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上海金川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温情感动岁月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当时心灵的震颤,我知道那就是感动。何姐已过不惑之年,她是典型的东北大嫂,喳喳呼呼,粗心大意,一个女人整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这样给她下定义。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可是,有一天她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不,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这人儿粗中有细。”“啊?不会吧。”见我露出显然是怀疑的神色,她一笑,笑得那么神秘而自信。这种表情是我和她认识这么久以来从没有见过的。于是,她给我讲了那个故事:“我有个老师姓高,私下里同学们都叫他老高。那会儿,从小学四年级一直教我们到初中毕业,那可是七八年的感情。他对我们真是好哇,就像父亲。带我们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没说的!那时我就像个假小子,整天悠悠荡荡,和男生打成一片,不像别的女生心细会关心人。我想,那时他对我的印象就和你们现在一样吧。”她停顿了一下,吸了口手中半截的香烟,慢慢地呼出来,在烟雾中她的脸有些模糊。“快说啊,后来怎样了?”我追问。她抬眼看看我,接着讲起来:“但是,有一次,我彻底让他改变了对我的印象。那是毕业多年以后的事了,几个老同学凑在一起要去看老高,他们中有几个做生意发了,所以在路上买了不少礼物,各种高级营养品,乌龟王八精什么的,还有进口水果,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整了不少。我们大包小包地拎着去老高家。老高见了我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一番寒暄后,同学拿出了各色礼品,脸上满是得意,好像在说,怎么样,老高,没白教我们一场吧。老高一样一样接过放在身边的桌上。最后,轮到我了,我就这么一下子掏出了我的礼物一盒上好的龙井。老高愣了一下,然后就接过去紧紧地拿在手里。他有些奇怪地问:‘丫头,你怎么知道我喝茶?’我说:‘还记得吗,你带我们一班同学去下乡,都住在老乡家。那时条件挺苦的,我们都喝老乡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可您,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多渴,您都会用大锅点把柴烧点水泡茶叶沫子喝。当时,我就想,您一定特别爱喝茶,等我工作挣了钱一定要给您买点好茶叶,解解馋。我说的对吗?’老高连连点头:‘是啊,那时挣钱不容易,还要养家,只好喝点茶叶末了。你这鬼丫头,心那还真细呀。’他脸上泛着笑,眼睛亮亮的。我知道他是被理解感动了,因为我还细心地发现了藏在他眼角的泪……”听着她的讲述,语气平淡,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却被她感动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当时老高的惊奇与欣喜。是啊,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有了理解,这世界才会有更多的感动。我不会忘记这个故事,还有那包上好的龙井。18.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何姐喳喳呼呼粗心大意?联系上下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9.怎样理解文中写到的何姐的“粗”?20.本文用对比手法写人物很有特点,请说明文中用了哪几种对比并指出其作用。21.试分析何姐的“细”细在何处,为什么令人感动?参考答案:18.写她“粗”的一面,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为众人的思维定势作说明,也为后文的“细”的描写作铺垫。
19.何姐的“粗”,不是粗野,而是粗犷豪放,有直率,心直口快的特点,是那个独特的“东北大嫂”何姐的性格,与后面写到的“细”是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
20.(1)对比:①何姐自己的粗与细的对比;②我对何姐前后两种不同认识的对比;③其他同学对老高和何姐对老高的态度的对比;④老高对何姐的态度和对其他同学的对比。(2)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何姐粗中更有细的性格特征。
21.何姐的“细”体现在她对老师的生活细节观察得很仔细,对老师爱好及生活习性注意了解,是一个有同情心、善良、直率的纯真的学生,是一个关心、爱护他人的好学生。而且她的“细”中包含着理解,包含着关爱和尊重,人世间最真诚的感情,是充满温情的感动。【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概括出第二段内容及表现的人物形象;可根据“粗心大意”“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思维定势。”进行概括;人物形象:粗心大意。在结构上,由下文为老高送茶叶可知,此段在结构上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题详解】试题分析:可根据何姐的言行举止及作者描述性议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如“豪爽大气”表现了何姐粗犷豪放的性格;“不,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这人儿粗中有细。”表现了何姐心直口快的性格。后文为老公送茶叶,表现了她心细的一面。综合起来可得出答案。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可先找出文中的人物,然后分析他们对何姐的情感态度变化,再答出这种对比的作用。如何姐的粗与细的对比、“我”对何姐的前后认识对比等;在答作用时,要理解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即何姐的粗中有细的性格。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何姐为老高送茶叶这一段内容来分析何姐的“细”。如“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多渴,您都会用大锅点把柴烧点水泡茶叶沫子喝”可从何姐的观察细致、了解注意等角度作答。感动的原因,可结合着何姐的形象特征,从她看望老高时送茶叶这一行为来分析其体现的关爱与理解,温暖与真情。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精神病患
这是一所三甲医院,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喧嚣至极。
