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WE结构空间有限元设计软件参数的理解与选择_第1页
SAWE结构空间有限元设计软件参数的理解与选择_第2页
SAWE结构空间有限元设计软件参数的理解与选择_第3页
SAWE结构空间有限元设计软件参数的理解与选择_第4页
SAWE结构空间有限元设计软件参数的理解与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ATWE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参数的理解与选择一.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情况下取0,平面复杂(如L形、三角形)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是按0、45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的最大地震力方向大于15度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混凝土重度(KN/m3):一般框架结构取25,框剪结构取26,剪力墙结构取27。钢材重度:一般取78。裙房层数: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高规》4.8.6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转换层所在层号:层号是计算层号。地下室层数:指上部结构同时进行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层数。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无地下室时填0。壳元最大边长:是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程序限定1-5,隐含为2。对于一般工程可取2,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可取得小些如1.5或1.0。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在为配筋而进行的工程计算中,对于多层结构,由于剪力墙相对较少,工程规模相对较小,应选“出口”,而对于高层结构,由于剪力墙相对较多,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可选“内部”。结构材料信息: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板柱剪力墙。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竖向荷载即不计算竖向力;一次性加载主要用于多层结构,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模拟施工加载1主要用于一般的多层、高层建筑,---《高规》高层建筑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轴向变形宜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过程的模拟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简化方法;模拟施工加载2不能用于上部结构的计算,对于高层框剪结构在上部计算时采用模拟1,在基础计算时采用模拟2。风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或计算X、Y两个方向。地震力计算信息:不计算;计算X、Y两个方向;计算X、Y、Z三个方向。---《抗规》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抗规》3.1.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抗规》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抗规》5.1.6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2

6度时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高规》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2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14.结构所在地区:即建筑所在省份。15.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的假定:主要用于计算刚度比、位移比和周期比。对于有弹性板和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刚度比,找出薄弱层;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对其平面规则性进行判定。再在真实条件下计算,检查原薄弱层是否得到确认,并计算结构的内力和配筋。---《抗规》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当存在表-1所列举的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2-2所列举的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符合本章第3.4.3条的有关规定。

表3.4.2-1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表3.4.2-2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定义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小于相邻上一一层的70%,或小于其其相邻三个楼楼层侧向刚度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外,局部收进进的水平向尺尺寸大于相邻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柱、抗震墙、抗抗震支撑等)的的内力由水平平转换构件(梁梁、桁架等)向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面面受剪承载力力小于相邻上上一楼层的80%二.风荷载信息1.地面粗糙程度类别:---《荷规》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7.2.1确定。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

一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一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一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荷规》基本风压应按本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对子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荷规》基本风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3.结构基本周期:宜取程序默认值,如果程序计算出的结构基本周期与程序默认值相差较大,可在此处重新输入进行计算。---程序按《高规》输入或用户按《高规》的表3.2.6-1注或《荷规》7.4.1附录E输入。4.体型变化分段数:程序限定体型系数最多可分三段取值。5.各段最高层号:按实际情况填写。6.各段体型系数:---《高规》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圆形平面建筑取0.8;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计算:0.8+1.2/√n,n为多边形的变数。3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4下列建筑取1.4:1)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L形、槽形和高宽比H/B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

3)高宽比H/B大于4,长宽比L/B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荷规》7.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默认值为0.5。---《混凝土规》第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伸缩缝最大间间距(m)表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墙、地下室墙墙壁等类结构构装配式4030现浇式3020注:

1装配整体式式结构房屋的的伸缩缝间距距宜按表中现现浇式的数值值取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构房屋的伸缩缩缝间距可根根据结构的具具体布置情况况取表中框架架结构与剪力力墙结构之间间的数值;

33当屋面无保保温或隔热措措施时,框架架结构、剪力力墙结构的伸伸缩缝间距宜宜按表中露天天栏的数值取取用;

