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小平理论概论主讲:胡支农开放教育必修课程学习须知关于学习目的关于学习方法面授研读理解记忆作业
关于复习关于考试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第九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第十章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第十一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十二章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形势新变化,特别是时代主题的新特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历史根据。(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
1978年~1982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
主要标志:
1978年11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思想,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此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
1981年6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10个“主要点”的概括应该视为邓小平理论基本内容的最初表述;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邓小平理论理论轮廓的形成
1982年~1987年,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主要标志: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中概括的12条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三)邓小平理化科学体系的确立
1987年~1997年,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主要标志:
80年代未~90年代中,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形势复杂。邓小平理论在这期间进一步丰富完善,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并最终确立了在党的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9条;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启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党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懂得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努力实行其二者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伟人、两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二)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既有继承、坚持的关系,又有发展、创新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思想体系上是统一的,表现在:
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总结;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具有时代气息,增强了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都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3)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四)高兴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旗帜指引方向旗帜展示形象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播,是党的十五大的灵魂,也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思想保证。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1、党的思想路线内容及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思想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保证“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定义解放思想: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其中包括对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解释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6、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曲折发展
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写了“实事求是”的题词。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正式确立;“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58年的国民经济“大跃进”运动和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严重地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阐述和发挥
他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井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的运用破除僵化观念,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认清中国国情,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不搞抽象争论,坚持一切工作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坚持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启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永无止境返回目录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新概括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意义
这一概括涉及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的认识,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概括涉及到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区别的认识,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涉及到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关系的研究,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基础。
4、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增强国力,接受时代的挑战
才能促成社会主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5、马克思主义者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索
社会主义本质有一个逐渐暴露过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进行探索
从一般原则上讲,发达的或成熟的社会主义具有与资本主义相互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劳动产品的极大丰富,才能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这些基本思想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首要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点。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现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进一步的概括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科学成果2、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估计3、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认识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涵义:一指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方向;二指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办一切事情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对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认识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P、102---103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而奋斗
奋斗目标动力基本途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八、党的基本路线是如何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讨论返回目录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简明的话来概括,就是“四个现代化”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展开一点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政治、文化
二、如何理解战略目标1、既符合实际,又富有压力2、现代化必须具备现代特点3、必须协调发展,缺一不可4、并非高度发达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四、党的十五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规划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一个十年,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要有利条件。
(1)我们有全党的团结,有全国人民的团结;(2)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当的物质基础;(3)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对外开放的方针;(4)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突出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
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先富带动后富,地区协调发展
一个“大政策”和一个“大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发展思想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教兴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用: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讨论如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返回目录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1、什么是改革?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3、怎样进行改革?4、改革的进程如何?5、怎样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一1、什么是对外开放?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3、怎样实行对外开放?4、对外开放的进程如何?5、怎样保证对外开放的实施?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什么是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1)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造成人民贫困、国家落后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改革。(2)我国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不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内在要求。
3、怎样进行改革?(改革的性质的什么?)改革的对象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方法具体体制扫除障碍坚持方向有秩序有领导4、改革的进程如何?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改革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
经济政治文化外交5、怎样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6、什么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相互箍接。对外开放是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7------8-------9-------10------11-----12自学讨论课前讨论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我国运动健儿在27届奥运会取得突破性成绩的主要原因?经济后盾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科学训练思想境界返回目录第七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什么是所有制?简言之:生产资料归谁(国有集体私有等)所有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和就业困难两大难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原因。
3、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比较
公有制私有制分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外资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份作用主导作用。发挥控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作用(表现在量和质场经济的重要组成上)部分实现形式符合“三个有利于”均可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上分为9大类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公有经济混合经济私有经济公有成份非公有成份公有经济非分有经济4、什么是按劳分配?5、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辽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实行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收入,按资分配的收入。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把效率原则摆在首位效率优先又应以兼顾公平为条件。
8、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是: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安定。
9、什么是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优化资源配置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包括哪些环节?(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运行的财产基础不同;运行的收益分配方式不同;运行的目的不同;反映的利益关系不同;宏观调控的质量不同。
返回目录
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2382、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昭示:(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供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2)社会主义民主有十分广泛的内容;(3)社会主义民主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进行比较来理解4、什么是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建立或构筑、安排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5、政治体制弊端的表现有哪些?
6、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我国各项改革的总目的是什么?
(1)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3)有利于巩固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7、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近期目标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说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政治体制改革近期目标:第一,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说明8、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及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我国国体我国政体重要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途径和保证多党合作人民民主专政9、怎样认识政治体制改革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和必须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1)有领导,就是必须把这项工作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否则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2)有步骤,就是要一步二步地前进;不能用大跃进的方法;(3)有秩序,就是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4)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一样,都必须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条件下进行。
1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问题进行自学布置作业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本章学习特点容易读,但一些环节不易理解在认识有一些模糊有些问题比较敏感通读理解思考1、什么是文化?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属意识形态范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文明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包括文明2、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十多年来,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二者密切相联,缺一不可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发展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反过来可以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作方法:两个文明要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4、“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必须占统治地位”对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只能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到2010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概括为两个牢固树立,三个显著提高,一个良好局面)
“四有”内容及关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法律是保证密切联系,缺一不可6、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三)繁荣各项文化事业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与资本主义道德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完善。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第一讲第二讲
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党的思想路线第三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在现阶段的大政方针第四讲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时代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第七讲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战略第八讲
社会主义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第九讲
政治体制改革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讲
“一国两制”构想与国家统一战略第十一讲
科教兴国战略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第十二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在党第一讲
时代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时代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痉挛护理工作总结
- 印度行业营业员工作总结
- 2024年校园小型维修工程合同样本3篇
- 礼仪庆典助理工作总结
- 家庭病床护理工作总结
- 2024年电子商品买卖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带眉脚
- 2024年商业连锁店委托经营管理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金融借款担保业务合作合同
- 2024年门面经营权转移合同与法律风险防控措施3篇
- 2025版森林防火监控设备安装服务合同3篇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军工合作合同范例
- 2025年中国稀土集团总部部分岗位社会公开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超市柜台长期出租合同范例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8物(科)期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 从0 开始运营抖⾳音号sop 文档
- Module7 Unit2 This little girl can't walk(Period 1)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4年01月1119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试题答案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