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_第1页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_第2页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_第3页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_第4页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社会建设概述

1.“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社会建设理论

3.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教育、就业

2.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3.医疗、卫生

4.土地、住房

5.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一、社会建设概述1.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全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社会建设概述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来源: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思想西方的和谐社会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社会思想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当前中国社会有相当的针对性。当前中国社会是和谐社会吗?有一种解读是,中央之所以提出“和谐社会”,是因为现在社会出现了不和谐。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一、社会建设概述

现实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总的经济方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结果就是在取得建设成就的同时,产生了社会不公。而且这种不公除了在经济上的表现,还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的不公正、不合理。

一、社会建设概述现实背景:人与自然的冲突——生态危机人自身心灵的冲突——精神危机人与人的冲突——整合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社会危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发展危机一、社会建设概述人自身心灵的冲突——精神危机第一,社会的急剧变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会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各式各样的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很容易接受形形色色的社会影响,而导致思想困惑或混乱。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然会引起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拜金:用金钱衡量一切的市场价值。一、社会建设概述人自身心灵的冲突——精神危机第三,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及社会上的坏风气,会冲击人们的心灵。会使人们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体系产生裂痕,带来困惑,使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失去平衡。第四,人自身的不和谐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2人自杀未遂。此外,在社会剧烈变迁过程中,还出现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种精神疾病,导致人自身不和谐。一、社会建设概述人与人的冲突——整合危机第一,社会阶层分化,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大量出现。社会整合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艰难。第二,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社会财富快速积极的同时,社会人群的分化同样也很迅速。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分裂更加严重,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一、社会建设概述人与人的冲突——整合危机第三,社会阶层之间,没有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流动机制。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并存。户籍制度;农民工与市民。另外,城市的从业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干部制度等,也对社会流动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第四,突发性事件增多。突发性群体事件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突然爆发的一部分群众与另一部分群众之间、或与领导部门之间、或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冲突和对抗。第五,党群、干群矛盾突出。原因:一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成为人们忧虑的焦点;二是一些党员干部渐渐淡薄了群众观念,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三是党与政、党与非党、党与他党的关系没有理顺,在党政关系和党的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社会建设概述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谐社会对当前中国社会是相当有针对性的。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热点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管道等都是和谐社会理论的具体内容。一、社会建设概述2.社会建设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一、社会建设概述3.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教育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体制,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一、社会建设概述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教育

教育质量堪忧、素质教育不理想钱学森之问:2005年7月,病榻上的钱学森问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6年末,总理温家宝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钱老的这个问题求教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1.教育“李约瑟难题”: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

李约瑟的解答: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人大校长纪宝成称:“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1.教育如今的学校,几十年形成的“左”的一套办学体制,并未清理,却又渗透进大量市场化的金钱因素。即——教育的行政化和功利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二、保障和改善民生1.教育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中国高校之殇》:中国高校办学理念的平庸,根源在于办学的领导人不是教育家,他们缺乏创造性,不敢冒改革的风险,行使真正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必须放弃以计划经济思维指导科学研究的体制,给原创性的重大研究留出最大的空间,给科学家以最充分的学术民主与自由。此外,应当倡导自由的教学,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自由选择导师的权利,自由决定自己毕业时间的权利。“中国的大学改革,一直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付诸行动。我曾经多次撰文呼吁,大学校长的遴选应该民主选举,据说高层领导赞同我的看法,但是后来又没有下文。”二、保障和改善民生1.教育其实我们并不缺答案,缺的是对教育改革的持续坚韧的行动。中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思想已经偏离教育自身,之所以如此,关键又在于教育资源垄断在行政部门手里。所以,要建立新的中国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必须去行政化,消除官本位意识对教育的侵淫,使教育回归自身。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非教育自身的力量所能动摇。温家宝总理在不同的场合曾多次指出: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大学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2.就业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每年高校毕业生600多万,就业率68%。

