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导语一·本节内容与重点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2·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弟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二·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1)学生诵读13则内容。2)疏通字词。2·再读思考: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明确:可分为三大类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与推崇---1232)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5678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感情----910111213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阅读1-3则【原文】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注释]毁:诽谤。逾:超越。伤:损伤。多:只,仅仅。见:表明。【译文】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自量罢了!”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贡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注释】“知”通“智”,聪明,智慧。阶:名作动,踩着台阶。而:表修饰斯:就。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绥(随):安抚。和:团结协力。端木赐
【译文】
陈亢(字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总结
在子贡的心中,老师是怎样的?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他人---如丘陵-----可逾贤(才德)仲尼---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敬仰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原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①:“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②。子贡曰:“譬之宫墙③,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④,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⑤。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⑥!”【注释】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三桓”之一,名州仇。②子服景伯:名何,鲁国大夫。③宫:房屋,住舍。古代不论尊卑贵贱,住所都称“宫”。到了秦代才专称帝王的住所为宫。④仞(rèn任):古代长度,七尺(或说八尺)叫一仞。⑤官:本义是房舍,后来才引申为做官,官职。这里用本义。⑥宜:适宜,相称,很自然。【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更贤能。”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房舍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够到肩膀那么高,人们都能窥见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找不到门,无法进去,看不到宗庙的美好和各个房舍的丰富多彩。能找到门进去的人或许还很少呢。〔叔孙武叔〕老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
释词①焉学:学于焉。②文武:文王、武王。③在人:在民间。④焉不学:何处不学。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孔子的学问是从何处学来的呢?子贡回答说:周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并没有完全失传,而是散布于世间。有才德的人能把握住其中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则能掌握住末节的部分,世间其实无处看不到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啊。因此我的老师在何处不曾学习过呢?又何必需要有固定的老师呢?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坚:坚实深奥。循循:有次序。诱:引导。博:使……广博。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办法。【译文】
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
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才德无与论比,崇拜之情淋漓尽致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评析: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学习9-13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原文】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学习第九则1、这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2、如果原文改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原文是一种对比,更能衬托出颜回的有才德,也更好地表达出对颜回的赞叹的情味。【原文】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注释]疾:重病。牖:窗户。斯:这样。也:句中语气词,表舒缓语气。
【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评析】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原文]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评析]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为什么孔子在伯牛与颜渊死时表现的不太一样?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都盛赞颜回: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复”)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为好学?”孔子答道:“有个叫颜回的弟子很好学,他从不拿别人出气,也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③、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感悟孔子的学问并不是仅仅指文学知识,凡切身之用都可以称得上是学。所以孔子认为“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生。不迁怒,是指在甲人那里受了气,不要把脾气发到乙人身上。迁怒的毛病我们经常犯,尤其是对自己的家人,家人好心跟你说个话,经常会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恶言相对。不贰过,就更难了。犯错误不要紧,但是知错一定要真心实意的改,不要再犯第二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嗜酒如命,因为醉酒耽误了不少事。张飞独守徐州,刘备很不放心,张飞保证改过自新,绝不饮酒。但最后还是喝的酩酊大醉,罪打曹豹,引得吕布攻进了徐州,连刘备的妻子都被俘虏了。按说这个教训够大的,张飞应该改了吧,但最终他还是死在了喝酒上。张飞喝了酒,鞭打士兵,两个挨了打的士兵忍无可忍,晚上趁张飞醉酒,直接把他的头砍了下来。猛将张飞,贰过、三过,最终连性命都搭上了,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注释】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空:贫困、匮乏。货殖:做买卖。亿:同“臆”,猜测,估计。【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评析】这一章,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却在生活上常常贫困深感遗憾。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这在孔子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原文】公伯寮曞子路于季孙①。子服景伯以告②,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③。”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注释】①公伯寮:字子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公伯寮”。一作“缭”。孔子的弟子。曾任季氏家臣。政治上的投机分子。曞(sù素):同“诉”。诬谤,告发,背后说人的坏话。②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何,字伯,“景”是死后谥号。鲁国大夫。③肆:指处以死刑后陈尸示众。市朝:被处死的罪犯中,自士以下的,陈尸于市集;自大夫以上的,陈尸于朝廷。【译文】公伯寮对季孙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事告知孔子,并说:“[季孙]老先生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住了,我的力量还能[设法把真相辨明,杀掉公伯寮]把他的尸首摆到街市上去示众。”孔子说:“我的道能得到实行,是天命;我的道被废掉,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评语】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再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于颜渊独寄以传道之厚望。亦盼身后,颜子或犹有出而行道之机会,故孔子于其先卒而发此叹。”
钱穆《孔子传》颜渊其人好学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子曰:“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悟性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境界高
安贫乐道自由洒脱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死后,孔门弟子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厚葬。”孔门弟子厚葬了颜渊。孔子说:“颜回视我如父亲,我却不能够视他如儿子。厚葬,这不是我的主张,是这些门生做的呀!”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评析】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学习第十则1、重点字词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何以哉尔何如如或知尔如五六十如会同非曰能之端章甫舍瑟而作何伤乎春服既成莫春者吾与点也因为通“已”,停止怎么样怎么做如果了解或者或者能做什么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站起来妨碍穿好“暮”赞成2、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表示了怎样的态度?①对曾皙表示赞同,甚至欣赏。②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③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3、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向?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冉有的回答是: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公西华的回答更为谦逊,他说自己的才能只配做个小司仪官。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话都没有立即表明态度。曾皙没有谈到治国大事,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
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
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
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
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阅读4-8则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原文】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赤(字子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原文】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2、隐:隐瞒。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4、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评析第6则,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表现了孔子诚实、正直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1、之:到……去。2、弦歌:弹琴唱歌。3、焉:怎么。4、诸:“之于”5、使:使唤。6、戏:开玩笑。【译文】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当时在那里做地方长官的言偃(字子游)回答说:“从前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诸位!言偃这话对啊!我前面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也表现出孔子知错就改的品质【原文】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2、“说”通“悦”,高兴。3、“矢”通“誓”,发誓。4、所……者:假如……的话。【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厌弃我吧!”
