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_第2页
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_第3页
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_第4页
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化技术导论

主讲教师:马佳琳联系方式:86578336软件学院410办公室QQ:174905190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工业社会:

二百多年以前,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人类的“体能”,力举千钧,日行万里。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2、信息社会:

六十多年前,在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科学的指导下,人类发明了晶体管和电子计算机,人类不但有更强的“体能”,而且有更聪明更敏锐的“脑袋”,智力得到“放大”,记忆力更强,反应更灵敏,更迅速,计算更快更准,控制更精确,自动化、智能化使生产力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由两部分构成

1、科学基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2、技术基础: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信息是用数据作为载体来描述和表示的客观现象,信息可以用数值、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表示,信息是对数据加工提炼的结果,是对人类有用的知识,信息是具有含义的符号或消息,而数据是计算机内信息的载体。

信息不随载体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特征1、客观性: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2、适用性:信息对决策十分重要;

3、传输性:可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传输;

4、共享性:传送给多个用户,为多用户所共享,其本

身并无损失。信息技术的定义基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与信息的生产、处理、存储、通信、交换、传播和利用相关的各种技术信息技术主要构成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划和业务流程。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业务运营与管理;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企业整个供应链聚合在网络世界上进行协同管理,真正实现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1.企业信息化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并彻底改造了企业的产品研发、制造、办公和管理,使传统的人工作业工具发展成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概况地说,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研究、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2.企业信息化必须走两化融合之路信息技术作为崭新的工具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运作方式,改变着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生存环境。企业生存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信息的丰富性、流动性和价值化。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需要围绕着信息的获取、传递、共享和应用来展开。企业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使人、技术和过程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发展和形成核心能力,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在100年前已完成工业化,其企业信息化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我国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组织管理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我们不能等工业化完成后才开始信息化或停止工业化只搞信息化,而应该抓住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机遇,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通过工业化为信息化打基础,走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融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路。摘自雷博士《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信息技术(IT)

信息技术(IT)是指信息的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及其应用的技术,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可能是机械的、激光的、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遥感遥测、卫星导航定位等领域,它们在扩展人的信息感官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信息化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发展阶段,主要是由于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而引发社会的结构性变化。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增强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信息化内容

信息化内容主要包含六个要素:①信息资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②信息基础设施:各种有线或无线的骨干网络,以及相关的支线网络;③信息应用系统:各种MIS、ERP系统和像金税、金关、金卡等应用工程;④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和管理人才⑤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拥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和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⑥适合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信息化工程的定义

工程是指将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一般是指比较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工程是指信息化建设中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

信息化工程的范畴涵盖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自动化系统工程、智能化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和防雷接地工程、软件工程、智能卡应用工程、数字地球、数字化工程、系统集成工程,以及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和项目。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为信息时代)指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大规模地生产和利用信息与知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信息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信息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信息社会将是知识密集型社会;人类社会将走向小型化、分散化和多极化。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信息成为社会的战略资源(2)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信息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信息高速公路(IHW)信息高速公路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形象比喻,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来的,是一个交互式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它以光纤为“路”,以电话、电脑、电视、传真等多媒体终端为“车”,既能传输语言和文字,又能传输数据和图像,使信息的高速传递、共享和增值成为可能,并提供教育、卫生、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广泛的信息服务。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有条件者可以上网,并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而无条件者则只能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从而造成信息化水平的巨大悬殊。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新闻广播中则直接把数字鸿沟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公元前都江堰工程2、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3、20世纪60年代

航天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4、20世纪80年代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行为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1)自然系统(2)人造系统①工程技术系统②管理系统③科学体系(3)复合系统(4)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5)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6)实体系统与虚拟系统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1)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2)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3)动态观点(4)最优化观点控制论的发明

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这个新领域涉及到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轰动了全世界。按照这一新的图景,一切物质存在,不管是天体、生物、机器直到人类社会以至于人的思维过程,都构成一定的"系统",具有不同形式的控制、反馈功能。这就要求一切科学研究打破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方法,着眼于整体研究。

控制论定义:现代的自动机器和人都是由感觉装置、动作装置、传递信息的系统(神经系统)所组成的一种系统。自动机器和人都是在接收、处理、传递和存贮信息,并利用信息去完成动作,实现与外界的联系。在系统工作中,反馈控制给定控制信号使动作装置(器官)动作。动作结果由感觉装置(器官)检测出来,并反馈回去与给定信号相比较。如果比较有偏差,偏差信号会继续控制动作装置(器官)动作,直到偏差信号消失为止。根据这一理论,一个机械系统完全能进行运算和记忆。1940年,维纳开始考虑计算机如何能像大脑一样工作。他发现了二者的相似性。维纳认为计算机是一个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的系统,只要这个系统能得到数据,机器本身就应该能做几乎任何事情。而且计算机本身并不一定要用齿轮,导线,轴,电机等部件制成。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为了证实维纳的这个观点,甚至用石块和卫生纸卷制造过一台简单的能运行的计算机。控制论的基本方法

