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_第1页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_第2页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_第3页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_第4页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详尽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平常会陪伴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平均分别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拥有均一性和坚固性D.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答案】C【分析】【分析】【详解】A.溶液是均一坚固的混淆物,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正确;B.微观上看,物质溶解时都有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放热)两个过程,物质的溶解过程平常会陪伴着能量的变化,正确;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平均分别在溶剂中,互相混淆的微粒间以几乎同样的速度远动着,所以溶液拥有均一性和坚固性,错误;D.饱和溶液是在必然温度下、必然量的溶剂里不可以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所以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溶质、溶剂、温度的影响,所以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正确;C。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t℃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1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获取A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纳的方法是高升温度【答案】B【分析】【详解】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可以确立,所以饱和溶液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中溶质的质量也不可以确立,选项错误;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获取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选项正确;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当依据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误;

的饱和溶液,此中A、B物质的溶解t2℃时A、B、C三B>A>C,选项错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所以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纳的方法是降低温度,选项错误,应选B。3.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此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AB.BC.CD.AB【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高升,C物质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谈论:对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平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地点出现,有必然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认真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4.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答案】C【分析】【分析】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同样。【详解】A、乙的溶解度为35.7℃,则常温下,乙易溶于水,故A正确;B、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依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溶解度100%,则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故B正溶解度+100g确;C、从t℃降至t℃,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C不正确;21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则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故D正确。应选A。【点睛】溶质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5.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答案】C

:乙>甲:甲>乙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分析】【详解】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不用然相等,因为饱和溶液质量,不明确,则无法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比较不同样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必然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固然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可是不同样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可以确立,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t2℃时,c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属于甲的不饱和溶液,c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以上,属于乙饱和溶液而且有溶质节余,所以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析正确;故符合题意;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仍旧是不饱和溶液,则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乙不可以变为饱和溶液,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应选C【点睛】此题主要察看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C.降低温度可使凑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必然相等【答案】

C【分析】试题分析:

A、没有温度限制不可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

A错;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

B错;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

C正确;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应选C.

D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谈论: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样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样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样.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50gD.同样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降至t℃,析出晶体好多的是乙21【答案】B【分析】【详解】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要素的影响——温度,所以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存心义,错误;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C项,因为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D项,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所以同样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应选B。

乙,错误;t2℃降至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然相等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旧是饱和溶液【答案】C【分析】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高升面增大,正确;

C、没有确立溶液的状态,无法判断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旧是饱和溶液,正确。应选C。9.对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D【分析】【详解】A、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所以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B、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100g40g×100%≈28.6%,选项错误;C、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可以采纳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纳升温的方法,选项错误;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应选D。【点睛】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订交于一点,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同样。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以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溶液质量可能仍为60gC.t2℃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可能比乙大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B【分析】【详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所有溶解,故溶液质量是70g,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增大显然,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是饱和则有可能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应选B【点睛】此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察看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依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进而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依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获取不饱和溶液B.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C.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D【分析】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许是改变温度。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可以获取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1℃时,甲溶液、乙溶液能否饱和不清楚,溶质质量能否相等无法判断,说法错误;C、t2℃185g甲溶液能否饱和不清楚,故将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36g体,说法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6g100g100%=26.5%,所以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应选:D。点睛:依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必然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而确立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样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进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状况,进而判断经过降温结晶仍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2.如图为晶体

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a、b

两点分别表示

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b

间的转变方法错误的选项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D.从b→a:在b中加入M至恰巧饱和【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巧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起落而左右平行挪动,温度高升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挪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挪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高升而上涨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高升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高升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高升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巧移至曲线上,即恰巧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纳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挪动,温度至t2℃抵达b点,所以从a→b的转变方法正确;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添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变方法正确,应选B。考点:察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13.在不同样温度下,将必然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实验状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选项是()序号温度溶解状况实验120℃最多溶解36gNaCl最多溶解31.6gKNO3实验240℃加入36gNaCl所有溶解加入31.6gKNO3所有溶解实验380℃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A.KNO的溶解能力必然大于NaCl3B.40℃时NaCl的溶解度必然大于KNO的溶解度3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液的浓度:NaCl>KNO3【答案】D【分析】【分析】【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最多溶解331.6gKNO,即此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36g,KNO3的溶解度是31.6g,此温度下KNO3的溶解能力较小,选项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在100g水中,加入36gNaCl所有溶解,加入31.6gKNO全3部溶解,但因为不可以确立能否饱和,故无法判断40℃时NaCl与KNO3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B错误;C、依据上边的分析可知,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NaCl36g>KNO331.6g,选项C错误;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解均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等于实验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40℃时,在100g水中,加入36gNaCl所有溶解,加入31.6gKNO3所有溶解,可知溶液的浓度是3NaCl>KNO,选项D正确。应选D。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获取65g溶液D.要使凑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纳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没有的指定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

