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风险【2016新版】_第1页
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风险【2016新版】_第2页
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风险【2016新版】_第3页
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风险【2016新版】_第4页
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风险【2016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风险案例1(1.1)

中国某外贸公司代理北京某公司先后三次从加拿大某公司进口废纸。第三次代理进口废纸时,北京公司给外贸公司出具了一份承诺函,函称该第三批废纸系加拿大公司对其前两批货物质量问题的补偿,不需对外付款,要求外贸公司只需协助北京公司办妥提货手续即可。外贸公司在未向加拿大公司确认的情况下,对加拿大公司传真发来的买卖合同签署后用于办理海关报关手续,并未发回加拿大公司。第三次代理进口的废纸数量是80吨,金额是18万美元,货到天津港后,北京公司未向外贸公司付款即凭单方出具的凭证函从外贸公司领取了货物。实际上,该批废纸并非加拿大公司向北京公司的赔偿,北京公司与加拿大公司约定的是货物买卖,付款方式是收货后电汇付款(T/T)。(未完)

(接上)加拿大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外贸公司支付已经收到的废纸的货款18万美元及相应利息。外贸公司认为自己系代理人,如果存在欠款事实,加拿大公司应向北京公司主张货款,北京公司申请作为案件第三人参加了诉讼。加拿大公司认为买卖行为发生在外贸公司和加拿大公司之间,其不知道外贸公司和北京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即便现在外贸公司披露了委托人北京公司的身份,但加拿大公司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由于外贸公司是一家实力较强的大型贸易公司,加拿大公司坚持选择外贸公司作为相对人。最终,法院认为因缺乏有效证据证明加拿大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外贸公司和北京公司之间的代理关系,该进口业务无法直接约束委托人北京公司和加拿大公司。因此,判决外贸公司直接对加拿大公司承担还款责任。

案例2(1.2)中国某外贸公司受天津某公司委托向日本某公司出口服装。外贸公司与日本公司签订了售货确认书,约定出售25万件纯棉T恤,货值37.5万美元。日本公司向外贸公司开立37.5万美元的信用证,外贸公司接受信用证后将信用证在银行打包贷款并将款项交付天津公司,由其向工厂购货.本案货物的加工,交付,装运、报关及银行结汇单据的制作由天津公司全权负责。货物发运日本大阪港,出口货物报关单发票装箱单显示:棉制针织男士T恤衫25万件,415个纸箱。发货后,天津公司接受了全套合格信用证结汇单据,中国国内银行按期全额结汇。经日方委托的鉴定机构检验鉴定,本案所涉货物实际数量为10万件,短装15万件。日本公司以货物短缺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国外贸公司退还短缺货物的货款。(未完)(接上)外贸公司认为自己系代理人,日本公司应向天津公司主张货款。但日本公司认为,买卖合同是外贸公司和日本公司签订的,其不知道外贸公司和天津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且天津公司由于经营问题已经被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因此,即便现在外贸公司披露了委托人天津公司的身份,但日本公司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日本公司坚持选择外贸公司作为相对人。后经外贸公司调查了解,天津公司在发货前已知道货物数量是10万件,在全额取得信用证下25万件货物的货款37.5万美元后,天津公司已私下将其中的100万人民币退还给了日本公司。日本公司现在全额主张短装15万件是错误的,这其中应扣除其收到的100万人民币的货款。外贸公司在应诉的同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天津公司和日本公司合同诈骗,在公安机关的侦查过程中,天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日本公司在中国的联系人均确认在发货后委托人天津公司已将100万人民币的货款退还给了日本公司。(未完)(接上)最终,法院认定因缺乏有效证据证明日本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外贸公司和天津公司之间的代理关系,该进口业务无法直接约束委托人天津公司和买方日本公司。因此,判决外贸公司对日本公司承担还款责任,但鉴于交易行为发生后委托人天津公司已将其中的100万人民币退还给了日本公司的事实。因此,日本公司主张短缺货物的全额货款不应得到支持,应扣除其已收到的退还的货款100万人民币。案例3(2.1)

自2007年2月开始,中国贸易公司代理北京公司从国外进口聚乙烯。基本流程为:贸易公司与北京公司签订代理进口协议贸易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进口合同贸易公司申请银行开具6个月远期信用证国外客户发货贸易公司向银行承兑赎单贸易公司委托货代办理报关提货贸易公司将货物仓储在自己租赁的仓库北京公司向贸易公司支付货款和代理费贸易公司向仓库出具出库单后放货给北京公司贸易公司在信用证到期前向银行支付货款。由于该代理业务的提货地在宁波,贸易公司需要在宁波寻找货物仓储库。北京公司向贸易公司推荐了宁波某物流公司为进口货物进行报关仓储,基于对北京公司的信任,在未对宁波物流公司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贸易公司与宁波物流公司签订了《委托报关及仓储协议》。(未完)(接上)2007年2至8月,宁波物流公司向贸易公司出具了价值2000万美元聚乙烯入库单,上述入库单均由委托方北京公司邮寄给贸易公司,在6个月远期信用证到期前,北京公司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和代理费,后贸易公司将相对应的出库单邮寄给北京公司提货。