4现浇挑檐、雨雨罩等外露结结构的伸缩缝缝间距不宜大大于12m.---《抗规》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抗规》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2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防震缝两侧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高规》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不设防震缝。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构时,宜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元。---《高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3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4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5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三.地震信息1.结构规则性信息:根据结构具体情况选择。2.设计地震分组:---《抗规》附录A。3.地震设防烈度:---《抗规》附录A。4.场地土类别:可取值0、1、2、3、4,分别代表上海地区和全国的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土。(见地质报告)---《抗规》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5.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可取值0、1、2、3、4、5分别代表特一级、一、二、三或四级抗震设计等级,5代表不考虑抗震构造要求。---《抗规》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6.是否考虑偶然偏心多层规则结构可不考虑,其它考虑《高规》。---《高规》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ei=+-0.05Li7.是否考虑双向地震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应采用双向地震作用,并注意不要与偶然偏心同时使用。应是两者取其一,不要都选。建议的选用方法:①当为多层(〈=8层,〈=30m),考虑扭转藕联与非扭转藕联均可。②当为一般高层,可选用藕联+偶然偏心。③当为不规则高层、满足抗规两条以上不规则性时,或位移比接近限值,考虑双向地震。---《抗规》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高规》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2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8.计算振型个数一般应大于9,多塔结构计算振型数应取得更大些。对于藕联情况,取3的倍数,且小于等于3倍层数(针对于满足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构);对于非藕联情况取小于等于层数;对于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高规》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2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3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4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9.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可以取0.5,该调整系数只改变楼层质量,不改变荷载总值,即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抗规》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

表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算的的楼面活荷载载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计算的楼面活活荷载藏书库、档案库0.8其他民用建筑0.5吊车悬吊物重力硬钩吊车0.3软钩吊车不计入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10.周期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对于框架结构,若砖墙较多,可取0.6-0.7,砖墙较少时可取0.7-0.8;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砖墙较少时可取0.8-0.9;纯剪力墙结构的周期可不折减。---《高规》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ψT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框架结构可取0.6~0.7;

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

3剪力墙结构可取0.9~1.0。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11.结构的阻尼比(%)对于常规结构,程序给出了结构阻尼的隐含值。---《抗规》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

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

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抗规》………12.特征周期、多遇或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抗规》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对Ⅱ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按0.35s、0.40s和0.45s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把“设计特征周期”简称为“特征周期”。---《抗规》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2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表-2特征周期值(s)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ⅠⅡⅢⅣ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0.350.450.650.9013.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附加地震数可在0-5之间取值。在相应角度填入各角度,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抗规》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规》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四.活荷载信息1.柱、墙活荷是否折减注意PM建模中的荷载折减和这里的折减是叠加的,不应重复选择。---《荷规》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表4.1.1中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在下列情况下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

1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

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

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

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2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应按表规定采用;

2)第1(2)~7项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

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表活荷载按楼层的折折减系数墙、柱、基础计算算截面以上的的层数12~34~56~89~20>20计算截面以上各楼楼层活荷载总总和的折减系系数1.00

(0.990)0.850.700.650.600.55注: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25n/时,应采用括号内的系数。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注意PM建模中的荷载折减和这里的折减是叠加的,不应重复选择。---《荷规》……..3.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多层、高层建筑均宜取全部楼层。---《高规》高层建筑结构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4.活荷折减系数---《荷规》…….五.调整信息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即考虑梁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通过调整使梁的负弯矩减小,增加跨中弯矩,使梁上下配筋均匀一些。对于现浇框架主梁取0.8-0.9;对装配整体式框架主梁取0.7-0.8。---《高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4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是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乘的系数,取1.0-1.5,一般工程取1.2。对于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作用的楼层,此系数不起作用,宜取1.0。3.梁扭矩折减系数现浇楼板(刚性假定)取值0.4-1.0,一般取0.4。---《高规》高层建筑结构楼面梁受扭计算中应考虑楼盖对梁的约束作用。当计算中未考虑楼盖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可对梁的计算扭矩乘以折减系数予以折减。梁扭矩折减系数应根据梁周围楼盖的情况确定。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为避免连梁开裂过大,此系数不宜取值过小,一般不宜小于0.55。一般工程取0.7,位移由风荷载控制时取大于或等于0.8。--《高规》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抗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2抗震墙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3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翼墙的有效长度,每侧由墙面算起可取相邻抗震墙净间距的一半、至门窗洞口的墙长度及抗震墙总高度的15%三者的最小值。5.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1.0-2.0。对于预制楼板结构、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该系数不能放大,应取1.0。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因此,装配式楼板取1.0;现浇楼板取1.3-2.0,一般取2.0。---《高规》在结构内力力与位移计算算中,现浇楼楼面和装配整整体式楼面中中梁的刚度可可考虑翼缘的的作用予以增增大。楼面梁梁刚度增大系系数可根据翼翼缘情况取为为1.3~2.0。对于无现浇面层的的装配式结构构,可不考虑虑楼面翼缘的的作用。6.全楼地震作用放大大系数其经验值范围是11.0-1..5,一般取1.0。Qo调整起始层号和终终止层号对于柱少剪力墙多多的框架剪力力墙结构,0.2Qo调整一般只只用于主体结结构,一旦结结构内收则不不往上调整。0.2Qo调整的放大系系数只针对框框架梁柱的弯弯矩和剪力,不不调整轴力。---《抗规》钢筋混混凝土结构抗抗震计算时,尚尚应符合下列列要求:

