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_第1页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_第2页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_第3页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_第4页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高考总复习(一轮)

必修二经济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线索:1604168717651785183118401588176517851807181418401866188519031945资本主义简单协作阶段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早期资本主义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开辟欧美航路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轮船试航成功发明蒸汽机车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时间根本原因结果主要途径(手段)影响15世纪末16世纪初16-18世纪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世界市场粗具规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野蛮掠夺(暴力手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经济手段)①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财富,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贫穷和落后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当代史学界往往把1500年前后看作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有哪些史实依据?1500年前后的大事件:1.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2.马丁路德(1483——1546)提出“因信称义”,他于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威登堡教堂门上张贴了教皇95条罪状,反对赎罪券,标志这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3.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6世纪正处在高潮时期。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广义上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狭义上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世界市场是游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且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控制,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即世界市场形成过程。(3)组成: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联系形成的统一经济整体。(1)内涵: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2)主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一、考纲要求:新航路开辟二、考点搜索: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途径及影响;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经过和影响;三、梳理复习:(一)分散的文明:表现:五大区域文明特征:东亚的儒家文明、南亚的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地域性和独立性;封闭性;水平参差不齐。原因: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自然条件的限制;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1)经济根源(2)社会根源(3)直接原因(4)精神动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掀起一股狂热的“寻金热”;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东西方商路,引发欧洲的商业危机;欧洲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条件:(1)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2)造船技术:(3)地理知识:欧洲“地圆说”开始流行,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4)西、葡王室支持:15世纪末两国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建立中央集权。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2.“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主要商路3.(2014·全国大纲高考)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试题调研:ACA(三)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率领船队的航海家开辟的航路支持者1487年迪亚士欧洲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葡萄牙王室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葡萄牙王室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等完成向西环球航行西班牙王室◆概念解释:旧航路和新航路奥斯曼土耳其1、旧航路:15世纪以前经由奥斯曼帝国连接欧洲同其他地区的路线,主要沿地中海。2、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即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新航路主要有两条:一条绕过非洲直航亚洲;二条通往美洲并延伸到亚洲。(2014·天津高考)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所登陆领地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C.荷兰

D.英国2.(2013·上海高考)以下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航海路线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A.① B.②C.③ D.④◆试题调研:BC(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材概括)①世界市场形成之路: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②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分散、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改变了各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③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造成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④思想震撼之路: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⑤社会转型之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延伸:(1)商业革命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商业革命表现及其影响?①贸易范围扩大;②商品流通种类增多;③商业经营方式改变(特权贸易公司);④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影响: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材料1: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2: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最主要表现,并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表现:时间、空间均不再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5分)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2分)◆知识延伸:表现: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1分)原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经济:重农抑商政策,人为遏制商业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实行文化专制,阻碍科技进步与发展;(4分)◆知识延伸:(2)价格革命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价格革命特征及其影响?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社会分化加速。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江苏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D◆知识延伸:(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通过暴力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包括对内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发行国债等;对外殖民掠夺、贩卖奴隶等。用暴力手段剥夺资本为广大劳动者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积极:消极: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和自由劳动力,加速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大量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猛烈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出圈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原因:毛纺织业发展羊毛需求增加;农业雇工工资的低廉;对农副产品需求加大;

影响:(1)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2)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市场和劳动力;(3)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5)新贵族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6)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知识延伸:(4)多角度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史观角度(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早期殖民扩张,给东方带来灾难和屈辱,导致落后。现代化史观: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冲击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其近代化进程。全球史观:推动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文明史观:加强各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世界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引起价格革命,物价上涨。革命史观:◆史料研究:史料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中作者从哪些史观出发来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史料(2014·广东高考,节选)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结合史料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知识进步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2、地域角度(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欧洲:西欧开始崛起。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加快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冲击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2)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3)非洲: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4)亚洲: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物种传播,促进人口增长。(5)世界:新航路开辟传播了外国思想、文化、基督教,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1.经济:2.政治:3.思想:中国角度欧洲用美洲白银购买亚洲产品(纺织、瓷器),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促进中国人口增加。开始遭受殖民侵略,导致中国开始闭关锁国四、课时练:夯实基础,提升能力1、完成《步步高课时练》第20讲2、完成《金考卷》考点17

