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1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2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3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4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郭美丽课件第一课时一、简介冯志、杜甫。二、阅读课文,编写杜甫年表,落实能力训练。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深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教师指导:

人物年表是人物传记写作前的重要的准备工作,又是读者了解人物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的捷径。它的形式有两种:文字表述和表格。长安十年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746747750751.正751秋

751

751

752秋

753.8754

755.10流亡生活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755756.5756.6.12

756.8756.9757.正757.8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757.10757.11—758.6758.6后

758.759.3

第二课时教师下发范例,学生比较。阅读指导(可分不同角度)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重点阅读“长安十年”部分,填写表1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长安十年(746—755)

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②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长安十年(746—755)

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②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总结:长安十年追求功名但改变不了经济的困顿;身处上层但“入污泥而不染”,抨击上层黑暗社会。艰难生活的磨砺,使杜甫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阅读“流亡”

,填写表格2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流亡(755—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

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流亡(755—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

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总结:安史之乱中,他饱尝人间苦难,他把眼睛向下看,用高度写实的技巧写出旅途的经历和家境的穷困,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奠定了向“诗圣”前进的基础。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填写表格3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

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

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

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

“三别”之一《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

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

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

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

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总结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

12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有健儿的死伤,

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

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像。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

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兵车行》:长安五年的生活,使杜甫目睹人民遭受徭役、兵役的残酷剥削,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丽人行》:讽刺杨氏姐妹荒淫无耻的生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篇划时代的杰作,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和伟大的人格,反映安史之乱前的社会实况,此时的杜甫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春望》、《月夜》:由安史之乱中个人的感受展现了整个社会百姓的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惨景。《羌村三首》:一年流离失所之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北征》:与《五百字》相媲美,表现了他对当前局势的意见,是安史之乱期间又一篇现实主义杰作。《三吏》、《三别》:反应安史之乱期间人民的痛苦,并深刻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抵御强敌和百姓苦难之间的矛盾。杜甫的思想转变总结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

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他的诗里时时透露出一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但无论怎样都没有使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第三课时结合杜甫诗歌,说说杜甫的思想转变。走近杜甫,感受人格。走近杜甫,感受人格。一、杜甫与时代的关系(1)杜甫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2)杜甫在这个时代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父亲、丈夫、臣子、贫民难民、诗人。(3)是否是时代成就了杜甫?补充苏轼的类似境况,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奸臣当道战乱频繁皇帝昏庸性情选择命运巧合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看,杜甫一生是悲剧吗?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苏东坡只怕株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末,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二、杜甫的人格魅力(1)杜甫在坎坷的的个人遭遇中,有哪些与我们相同的表现?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杜甫身上什么是最可贵的?最让你受启发的?

——生存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自己。

苦难中仍然念及他人。

文学上的孜孜以求和出众的才华。推己爱人,心忧天下。他的诗里时时透露出一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但无论怎样都没有使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3).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歌博采众长,全面继承了自《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文学巨匠。杜甫诗中洋溢着崇高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是他吟咏的主题之一。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推己及人的献身精神把高尚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在一起,成为后人模写典范。到了两宋,由于理学观念深入人心,也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一些理学家对杜甫的忠君思想大力发挥和歪曲,对苏轼所说的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大肆渲染,甚至把杜甫诗比附六经,开后来尊杜甫为“诗圣”之先声。同时,杜诗是集大成者,为不同兴趣爱好的人提供了模仿的可能性,如诗家之“圣人”。明以降尊杜为“诗圣”也多寓道德评价。第四课时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时代有关,安史之乱.和自己的遭遇有关,个人的穷愁困苦,颠沛流离.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出身“奉儒守官”的家庭,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心忧黎元社稷的情怀.总结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