1侧向刚度沿沿竖向分布基基本均匀的框框架-抗震墙结构构,任一层框框架部分的地地震剪力,不不应小于结构构底部总地震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构分析的框架架部分各楼层层地震剪力中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较小值。---《高规》抗震设计时时,框架-剪力墙结构构对应于地震震作用标准值值的各层框架架总剪力应符符合下列规定定:1满足()式要求的的楼层,其框框架总剪力不不必调整;不不满足(8.1.4)式要求的的楼层,其框框架总剪力应应按0.2V0和1.5Vff,max二者的较小小值采用;VVf>=0..2Vo2各层框架所承担的的地震总剪力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应按调整前、后后总剪力的比比值调整每根根框架柱和与与之相连框架架梁的剪力及及端部弯矩标标准值,框架架柱的轴力标标准值可不予予调整;3按振型分解反应谱谱法计算地震震作用时,本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的调整可在振振型组合之后后进行。8.顶塔楼地震作作用放大起算算层号及放大大系数起算层号按突出屋屋面部分最低低层号填写,若若无顶塔楼或或不调整顶塔塔楼的内力,可可将起算层号号填为0(注:该系系数仅放大顶顶塔楼的内力力,并不改变变位移)。计计算振型为9-15及以上时,内内力放大系数数宜取1.0(不调整);;计算振型为为3时,可取1.5。9.调整与框支柱柱相连的梁内内力一般不调整。---《高规》带转换层的的高层建筑结结构,其框支支柱承受的地地震剪力标准准值应按下列列规定采用::1每层框支柱的数目目不多于10根的场合,当当框支层为1~2层时,每根根柱所受的剪剪力应至少取取基底剪力的的2%;当框支层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每根柱所受的的剪力应至少少取基底剪力力的3%;2每层框支柱的数目目多于10根的场合,当当框支层为1~2层时,每层层框支柱承受受剪力之和应应取基底剪力力的20%;当框支层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每层框支柱承承受剪力之和和应取基底剪剪力的30%。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后,应相应调调整框支柱的的弯矩及柱端端梁(不包括括转换梁)的的剪力、弯矩矩,框支柱轴轴力可不调整整。10.按抗震规范范()调整各各楼层地震内内力用于调整剪重比。---《抗规》抗震验算时时,结构任一一楼层的水平平地震剪力应应符合下式要要求:VEki>λ(GG1+…Gj)式中

VEki——第i层对应于水水平地震作用用标准值的楼楼层剪力;

λ——剪力系数,不不应小于表规规定的楼层最最小地震剪力力系数值,对对竖向不规则则结构的薄弱弱层,尚应乘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数;

Gjj——第j层的重力荷荷载代表值。11.九度结构及及一级框架结结构梁柱钢筋筋超配系数取1.15。---《抗规》一、二、三三级的框架梁梁和抗震墙中中跨高比大于于2.5的连梁,其其梁端截面组组合的剪力设设计值应按下下式调整:一级框架结构及99度时尚应符符合式中V——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剪力设计值;;ln——梁的净跨跨;VGb——梁在重力力荷载代表值值(9度时高层建建筑还应包括括竖向地震作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按简支梁分析析的梁端截面面剪力设计值值;Mlb、Mrb——分别为梁左右端截截面反时针或或顺时针方向向组合的弯矩矩设计值,一一级框架两端端弯矩均为负负弯矩时,绝绝对值较小的的弯矩应取零零;Mlbua、Mrbuua——分别为梁左左右端截面反反时针或顺时时针方向实配配的正截面抗抗震受弯承载载力所对应的的弯矩值,根根据实配钢筋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度标准值确定定;vb——梁端剪力增大大系数,一级级取1.3,二级取1.2,三级取1.1。---《高规》……….12.指定的薄弱弱层个数、各各层薄弱层层层号---《抗规》……….剪力墙加强区起算算层号---《抗规》部分框支抗抗震墙结构的的抗震墙,其其底部加强部部位的高度,可可取框支层加加框支层以上上二层的高度度及落地抗震震墙总高度的的1/8二者的较大大值,且不大大于15m;其他他结构的抗震震墙,其底部部加强部位的的高度可取墙墙肢总高度的的1/8和底部二层层二者的较大大值,且不大大于15m。---《高规》抗震设计时时,一般剪力力墙结构底部部加强部位的的高度可取墙墙肢总高度的的1/8和底部两层层二者的较大大值,当剪力力墙高度超过过150m时,其其底部加强部部位的高度可可取墙肢总高高度的1/10;部分框支支剪力墙结构构底部加强部部位的高度应应符合本规程程第10.2..4条的规定。底部带转换层的高高层建筑结构构,其剪力墙墙底部加强部部位的高度可可取框支层加加上框支层以以上两层的高高度及墙肢总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大值。六.设计参数1.考虑P-△效应7度以上抗震设防的的建筑,其结结构刚度由地地震或风荷载载作用的位移移控制,只要要满足位移要要求,整体稳稳定自然满足足,可不考虑虑P-△效应。对6度抗震或不不抗震,且基基本风压小于于或等于0.5KNN/m2的建筑,其结结构刚度由稳稳定下限要求求控制,宜考考虑。考虑后后结构周期一一般会加长。考虑后应按弹性刚度计算。---《混凝土规规》第条杆系结构宜宜按空间体系系进行结构整整体分析,并并宜考虑杆件件的弯曲、轴轴向、剪切和和扭转变形对对结构内力的的影响。

