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_第1页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_第2页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_第3页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_第4页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8-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摘要】一流学校靠文化,良好的校内文化对学校的生存与进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学校分散力,对师生产生激励与促进作用,提升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高职院校要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效,就要在校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活动文化模式上不断创新,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校内文化层次,以实现培育优秀人才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文化创新

一、校内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广义上的校内文化是指“学校以广阔师生为主体,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进展需要,所制造的精神财宝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宝的一切学校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和实践活动的总和。”狭义的校内文化则指以同学为主体,以校内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院校领导、教职工共同参加,对全体师生具有广泛感召力、分散力与激励作用的一种群体文化。本文中所指校内文化,是指广阔高职院校依据社会进展需要与自身定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社会服务中所积累、秉承、制造并共享的,被广阔师生普遍认同的,反映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一切物质财宝、精神成果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校内文化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进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分散和导向功能。形成强有力的校内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学校分散力。其二,促进和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内文化能够对全体师生产生无形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形成一种奋勉向上、健康活泼的精神动力。其三,调适和稳定功能。校内文化能够通过分散、熏陶等内在影响力制造和谐的精神氛围,给同学成长成才供应优质良好的校内环境,将同学的爱好爱好、活动追求集中于学校内部,有效削减学校平安隐患的消失。其四,辐射和展现功能。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下乡、社区街道志愿者活动等,把校内文化辐射到社会的各方面,为学校供应了展现办学水平的契机,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五,继承和发扬功能。高职院校在对校内文化进行建设时应坚持“扬弃”的态度,一方面应当传承优秀的校内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应随时代的进展而不断更新变化,使优良的学校传统和办学理念得到继承和进展。

二、高职院校校内文化进展问题分析

(一)文化底蕴较弱

一些高职院校是近些年为顺应我国教育进展规律,在原中等专业教育或职业技工教育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已积淀了原教育模式的办学精神,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阅历与深厚的校内文化积淀。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经受了不同体制、教育类型的重组,办学理念、体制等存在交锋和冲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特色鲜亮、学科背景浓郁且被普遍认同的核心文化精神,更缺乏形成的有利土壤。假如忽视了文化的创新与提炼,而只是进行人员和资源的简洁整合与重组,所谓的高职校内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

(二)主体责任感不强

校内文化建设要求全校师生乐观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功能。现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不合理现象,认为校内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或学工线的事情,与专业老师或行政人员无关,呈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另外,有部分同学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每次参与活动都只是固定的某一部分同学,即使间或参与也是学校“硬性要求”,都导致了校内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无序性与感染性。

(三)重“硬件”轻“软件”

各高职院校为解决扩招带来的巨大的教育资源压力,在硬件建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而相对而言软环境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特殊是在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和中专改制的高职院校中尤其严峻。一些高职院校认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来得太慢,一时半会难见成效,铺张了学校的资源,不来点立竿见影的,比如修楼征地建房扩招等。

(四)活动文化层次偏低

如今,高职院校中各种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时代感强,但过于重视庸俗文化,商业文化占据较大比重,过分追崇非主流文化而脱离了主流文化,偏离了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轨道。校内文化活动功利性太强,偏离了教育本位趋向。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6%的同学参与校内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评奖评优”、14%的同学是为了“获得各种荣誉”、60%的同学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表明现在高校生参与校内文化活动的目标并不单纯,带有明显的功利颜色。

(五)仿照程度较高

每个学校由于其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育目标不同,其校内文化也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推动制度文化、实体文化建设,尤其在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缺乏创新意理念,未将学校自身的。特点与将来进展趋势相结合,形成品牌效应,而是千篇一律的仿照本科学校,最终导致“东施效颦”的结果。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充分挖掘与利用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等的辐射作用,结合学院的优良文化传统,追求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充分体现应用性、针对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育原则。