2008年4月,贸易公司负责该业务的人员前往宁波了解货物库存情况,北京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陪同前往,经过一番介绍,使贸易公司的业务人员确信货物在宁波物流公司得到了很好的仓储和保管。2008年下半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聚乙烯价格发生巨幅下跌,而此时宁波物流公司已长达三个月未出具入库单,价值3000余万元人民币的3000余顿聚乙烯下落不明。贸易公司领导前往宁波核实时才得知:(未完)(接上)宁波物流公司以前出具的入库单是为了制造假象欺骗贸易公司,货物从未在宁波物流公司仓储过。实际上,在长达将近两年的代理进口业务中,货物在进口报关后即被北京公司提走销售。虽然宁波物流公司之前在没有真实仓储的情况下出具假的入库单欺骗贸易公司,但涉及这些假入库单的货物的货款已由北京公司向贸易公司支付,因此本案无法追究宁波物流公司的责任。而在长达三个月期间内未出具入库单的情况下被北京公司提走的货物只能向北京公司追偿。2008年12月,贸易公司以合同诈骗罪向公安机关举报控告北京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最终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北京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有期徒刑,并追缴部分赃款发还贸易公司。贸易公司为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案例4(2.2)

从2004年12月开始,中国贸易公司代理深圳公司进口原料苯乙烯,该代理进口业务的基本流程为:贸易公司与深圳公司签订代理进口协议贸易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进口合同贸易公司申请银行开具90天的远期信用证国外客户发货贸易公司向银行承兑赎单贸易公司委托货代办理报关、提货货物仓储在深圳公司的仓库,在深圳公司未付货款的情况下,贸易公司对仓库中的货物享有所有权深圳公司向贸易公司支付货款和代理费贸易公司向深圳公司出具出库单后放货。为保证业务的履行,深圳公司提供了与代理进口货值相对应的成品聚苯乙烯提货单(原件)作为质押担保,该批质押物存储在深圳公司仓库。双方在2008年2月前的代理进口业务均按上述约定方式履行。(未完)(接上)2008年6月,贸易公司又代理深圳公司进口近400万美元的苯乙烯单体(SM)3000余吨,该批货物90天远期信用证到期后,深圳公司无力支付货款,贸易公司向银行垫付了全部货款,但当贸易公司到深圳公司仓库实地查询时,却发现既没有代理进口的原料苯乙烯,也没有深圳公司质押物成品聚苯乙烯。贸易公司向深圳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代理进口货物垫付的货款,法院依法判决深圳公司偿还欠款。但由于深圳司并无实际履行能力,贸易公司的货款最终未能追回。

案例5(2.3)从2006年10月开始,中国贸易公司代理上海公司进口钢材,该代理进口业务的基本贸易流程为:贸易公司与上海公司签订代理进口协议H贸易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进口合同贸易公司申请银行开具90天的远期信用证国外客户发货贸易公司向银行承兑赎单H贸易公司委托货代办理报关、提货货物在上海港后存储在南通货运公司仓库,在上海公司未支付货款的情况下,贸易公司对仓库中的货物享有所有权上海公司向贸易公司支付货款和代理费南通货运公司在收到由贸易公司出具的放货指令单正本或传真件后,均要盖章后传真回贸易公司,由贸易公司再次签字盖章确认回传后方可将钢材放行。(未完)(接上)2007年9月,贸易公司代理上海公司进口6000余吨钢材,2007年10月信用证到期,由于上海公司不能如期付款赎单贸易公司垫付信用证下款项,贸易公司对该6000余吨钢材始终未发放出库单,但2007年12月初贸易公司高管查库时发现南通货运公司仓库已于2007年11月将该6000余吨钢材交由上海公司提走,南通货运公司提供的提货单上的贸易公司的公章是变造的,南通货运公司并未依据《仓储监管协议》的约定,在收到由贸易公司出具的放货指令单正本后,回传给贸易公司以再次确认。贸易公司向南通货运公司、上海公司提起诉讼,请求上海公司支付信用证垫付款项,请求南通货运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最终支持了贸易公司的诉讼请求,但由于上海公司、南通货运公司并无支付能力,给贸易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案例6(4.1)2010年7月,上海进出口公司向海关申报出口1万双运动鞋,经海关查验该批货物使用了某驰名商标的字样和图形,涉嫌侵犯该驰名商标持有人B公司的商标权。经B公司确认,涉嫌货物为侵权产品。最终海关向上海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这批运动鞋侵犯了B公司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并决定没收侵权货物,处罚款。后B公司向上海公司提起诉讼,B公司诉称上海公司的侵权行为对其商标的声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遭受重大损失,公司为追究其侵权行为支付了律师费,还支出了海关扣留货物的仓储保管处置费等费用,为惩罚商标违法行为,要求上海公司赔偿其损失100万元。上海公司提交了与河北制鞋公司的委托出口协议,声称该批运动鞋系上海公司代理河北公司出口,代理协议中明确约定,河北公司保证本次出口货物不涉及商品侵权及夹带违禁品。海关查扣的这批鞋子是河北公司提供的,因此B公司应追究河北公司的责任。最终B公司与上海公司、河北公司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上海公司和河北公司赔偿了B公司的经济损失。

案例7(4.3)2006年6月,郭某与广东外贸公司签订《代理出口协议》,广东公司代理郭某出口计算机芯片(CPU)至新加坡,郭某负责组织CPU货源、联系新加坡进口商。广东公司负责出口报检、报关、租船订舱、装运出口、制单、交单及结汇,出口装运前新加坡进口商将货款全部电汇到广东公司账户。广东公司收到新加坡进口商货款正常结汇后,在郭某提供出口退税所应有的合格单据后三日内,按郭某提供的增值税发票金额先行垫付出口退税款并扣除1%的代理手续费、垫付税款的银行利息后付款给郭某指定的账户。货物出口后,广东公司业务人员持相关单据到相关部门办理退税手续,待退税款退到公司后自行冲抵之前垫付给供货商的退税款。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期间,郭某通过广东公司将共计6万元CPU分十五票出口至新加坡,累计取得出口退税近400万元。2009年7月,广东公司被税务稽查部门调查并被全棉停止办理出口退税审批,要求广东公司退还因代理出口CPU所取得的出口退税款。2009年1月,税务稽查部门向广东公司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因广东公司自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代理郭某(个人)出口计算机芯片,与郭某签订有代理出口协议,同时向郭某收取代理收学费,郭某为实际操作人。广东公司以自营出口形式办理出口退税近400万元,该退税款涉及的业务实质为代理个人出口,根据国税发[2006]24号文的规定,应追缴广东公司取得的出口退税款近400万元。