当符符合下列条件件时,可作相相应简化:

11体形规则的的空间杆系结结构,可沿柱柱列或墙轴线线分解为不同同方向的平面面结构分别进进行分析,但但宜考虑平面面结构的空间间协同工作;;

2杆件的轴向向、剪切和扭扭转变形对结结构内力的影影响不大时,可可不计及;

33结构或杆件件的变形对其其内力的二阶阶效应影响不不大时,可不不计及。第条

当采用考虑虑二阶效应的的弹性分析方方法时,宜在在结构分析中中对构件的弹弹性抗弯刚度度EcI乘以下列折折减系数:对对梁,取0.4;对柱,取0.6;对剪力墙墙及核心筒壁壁,取0.45。此时,在在按本规范第第7.3节进行正截截面受压承载载力计算的有有关公式中,ηei均应以(M/N++ea)代替,此处处,M、N为按考虑二二阶效应的弹弹性分析方法法直接计算求求得的弯矩设设计值和相应应的轴向力设设计值。

注:当验算算表明剪力墙墙或核心筒底底部正截面不不开裂时,其其刚度折减系系数可取0.7。---《抗规》当结构在地地震作用下的的重力附加弯弯矩大于初始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入重力二阶效效应的影响。

注:重力附加弯矩指任一楼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地震层间位移的乘积;初始弯矩指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层高的乘积。---《高规》在水平力作作用下,当高高层建筑结构构满足下列规规定时,可不不考虑重力二二阶效应的不不利影响。…………高层建筑结构如果果不满足本规规程第5.4.1条的规定时时,应考虑重重力二阶效应应对水平力作作用下结构内内力和位移的的不利影响。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化是否作为刚刚域一般工程选择不简简化,异型柱柱宜选择简化化。当选择“简化”时,程序将将梁柱交叠部部分作为刚域域计算,梁负负筋应按计算算配筋配足,此此种简化更符符合实际;当当选择“不简化”时,梁负筋筋可按柱边弯弯矩计算配筋筋,即适当削削峰配置。---《高规》………..3.按高规或者高钢规规进行构件设设计(用于钢钢结构)点取此项,按高规规进行荷载组组合计算,按按高钢规进行行构件设计计计算;否则,按按多层结构进进行荷载组合合计算,按普普通钢结构规规范进行构件件设计计算。4.钢柱计算长度度系数计算原原则(用于钢钢结构)有或无。5.结构重要性系数---《混凝土规规》第条建筑物中各各类结构构件件使用阶段的的安全等级,宜宜与整个结构构的安全等级级相同,对其其中部分结构构构件的安全全等级,可根根据其重要程程度适当调整整,但不得低低于三级。第条对于承载能力极限限状态,结构构构件应按荷荷载效应的基基本组合或偶偶然组合,采采用下列极限限状态设计表表达式:γ0S≤R(-1)R=R(ffc,fs,,ak,……)(-2))式中

γ0——重要要性系数:对对安全等级为为一级或设计计使用年限为为100年及以上的的结构构件,不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等级为二级或或设计使用年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构件,不应小小于1.0;对安全等等级为三级或或设计使用年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的结构构件,不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设计中,不考考虑结构构件件的重要性系系数;

S——承载能力极极限状态的荷荷载效应组合合的设计值,按按现行国家标标准《建筑结结构荷载规范范》GB500009和现行国家家标准《建筑筑抗震设计规规范》GB500011的规定进行行计算;

R——结构构件的的承载力设计计值;在抗震震设计时,应应除以承载力力抗震调整系系数γRE;

