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1页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2页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3页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4页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一.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二.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维新思想(二)“中体西用”思想(五)科学发展观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线索概览时间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要观点实践活动实践结果19C40s、50s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19C60s~90s洋务派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失败19世纪末康、梁、谭、严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失败20世纪初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失败1915-1917陈、李、鲁、胡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全盘西化)新文化运动失败1917-1927陈独秀、李大钊无产阶级走俄国人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失败1927-1949毛泽东无产阶级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时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特点(侧重点)19C40s、50s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19C60s~90s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康、梁、谭、严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孙中山民主共和制1915-1917陈、李、鲁、胡民主、科学(全盘西化)1917-1927陈独秀、李大钊走俄国人的路1927-1949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走自己的路学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以俄为师

单元五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睁眼看世界背景①晚清封建社会危机四伏、统治者妄自尊大;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冲击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代表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编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

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知识整理(1)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泛滥之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大长了中国人民反英斗志;(2)抗英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广州禁烟期间,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同时,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至于镇压农民起义,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效忠于清王朝的一种表现。【重、难点探究3】:如何评价林则徐?“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蒋廷黻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和外患。(内: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外:有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治国之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危机)评价: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结合洋务运动具体内容,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哪些方面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概念解读】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主张①康有为: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③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④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维新思想背景①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代表人物意义①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③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其貌则孔也”,你理解是什么意思吗?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

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打出孔子的旗号为号召,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他透露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托古改制借助儒家学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重、难点探究7】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原因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

的特点原因:①客观原因:儒家思想及孔子仍居正统地位,以孔子为旗号可以减少变法阻力。②主观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③自身因素: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重、难点探究8】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2.(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CB3.(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2015·海南单科·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BD5(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6.(2015·海南单科·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CB7.(2013·海南单科·1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8.(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DB9.(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10(2012·海南单科·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CB11.(2015·四川文综·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12(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DC

【课标要求】

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包括要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局限性,探讨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第15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整理新文化运动①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④主要阵地:《新青年》⑤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背景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②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③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学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内容评价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意义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新文化运动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而新文化运动则提出打倒“孔家店”,主要是针对儒家思想被袁世凯利用作为复辟帝制的理论基础。【重、难点探究9】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中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课标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包括原因、传播的方式、手段、代表人物等),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①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②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③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条件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②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③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十月革命后原因①国内:新文化运动正在进行②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知识整理【重、难点探究】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根本原因: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2)客观原因: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重要条件: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从l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成立社团以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接近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五四运动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前程,逐渐被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2、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13.(2015·海南单科·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14.(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AA15(2014·上海单科·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16(201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BD17.(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专题体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第16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整理三民主义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②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①同盟会纲领:十六字②《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内容①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以解决土地问题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①被称为“救国主义”,是孙中山描绘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②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④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巨大作用,是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评价⑤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和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如何认识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1)成为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2)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也使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积极作用:局限性: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期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有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重、难点探究15】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②是孙中山在开拓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和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②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①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内容意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二、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时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的,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关系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二是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8.(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c19.(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c20.(2012·海南单科·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c21(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22(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第17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提出有一个过程。正式提出是在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走上革命道路①创造新型社团:新民学会②结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共产主义书籍③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④参加中共“一大”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文章主要思想意义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是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次尝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2.毛泽东思想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人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次尝试,第一次展示了毛泽东重视了解国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因此,一般把这两篇文章作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6年)革命实际文章主要思想

意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8年)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接连失败。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创举,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革命实际文章主要思想意义《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战,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实行人民战争路线《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论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4.成熟——抗战时期

《论持久战》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

(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战作战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第二阶段,是敌我战略相持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指出新民主主义

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经济纲领是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允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①社会性质: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革命步骤: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④革命动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⑤革命前途: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9月)背景文章主要思想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报告》:(1)工作重心转移(2)胜利方针(3)政策任务(4)思想建设《论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5.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内容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一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过渡时期(1949—1956)(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2)三大改造(独特创造)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政策手工业和农业:逐步过渡方式开辟一条适合国情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理论6.继续发展——建国后时期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底——1966年)革命实际文章

主要思想意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借鉴苏联经验教训,

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共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注重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比例协调。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独创性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阶段时期著作内容萌芽

形成

成熟发展新发展

建党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阶段1927-193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完整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历史进程)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新中国成立1949-1966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最重要、最突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1.内容2.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3.影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而言:对中国思想发展而言: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