第8则,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子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得罪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言语不当)。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孔子为什么不据实说,而采取发誓的方式?子见南子原文《史记·世家·孔子世家》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1),必见寡小君(2)。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3)。孔子入门,北面稽首(4)。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5)。孔子曰:“吾乡为弗见(6),见之祀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7):“予所不者(8),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参乘(9),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注释(1)不辱:不以为辱。(2)寡小君:对他国称国夫人的谦辞。此指南子。(3)(chī,吃)帷:细葛布帐子。(4)稽首:古代的一种恭敬的礼节,叩头触地。(5)璆(qiú,球)美玉。此指美玉相发出的声音。(6)乡:同“向”,向来,一向。(7)矢:发誓(8)所:如果。不(fǒu,否):《论语·雍也》中作“否”。不对。(9)参乘:古代乘车,御者居中,尊者居左,参乘居右,是陪乘。译文孔子离开匡地之后就到了一个叫蒲的地方,过了一多月,又返回了卫国,寄住在蘧伯玉家。卫灵公有个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愿意与我们国君建立像兄弟一样交情的,必定会来见见我们南子夫人的,我们南子夫人也愿意见见您”。孔子开始还推辞谢绝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她。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南子夫人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了叮当撞击的清声响。事后孔子说:“我来就不愿见她,现在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灵公与夫人南同坐了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待车右,出宫后,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上跟从,大摇大摆地从市上走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道德像这样喜欢美色的人啊。”于是对卫灵公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就离开卫国,往曹国去了。这一年,鲁定公死了。(1)第5则到8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和怎样的师生关系?举例分析下。明确:①对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质和率真、和善的人格.②平等、友好、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总结:(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1)贤哉,回也!贤哉,回也!(2)吾与点也。(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4)天丧予!天丧予!总结: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五、
当堂检测:
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
(1)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2)夫子之得邦家者(3)仰之弥高(4)天厌之(5)亡之,命矣夫(7)子之武城2、
“焉”字意义与用法:
(1)割鸡焉用宰牛刀!(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
(3)愿为小相焉
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取独代词,代孔子代词“我”语气助词
动词“到”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副词词缀,表示状态句末语气词3、固定结构:
(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2)予所否者,天厌之。“认为……”假如……的话4、小结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晚年整理研究文献
根据你自己的认识,说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①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他人---如丘陵-----可逾贤(才德)仲尼---如日月---不可逾---如拾级上天---不可及敬仰师生关系之一:尊师②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③第四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还表现了什么?(1)谦虚与执着(2)表现了公西华对老师的崇敬才德无与论比,崇拜之情淋漓尽致第5则到8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和怎样的师生关系?举例分析下。明确:①对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质和率真、和善的人格.②平等、友好、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之二:平等(2)9、11-13段,主要写什么?明确:11则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牛伯的关爱(手法:反复)。9、12、13则表现孔子与弟子颜渊情感深厚(手法:反复、语言细节描写、神态细节)师生关系之三:亦师亦友名人事例
毛泽东尊师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因不满校方对学生的压制,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驱张运动”,险些被张干开除。建国后,张干的日子很不好过。毛泽东了解张干的情况后,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要他代为慰问,送些救济粮款,后来还请他到北京观礼。
周恩来不忘师恩周恩来少年时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到进步教师高盘之的较大影响。他常用的笔名“翔宇”就是高先生为他取的字。周恩来参加革命后不忘师恩,曾在延安答外国记者问时说:“少年时代我在沈阳读书,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
居里夫人尊师
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她想起了中学时代在华沙教过她的一位法文老师。老师是巴黎人,一直渴望回巴黎看看,但没有钱来实现自己的心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铜水暖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新建冷饮杯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镍角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标准的福建省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 DB12T 696-2016 天津市名牌产品评价准则
- DB12T 640-2016 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 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生鲜乳收购许可
- 2025上海市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移动端数字营销研究-洞察分析
- 2024年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项目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合同3篇
- 语言政策评估体系构建-洞察分析
- 墙面修复施工方案
- 徐工集团招聘测评题库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月夜》+教学课件
- 不锈钢楼梯扶手安装合同
- 开荒保洁物业管理开荒保洁服务实施方案
-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2016-202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考点试题甄选合集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售前解决方案部门管理规章制度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宣贯
- 电力工程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