案例8(4.4)2006年9月,浙江外贸公司代理北京公司出口铝棒到日本公司。具体操作流程为:北京公司与日本公司确定供货数量及价格(含退税款)后,通知外贸公司与北京公司、日本公司分别签订供货合同,日本公司将货款以及外贸公司的费用(包括代理费、垫付税款的利息)减去退税款后一并支付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将该款扣减费用后再垫付退税款后一并支付给北京公司,北京公司收到款项即发货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负责办理相关出口手续,待退税款退到外贸公司账户后自行冲抵之前垫付给北京公司的税款。2007年7月,出口退税政策发生变更,,北京公司与日本公司将原来作为铝棒出口的产品加工成铝管,由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至2008年3月,外贸公司代理北京公司出口铝棒(铝管)到日本公司共计6000万美元,收款5900万美元。2009年2月海关缉私局认定外贸公司涉嫌为偷逃15%的出口关税将铝原料(即铝锭)作为铝棒(铝管)出口,涉嫌走私普通货物,遂对外贸公司相关责任人员刑事拘留。案例9(7.1)中国公司与意大利公司长期存在输送带买卖业务关系,由意大利公司将中国公司生产的各种输送带销往境外,双方约定中国公司负责将产品通过黄骅港发货,意大利公司在发货后70日或90日内将货款电汇给中国公司。2006年以前,双方业务运转正常。自2007年2月至7月,中国公司发出货物28笔,总价款为400万美元,意大利公司一直未付货款。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急剧下降。2009年6月,中国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意大利公司偿付欠款400万美元,赔偿中国公司汇兑损失人民币2588184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和律师代理费。庭审中,中国公司为证明其诉讼主张,向法院提交了与其主张货款总额为400万美元的28笔交易中相对应的28份提单复印件及发票、装箱单。鉴于中国公司已将提单原件邮寄给意大利公司,中国公司同时向法院提交了28份邮寄提单的快件详情单,该详情单“货物描述”一栏中显示为文件,记载着发票号码。(未完)(接上)意大利公司针对中国公司提交的证据提出如下质证意见:(1)中国公司提交的证明意大利公司收到货物的28份提单均为复印件,对提单的真实性有异议。(2)中国公司提交的28份快件详情单的“货物描述”一栏中只记载发票号码而未体现提单号码,因此,即使该快件详情单真实,也仅能证明中国公司向意大利公司寄交的快件中可能含有发票而非提单。中国公司无法证明意大利公司取得提单并提取货物。面对意大利公司的抗辩,中国公司申请法院向提单所载船公司及签发提单的公司就提单项下货物交付情况调查搜集证据,以证明交货事实。法院签发证据调查令,相关单位提供了证明中国公司提交的28份提单真实性的提单资料,该资料主要内容与中国公司此前提交的提单复印件内容一致。法院由此认定中国公司已经履行了交付货物的基本义务。结合中国公司提交的订单、发票、箱单等其他证据,法院认为能够证明中国公司与意大利公司之间存在28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中国公司提交的承运人提单交付证明足以认定交货事实,因此,法院对中国公司请求意大利公司支付的28笔交易的货款予以支持。案例10(7.2)自2005年起,中国C公司开始向法国F公司出口铅笔等货物。法国公司通过电子邮件或者传真的方式将其盖章确认的订单发给中国公司,中国公司依据法国公司的订单安排生产并发货,法国公司持中国公司寄送的正本提单或中国公司向其发送的电放提单(通过电子邮件或者传真)提取货物。两公司约定货款支付方式为T/T,付款时间为中国公司发货后62天内由法国公司支付货款,贸易术语为FOB。截至2010年6月,法国公司仍有200万美元没有支付给中国公司。中国公司多次索要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国公司支付拖欠的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庭审过程中,中国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其主张货款总额为200万美元的78票货物的订单、箱单、发票、报关单。因该78票货物的提单均为电放提单,中国公司提供的提单均为承运人加盖“电放”章的提单复印件,该提单复印件由中国公司以电子邮件或者传真形式发给法国公司。(未完)

(接上)法国公司针对中国公司提交的电放提单复印件,认为其是复印件对真实性提出异议,并因此否认法国公司收到上述电放提单记载的货物。中国公司面对法国公司的抗辩,遂申请法院向电放提单所载船公司及签发电放提单的公司调查收取证据,以证明货物交付的事实。法院调取证据过程中发现本案涉及的部分船公司已经停业或倒闭,因此,中国公司只得申请法院到海关相关部门调取该部分船公司签发电放提单所载货物的交货情况。根据部分船公司提供的提单资料及海关提供的货物报关单随附单据中显示的货物已上船信息,可以认定上述调查取证资料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公司此前提交的电放提单复印件内容一致。法院由此认定中国公司已经履行了交付货物的基本义务。法院对中国公司请求法国公司向其支付78票货物的货款予以支持。案例11(5.4)2011年6月至11月期间,中国一公司向天津海关申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经海关审查批准,分2次从英国公司以每吨975美元的价格免税进口涤纶纤维3000吨。嗣后,中国公司总经理邓某及公司业务部经理崔某未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包括进口的关税和增值税),擅自将其中的1000吨涤纶纤维在境内销售牟利。