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古诗词三首秋思》教案_第1页
《第二组古诗词三首秋思》教案_第2页
《第二组古诗词三首秋思》教案_第3页
《第二组古诗词三首秋思》教案_第4页
《第二组古诗词三首秋思》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信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册名五年级上单元名称第二组教案名称第二组-古诗词三首-秋思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学期上课题秋思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3课时序数2教材分析课文主题:《秋思》一诗写了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无法尽诉情感,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同时也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此诗可见一斑。写作方法: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插图作用:秋风、落叶、家书、以及诗人面对送信人欲言又止的无奈,这一画面充分地体现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情境,将诗中叙述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编排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沉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洛”字。能正确读写“洛阳”。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背诵并默写《秋思》。过程与方法1.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秋思》,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能够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理解。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2.以读为主,用不同方式读,读中感悟,理解古诗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古诗的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秋思》,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序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目的应用的素材资源1课堂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古诗词三首-秋思》故乡的云。2.谈话:同学们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吗?在你想家而回不了家时,你想怎么做?最想对你的亲人说什么?3.指名背诵《泊船瓜洲》,然后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导入: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借春色和明月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不知何时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唐朝诗人张籍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5.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用一首思乡的歌曲作铺垫,渲染一种思乡的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奠定情感基础。《古诗词三首-秋思》故乡的云2课堂讲授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1.自由读《秋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指学生读古诗,全班评价,集体正音:“意万重”的“重”读“chóng”,“说不尽”的“尽”读“jìn”。(播放《古诗词三首-秋思》课件(1).ppt,训练多音字的读音。)3.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感知诗文大意。)(1)借助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2)默读诗文,思考:“秋思”中作者“思”的是什么?可以从哪里知道?4.指生汇报,教师指导。5.过渡:同样都是表达思乡之情,《泊船瓜洲》是借助景物抒发思乡之情。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读通诗句,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感知古诗内容。《古诗词三首-秋思》课件(1).ppt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1.默读诗文思考: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的思乡之情体现在哪些诗句中?读一读,并勾画出来。自读诗文,感悟思乡之情,勾画诗句,为深入感悟做准备。《古诗词三首-秋思》课件(2)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品读诗句。(播放《古诗词三首-秋思》课件(2).ppt)(1)体悟“见”之萧瑟。①“见”是什么意思?秋风看得见吗?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②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③“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⑤教师小结:唐代洛阳应该是何等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了解作者所见——秋之萧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和产生的原因。(2)想象“意”之万重。

①“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作者在家书中可能写些什么?

②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过着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③作者客居他乡多年,有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④指导朗读。了解作者表达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方式——“作家书”和情感之浓重——“意万重”。(3)品味“开”之内涵

①作者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②“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③看图想象:假如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想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是怎样的?——有感情地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④看图想象:假如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的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⑤诗人把信打开之后,他可能做什么?(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有感情地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⑥这两句诗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诗人?“复恐”“又开封”说明了什么?(这两句诗是对诗人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描写了家书就要发出时的细节,说明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漏掉一个字。)⑦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⑧教师小结:诗人通过对家书就要发出时自己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一个“开”字回应了诗题“思”,传神地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3.讨论: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4.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因为瑟瑟的秋风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从而修书一封,千言万语道不尽思乡愁。这种表达方法叫叙事抒情。5.全班朗读全诗,读出诗人的思乡情感。6.练习背诵。通过品读诗人让他人捎带家书时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学习领悟诗文的表达方法——叙事抒情;背诵积累。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1.一边观察书中插图,一边朗读全诗,然后思考交流:捎信的人带着这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信渐行渐远,张籍会怎么样呢?他的神态,他的举动又会是什么样的呢?2.小练笔:结合图和对古诗意思的理解,试着把这首诗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长短不限,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即可。3.学生汇报交流。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读写结合,加深对诗句的感悟。3课堂小结同学们,张籍的思念就是我们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一封家信,就是这极平常、极平淡的事物、动作,却承载着诗人那深深的思乡之情。难怪王安石会这样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家乡总是让我们魂牵梦绕、牵肠挂肚。当我们长大了,就更能够领会诗人那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再次升华情感。4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秋思》,然后默写。2.完成课后作业。3.拓展阅读——《我爱家乡的秋夜》《月是故乡明》《家乡的小河》。4.背诵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5.用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预习下一首词:《长相思》。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丰富古诗文积累。《古诗词三首-秋思》课文类文板书设计秋思[唐]张籍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千愁万绪叙事说不尽千言万语抒情又开封生怕遗漏教学反思《秋思》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此诗是寓情于事,侧重情景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情言于内,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在进行这首诗的学习时,应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体味诗情之上。首先要注意多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