不论什么天气,傍晚时分,她都会来这儿坐着,在门右边的石级上。
每次一来,都是先垫上一块布或什么,然后就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舍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问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痛患者。”“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16.小说中的“她”主要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概括并具体分析。(4分)
17.第三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分)
18.小说命题为“精神病患者’,血蕴何在?(3分)
19.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玉姑刘绍棠老头子外号金二榜眼,是看守通州文庙的执事。多年来在孔圣人的脚下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鬼迷了心窍。女儿玉姑,六岁那年许配给通州孔教会大司务的小儿子。这位大司务满肚子孔孟之道,周公之礼。不料,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一命呜呼。金二榜眼打发女儿玉姑披麻戴孝,陪灵跪祭,他当众宣告,好马不配二鞍,贞女不嫁二夫。那时玉姑年幼,觉得好玩,不感到可怕。玉姑长大了,才知道一辈子守寡可不是儿戏,就央求老爹给她另找人家。马勺天天碰锅沿,早晩得砸锅。正巧新开张了尼姑庵,金二榜眼就逼迫女儿出家。谁想在送女皈依佛门途中,他抛下玉姑,只说女儿被水鬼拉了替身儿,遮了他的脸面,拆散了亲生骨肉。玉姑虽不是千金小姐,却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下嫁叶三车,栖身窝棚屋,感到百般委屈,常常自叹红颜薄命。她整日郁郁寡欢。等叶三车放工回来,就拿丈夫出气。讥诮、挖苦、白眼、呵斥……由着性儿,变着法儿,把叶三车揉来搓去。在叶三车的眼里,玉姑是个金枝玉叶的贵人,嫁个泥腿子,也真是凤凰没有落到梧桐树上。他本来脾气温和,心里觉得对不起玉姑,欠着玉姑十分的情,更不忍心惹她伤感,任她揉成团儿,搓成线,从不肯粗声大气顶撞她。有个丈夫,虽不是一棵梧桐树,到底要比孤身空房守寡强得多,不到几个月,玉姑便呱呱坠地生了一个儿子。生在三伏,奶名就叫伏天儿。灯下,玉姑给伏天儿绣花肚兜,叶三车跟她脸对脸儿坐着,伏天儿滚在他怀里,骑在他脖子上,就像一只小山雀儿,在大树枝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欢叫。玉姑忽然瞪了丈夫一眼,“养不教,父之过。快叫他安静下来认字儿。”叶三车连忙把伏天儿紧紧拢住,笑着说:“伏天儿,小马驹子戴笼头,听你娘开讲。”玉姑停下针线,从身边拿出一只花荷包,捏出一个写着“人”字的字方儿,问道:“伏天儿,这个字念什么?”“不是早就学过了吗?”叶三车觉得是小看了儿子的文才,有失儿子的身份,“连我都认得不差,还难得住我们伏天儿?”“你懂得什么?”玉姑脸一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叶三车没有妻子的学问大,只得俯首帖耳。伏天儿正眼也不瞟那个字方儿,便咬字不清地念道:“银(人)。”“你是什么人呢?”玉姑进一步考问。伏天儿眨巴眨巴乌溜溜的圆眼睛,小脑瓜儿里打了个闪,心里转了个圈儿,答道:“我系(是)土梦(命)银(人),也系(是)苦梦(命)银(人)。”“下流坯子!”玉姑一声断喝,“你长的是拿笔杆儿的手,富贵金命人。”立马逼着伏天儿一字句把她的话学说一遍,伏天儿一字一句一个泪珠儿。“你吓着了孩子!”叶三车心疼地把伏天儿贴在胸口,“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恼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学,老何为?”叶三车见妻子动怒,噤若寒蝉。玉姑恨不得儿子一夜之间中状元。伏天儿六岁进学堂,这在花街,可是史无前例。儿子年年甲等第一名。可惜玉姑没有亲眼看到儿子金榜登科,披红插花跨马游街,就在伏天儿念到六册书的时候,她得了干血痨。寒霜单打独根草,玉姑一天比一天病重,眼见着熬得过初一,熬不过十五了。自从她病得起不了炕,就打发伏天儿到蓑嫂家借宿,生怕儿子沾上她身上的晦气。窝棚小屋,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玉姑已经感觉自己这一盏灯油快要熬干了,催逼着叶三车赶快把伏天儿抱来。玉姑目光散乱,泪影迷蒙,已经没有力气抬起手来抚摸一下娇儿的脸蛋,气喘吁吁地说:“伏天儿……跪下,替娘……给你爹……叩头谢罪……”玉姑的身子一阵比一阵冰凉,紧一口慢一口捯气儿,十分费力地掀动两片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个字:“磕……头,求……他……别娶……后……娘……”“我怎么敢,怎么敢呀!”叶三车哭天抢地,“日月星辰都长眼,我叶三车胆敢忘恩负义变了,死在亲生儿子的棍棒之下。”玉姑含笑闭上了眼睛,像一朵凋谢了的睡莲花,静悄悄地安息了。叶三车把她葬在自家的小院里,而且,坟头上搭起一架豆棚,遮蔽玉姑的阴宅不受冷雨凄风之苦。这在花街的历史上,也是破了例。(选自《花街》,有删改)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玉姑父亲的外号、职业、工作特点等,给人以新奇感,增强阅读效果。B.文章把玉姑和叶三车对孩子教育上的一些做法进行对比,幽默中有悲伤,引人深思。C.玉姑一怒,叶三车就噤若寒蝉,写出了叶三车处处受妻子制约、在家毫无地位的处境。D.本文用比喻写玉姑,“凤凰”写其与众不同,快要干的“灯油”写其快到人生尽头。8.文章开头写玉姑父亲的相关情况,分别与下文的哪些情节相关联?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全文,探究“这在花街的历史上,也是破了例”的意蕴。参考答案:7.C
8.①写外号金二榜眼是写其多智谋,与下文设法放走玉姑相关;②写他是通州文庙的执事,与下文玉姑自叹和教导伏天儿的情节相关;③写他在孔圣人的脚下晨昏三叩首,与下文把玉姑许配给孔教会大司务的小儿子并不让女儿另嫁相关。