2012年2月,因劳动争议纠纷,中国公司一名员工向当地海关有关部门举报该公司私自销售保税料件。天津海关接到举报后遂对该公司进行专项稽查,经查,中国公司未经海关许可,将免税进口的涤纶纤维1000吨以每吨人民币8650元的价格内销,共计偷逃应缴税款386万元。2012年3月,天津海关缉私局以中国公司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将邓某及崔某刑事拘留。案例12(6.1)2009年3月3日,中国浙江公司(采购方)与香港公司签订了花生采购合同,约定浙江公司从香港公司进口花生1万吨,价格术语为CIF宁波,装运期为2009年4月15日之前,交货期为2009年5月20日前,付款方式为信用证。随后,香港公司又与美国公司(供货方)签订花生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货物由美国直接运到中国宁波,价格术语为CIF宁波,装运期为2009年4月15日前,交货期为2009年5月20日前,付款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浙江公司于4月1日向香港公司开出信用证,香港公司将所得信用证的部分金额转让给美国公司,美国公司收到信用证后按约备货发运货物。4月22日,美国公司传真通知香港公司:“装运给贵公司的1万吨花生与发运给广西北海港的5000吨花生同装在一条船上。”香港公司收到传真后与浙江公司联系,浙江公司要求先停靠宁波港再驶往北海港。美国公司回复:“我们已按贵公司要求通知船公司,请船先停靠宁波港。”但该船是实际上先靠了北海港,并且在北海港卸货与检修近1个月后才驶往宁波港。这时国际市场花生价格已下降,浙江公司不但得不到预期利润,反而损失了人民币10万余元。于是,浙江公司以香港公司违约迟延交货为由向其索赔,香港公司认为在CIF价格术语下,作为卖方,其已经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船,即已经完成了交货义务。至于货物何时抵达目的港,系船方所为,并非香港公司所能控制的,香港公司拒绝了浙江公司的要求。浙江公司遂将争议提交仲裁庭进行仲裁。

案例13(6.2)中国公司通过香港中间商公司向意大利公司进口烧碱,合同金额91万美元。2007年12月4日,中国公司收到由意大利银行开出的、香港银行作为转让行的可转让信用证,香港公司为该信用证的第一受益人,中国公司为第二受益人,信用证金额为91万美元。12月30日,中国公司按照信用证条款要求安排货物装运并将全套结汇单交国内银行议付。该行审单合格后,将全套单据提交香港银行办理结算。2008年1月11日,香港银行将经过香港公司换单的全套单据寄给意大利银行,意大利银行于2008年1月20日提出单据不符点,原因是“箱单上没有装船前检验机构的确认”。国内银行在收到意大利银行关于“不符点”的电文后,核查了信用证条款及单据留存件后,认为:意大利银行提出的“不符点”在信用证条款中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中国公司提交的单据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各项要求,且意大利银行只是提出“不符点”,却从未明示“拒付”。(未完)(接上)据此,国内银行通过香港银行多次致电意大利银行,要求其履行付款义务。香港银行也曾回电答复:意大利银行指出的“不符点”不构成“实质性不符点”,但意大利银行已退单,香港银行将等候国内银行的进一步指示。随后,虽经国内银行的反复催告,最终未能收到信用证项下款项。中国公司在获悉风险发生后,立即指示货运公司,要求其“不仅要收回正本提单,且要得到中国公司的书面确认后,方可放货”。同时,为防止货物滞港超期被海关罚没或拍卖,中国公司积极开展货物的转卖工作,但因当地法律和海关工作机制的特殊性,转卖手续极其繁琐。经多方权衡,中国公司最终同意降价10万美元,将货物交付原买家。于是,中国公司要求香港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香港公司最终赔偿10万美元。案例14(8.1)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上海公司一直通过香港徐某向美国公司出口大蒜。上海公司称,徐某直接以电子邮件形式或者通过李某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上海公司发出订单。在电子邮件中,双方约定上海公司的出口价格根据出口时的市场价格确定,贸易条款为FOB上海。上海公司接受订单后,按徐某指示,将出口的大蒜运至上海,交给上海物流公司,并且负担出口大蒜装船前在上海港发生的费用。在货物发出后两个月内,徐某通过李某以多个美国公司名义向上海公司支付货款。2008年8月起,徐某开始拖欠上海公司货款,至2009年3月止,徐某共拖欠货款170万美元,上海公司多次向徐某索要货款,徐某拒不还款,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徐某向上海公司支付欠款并赔偿由此给上海公司造成的损失。上海公司在起诉的同时一并查封了徐某在上海的一处房产。徐某系美国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美国公司在中国没有任何资产。(未完)(接上)在庭审过程中,上海公司提交了大量的上海公司与徐某间往来电子邮件,徐某对本案争议所涉及的230个集装箱的大蒜出口商系上海公司以及该230个集装箱的大蒜贸易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是徐某认为与上海公司发生贸易关系的对象系徐某所在的美国公司而非其本人,徐某只是代表美国公司与上海公司就价格、订单及欠付货款等事宜进行沟通,而且徐某与上海公司用于电子邮件收发的邮箱为美国公司的邮箱,因此,徐某认为认为其不应当对美国公司的欠款承担偿还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从上海公司提交的电子邮件看,上海公司从一开始进行贸易协商直至最后追讨欠款一直是把徐某个人作为贸易的协商对手,徐某在与上海公司的往来电子邮件中从未明确告知其代表美国公司,或者说与上海公司进行交易的是公司而非个人。尤其在上海公司举证的一封徐某回复给上海公司的电子邮件中,徐某直接认可了与上海公司的合作关系并同意支付上海公司货款。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公司有理由相信贸易伙伴系徐某个人而非美国公司,徐某实际上也是把上海公司作为直接的贸易伙伴来看待。最终法院采信了上海公司的主张,判决徐某支付拖欠的货款。案例15(8.2)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至,大连公司一直通过美国陈某与美国公司连续进行小龙虾出口贸易,贸易条款为FOB大连。