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控制论的理论、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撇开各门科学的性质和特点,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原理,往往能够寻找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控制方法。控制论的基本方法是黑盒方法、类比方法、功能模拟方法等。黑盒方法

黑盒是指不知其内部构造细节,只知其外部功能特性的系统。所谓黑盒方法,就是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外界对系统的影响)和输出(系统对外界的影响)的外部观测,而不需要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剖析,来对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黑盒方法是探索复杂大系统的重要工具。利用黑盒方法,可以不考虑系统内部具体的物质构造细节和能量转换形态,只需将其中的信息传递、变换和处理过程抽象出来,通过对输入与输出的信息观测、分析研究,就可以探索各种不同领域的、不同物质构造和能量形态的控制系统的内部的过程和机理。类比方法

类比就是类似、比较的意思。类比方法是基于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共性),进行模拟、比较、联想、推理的科学方法。在控制论中,利用类比方法,研究了自动机器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相似性,发现了它们在控制与通信过程中都以获取反馈信息作为实现有目的性行为的重要条件的共同规律。并且,从生物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自修复、自繁殖等控制和调节机制中得到启发,提出了自动机器设计的新概念、新原理,产生和发展了控制论系统的新的设计思想;研制了具有类似于动物的某些行为,被称为控制论动物的自动装置。系统辨识与系统仿真

在控制论的研究中,运用黑盒方法和类比方法,还进一步发展了系统辨识与系统仿真方法和技术。

1、系统辨识:是利用实验观测数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辨识模型的参数。

2、系统仿真: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或技术模型,对实际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特性,进行模拟试验和分析研究。功能模拟法

功能模拟法是用功能模型来模仿客体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所谓功能模型就是只以功能行为是相似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如猎手瞄准猎物的过程与自动火炮系统的功能行为是相似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一种功能模拟。功能模拟法为仿生学、人工智能、价值工程提供了科学方法。控制论对社会的重大影响

“控制论之父”维纳发明控制论40多年来,控制技术已应用于政治、军事与社会科学方方面面。控制论不仅给许多科学、技术与生产带来了新的范畴与方法论,而且它的规律性对人类社会本身也是有效的。人类能够在复杂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是通过社会有机体具有的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维纳的控制论发表后,在哲学界曾引起轩然大波。此书副标题是“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人也是动物,把人和机器并列,以至等同起来,有(冒犯)人类尊严之嫌,惹怒了不少哲学家,就象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的中心搬到太阳系的一个角落而触怒了教皇一样。前苏联哲学家首先发起攻击,称控制论是一种反动的伪科学,是现代机械论的一种新形式(见前苏联《哲学辞典》,第四版,1954年)。还有更严重的批评说,控制论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战争工具等(见1954年前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维纳在社会主义国家被视为反动的伪科学家和帝国主义的帮凶。维纳受到的咒骂和人身攻击控制论的发展

1954年,就在维纳被咒骂为美帝国主义走狗之时,钱学森用英文写的《工程控制论》被友人偷带出去在美国出版了,迅速被译成德、法、日、中、俄文版。作者系统地揭示了控制论对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科学技术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书内未触及到人类这种动物的尊严,写的全是技术科学。包括前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界立即接受了这一新学科,从而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从事控制论的研究,推动了五六十年代该学科发展的高潮。在这种形势下,原持批判态度的哲学家们只好放下武器,悄悄修改了各辞书中的骂人词条,肯定控制论是一门“研究信息和控制一般规律的新兴学科”。1958年钱学森史无前例地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一万元科学奖金钱学森对控制论的贡献

1957年在巴黎成立IFAC筹委会,中国是发起国之一,选出了第一届理事会。钱学森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1960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IFAC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中国派出了以武汝扬为团长的大代表团。全世界控制论科学家咸齐集于莫斯科大学礼堂。维纳受到了英雄般接待。66岁的他,已显得苍老。听别人作报告时鼾声大作,毫不顾忌自己是人们注视的焦点。见到中国代表团时,热情地用中国话讲,他1935年在清华大学做过教授,为此感到骄傲。各国与会学者,钱学森的崇敬者和故交,都为钱学森不能出席这盛会感到遗憾。钱学森当时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受命领导建立中国航天科学事业,他无暇顾此。且值中苏关系剧变,1960年8月苏刚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周总理不同意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主帅去冒无谓的风险。与会者只好相互吟诵《工程控制论》序言中史诗般的名句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建立这门技术科学,能赋予人们更宽阔、更慎密的眼光去观察老问题,为解决新问题开辟意想不到的新前景”。WeinerNobert生平介绍(1)1894年11月26日维纳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语言教授。维纳自幼聪慧,1906年(12岁)便进入土夫兹学院学习。1909年(15岁)时获数学学士学位。其后进哈佛大学作了一年的动物学研究生,因觉察自己不适合在实验室工作而改修哲学。1913年以关于数理逻辑的论文获博土学位。1913年夏获奖学金到英国剑桥从B·A·W·罗素学习,并从师于·哈代、李特尔伍德等人,打下了分析学基础。同时阅读爱因斯坦、玻尔等人的论文,其中关于布朗运动的文章影响了他早期的工作。1914年去德国格丁根大学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从欧洲返美先后从事教员、工人、编辑、电话员、专栏作家等多种职业。1918年,他读了弗雷歇和勒贝格等的著作,对现代数学有进一步了解1919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讲师之后,开始了他的数学学术生涯。1921年维纳发表布朗运动的论文,出发点是函数空间上的测度论。现在把定义在连续函数空间的一种描述布朗运动的测度称为维纳测度,相应的随机过程称为维纳过程。1923-1925年,他对位势理论作出重大贡献。