R(..)——结构构件的的承载力函数数;

fc,ffs——混凝土、钢钢筋的强度设设计值;

akk——几何参数的的标准值;当当几何参数的的变异性对结结构性能有明明显的不利影影响时,可另另增减一个附附加值。

公式(-1)中的γ0S,在本规范各各章中用内力力设计值(N,M,,V,T等)表示;对预预应力混凝土土结构,尚应应按本规范第第6.1.1条的规定考考虑预应力效效应。6.混凝土柱的计计算长度系数数计算执行《混混凝土规》第第-3条一般工程选“否”,水平力设设计弯矩占总总设计弯矩75%以上时选“是”。---《混凝土规规》第-3条当水平荷载载产生的弯矩矩设计值占总总弯矩设计值值的75%以上时,框框架柱的计算算长度l0可按下列两两个公式计算算,并取其中中的较小值::l0=[1+0..15(ψu+ψl)]H(-1)l0=(2+0..2ψmin)HH(-2)

式中

ψu、ψψl--柱的上端、下下端节点处交交汇的各柱线线刚度之和与与交汇的各梁梁线刚度之和和的比值;

ψmin--比值ψu、ψl中的较小值值;

H---柱的高度,按按表-2的注采用。7.梁、柱的保护护层厚度(mm)这是净保护层厚度度。对于梁,室室内正常环境境,混凝土强强度大于C20时取大于或或等于25mmm;对于柱柱,室内正常常环境取大于于或等于300mm。---《混凝土规规》第条

纵向受力的的普通钢筋及及预应力钢筋筋,其混凝土土保护层厚度度(钢筋外边缘至至混凝土表面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钢筋的公称直直径,且应符符合表9.2.1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混混凝土保护层层最小厚度(mm)表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C25-C45≥C50≤C20C25-C45≥C50≤C20C25-C45≥C50一201515302525303030二a-2020-3030-3030b-2520-3530-3530三-3025-4035-4035注:

基础中纵向受受力钢筋的混混凝土保护层层厚度不应小小于40mmm;当无垫层时时不应小于770mm.第条

混凝土结构构的耐久性应应根据表3.4.1的环境类别别和设计使用用年限进行设设计。混凝土结构的环境境类别表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二a室内潮湿环境:非非严寒和非寒寒冷地区的露露天环境,与与无侵蚀性的的水或土壤直直接接触的环环境b严寒和寒冷地区的的露天环境,与与无侵蚀性的的水或土壤直直接接触的环环境三使用除冰盐的环境境;严寒和寒寒冷地区冬季季水位变动的的环境;滨海海室外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侵蚀性物质影影响的环境注:严寒和寒冷地地区的划分应应符合国家现现行标准《民民用建筑热工工设计规程》JGJ24的规定。8.钢构件截面净面面积与毛面积积地比值(用用于钢结构)9.柱配筋计算原则则宜选按“单单偏压”计算,按“双偏压”验算。角柱、异异型柱按双偏偏压计算。七.配筋信息1.梁、柱、墙主筋筋强度---《混凝土规规》第条

钢筋混凝土土结构及预应应力混凝土结结构的钢筋,应应按下列规定定选用:

1普通钢筋宜宜采用HRB4000级和HRB3335级钢筋,也也可采用HPB2335级和RRB4000级钢筋;

2预应力钢筋筋宜采用预应应力钢绞线、钢钢丝,也可采采用热处理钢钢筋。

注:1普通钢筋系系指用于钢筋筋混凝土结构构中的钢筋和和预应力混凝凝土结构中的的非预应力钢钢筋;

22HRB4400级和HRB3335级钢筋系指指现行国家标标准《钢筋混混凝土用热轧轧带肋钢筋》GB14999中的HRB4000和HRB3335钢筋;HPB2335级钢筋系指指现行国家标标准《钢筋混混凝土用热轧轧光圆钢筋》GB130013中的Q235钢筋;RRB4000级钢筋系指指现行国家标标准《钢筋混混凝土用余热热处理钢筋》GB130014中的KL400钢筋;

33预应力钢丝丝系指现行国国家标准《预预应力混凝土土用钢丝》GB/T55223中的光面、螺螺旋肋和三面面刻痕的消除除应力的钢丝丝;

