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1页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2页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3页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当今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打工成了大量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由于受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批农民在进城的同时只能将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抚养,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下面,笔者浅谈一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及教育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留守学生则认为反正毕业之后学技术,去打工,照样赚大钱,成绩无所谓;有的认为是为了父母才被迫呆在学校的。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对我镇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学生成绩差,调查发现他们中只有3%的成绩优秀和2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77%。2、注意的集中性品质差,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学生虽然很想学习,但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他们更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在教室内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久而久之,有些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恶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3、亲情饥渴。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4、孤僻。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心理;他们在行为上常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课后不愿参加各种活动,不合群,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较差,性格抑郁,心理承受力低;即便是与教师交往也显得生疏,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态度;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游戏。5、逆反。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却表现得更加突出。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体验,他们爱与人对着干,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总是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他们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二、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家庭教育的缺失⑴、缺乏父慈母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父母与儿童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儿童以后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因为他们在面临危险的情境时常有父母在场,在面临困境时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在他们不确定的情境中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在他们烦恼、忧愁或悲伤的不安宁时期有父母来抚慰和排解。⑵、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由于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更谈不上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2、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寄宿学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是由班主任负责。而班主任负担极重很难深入细致地关心所有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变化快、充满活力和朝气、富于好奇和想像、情感丰富而又脆弱的主要时期,他们由于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和帮助,反而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缺乏生活的乐趣,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加之有的教师方式粗暴,用体罚、辱骂等极端行为管教学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得他们害怕学校。在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变得烦躁、易怒、嫉妒、猜疑等,产生逆反心理。3、学生自身素质差⑴、自我调控能力差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0%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8%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⑵、“自我认定”不成熟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一个男学生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时少言寡语,与别人不沟通,常遭一些调皮同学欺侮,就以暴制暴,从此就认定人要比别人凶,就能比别人出色;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根据我校初中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统计,我校600多位学生中,其中近200人属“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近30%,他们中有40人或多或少在自我认定上出现问题,占“留守儿童”的20%。4、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有些村、有些家庭,在春节期间,赌博风、迷信风盛行,有些大人不知其害,甚至让子女参与其中,严重地污染了子女的心灵。有的家庭出现了不该让子女干的、不该让子女看的,不该让子女听的,都让他们耳闻目睹,插手染指了。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因此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要建立亲子沟通的渠道。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每个月与子女就读的学校老师联系,与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若不能回家,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既增加亲情,增加知识,也可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又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使留守学生能够时时沐浴在父母、师生的亲情之中,摆脱孤独、无助的阴影,形成健康、活泼、开朗的心理素质。二、加强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因此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改进:1.建立留守儿童辅导档案学校要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各班班主任建立辅导档案,将这部分孩子状况: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母姓名,外出时间,外出地点,工作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联系方式,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监护人、托管人联系制度,详细记载这些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托管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记录他们的思想、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个人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间地联系交流;要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教师要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帮助解决教育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2、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师和各班主任关心留守儿童,有责任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快乐成长。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选聘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对留守学生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学校政教处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专题会议,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留守”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