大连公司主张,一直以来均系陈某安排美国操作员张某直接以电子邮件形式或大连职员王某、孙某以电子邮件或者传真形式向大连公司发出订单,大连公司按照订单内容准备货物。陈某等人订舱位确认船期,并给大连公司传真入货通知,大连公司安排拖车运送装好货物的集装箱柜到大连港口。在货物到目的港后,陈某安排张某在美国港口负责清出货物,并安排张某向大连E公司支付货款。在货物发出后两个月内,陈某通过张某以多个公司的名义向大连公司付款。2008年1月起,陈某开始拖欠大连公司货款,至2008年7月止,陈某共拖欠130万美元,大连公司多次催要,陈某拒不还款,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向支付拖欠货款。大连公司在起诉的同时一并查封了陈某在大连的两处房产。陈某系美国公司的客服经理,美国公司在中国没有任何资产。在庭审过程中,大连公司提交了大量的大连公司与陈某、张某、王某、孙某间的往来电子邮件。(未完)(接上)陈某认为本案争议所涉及的货物进口商系美国公司,其作为美国公司的客服经理负责与大连公司就本案所涉货物的订单、价格及付款事宜进行沟通,负责大连公司与美国公司业务方面的协调、进口通关所需的单证交换、产品质量问题的交涉以及作为贸易伙伴所进行的一些必要事项的协调联系。无论是买卖合同的签订还是货款的支付,均系美国公司的行为,与陈某个人无关。大连公司在发给陈某的电子邮件中称“非常感谢你和贵公司在业务方面对我公司的支持,附件是我公司给贵公司发货的明细表”,由此可以看出大连公司认可交易系公司之间进行。陈某为了证明其主张,申请法院到外汇管理局及海关有关部门调取了大连公司出口收汇核销信息以及出口报关单的附随单据(箱单、发票、合同)。根据外汇管理局提供的出口收汇批次核销信息登记表显示的核销汇款对应的银行水单号码,通过银行水单号码可以查出大连公司出口货物的货款由美国公司支付。据此,可以认定大连公司出口货物的交易对象为美国公司。经法院两次开庭审理,大连公司亦认为陈某合同主体不适格的抗辩成立,遂撤回了对陈某的起诉。案例16(8.3)香港孙某系美国公司董事,刘某系北京公司法定代表人,美国X公司、美国Y公司均系北京公司的贸易伙伴。2007年8月,孙某欲购买坐落于北京市某小区的房屋,因付汇不便,由北京公司代孙某支付人民币320万元作为其购买北京市某小区房屋的购房款,孙某承诺在2007年8月底将上述款项归还北京公司。2007年8月10日,孙某与北京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商品房出售合同,北京公司依约向该房地产公司支付购房款人民币320万元。2007年8月16日,孙某出具委托书,委托刘某为其合法代理人,全权代表其办理购买上述房屋的相关手续。刘某接受委托后,代理孙某与该房地产公司到北京市房产交易中心办理了房屋备案登记手续,现该房屋登记在孙某名下。刘某因受孙某委托对房屋进行了装饰装修,北京公司为此支付装修费12万元。刘某根据约定,已付清全部购房款并依约为孙某办理了购买房屋所需的相关手续。(未完)(接上)后因孙某迟迟没有归还北京公司垫付的房款及装修款,北京公司将孙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孙某偿还北京公司垫付的房款及装修款。在庭审过程中,孙某称其已就上述房屋的购买和装修支付了全部购房款及装修费。孙某主张其共分四次将总计60万美金经由其所在的美国公司代为支付给北京公司在美国的关联公司X公司和Y公司,后X公司以及Y公司又将该款支付给北京公司。北京公司则对孙某的抗辩予以否认。首先,在没有征得北京公司同意的前提下,孙某不应把将应拖欠的款项支付给任何第三方。其次,北京公司与X公司、Y公司之间并非关联公司而是贸易伙伴。X公司、Y公司系北京公司的美国客户,北京公司常年向它们出口玩具,它们从北京公司进口玩具后便卖给美国公司。因此孙某主张的经由美国公司支付给X公司及Y公司的款项均系货款而非房款。最终,法院以孙某未提交有效证据证明北京公司与X公司、Y公司的关联关系以及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判决孙某向北京公司支付拖欠的房款及装修款。案例17(9.1)2006年5月,中国A贸易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棉花进口合同。合同约定,由美国公司供应棉花800吨,价格条件是CFR秦皇岛港,总货款为122万美元,装船期为2006年10月,支付方式为信用证结算。同时合同约定货物质量争议以目的港委托双方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买方应在收货后30日内提出质量索赔,双方争议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2006年11月,该批货物运至秦皇岛。贸易公司也通过信用证方式向美国公司支付了全部货款。但贸易公司收货后发现货物质量存在问题,遂于美国客户电话联系要求赔偿,最终协商未果。2008年3月,中国贸易公司从该美国公司进口第二批棉花,合同约定,由美国公司供应棉花400吨,价格条件是CFR营口港,总货款为72万美元,装船期为2008年6月,支付方式为预付款30%,买方收货后支付剩余货款70%。双方争议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未完)(接上)贸易公司收货后并未对美国公司支付剩余70%的货款。美国公司在2008年12月根据合同约定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贸易公司支付拖欠的货款。贸易公司针对2006年进口的第一批棉花的质量瑕疵提出索赔,提起仲裁反请求,请求抵消部分货款。美国公司辩称,2006年5月中国贸易公司与美国公司签订的棉花进口合同中约定的质量索赔期限为:“买方应当在收到货30日内,就货物的质量、数量的不合格问题通知卖方。”而且关于2006年5月进口的第一批棉花的质量瑕疵缺乏检验机构的检验证明。此外,美国公司认为本案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该单买卖适用CFR秦皇岛港进行交付,根据该交付条款,货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故美国公司不应承担任何货物质量责任。最终,仲裁委认定贸易公司向公司反请求主张的2006年进口的第一批棉花的质量瑕疵超过了双方约定的索赔期限,同时贸易公司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美国公司出口的棉花存在质量瑕疵,裁决贸易公司向美国公司支付2008年从美国公司进口的棉花的剩余货款。案例18(9.2)2006年3月,中国公司从加拿大公司进口机械设备一批,总计货款400万美元。