4当采用本条条未列出但符符合强度和伸伸长率要求的的冷加工钢筋筋及其他钢筋筋时,应符合合专门标准的的规定。第条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强度设计值fy及抗压强度度设计值f'y应按表4.2.33-1采用;预应应力钢筋的抗抗拉强度设计计值fpy及抗压强度度设计值f'py应按表4.2.33-2采用。当构件中配有不同同种类的钢筋筋时,每种钢钢筋应采用各各自的强度设设计值。普通钢筋强度设计计值(N/mm22)表-1种类符号fyf'y热轧钢筋HPB235((Q235))φ210210HRB335((20MnSSi)300300HRB400((20MnSSiV、20MnSSiNb、20MnTTi)360360RRB400((K20MnnSi)R360360注:在钢筋混凝土土结构中,轴轴心受拉和小小偏心受拉构构件的钢筋抗抗拉强度设计计值大于300N//mm2时,仍应按300N//mm2取用。2.梁、柱箍筋和墙墙分布筋强度度、边缘构件件箍筋强度---《混凝土规规》第条。。。第4.2.3--1条。。。3.梁箍筋间距可取1000-400之间,抗震震时加密区间间距一般取1100。---《混凝土规规》第条

梁中箍筋的的间距应符合合下列规定::

1梁中箍筋的的最大间距宜宜符合表10.2..10的规定,当V>0.77ftbh00+0.055Np0时,箍筋的的配筋率ρsv(ρsv=Assv/(bss))尚不应小于于0.24fft/fyv;

2当梁中配有有按计算需要要的纵向受压压钢筋时,箍箍筋应做成封封闭式;此时时,箍筋的间间距不应大于于15d(d为纵向受压压钢筋的最小小直径),同时不应应大于4000mm;当一层内的的纵向受压钢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大于18mmm时,箍筋间间距不应大于于10d;当梁的宽宽度大于4000mm且一一层内的纵向向受压钢筋多多于3根时,或当当梁的宽度不不大于4000mm但一层层内的纵向受受压钢筋多于于4根时,应设设置复合箍筋筋;

3梁中纵向受受力钢筋搭接接长度范围内内的箍筋间距距应符合本规规范第条的规规定。梁中箍筋的最大间间距(mm)表梁高hV>0.7ftbbh0+0..05Np00V≤0.7ftbh00+0.055Np0150<h≤3000150200300<h≤5000200300500<h≤8000250350h>800300400---《抗规》梁的钢筋配配置,应符合合下列各项要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筋的配筋率不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受压钢筋的梁梁端混凝土受受压区高度和和有效高度之之比,一级不不应大于0.25,二、三级级不应大于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和顶面纵向钢钢筋配筋量的的比值,除按按计算确定外外,一级不应应小于0.5,二、三级级不应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的长度、箍筋筋最大间距和和最小直径应应按表采用,当当梁端纵向受受拉钢筋配筋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箍筋最小直径径数值应增大大2mm。表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的长度、箍筋筋的最大间距距和最小直径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用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采采用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m)一2hb,500hb/4,6d,100010二1.5hb,5500hb/4,8d,10008三1.5hb,5500hb/4,8d,15508四1.5hb,5500hb/4,8d,15506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高度。4.柱箍筋间距可取100-400之之间,抗震时时加密区间距距一般取1000。---《混凝土规规》第条

柱中箍筋应应符合下列规规定:

1柱及其他受受压构件中的的周边箍筋应应做成封闭式式;对圆柱中中的箍筋,搭搭接长度不应应小于本规范范第9.3.1条规定的锚锚固长度,且且末端应做成成135°弯钩,弯钩钩末端平直段段长度不应小小于箍筋直径径的5倍;

2箍筋间距不不应大于4000mm及构构件截面的短短边尺寸,且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力钢筋的最小小直径;

3箍筋直径不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于6mm,d为纵向钢筋筋的最大直径径;

4当柱中全部部纵向受力钢钢筋的配筋率率大于3%时,箍筋直直径不应小于于8mm,间距距不应大于纵纵向受力钢筋筋最小直径的的10倍,且不应应大于2000mm;箍筋筋末端应做成成135°弯钩且弯钩钩末端平直段段长度不应小小于箍筋直径径的10倍;箍筋也也可焊成封闭闭环式;

5当柱截面短短边尺寸大于于400mmm且各边纵向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当柱截面短边边尺寸不大于于400mmm但各边纵向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设置复合箍筋筋;

6柱中纵向受受力钢筋搭接接长度范围内内的箍筋间距距应符合本规规范第9.4.5条的规定--《抗规》柱的钢筋筋配置,应符符合下列各项项要求: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范围内应加密密,加密区的的箍筋间距和和直径,应符符合下列要求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筋的最大间距距和最小直径径,应按表--2采用;。。。。。。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径;柱根指框框架底层柱嵌嵌固部位。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筋直径不小于于10mm且箍箍筋肢距不大大于200mmm时,除柱柱根外最大间间距应允许采采用150mmm;三级框框架柱的截面面尺寸不大于于400mmm时,箍筋最最小直径应允允许采用6mmm;四级框框架柱剪跨比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直径不应小于于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不大于2的柱,箍筋筋间距不应大大于100mmm。5.墙水平分布筋间间距可取100-300之之间。---《混凝土规规》第条