A错误;

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则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度为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好溶解10g,可获取考点:溶解度曲线。

B错误;t1℃时,甲的溶解60g溶液,;C错误。15.在必然温度下,有一杯完满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假如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以下可采纳的举措有(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①降低温度,②高升温度,③加氯化铵固体,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D.②⑤【答案】C【分析】【详解】在必然温度下,有一杯完满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高升温度,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温度越低,氯化铵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仍旧是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铵固体,不可以连续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加溶剂,氯化铵能连续溶解,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有氯化铵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②④能将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16.必然温度下,向盛有

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

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必然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答案】

D【分析】【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详解】在必然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不确立蔗糖能否溶解,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以确立能否改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要素是温度,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必然不改变,应选D。17.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经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此中不正确的选项是()20℃40℃水109g129g酒精17.3g40g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40gNaOH溶解在100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答案】D【分析】【分析】【详解】A、溶剂不同样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样,温度不同样,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样,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恰巧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故此题选D.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A.甲的溶解度大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D.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B【分析】【分析】【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

A错误;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必然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B正确;100%,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100g+s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依据溶解度见解,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最多溶解80g的甲,形成溶液的质量=100g+80g=180g,故C错误;2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D、将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必然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溶解度越大,质量分=100g+s数越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甲>乙,故D错误。应选B。【点睛】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第一依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状s态,再依据必然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100%,判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100g+s大小。19.以以下图是对20℃必然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C.n的数值是11D.20℃时甲的溶解度是6g【答案】C【分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节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可以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C、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获取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

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

10g水也能析出

5g

甲,故三次共析出甲

11g,即

n=11,正确;

D、20℃时

10g水中能溶解

5g

甲获取饱和状态,那么

100g

水中能溶解

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错误。应选

C。2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答案】D【分析】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B、在

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B正确;C、因为在

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

C正确;D、因为在

t1℃时,乙的溶解度是

25克,即在

100克水中最多溶解

25克乙,故

D错误;应选D.【谈论】此题难度不大,主要察看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见解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育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21.以以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C.a中含有少许b时,可采纳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答案】D【分析】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用然相等,故错误;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高升,故随温度的高升,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故高升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高升,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许b时,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错误;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正确。应选D。2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跟着温度的高升而增大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获取160g溶液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必然小于乙【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经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跟着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获取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可以确立,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立,错误。考点:察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见解与现象的知识。23.以以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a=mbC.将

t2℃时

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必然能获取

b的饱和溶液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然小于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

B【分析】【分析】【详解】A、因为不同样的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方式不同样,应当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样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有指明温度,不可以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错误;B、t1℃时,a、b的溶解度同样,所以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a=mb,选项正确;C、假如t℃时b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则将t℃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22t℃,不用然能获取b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1D、t2℃时,a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所以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然小于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应选B。24.图表资料为我们供给好多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依据原子构造表示图,能推测原子的中子数B.依据元素周期表,能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C.依据金属活动性次序表,能判断金属能否简单被稀盐酸腐化D.依据溶解度曲线,能判断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答案】A【分析】【分析】【详解】:A、依据原子的构造表示图,不可以判断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多少,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依据金属活动性次序,可以判断金属的地点,能判断能否简单被盐酸腐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必然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溶质受温度影响的大小选择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应选A【点睛】依据原子的构造表示图的意义分析;依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次序表的应用考虑;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必然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溶质受温度影响大小;进行解答。25.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C.将凑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纳降温的方法D.除掉NaCl中少许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答案】

C【分析】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详尽的温度,错误;

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

37g,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7

×100%=27%,错误;

C、NaNO2的溶解度随温137度的高升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凑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纳降温的方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许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可以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别不出硝酸钾,不可以除掉KNO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应选C。2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物质都合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获取90g饱和溶液C.经过降温能使

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答案】C

60℃降至

20℃,甲析出晶体好多【分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合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好溶解30g,能获取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经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立,无法确立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故选C。27.以以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130gB.140gC.160gD.180g【答案】

B【分析】【分析】【详解】60℃时,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100g

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

=80g+100g=180g,30℃时,物质的溶解度是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