货款支付方式为,合同签订后10日内支付30%的预付款,65%的货款为即期信用证,买方收货验收后60日内支付剩余5%的货款,同时合同约定产品品质保证期为1年,如果在安装、测试、试运行期间发现设备和材料有任何缺陷,应由双方当事人进行确认。如果卖方应对这一缺陷负责,那么卖方应对有缺陷的设备和材料进行维修和替换,由此产生的费用由卖方承担。2006年9月,加拿大公司向中国公司交付了设备。次月,加拿大公司派专家到中国公司开始进行安装调试,至2007年4月止共派出7批专家调试都未能达到买方要求的产品性能,由于这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在中国无法进行检验,中国公司在质量保证期之内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退货,请求加拿大公司退还货款及赔偿其他损失。加拿大公司辩称系中国公司在操作和维护设备时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无法运行,中国公司系无理拒收货物。由于在加拿大公司专家七次来中国调试设备期间,双方未形成书面备忘录,因此,设备调试的过程及结果都无法证明,关于加拿大公司设备质量存在缺陷的证据并不充分,后双方达成和解,加拿大公司调换了设备。案例19(9.3)2008年3月16日,意大利公司向中国公司发送订单,要求采购钢管配件一批,总价200万美元。中国公司收到订单后,开始生产备货。中国公司与意大利公司之间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关于货物质量的约定,只是在订单上有简要的表述,诸如货物要符合“某某标准”。支付方式为意大利公司先付20%定金,余款在货物到港并质量检测合格后,通过信用证向中国公司支付。2008年7月13日,中国公司将货物装船发货。2008年9月16日,中国公司收到了意大利公司的退货函并附有一份《质量不符合报告》,里面详细列明了货物中不符合“某某标准”的地方。2009年到2010年两年间,双方就此事进行协商,但未能就此达成一致。2011年7月,意大利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退货并返还定金。庭审过程中,中国公司辩称,《质量不符合报告》中的质量不符点不是不符合质量标准,而是在双方之间一直认可的对于质量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意大利公司却坚持,他们对于质量标准采用零允许标准,不存在任何允许范围。由于中国公司未能就其所谓的质量标准允许范围举出确实有力的证据,最终,法院判决中国公司返还货款,意大利公司退还货物。案例20(10.1)本案是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特定背景下发生的由于买方日本B公司违约导致的卖方中国A钢铁公司索赔案件。2008年5月13日,中国钢铁公司作为卖方与作为买方的日本公司签订了《螺纹钢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中国钢铁公司向日本公司出售货物,装运条款是CFR大阪港,装船时间为2008年7月25日以前,以信用证方式付款。合同约定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合同签订后,日本公司作为买方依据合同约定按期开立了信用证,中国钢铁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将价值527万美元的5000吨货物于2008年6月29日生产完毕并运抵港口。由于在装船日前日本公司数次要求中国钢铁公司延期装船,双方就延期交货达成一致,致使中国钢铁公司未在2008年7月25日前发货。其后由于日本公司反复提出降价要求并一直拒绝修改信用证或者重新开立信用证,面对日本公司的违约行为,因担心发货后无法收取货款,中国钢铁公司一直未装运货物,在此期间货物价格大幅下跌。2008年10月23日,中国钢铁公司向日本公司发出履行合同通知书,(未完)(接上)要求日本公司在收到通知后七日内修改信用证或者重新开立信用证,做好接货准备。但日本公司不仅未在上述期间内履行相应的义务,反而在2008年11月1日向中国钢铁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终止该合同。2008年11月5日,中国钢铁公司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向日本公司发出宣告合同无效声明书。随后,中国钢铁公司将货物转售,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货物转售价值仅为原合同货值的45%,差价达55%。2009年1月,中国钢铁公司依据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向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主张因日本公司预期违约导致中国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销售货物,请求裁决日本公司支付货物降价损失、利息损失及律师费。本案中,日本公司主张双方从未协商一致延期发货,日本公司已经根据合同约定开立了信用证,中国钢铁公司应根据合同约定按期发货,备齐单据在规定时间向议付行交单议付即可收取货款。由于中国钢铁公司违反合同约定未按期发货,中国钢铁公司是违约方,日本公司不应承担任何违约责任。经过近一年的审理,在大量的证据支持下,最终,仲裁委确认双方已协商一致延期发货,日本公司构成预期违约,支持了中国钢铁公司95%的仲裁请求。案例21(11.2)2004年,中国贸易公司从德国公司进口一批钢材,目的港是日照港,中国贸易公司向银行申请开立三个月远期信用证,货到发现进口货物中混有废钢和垃圾,中国贸易公司以信用证诈骗为由以德国公司为被告、开证行为第三人向法院申请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法院接受申请后裁定中止支付,但经过审理,法院以基础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质量纠纷不应影响当事人约定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为由,判决本案不构成信用证欺诈。案例22(11.3)2007年3月4日,原告中国公司与被告香港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罐头的合同。合同约定起运港黑海港,目的港中国镇江港。合同签订后,中国公司于同年7月1日依约向银行申请开出受益人为香港公司的远期不可撤销信用证,香港公司在议付期内向议付行交付了全套单据。