钢筋混凝土土剪力墙水平平及竖向分布布钢筋的直径径不应小于88mm,间距距不应大于3300mm。--《抗规》

抗抗震墙竖向、横横向分布钢筋筋的配筋,应应符合下列要要求:1

一、二、三三级抗震墙的的竖向和横向向分布钢筋最最小配筋率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震墙不应小于于0.20%;钢筋最大大间距不应大大于300mmm,最小直直径不应小于于8mm。2部分框支抗抗震墙结构的的抗震墙底部部加强部位,纵纵向及横向分分布钢筋配筋筋率均不应小小于0.3%,钢筋间距距不应大于2200mm。6.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筋率(%)可取值0.2-11.2。---《混凝土规规》第10.5..9条钢筋混凝土土剪力墙的水水平和竖向分分布钢筋的配配筋率ρsh(ρsh=Ash/bsv,sv为水平分布布钢筋的间距距)和ρsv(ρsv=Asv/bsh,sh为竖向分布布钢筋的间距距)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重要部位的剪剪力墙,其水水平和竖向分分布钢筋的配配筋率宜适当当提高。

剪力墙中温温度、收缩应应力较大的部部位,水平分分布钢筋的配配筋率宜适当当提高。--《抗规》

抗抗震墙竖向、横横向分布钢筋筋的配筋,应应符合下列要要求:1

一、二、三三级抗震墙的的竖向和横向向分布钢筋最最小配筋率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震墙不应小于于0.20%;钢筋最大大间距不应大大于300mmm,最小直直径不应小于于8mm。7.结构底部需要单单独指定墙竖竖向分布筋配配筋率的层数数8.结构底部NSWW层的墙竖向向分布筋配筋筋率八.荷载组合1.恒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下取1.2。--《荷规》基本组合的的荷载分项系系数,应按下下列规定采用用:1永久荷载的的分项系数::1)当其效应对对结构不利时时一对由可变变荷载效应控控制的组合,应应取1.2;一对由永永久荷载效应应控制的组合合,应取1.35;2)当其效应对对结构有利时时的组合,应应取1.0。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系数:

一一般般情况下取1.4;

一对标准值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屋楼面结构的的活荷载取1.3。3对结构的倾覆、滑滑移或漂浮验验算,荷载的的分项系数应应按有关的结结构设计规范范的规定采用用。2.活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下取1.4。--《荷规》-23.风荷载分项系数数:一般情况况下取1.4。--《荷规》-24.水平地震作用分分项系数:取1.3--《抗规》5.4..1条表5.4.15.竖向地震作用分分项系数:取0.5--《抗规》5.4..1条表5.4.16.特殊风荷载分项项系数:无则则填0--《荷规》条注7.活荷载的组合值值系数:大多多数情况下取取0.7--《荷规》民用建建筑楼面均布布活荷载的标标准值及其组组合值、频遇遇值和准永久久值系数,应应按表4.1.1的规定采用用。表民用建筑楼面均布布活荷载标准准值及其组合合值、频遇值值和准永久值值系数项

次类别标准值

(kN/mm2)组合值

系数Ψc频遇值

系数Ψf准永久值

系数Ψqq1(1)住宅、宿舍舍、旅馆、办办公楼、医院院病房、托儿儿所、幼儿园园

(2)教室、试验验室、阅览室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2.00.70.5

0.60.4

0.52食堂、餐厅、一般般资料档案室室2.50.70.60.53(1)礼堂、剧场场、影院、有有固定座位的的看台

(2)公共洗衣房房3.0

3.00.7

0.70.5

0.60.3

0.54(1)商店、展览览厅、车站、港港口、机场大大厅及其旅客客等候室

(22)无固定座位位的看台3.5

3.50.7

0.70.6

0.50.5

0.35(1)健身房、演演出舞台

(22)舞厅4.0

4.00.7

0.70.6

0.60.5

0.36(1)书库、档案案库、贮藏室室

(2)密集柜书库库5.0

12.00.90.90.87通风机房、电梯机机房7.00.90.90.88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库:

(1)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于2m)

客车

消防车

(2)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于6m×6m)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不不小于6m×6m)

客车

消防车

4.0

35.0

2.5

20.0

0.7

0.7

0.7

0.7

0.7

0.7

0.7

0.7

0.6

0.6

0.6

0.6续表项

次类别标准值

(kN/mm2)组合值

系数Ψc频遇值

系数Ψf准永久值

系数Ψqq9厨房(1)一般的

((2)餐厅的2.0

4.00.7

0.70.6

0.70.5

0.710浴室、厕所、盥洗洗室:

