约定好的展览的那天,在九点的阳光眷顾不到的架空层实践中心里实践基地中,摊位已在桌子上铺展开来。近处是无线电设备展区,稍远些是各年代的主机,远处则是与“旧时代计算机“密切相关的3.5’’,5.25’’和8’’软盘与盒装CD-ROM发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古早程序。大厅中,旧物错落而设,踱步其中,唯有回忆斑驳。社员们和前来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三两成簇而谈,四五环屏而观。社员们和前来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三两成簇而谈,四五环屏而观。本次展览在复古计算之余,还融入了曾经颇为流行的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科普介绍。业余无线电协会提供了协谷G90S短波电台、ICOMIC-R71E短波接收机、宝峰UV-5R手持电台和德生PL-680收音机等设备送展,还有用于拍发等幅电报的多种电键以及配套的天线以供把玩。而在中间这聊谈的火热的,正是呼号为BH6AIK的业余无线电协会的成员社员张逸凡,,他在向围观的同学听众们细心地介绍业余无线电的玩法与意义,以及无线电设备和无线电与通联的基本知识。虽然据他所说他才入坑不到一年虽然加入科大学生业余无线电协会的时间协会尚不足一年,但他在讲解过程中的热情与流利,通联示范中的随性与娴熟,暗示着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在经过关于频率划分、摩尔斯电码和电波传播规律的科普后,不少同学都对这一爱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显得跃跃欲试了。协会也在其中安排了一些实践环节,如指导新人使用中国科大集体业余电台BY6DX的呼号通联合肥本地友台,用收音机接收位于陕西西安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播发的摩尔斯电码并解出对应的字母(BPM),聆听来自欧洲和大洋洲的广播节目,寻找空中交通管制(ATC)语音信号等。从业余无线电的基础波段介绍到实际室外通联时的规范,再到授时中心信号的收听监听、历史通联活动的回顾,这些无线电相关的一切都散发着信息超视距传输的魅力。然而也许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提供了信息远距离传输的另一种模式,无线电的通联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竞争,不得已成为了一种小众爱好。张逸凡同学曾感慨中国13亿人,却只有几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我想这未尝不是因为互联网在中国来得太快,业余无线电还没来得及普及。复古计算的“明星展品”之一是之前由刘紫檀同学负责修复的DEC486微机。来参观的同学,很多都对这台32MiB内存,66MHz主频,并且装有VGA显示卡,14GiB硬盘的“大屁股电脑”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台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在展览时好奇的同学的帮助下又安装了VisualC++6.0——大家纷纷惊讶于504MiB的分区里,操作系统只占用了250MiB,而编译器和IDE也只需百兆出头。看到IDE熟悉的界面,有的同学开始体验在Windows98上复习自己的C语言程序设计。而同学们正围观着的,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那台DEC生产的搭载80486的主机。(我听说这台机器是现场装的98,不太清楚细节)(装上Windows98部分)(胖头的显示器放弃了沉默的权力,古老的集成电路里迸发出新的生机。) “我晕,原来你也网上冲浪啊!”筹办团队中不少人对于互联网最初的记忆,都是拨号上网时调制解调器滴滴答答的拨号声音。本次展览中,筹办团队精心准备了由一台实达56Kbps串口调制解调器、一台TCL电话交换机和一台LenovoThinkPadX61笔记本内置的调制解调器组成的简易拨号上网体验平台。安装有Windows98的DEC486微机,通过串口连接实达调制解调器,再通过电话线和电话交换机连接到运行有PPP服务的X61笔记本,该笔记本再通过以太网连接到作为网关的笔记本,这台笔记本运行有NAT服务,可以将数据包转发到eduroam无线网。服务配置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先是HyperTerminal的“非法访问”,再是作为接入服务器的X61笔记本上运行的RRAS服务无法启动。但好在,各种“复古问题”经过详尽的资料查询和反复实验被一一解决,这台电脑最后终于连上“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赛博飞升”,大家激动之余纷纷拍照。网络,让计算机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可能。这也许并不是夸张,因为如果没有网络,计算机只能实现信息的快速处理,但不能进行信息的高效交换,无法与生活需求匹配。于是LUG的老社员们围绕在这台机器旁边,正想方设法地为其搭建无线网络到拨号上网的协议栈,以使其实现“赛博飞升”,与如今的互联网接轨……(联网技术细节补充)在这台DEC486微机旁边,其貌不扬的“上网本”却内藏玄机。该笔记本采用龙芯中科开发的龙芯2F处理器,从BIOS到操作系统均为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不少同学也登入系统,细细欣赏cpuinfo中的“ICTLoongson-2”字样。与此同时,一旁装了Linux的龙芯笔记本也正供人把玩,想来也是十余年前的设备。由于性能制约,本机上多用户模式下仅运行一个自动补全的zsh也时常卡顿。然而由于可以联网,用来ssh到远程主机便可以自欺欺人,假装流畅地使用Linux。PC-98是NEC公司独立设计的一系列个人电脑产品的略称,而本次展出的“PC-98兼容机”EPSONPC486NAS2对于电子无论是PC-98音乐和东方Project游戏音乐的爱好者来说都是,还是埋伏在树丛的越共们,这款PC-486NOTE是不容错过的展品。这款90年代的膝上计算机,搭载着东方系列真正的起源。、古铜烁金般的屏幕主色、网点与栅格交织出的纹理细节、略带拖影的视觉效果、干涩又略吵闹的背景音乐,这些要素加在一起,原汁原味的还原了东方Project旧作的表现足以组成越共们最初的感动。除了东方系列作品外,参展者还特地演示了如何在这一设备上利用合成器声卡音色进行编曲以及其背后的原理,着实令人大开眼界。折腾设备虽好,时间长了却也未免疲劳。展览最内侧的设备可谓最为“复古”,一把对数计算尺吸引着不少人的目光。对数计算尺可以比较高效的计算乘法、三角函数和开平方等操作,是计算机出现之前的“利器”。除了计算尺,展览还展出了盒装CD-ROM软件和各种型号的软盘。这最后一桌各式软盘的陈列,正好换换脑。一位参观的同学幽默地说:“今天终于见到了保存按钮的实体手办!”从VS6.0到windows98系统的厚重安装盒,我们可以想象软驱时代安装软件的艰辛。从3M公司到Bruker公司的巨大软盘,我们不由猜想这些软件是哪些仪器的驱动。随后我们可以看到复古计算的极致——计算尺。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科大学长和科研人员就是用这样一把密匝着无数刻度的计算尺用对数法则进行乘除法运算,这当然是如今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