考点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一、考纲要求: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二、考点搜索:1、荷兰殖民扩张的背景、概况及影响;2、英国殖民扩张的背景、概况及影响;3、殖民霸权角逐的原因及实质;4、强盗的贸易;三、梳理复习:(一)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③1581年,尼德兰北部七省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荷兰。①地理位置优越。②造船业、对外贸易发达。2、概况:②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其重要港口、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①荷兰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③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的马车夫”。地理:经济:政治:外因:④1588年,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史料(2012·广东高考,节选)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史料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史料研究: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二)英国的崛起:1、条件:2、过程:地理:经济:军事:制度:政策: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注重发展海军实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重视海外贸易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1607年,获得北美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在东方把矛头指向印度③17C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④18世纪中期,经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结果和影响: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条件。

◆知识延伸:(1)关于《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扩大贸易顺差,从他国获取金银。原因:英国为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保护英国的海上利益。直接导致了英荷战争,荷兰失去了在北美的殖民地,也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结果:1.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无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运载,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1849年英国废除该条例,其原因为

A.最大竞争对手荷兰被打败B.英国实施自由主义政策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D.殖民地独立运动影响2.(2013·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BB三、梳理复习:(三)殖民大国的霸权角逐:时间国家殖民扩张角逐成败原因

15-16世纪中16-17世纪中17世纪中-18世纪中葡西荷兰英法葡:建立非洲殖民据点、垄断东方贸易。西:16世纪中叶在美洲中南部建立世界殖民帝国。1588年后丧失海上霸权17世纪中期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战胜法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西班牙后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17世纪中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和霸主。三次英荷战争后失去海上霸主地位。巨额财富未变成资本,工业落后商业资本不敌工业资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根本上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知识延伸:关于早期殖民扩张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前)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的侵略扩张活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西、葡、荷、英、法五国,其中大部分是封建国家。1、含义:2、背景:3、国家:

史料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根据史料指出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和特点?4、手段:具有血腥性、暴力性,以掠夺金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野蛮掠夺金银、种族屠杀、殖民征服、贩卖黑奴、殖民战争。5、特点:6、影响:“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①东西方:拉大东西方差距,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②世界市场: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1)对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市场和原料,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2)对殖民地:①加剧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落后,是亚非拉地区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客观上在落后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制度和文化,卷入世界近代化进程。(3)对世界:

◆知识延伸:五种史观全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1)从革命史观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从全球史观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3)从文明史观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从现代化史观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5)从社会史观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物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知识延伸:关于三角贸易1、含义:16-19世纪西欧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2、影响:非洲:美洲:欧洲:世界: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2014·山东高考,节选)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史料研究: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2012·重庆高考)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3.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试题调研:CBB四、课时练:夯实基础,提升能力1、完成《步步高课时练》第20讲2、完成《金考卷》考点17

考点三工业革命一、考纲要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考点搜索: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背景:三、梳理复习:①政治前提:②市场:③资金:④劳动力:⑤技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直接原因)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累了雄厚资本。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条件成熟。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试题调研:A(二)工业革命的过程:4、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棉纺织业技术革命:珍妮纺纱机(1765)、阿卡莱特水力纺纱机(工厂)2、动力革新: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1782)3、交通运输业革命:蒸汽船(1807)、蒸汽机车(1814)(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人物发明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手摇纺纱机(珍妮机)——序幕1765蒸汽机车(1814)水力纺纱机,水力纺纱厂标志大工厂制的建立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1782)汽船(1807)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的直接原因?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有何突出贡献?意义?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织大量涌入中国2.(2013·天津高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3.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试题调研:BCD(四)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梳理复习:(一)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1.经济:3.思想文化:2.政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治制度: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完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阶级结构: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自耕农逐渐消失对外政策:加紧对外扩张和掠夺。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二)世界:

世界市场:密切世界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知识延伸:(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2.内容:主张对经济完全自由放任,让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材料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东方国家或多或少地被剥夺了本国的关税自主权,西方国家将自由贸易原则强加给对方。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国际贸易的原则?这一思想和原则为什么在当时能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接受并成为国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原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分)原则:自由主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2分)3.原因: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先后开展和相继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各国都需要有一个更广阔的国际市场。(4分)4.影响---积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