9.“破了例”是指玉姑死后叶三车把她葬在自家小院里,且在坟头上搭起一架豆棚为玉姑的阴宅阻挡冷雨凄风;写出了玉姑的不同寻常;写出了叶三车对玉姑的挚爱。【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处处受妻子制约、在家毫无地位”是错误的,表述绝对化。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情节的完整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和把握情节的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看缩写情节为后文哪处情节埋下伏笔,即相关联。本文开头写到老头子的外号为金二榜眼,写出了玉姑父亲的足智多谋,正式因为他足智多谋才有了后文在送女皈依佛门途中,抛下玉姑,只说女儿被水鬼拉了替身儿,遮了他的脸面,拆散了亲生骨肉的事件。写他是看守通州文庙的执事,对女儿也耳濡目染,所以玉姑在教导伏天读书时引用的都是儒家经典中的句子。写到他多年来在孔圣人的脚下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鬼迷了心窍,才有后文他把玉姑许配给通州孔教会大司务的小儿子,而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一命呜呼之后,金二榜眼打发女儿玉姑披麻戴孝,陪灵跪祭,他当众宣告,好马不配二鞍,贞女不嫁二夫的情节。【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探究文中句子意蕴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探究题要立足文本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内容分析。文章结尾写到“这在花街的历史上,也是破了例”,“破了例”指的是前文提到的玉姑死后叶三车把她葬在自家的小院里,并且坟头上搭起一架豆棚为玉姑的阴宅阻挡冷雨凄风的情节。通过前面对叶三车本来脾气温和,心里觉得对不起玉姑,欠着玉姑十分的情,更不忍心惹她伤感,任她揉成团儿,搓成线,从不肯粗声大气顶撞她的情节的描写,可以看出玉姑生前,叶三车对她百依百顺,死后又在坟头上搭起一架豆棚为玉姑的阴宅阻挡冷雨凄风的情节,从而看出叶三车对玉姑不同寻常的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参考答案:10.D
11.B
12.D
13.(1)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2)您匡正恢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这段话是说“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经到齐王那里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宴会,召集董艾等人一起讨论时政”,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冏”“之”“绍”“董艾”,然后依据语法关系和句意进行排除,如“谦顺”是形容词,修饰“报”的状态,“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谦顺以报”是偏正短语,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诣”意思是“到”,主语是“绍”,故“绍”应放在下一句中,这就排除B项,故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错误,从文中来看,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时,嵇绍直言劝谏,而非当面。“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嵇绍拒绝齐王操琴取乐时用的是推脱致辞,而非“直言”。故选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垂”,使动用法,使……流传;“大行”,大的德行;“受”,得到;“大名”,好的名号;“细行”,小的德行。第二句中,“匡复”,匡正恢复;“轨”,遵循;“垂”,使动用法,使……流传;“之”,代词,代指美名。【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长到十岁就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孝顺恭敬。因为父亲的原因获罪,安居在自己家里。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上有这样的话‘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嵇绍的贤能正好和缺少的人才相对等,应当加以表扬征召,请求任命为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如您所说的,就能够担任秘书丞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于是就发布诏书征用他,起家为秘书丞。嵇绍到洛阳,接连升迁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也,特别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延祖担任吏部尚书,就可以使得天下不再遗漏人才了。”沛国戴晞年少有才智,当时的人拿将来能成大事赞许他,而嵇绍认为他一定不成大器。戴晞后来担任司州主簿,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斥退,州里民众称赞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身份受到宠爱,年纪轻轻占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绍拒绝不答应。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当时正在官署,因为不亲近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升任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逝,太常奏请加给他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管礼的官员向人情妥协,谥号不能够依照原则。陈准的谥号是错的,应当给他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下达给太常。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的官员都很害怕嵇绍。齐王冏辅助政事以后,大肆地兴建房屋,骄奢更加严重,嵇绍上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为住低矮房而被人民称赞美德,唐虞因为住茅草屋而彰显美德,应当省去起房造屋的麻烦,深思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经到齐王那里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宴会,召集董艾等人一起讨论时政。董艾对齐王说:“嵇侍中善于音乐,公可让他弹奏乐器。”左右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说:“今日办高兴的事,你为什么吝惜这个呢?”嵇绍回答说:“您匡正恢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我虽然浅陋无知,却惭愧地在皇帝身边充数,腰间系丝带头上戴官帽,在朝廷上来回走动时腰间的佩玉发出声响,我怎么可以拿着乐器,做伶人做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参加私宴,弹奏乐器就是不敢推辞的事了。”齐王冏特别地惭愧。董艾等人也不好意思地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好遇上亲王的军队在荡阴打了败仗,百官及侍卫都逃散了,只有嵇绍严肃地端正冠冕,用身体捍卫,在鸾驾前交战,飞箭像雨点一样密集,嵇绍于是在皇帝身旁被害,鲜血溅到了皇帝的衣服上,天子深深地哀叹他的死。等到事情平定以后,皇帝身边的人想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