WeinerNobert生平介绍(2)

1925年以后,在调和分析的研究上又有重大突破,其成果成为后来巴拿赫代数理论的基础。

192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1932年后一直为该校教授)1932年同霍普夫共同研究一种积分方程,称维纳-霍普夫方程。1933年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美国数学会的博赫尔奖。1935-1936年他在中国清华大学作访问教授期间和李郁荣合作研究傅里叶变换滤波器。(李郁荣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时候,与维纳建立了友谊,是他邀请维纳来清华访问。维纳回国后,又鼓动著名数学家、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终身教授冯·诺伊曼来清华访问,诺伊曼夫妇对此很感兴趣,维纳还正式向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李郁荣和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做了推荐,可惜两个月后抗战爆发,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30年代开始,维纳关注布什研究的模拟计算机,他还和生理学家研究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参加火力控制研究,从而使他进入到控制论的研究和创立的过程中。大战结束后,维纳和多种学科的专家一起对控制论作深入探讨。

1948年他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控制论》。维纳还有两本自传《昔日神童》和《我是一个数学家》。1964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70岁。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件、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新型技术学科,它也特指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和运用技术。微电子是信息产业的命脉,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其核心就是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IC)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问世的,它以半导体单晶片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莫尔定律

莫尔第一定律:一九六五年美国莫尔博士预测,每年集成电路(IC)上的晶体管数目将翻一番。到了一九七五年,他把预测修正为每二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翻一番,后来,人们把它修正为每1年半翻一番。它引起了集成电路性能/价格比的快速变化,引起了微电脑的迅速更新换代,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微电脑IBMPC,AT,286,386,486,586,奔腾,奔腾-2,奔腾-3……,不断更新换代。现在集成电路已从当年3μm技术发展至今天0.045μm技术,一个集成电路上从几千个晶体管,发展至今超过8亿个晶体管。

莫尔第二定律:为了保持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力,每隔三至四年,生产线的投资就要翻一番。

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是指使用电波或光波传输信息的技术。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因而通信至少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即信息的发送者(信源)、信息的接收者(信宿)、信息的载体与传播媒介(信道)

传送的信号有两种形式:(1)模拟信号(2)数字信号通信技术分类

1.有线载波通信:利用频率分割原理实现有线信道上的多路复用2.光纤通信:光纤由直径大约为0.1mm的细石英玻璃丝构成,透明、比头发丝还细。光波电磁波高出几个数量级,因此光纤通信容量极大。3.微波通信:无线电波可以按频率(或波长)分成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较差,可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4.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5.移动通信:处于移动状态的对象之间的通信,包括蜂窝移动、集群调度、无绳电话、寻呼系统和卫星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是手机计算机工作原理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用电子管制造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取名ENIAC(埃尼阿克)。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万8千多个电子管,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①电子计算机基本结构:电子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系统计算机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②电子计算机中数的表示: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

③电子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④电子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编写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输入并存储在内存储器中●程序控制:计算机按照程序逐条取出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至1958年。用电子管作为电子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价格昂贵,使用不方便。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从1958年到1965年。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运算速度提高近百倍,体积为原来几十分之一。软件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从1965年到1970年。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出现操作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从1970年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包括个人电脑(PC)(5)第五代计算机: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智能会话和解释能力,并能直接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原理的概念,摆脱掉传统计算机的技术限制,实现高度的智能并行处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划分

(1)大计算机阶段:从1946年至1985年,即个人电脑(PC)普及应用前的40年间,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大企业、银行、机场、港口、国家机关、国防,以及其他一些大单位或重要部门。(2)个人电脑阶段:从1985年至1995年,随着个人电脑(PC)在全球获得广泛普及的应用,信息技术进入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冲击。(3)有线网络阶段:从1995年到2005年,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Internet)获得广泛普及的应用,数字化资源共享和电子商务等发展的如火如荼,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4)无线网络阶段:从2005年以后,无线网络、无线城市、移动商务及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党支部

1、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2、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3、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

4、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5、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

6、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7、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8、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

9、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

10、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开拓进取,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展情况

(1)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2)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3)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4)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开始起步,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重稳步上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6)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7)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8)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2)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4)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5)数字鸿沟有所扩大。(6)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