三、高职院校校内文化创新策略探讨

(一)创新校内精神文化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职高等,具有不同的创办背景、历史传统、学科设置等、办学阅历,各个学校在进展定位上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高职院校校内文化活动应主要围绕“职”的特色创新,让同学在充分体现“职”氛围的文化活动中激发热忱,得到教育。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依据专业进展特色,开展无公害蔬菜义卖活动、美食节活动、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规划大赛等活动,特殊建及同学管理中的“一系一品”申报及评比活动,起到了良好反响,既为同学提高技能、完善品行供应了宽阔平台,也提升了同学的专业爱好与职业素养。

通过将办学理念融入社会实践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将学校精神在同学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根植于其价值体系中。通过进企业实践,使同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和技能供应了方向。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提倡进入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为他人供应无偿关心与服务,如清扫社区、助残活动等,既让高校生体会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服务与奉献。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志愿者之校”,制定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将志愿服务学时状况纳入到同学评奖评优指标之中。全校六个系部在马山敬老院、绍兴市纺博会、绍兴市客运中心、农夫工子弟学校等场所建立了长效志愿服务挂牌基地,不仅为社会送去了暖和与服务,更提升了同学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老师的培育,致力于建设“双师”型老师队伍,做到学正为师,身正为范。学校老师只有凭借娴熟的教学力量、广博的学问、专业的实践力量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对同学产生乐观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感召、影响同学,提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与动力,形成良好的校内氛围。

(二)创新物质文化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要培育真正珍贵的品质,就必需要有健全的教育环境,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工作才不会产生堕落的品行。”高校在对校内物质文化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把握,既要重点设置,也要全面统筹,力争让物质文化中的各个细节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高职校内物质文化建设要避开急功近利的思想,既要注意速度,也要注意质量。学校建设规划中的各项基本设施都应承载着校内精神文化、职业文化和制度文化,让物质景观具有浓郁的人文颜色。高职院校在对校门、办公楼、宣扬专栏、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设计与规划时,要坚持有用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化精神注入到学校每一个角落,不仅让在校的师生感受校内物质文化,也通过人与物质的流淌,将特色校内文化带出校门,带向社区、企业,与社会产生交融。

(三)创新制度文化

所谓创新型制度文化,是指与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相适应的制度或规范。高职院校校内文化制度创新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服务制度的创新。

其一,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创新,即学校依据自身详细状况,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与同学管理等规章制度。如重点突出实训专业人员、试验人员的力量职称,制定适应于高职教学的职业资格评聘制度。依据高职同学学习状况、心理进展等方面的特征制定切合同学实际的校规校纪、竞赛管理方法等,以更好地约束高职同学的言行,激发他们的爱好和潜能;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人才引进与培育、培训与进修等,激发老师爱岗敬业、潜心教学的精神;制定规范的校内文化制度,促进校内文化活动活泼有序地开展,增加高职特色校内文化氛围。

其次,创新服务制度。高职校内文化建设,重在以同学为本。高职院校创新服务制度,营造和谐的职业特色氛围,有利于增加同学专业学习的信念和技能钻研的动力,培育品质优秀、技能过硬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同学在学习力量、习惯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有肯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应依据高职同学的实际状况,制定乐观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学习与钻研的精神与力量。在校内活动上,既要把握特色,又要顾及大多数同学;在教学与实践环节,要依据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制定合理且操作性强的学习实训评价考核制度;在后勤服务及公寓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以同学为本”思想,形成和谐氛围。

(四)创新活动文化

校内活动文化的开展对于培育广阔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内活动文化的开展不仅可以陶冶师生情操,还可以促进个体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增加团体分散力,促进和谐校内文化的建设。

其一,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校内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同学在社团活动中不仅能增长文化艺术学问,更能增加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加强相互协作、共同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加自身制造力。学校相关部门要在思想和组织等层面保障同学社团活动的开展,既注意思想性和学问性,又注意艺术性,防止消极文化及不良价值观的侵袭。加强对同学社团创办理念、工作思路及方法等的科学指引,引导同学进行勇于实践、自主管理,进而营造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校内文化氛围。学校开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要尽量做到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在活动中加强同学专业学习深度与爱好,避开脱离所学专业、不切实际的课外活动。

其二,开展校企文化对接活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要求高职教育必定要面对社会,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