中国公司持上述提单前往提货,发现该轮并无该票货物。中国公司认为香港公司提供的装运单据和提单都是虚假的,故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其与香港公司的购销合同无效,并撤销信用证,不予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最终法院判决终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案例23(11.4)2004年3月19日,日本公司向日本银行申请开出以中国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一份,开具日期是2004年3月19日,有效日期2004年5月25日,议付行为任何银行,付款方式为见票即付,付款人日本银行,最迟装船日期为2004年4月26日,所需的单据为已签署的商业发票一式三份,全套正本清洁提单、装箱单一式三份。中国公司收到信用证后,于2004年5月8日向中国银行提交了信用证项下的全套单据,其中提单正本载明的装船日为2004年4月26日。中国银行收到单据后,对单据进行了严格核对,于次日寄给了开证行日本银行。同月14日,中国银行收到日本银行的拒付通知书,拒付理由为:提单上的日期为伪造的。而后中国公司又收到日本银行的退单。(未完)(接上)同年8月,中国公司向法院起诉日本银行,要求其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日本银行答辩称中国公司向其提交的信用证议付单据上显示的货物装船日期为2004年4月26日,而提单签发人某运输公司提供的提单副本复印件和装船资料表明,本案所涉货物的装船日期为2004年4月27日,表明中国公司伪造单据并倒签提单,构成信用证欺诈,其有权拒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法院依职权调取了运输涉案货物轮船的航海日志核实实际装船日期。该航海日志记载涉案货物的装船时间为2004年4月26日8时至4月27日凌晨2时。法院通过对其他证据和事实的综合认定,认为尽管本案中部分货物被迟延装船,但是中国公司并没有欺诈的主观恶意,提供的货物也并非无价值或不存在真实的基础交易,也没有给开证申请人造成实质性损害,因此判决中国公司胜诉。案例24(11.6)韩国公司欲从中国大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进口一批挖掘机,为此韩国公司向当地银行申请开立了180天不可撤销信用证,双方约定中国银行为议付行。中国公司在收到银行交来的信用证后发现,信用证中规定的议付单据中包括一份质量检验报告,而该报告要求由韩国公司在中国的分理处指定的检验机构出具。中国银行也提示中国公司,接受该信用证条款将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建议不要接受或改为由双方共同指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中国公司再三与韩国公司进行协商并最终修改了信用证。案例25(12.1)中国贸易公司与美国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为200万美元的进出口合同,为了确保中国贸易公司能够按照合同顺利履约,双方在签订合同中约定双方使用备用信用证,因此,中国贸易公司向银行申请开立一份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中有一个条款这样写道:“当事人违约时,已适当履约的受益人需向开证人提交申请人违约声明以索要赔款。”案例26(12.2)中国加工企业与外商签订了金额为100多万美元的来料加工合同,双方约定来料加工后所有全部返销,中国加工企业要求外商通过其银行出具金额为12万美元的履约备用信用证,以保证来料方及时支付加工费用并保证加工产品全部返销。外商向其国内银行申请开立以中国加工企业为受益人的履约备用信用证。在订立条款时,外商坚持由其检验加工后产品的质量,并要求如中国加工企业欲依据备用信用证申请索赔必须辅以外商或者授权的人签署的质量合格证明或者报告。案例27(12.4)中国公司与印度尼西亚公司签订了一份210万美元的钢材出口合同,根据合同规定,中国银行开出了一份备用信用证。货物到达后,中国银行收到了印度尼西亚公司交来的违约声明以及相关的单据,根据备用信用证的规定,中国银行需向印度尼西亚公司支付费用。事后经过调查,中国公司出口的货物是完全按照合同规定发货的,而由于该货物在国际市场价格上变动较大,进口商进口该批货物无法获得利润进而通过伪造一份违约声明的做法实施了欺诈,开证申请人中国公司损失惨重。案例28(12.5)中国银行收到一份由马来西亚银行开出的由瑞士银行保兑的备用信用证,金额为600万美元,受益人为中国外贸公司,出口货物是200万条干蛇皮,但是查银行年鉴,并没有开证行马来西亚银行的资料;收到的瑞士银行的保兑函,其中两个签字中,仅有一个相似,另一个无法核对。此时,受益人中国外贸公司货物已备妥,急于装运,以免误了装船日期。后经过中国银行竭力劝阻,才避免了损失的发生。案例29(13.2)法国某公司是我国公司在法国设立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承包当地某政府部门的项目,根据项目合同的约定,中国公司向中国银行申请开立以法国某政府部门为受益人的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后中国银行根据中国公司的申请,请法国银行以中国银行向其开出的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为反保函,向法国某政府部门开立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在法国银行开出的保函中有一条为:该保函金额将随每一期项目时间的到期,根据每份接受证明的签发,或该期的每次发运的发货价值,或受益人发给法国银行的书面同意而自动地、成比例的缩减。中国银行在反保函中,除递减条款外亦作出相同的承诺。后法国银行向中国银行请求索赔,索赔金额为全部担保金额。申请人中国公司向中国银行发函称其已完成项目70%的工作量并已经得到法国政府部门的确认,请求中国银行为其减额。中国银行向法国银行传达了这一请求,但法国银行除同意对预付款保函部分减额外,仍要求中国银行全额付款,后中国银行最终对外赔付了保函项下的款项。案例30(13.4)中国公司持中标通知单来到中国银行申请开立履约保函,受益人为巴西公司。中国银行在审核申请人的材料时发现标书和基础合同均为葡萄牙语,且标书规定中标方先开出独立保函招标方再与其签订合同,招标方根据合同开立延期付款信用证,保函金额为合同金额的20%,且招标方只接受当地银行的保函。