消极:过度的自由放任,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亚非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6分)5.重商主义P87与自由主义P95(时间、主要内容、作用)重商主义自由主义时间内容作用工场手工业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金银是财富的重要标志,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奖出限入,征收进口税,保持贸易顺差)。反对政府对经济干预,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易引发商业战争(英荷战争)促进世界市场成熟,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但过度的自由放任,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史料一:从1688年以后,虽然英国还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很容易向更广范围的人群传播。民众如果感觉合适就可以发展他们的经济生活。---(英)哈里·狄更斯史料二: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大国崛起》(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1、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3)多维角度解读工业革命?1.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蓬勃兴起,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是一场技术革命:从农业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①从生产方式上: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②从生产组织形式上:工业革命使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③从产业结构上:是一场社会革命:①改变了政治结构:②改变了阶级结构: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④改变了社会生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2、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原因工业革命密切世界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③重要保障:◆标志(1)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取消关税保护,消除贸易壁垒,实行关税平等,贸易自由)3.工业革命与中国

工业革命爆发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结合时代特征说明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处于清乾隆年间。

时代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儒学占据主导地位并实行文化专制;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当时中国不具备发生工业革命的六要素,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影响:新思想萌发,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衣食住行社会习俗:◆试题调研:1.统计资料表明: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造成这种局面的经济根济根源在于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C.中国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D.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2.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①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②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④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⑤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人们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DB◆史料研究:史料(2012·全国大纲高考,节选)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2.(2014·福建高考)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试题调研:ACB四、课时练:夯实基础,提升能力1、完成《步步高课时练》第21讲2、完成《金考卷》考点18

考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考纲要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考点搜索: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三、梳理复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确立②资金:③市场:④技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积累大量的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直接原因)

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门;1870年,法国开始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围,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①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②新能源和新兴产业:电力工业:发电机、电灯、发电厂、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电气设备等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炸药等汽车工业:1885年电信产业:1837年有线电报、1876年电话、1896年无线电报飞机工业:1903年③传统产业的突破:冶金方面出现炼钢业,推动人类社会进入钢铁时代;农机方面出现汽油拖拉机、化学肥料等,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④工业结构变化: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知识延伸: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发明基础开展国家产业部门动力能源组织形式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科学家、工程师自然科学成果最初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为主要领域1、科学与技术相结合;2、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3、以重工业为主导;蒸汽机;煤发电机、内燃机;电力、石油工厂垄断组织◆史料研究:

史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史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据材料简要表述这种关系。(2)史料二对这种关系作出了什么重要补充?(3)联系史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工业生产与科学的关系;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学的进步。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梳理复习:(1)资本主义国家:1.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政治制度:3.经济结构: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产生,重工业为主导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进一步加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5.社会生活:(1)世界联系进一步密切,世界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2)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二)世界:

1.世界市场: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格局:(四)瓜分世界狂潮:①列强为何掀起瓜分狂潮?②瓜分狂潮的概况?③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如何演变?经济实力、市场的争夺英法俄占优势,德美日后来居上A、1823年门罗主义B、1889年泛美主义C、19世纪90年代马汉,海权主义;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1)建立美洲体系,称霸西半球:(2)提出新殖民主义,建立“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A、反对对殖民地实行独占,要求实行“无边界”殖民统治;B、主张对殖民地实行间接统治;C、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自由贸易竞争;1.(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2.(2014·四川高考)如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试题调研:AB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兴起洋务运动,开始实践近代化思想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师夷长技,新思潮萌发◆知识延伸: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文化进一步传入,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高涨◆知识延伸:工业时代的生产组织形式?

史料一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史料二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史料一中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史料二中的“卡特尔”是一种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以前相比有何特点?变化: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变为“工厂”;形式:垄断组织;特点: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垄断组织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1)垄断产生的根源?垄断的实质?(2)根据材料归纳垄断的特征。(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垄断。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①不排斥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②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能力。①一定程度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原有的掠夺性、剥削性。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原因时间生产手段规模性质影响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依靠机器生产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工人集中,所有权和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