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二三单元复习(修改版)课件_第1页
经济生活二三单元复习(修改版)课件_第2页
经济生活二三单元复习(修改版)课件_第3页
经济生活二三单元复习(修改版)课件_第4页
经济生活二三单元复习(修改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高考一轮复习一、生产与消费1、关系:生产消费决定反作用2、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相互关系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决定作用桥梁纽带最终目的、动力决定反作用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2、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是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易混点辨析】(判断并说明理由)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5、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国企上班的工资奖金在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存款利息收入做个体生意炒股股息收入下岗领取生活保障金房屋出租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社会福利、保障收入试一试连一连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利用经济杠杆配置资源,调动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2)再分配:(二次分配)政府财政调节,提高低收入,扩大中间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第三次分配: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个人捐助,提高社会慈善机构的公信度。【知识拓展】这是一道引文型选择题,它是依据引文作为背景设置。此类选择题一般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领悟的能力,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上的要求却较高。解答引文型选择题时,第一步要注意准确获取引文的有效信息,认真读懂引文的中心意思或主旨。第二步要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迁移。第三步利用做选择题的常规方法,对照干肢关系来解题。【学习感悟】(2011•天津)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他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09年高考天津卷)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C

答案:C【成功体验】1.(2010·福建卷2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税率Y轴为财政收入B.X轴为居民收入Y轴为商品房价格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D.X轴为经济增长率Y轴为失业率

答案:D【实战演练】根据财政部最新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9%,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4%~5%;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实际收入差距达到10倍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主观题训练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建议。例题2①把陈述方式给出的材料分层转化为具体问题。(分层设问)②多角度回答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逐层解答)③对具体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组织答案)根据财政部最新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9%,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4%~5%;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实际收入差距达到10倍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本途径、制度保证提低、扩中、调高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打破垄断行业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解题方法根据财政部最新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9%,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4%~5%;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实际收入差距达到10倍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建议。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加强宏观调控,打破行业垄断,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公平物质前提保证对立性:一致性: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1)效率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②怎么办——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拓展: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区别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基础公有制个体经济主体公有制范围内的职工个体劳动者客体个人消费品不仅是个人消费品收入形式工资、奖金个人的劳动成果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懂得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2.理解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要求发展要求理解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意义说明生产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决定决定考点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1)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现实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必要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3、意义(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3、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4、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几个误区①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②在我国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报酬。因为企业、行业的效益不同,而劳动者的报酬同企业的效益直接联系。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