(1)第1项中的民用用建筑

(2)其他民用建建筑

2.0

2.5

0.7

0.7

0.5

0.6

0.4

0.511走廊、门厅、楼梯梯:

(1)宿舍、旅馆馆、医院病房房、托儿所、幼幼儿园、住宅宅

(2)办公楼、教教学楼、餐厅厅,医院门

诊诊部

(3)当人流可能能密集时

2.02.53.5

0.7

0.70.7

0.50.60.5

0.40.50.312阳台:

(1)一般般情况

(2)当人群有可可能密集时

2.5

3.50.70.60.5注:1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荷载适用于一一般使用条件件,当使用荷荷载较大或情情况特殊时,应应按实际情况况采用。

2第6项书库活荷荷载当书架高高度大于2mm时,书库活活荷载尚应按按每米书架高高度不小于2.5kN/m2确定。

3第8项中的客车车活荷载只适适用于停放载载人少于9人的客车;;消防车活荷荷载是适用于于满载总重为为300kN的大型车辆辆;当不符合合本表的要求求时,应将车车轮的局部荷荷载按结构效效应的等效原原则,换算为为等效均布荷荷载。

4第11项楼梯活荷荷载,对预制制楼梯踏步平平板,尚应按按1.5kN集中荷载验验算。

5本表各项荷荷载不包括隔隔墙自重和二二次装修荷载载。对固定隔隔墙的自重应应按恒荷载考考虑,当隔墙墙位置可灵活活自由布置时时,非固定隔隔墙的自重可可取每延米长长墙重(kN/mm)的1/3作为楼面活活荷载的附加加值(kN/m2)计入,附加加值不小于1.0kNN/m2。8.风荷载的组合值值系数:取0.6--《荷规》风荷载载的组合值、频频遇值和准永永久值系数可可分别取O.6、0.4和0。9.活荷载的重力代表值值系数雪荷载及一一般民用建筑筑楼面等效均均布活荷载取取0.5。--《抗规》计算地震作作用时,建筑筑的重力荷载载代表值应取取结构和构配配件自重标准准值和各可变变荷载组合值值之和。各可可变荷载的组组合值系数,应应按表5.1.33采用。表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算的的楼面活荷载载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计算的楼面活活荷载藏书库、档案库0.8其他民用建筑0.5吊车悬吊物重力硬钩吊车0.3软钩吊车不计入注:硬钩吊车的吊吊重较大时,组组合值系数应应按实际情况况采用。九.地下室信息1.回填土对地下室室约束相对刚刚度比该参数含义是基础础回填土对结结构约束作用用的刚度与地地下室抗侧移移刚度的比值值,若取为0,则认为基基础回填土对对结构没有约约束作用,即即结构在基础础底板处嵌固固;若取该参参数大于5.0,则结构的的地下室部分分基本上没有有水平位移,即即相当于认为为结构在±0.0000处水平嵌固固(但竖向自自由度仍是独独立的),填填3大概为70%-880%的嵌固;到底底怎样的土填填3或填5,完全取决决于工程师的的经验。若填填一负数m(m小于或等于于地下室层数数m),则认为为有m层地下室无水水平位移,即即所填楼层完完全嵌固。--《抗规》地下室室顶板作为上上部结构的嵌嵌固部位时,应应避免在地下下室顶板开设设大洞口,并并应采用现浇浇梁板结构,其其楼板厚度不不宜小于1880mm,混混凝土强度等等级不宜小于于C30,应采用双双层双向配筋筋,且每层每每个方向的配配筋率不宜小小于0.25%;地下室结结构的楼层侧侧向刚度不宜宜小于相邻上上部楼层侧向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室柱截面每侧侧的纵向钢筋筋面积,除应应满足计算要要求外,不应应少于地上一一层对应柱每每侧纵筋面积积的1.1倍;地上一一层的框架结结构柱和抗震震墙墙底截面面的弯矩设计计值应符合本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位于地下室顶顶板的梁柱节节点左右梁端端截面实际受受弯承载力之之和不宜小于于上下柱端实实际受弯承载载力之和。--《高规》高层建筑结结构计算中,当当地下室顶板板作为上部结结构嵌固部位位时,地下室室结构的楼层层侧向刚度不不应小于相邻邻上部结构楼楼层侧向刚度度的2倍。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层厚度(mm)有防水层的迎水面面保护层厚为为30mm,没没有为50mmm。3.回填土重度和回回填土的侧压压力系数这两个参数是用来来计算地下室室外围墙侧土土压力的。回回填土重度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