凭借
B.因击沛公于坐
于是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称王
D.沛公起如厕
往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沛公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一组是(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③固不如也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1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5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参考答案:9.B
10.C
11.B12、(1)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2)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故”、“出入”、“非常”与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1分。)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顾笑武阳
顾:照顾。B.诸郎中执兵
兵:兵器C.秦王还柱而走
走:逃跑。D.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在古时指书写礼单和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B.乃朝服,设九宾: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C.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D.必得契以报太子也: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叙述了荆轲借献图之机行刺秦王、失利被杀的过程。B.文中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的荆轲形象。C.侍医夏无且想用自己随身的药囊捉住荆轲,解救秦王。D.文中描写了秦王遇刺时惊惶失措、事后惊魂未定的情状。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参考答案:10.A
11.D
12.C
13.(1)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得分点币:礼品,遗:赠送)(2)用匣子装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将它送出去,派遣使者把这些告诉大王。(得分点:函:用盒子装、闻:使、、、闻)【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顾”,结合前后内容“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前为谢”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回头看。【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项,“长子继承制”错误,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所生之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提”解释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分析可知,应该是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提”应该译为掷、砸等。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如本题,需要注意“提”的意思,联系上文内容“无以”分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固定人名字保留,“币”译为礼品,“遗”译为赠送。(2)“函”译为用盒子装,“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使”译为派遣,“闻”译为使……知道(使动用法)。参考译文:到了秦国以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士。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们仓猝间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正在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左右的人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于是(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于是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常识培训体系构建
- 口腔护理刷牙顺序规范
- 解除合伙协议协议书
- 足球发展框架协议书
- 食堂共管账户协议书
- 鲁南地质工程协议书
- 露天采矿承包协议书
- 购销合同变更协议书
- 防汛物质供货协议书
- 重庆股权转让协议书
- JJG 40-2011X射线探伤机
- GB/T 33217-2016冲压件毛刺高度
- GB/T 31765-2015高密度纤维板
- GB/T 21618-2008危险品易燃固体燃烧速率试验方法
- GB/T 19165-200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 品质管理概念培训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拟行路难》课件26张
- 西安市非学历培训机构公示表
- DB64∕T 802-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维修记录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