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解释及赏析_第1页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_第2页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_第3页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_第4页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海溢时有发生的缘南。同样,勃海郡也不安宁。汉宣帝继位初,因勃海郡及邻郡年成不好,民众饥饿,勃海沿海一带盗贼并起,引起“勃海废乱”,朝廷派出能干循吏龚遂,临危受命任太守,才以安抚之策平息。也许勃海郡“海濒遐远,不活圣化”,始终带有“勃海”的秉性,统治者对此耿耿于J怀,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后又从郡中分章武、浮阳二郡属瀛州,把渤海郡分拆变小。北魏后期,“大乘贼乱”之后,王室后裔元洪超经实地调查,在《绥慰冀部还上言》中说:“冀土宽广,界去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元),朝廷采纳其意见,分冀州渤海郡,乂从毗邻的瀛州东部划出一部,置沧州,领浮阳、安德、乐陵三郡。渤海郡、沧州的名称正是由渤海、沧海而来。从诗的对仗来讲,“东临碣石”的“碣石”实指山,“以观沧海”的“沧海”,在此处不是泛指大海,而是指登上“渤碣”看到的“水皆苍色的渤海湾”。首二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次六句,描写登山观海时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在浩淼的海面上,映入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曹操在碣石山上看到的是被海水包围的贝壳堤岛。历史资料记载,西汉晚期,渤海湾沿岸发生了海侵事件,海面上升,岸线后退,海水将碣石山外的贝壳堤冲刷、分割成零散、孤立的海中小岛,“苞沦于洪波”之中。现在,碣石山外的一些村庄还以李家山子、邢家山子、马山子命名。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汹涌大海,耸立山岛、繁茂草木,没有丝毫感伤情调,反而抓住大海平静时和起风时的状态、海边山岛巍巍耸峙的雄姿及草木繁茂的景象,大笔勾勒了一幅色调苍茫、气象雄伟的图画,展示了诗人热爱壮阔河山的情怀。“日月之行”四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阔气势,寄寓了诗人的胸襟、抱负和豪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关。“观沧海”这首诗,通篇写景,是我国诗史上现存的第一首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