200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二、保障和改善民生2.就业就业与失业失业的类型:西方经济学认为,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对于摩擦性失业,重点应放在提供准确、充足的信息及求职技巧的训练上。另外,国家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二、保障和改善民生2.就业就业与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期所引发的对劳动力的总需要的绝对下降引起的失业,是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周期性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那么解决这类失业主要就得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了。一般情况下政府只有采用扩大购买的积极财政政策,才能刺激有效需求,扩大就业(凯恩斯主义),不过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通货膨胀。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而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6。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为0.16。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数据:在中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这两个数字的比值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2008年人均GDP:上海65473元,贵州6742元。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邓小平的先富-共富论、“两个大局”。吴敬琏:“中国贫富差别过大,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对它们要做具体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一直强调,贫富差别扩大的首要原因是腐败和垄断。”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腐败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温家宝谈政治体制改革:

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中国的政治体制从根本上讲,权力结构是自上而下的。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目前中国为什么存在那样多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这些利益关系的确立与调整,并非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以个人努力的方式来获得,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制度规则确立的方式,或一些市场的强势者以非法的方式来获得比如,国有垄断企业的高工资、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国有企业管理者轻而易举地暴富、一些政府官员短时间内聚集巨大的财富等,并非由个人的能力、个人及家庭的禀赋所赐,而取决于个人所掌握的公权力大小,在于个人与公权力的远近。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注意: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是平等占有的;生产的收益必须是共同占有,这才是公有制的真正实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新税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据统计,我国工薪阶层税收占个税总额的比重在65%左右;而在美国,年收入11.3万美元以上的纳税人占美国纳税人的10%,他们缴纳的个税占联邦个税总额的71.22%。同时必须看到中国的特色:工薪阶层纳税一般是所在单位从工资里直接扣划代缴,也就是说一个都不能少、不会漏。而高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大量的逃漏税现象。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国家财政收支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83080亿,同比增长21.3%。财政收入世界第二。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分析: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动员国家、集体、个人的力量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二、保障和改善民生3.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决定了建立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二、保障和改善民生4.土地、住房现象:高房价(囤积房屋)、拆迁案、房地产开发商暴利、农村土地流转等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去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十条”、“国八条”,对快速上涨的居民住房价格进行调控。目前,调控已初见成效,但要从根本上稳定住房价格,还需要对调控面临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破解,将政府的科学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实。中国的土地制度。二、保障和改善民生4.土地、住房调节房价的思路:加强住房立法,政府依法履行调节职能。住房方面的立法主要包括住房法、住房保障法、保障房管理条例、保障房资金筹措办法等。政府直接调控土地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通过市场竞价取得的土地收入越多,政府才有更多的收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但“土地财政”一旦超过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又会造成“土地财政”的崩盘。政府要对土地竞价出让进行控制,不能放任市场竞争确定土地价格。如北京市在长阳国际城实行的“限房价、限套型,竞地价、竞房价”方式。二、保障和改善民生4.土地、住房调节房价的思路:运用经济杠杆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为了限制一部分人对住房的投资和投机性储备,政府可借鉴国外对房地产实行征税的做法,调整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比如,“空置税”,土地占用税,对超面积建设的特大型住房或别墅征收土地占用税。限制银行放贷,提高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甚至限购。加强保障房建设,增加住房供给。当今发达国家为解决社会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住房社会保障覆盖面通常在25%至30%以上,而目前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还不到城镇家庭总户数的10%。同时,政府也要从政策上加强对保障房的统一管理。二、保障和改善民生4.土地、住房调节房价的思路:发挥市场机制功能,保持住房调节的可持续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民向市民的转移,这个过程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解决好农民的低成本进城问题。调节好房价关系到城市化的推进。推进城市化最有效的手段在于运用市场机制。二、保障和改善民生5.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不同的称谓包括“突发事件”、“突发性事件”、“群体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群众闹事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突发性抗争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聚众活动”、“群众事件”、“集群行动”、“集合行为”等等。二、保障和改善民生5.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有关部门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