由于该条件过于苛刻且不符合国际惯例,中国银行建议中国公司慎重考虑,中国公司与招标方多次协商未果。后招标方通过巴西银行开来信用证,规定最后一批货物不得晚于6月25日到达巴西M港口。中国银行在中国公司的一再要求下指示巴西银行转开中标履约保函,保函有效期为全部货物运抵巴西M港后60天以内。9月13日,担保行接到巴西银行电告,称巴西公司已于9月11日通过公证机构递交正式函件,声称中国公司违约并要求赔付保函金额。经了解,最后一批货物是于6月26日到达巴西M港口的,保函有效期为之后的60天,而巴西法律另赋予15天的宽缓期,因此,保函于9月9日到期。巴西公司9月8日向当地公证机构提交索赔函公证,而9月9日和10日是巴西的假期,故巴西银行在9月11日受理了巴西公司索赔并执行了保函。案例31(13.5)中国公司与印度公司签订机械设备销售合同向印度进口设备。应印度公司的要求,中国公司向我国银行申请开立以印度公司为受益人的履约保函,该履约保函明确了保函项下的基础合同为《销售合同》且约定在担保行收到受益人告知其申请人违法了《销售合同》项下义务时,担保行即在7个工作日内支付受益人保函款项。该《销售合同》中有一条约定,由中国公司在签订合同两个月内用特快专递以软盘和图纸的方式向印度公司提供装配图、总布置图、含荷载数据的地基图、电气/土建要求。后印度公司认为中国公司提供的图纸不符合《销售合同》中的约定,违反了合同义务,因此,向中国银行请求索赔。中国公司立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印度公司的索款存在欺诈并请求判决中国银行终止向印度公司支付保函项下的货款。法院在认真核对双方的往来函件后认定,中国公司已经履行了《销售合同》中的提供图纸义务,而印度公司要求提供的设备规格修改后的图纸及其他额外要求已经超出了《销售合同》的约定。因此,判决支持中国公司的诉讼请求,认定印度公司的索赔请求存在欺诈。案例32(15.1)中国外贸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工艺品加工和出口业务的企业,设立于1996年5月,多年的经营已使企业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以及客户资源。钱某于2000年5月开始在外贸公司任职,自2002年8月起担任外贸公司的副总经理。美国B公司是钱某在外贸公司任职期间负责的客户。2007年9月钱某在外贸公司任职期间与美国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工艺品加工工厂,钱某是工厂的隐名股东。同时钱某还将外贸公司的大客户的生产报价、交货明细、成本费用等情况泄露给工厂。钱某唆使外贸公司数名技术骨干职工跳槽到工厂。2008年6月钱某向外贸公司提出辞职。钱某辞职交接时,其负责保管的经营信息、客户信息等档案资料严重缺失,对于其与客户间业务往来等重要电子邮件及工作期间使用的移动硬盘中保存的相关资料均拒不交接。2008年10月,外贸公司向钱某和工厂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同时,外贸公司对于钱某以涉嫌破坏生产经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向公安机关举报。钱某以未与外贸公司签订保密协议为由抗辩。后法院调解,钱某和工厂以向外贸公司赔偿300万元人民币结案。案例33(15.2)中国外贸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家具出口业务的企业。为开发和继续保有客户,外贸贸公司多次派人参加华交会、广交会,与客户进行各种形式的联系和接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一批包括本案客户在内的具有商业秘密属性的客户名单。郑某是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于2002年10月开始在外贸公司任职,直接负责外贸公司向加拿大公司的出口家具业务,掌握了外贸公司的经营信息。为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外贸公司在与郑某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了保护商业秘密的条款:“郑某应保护外贸公司的商业秘密(包括客户资料,进货渠道,利润情况以及不公开的财务资料等),履行与其岗位相适应的保密职责。在履职期间,不做有损于外贸公司利益的事情,如有违反并给外贸公司带来经济损失,郑某应承担赔偿责任。”(未完)(接上)2009年9月,郑某在外贸公司任职期间私自投资注册了H公司,并任H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郑某利用所掌握的外贸公司的业务资料和经营信息,在外贸公司任职期间与加拿大公司进行业务联系,而由H公司与加拿大公司签订外销合同进行家具贸易,H公司在2010年6月开始向加拿大公司出口家具。郑某与2010年12月向外贸公司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外贸公司认为郑某与H公司的行为严重影响外贸公司的经营,使外贸公司订单大量流失,给外贸公司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遂向郑某和H公司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停止与加拿大公司进行交易;并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该案经过审理后最终达成和解,郑某和H公司赔偿外贸公司的部分经济损失并承诺不再与加拿大公司发生贸易往来。案例34(16.1)2008年10月,中国服装厂与韩国公司签订货物贸易合同,价格术语为FOB,起运港烟台港,目的港韩国仁川港,付款方式为L/C。韩国公司指定韩国海运公司(该海运公司为在韩国注册的无船承运人)为货物的承运人,后海运公司通知韩国公司起运港的货运代理人为烟台货代公司,韩国公司随后将上述信息告知了中国服装厂。2008年12月,中国服装厂按约按期完成订单并将货物交付烟台货代公司办理海运出口运输手续,烟台货代公司安排车队将货物装于两个40尺集装箱陆运至烟台港,并代办办理出口报关等手续,烟台货代公司接受海运公司的委托作为签单代理人签发了提单抬头为韩国海运公司的三正三副全套正本提单。中国服装厂按照韩国公司(收货人)开具的信用证要求,将信用证提交银行议付。(未完)(接上)货物于2009年1月运抵目的港仁川港,到港次日,银行通知中国服装厂因单证不符信用证要求拒绝议付。中国服装厂随后立即落实货物情况,得知货物到港当日即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