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知识点复习_第1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知识点复习_第2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知识点复习_第3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知识点复习_第4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20161116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人类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①____,较小比例尺是_②______。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单,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西班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外表积为5.1亿平方千米。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4、纬线的特征:a都指示东西方向;b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c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②北极的纬度是90°N,南极的纬度是90°S。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6、低纬度范围是0°—30°;中纬度范围是30°—60°;高纬度范围是60°—90°。7、经线的特征:a都指示南北方向;b形状都是半圆;c长度都相等,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线,其经度为0度。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和130°W、140°W和__40°E___都能组成经线圈。10、东、西半球的分界限是哪个经线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1页〕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0.8%,陆地占29.2%,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之所以称为地球,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海洋了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为地球外表以海洋为主的缘故。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南半球哪个面积大海洋。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_为主。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南或北〕半球。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阔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6、七大洲: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②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S〞形;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大洲之间的界限: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里海、黑海。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限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限: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限是白令海峡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①赤道穿过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亚洲、⑥大洋州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②南美洲、③非洲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亚洲⑥大洋州⑦南极洲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⑦南极洲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4、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5、世界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④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山脉组成。7、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五局部。学看地形图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2、如何画和判读等高线图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说明: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可利用水的流向来判断。水总是由海拔高的地方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画。向两侧流的是山脊,向中部聚集的是山谷。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说明: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可利用水的流向来判断。水总是由海拔高的地方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画。向两侧流的是山脊,向中部聚集的是山谷。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缓坡,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陡坡。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局部②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③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④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4页)地球外表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主要内容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别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地球科学研究说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和F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泼,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③证据:a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b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拉伸c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4、火山和地震:①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山脉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②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泼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本48—53页〕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2、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3、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①一般来说,经济开展水平高的国家〔兴旺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开展水平低国家〔开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5、世界人口绝大局部住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①其中亚洲东部部和南部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为人口最为稠密区。②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的平原和盆地。6、人口稀少的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7、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平方千米。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8、世界人口问题:①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给经济开展造成压力,交通拥挤,使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②人口过少出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开展相适应。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页〕1、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①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②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③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中部和南部。2、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色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56—59页〕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2、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西班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为英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3、世界三大宗教:①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②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③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典型建筑为寺庙。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课本67—70页〕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4、天气符号的识别: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本71—76页〕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2、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等温线大致和经线〔经线、纬线〕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原因海洋面积广阔②世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纬度。③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不同、一样〕a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b冬季气温,陆地低,海洋高。④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0.6___℃。4、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5、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6、①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其降水类型属于地形雨。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多,大陆的西岸降水少。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8、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本78—85页〕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等。2、地球的形状与气候①太阳高度指的是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②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就越弱。③夏季气温高的原因:因为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得到的热量多。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因为冬季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地面得到的热量少。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大,太阳高度变小。3、人类活动与气候①全球的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②热岛效应指的是在城市,城市中心的气温比郊区高。地球的运动围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的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更替地球的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4、公转时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5、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①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上,此时昼夜等长:6、一年内,太阳只能直射一次的地方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能直射两次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7、判断影响以下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①天津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海陆分布;②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势③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地形;④赤道终年炎热,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纬度位置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答复:(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夏至,B冬至。地球公转至A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此时山东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这一天是在月6月22日前后。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和公转轨道的倾角总是66.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将地球外表分为五带。2、五带的特征: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寒带;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3、读“地球上的五带〞图答复(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温带E南寒带。(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纬线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纬度:①北极圈、66.5°N②北回归线、23.5°N③南回归线、23.5°S④南极圈、66.5°S(3)、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A。〔用字母表示〕(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B和D。〔用字母表示〕(5)、夏至时,有极昼现象的是C,有极夜现象的是E。〔用字母表示〕(6)、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限是北回归线,D和E的分界限是南极圈。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本87—98页〕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新加坡、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面积最为广阔。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东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广阔漠地区面积最为广阔。〕全年高温枯燥温带亚热带季风性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秦—淮以南〔上海、重庆〕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四季清楚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北京、青岛〕夏温暖湿润,冬寒冷枯燥:四季清楚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及〔内蒙古、新疆〕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地中海气候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意大利〕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中纬度的大陆西岸〔英国〕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寒带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岛屿长冬无夏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终年严寒,降水稀少高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横断山脉〕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终年低温寒带气候包括两种类型: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冰原气候气候。5、高山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特色。6.右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答复:〔1〕两地都位于南〔南、北〕半球〔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地。〔3〕A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4〕B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湿润。〔5〕B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7、世界人口稠密区:①亚洲的东部,②亚洲的南部,③欧洲的西部,④北美洲的东部,⑤南美洲的东部。第五章世界的开展差异〔课本100—109页〕1、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世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