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管理教案_第1页
自考行政管理教案_第2页
自考行政管理教案_第3页
自考行政管理教案_第4页
自考行政管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编码:CG10V6K2T8C2——HH5G1R1B7Q3——ZE6Q8Q4F10Z2教案纲要本教案以张国庆主编的《行政治理学概论》〔2022年8月其次版〕为基本参照教材,但在结构上作了稍许调整,主要是合并和增补了个别章节和问题; 也适当参考了其他教材;第一章 绪论学习本章重点把握:行政治理学的概念;行政治理学的学科功效和特点; 行政治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行政治理学在进展过程中显现的主要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行政治理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治理学概述一、不同的“行政”界定国内学者的观点:〕;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治理国家事务的活动; (狭义). 行政是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治理的活动; (广义)行政活动 :行政机关的活动、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一切治理事务都属行政的范畴;包括企事业单位; (最广义)西方学者的不同见解:1.从政治与行政关系立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2.从“三权分立”立论,行政是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即属行政活动;3.从公共治理立论,行政是一种社会公共治理活动,社会公共治理机关(国家的、自治的、社会的)进行的治理活动都属行政活动;二行政与行政学的概念社会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治理和服务活动;. 行政学,又称行政治理学、公共治理学、公共行政学、政府治理学 ,英语:Administration ,PublicAdministration ,PublicManagement ,是争辩国家行政组织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规律的科学;三、行政治理学的争辩对象行政治理学争辩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治理国家事务、 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1)争辩的主体对象——行政机关,在我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争辩的客体对象——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争辩的根本目的——探讨行政治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治理的科学化;四、行政治理学的争辩方法:.1.横向比较争辩法;2.纵向比较争辩法;3.案例争辩法;4.心理争辩法;5.定量争辩法;.五、行政治理学的学科特点行政治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其学科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2、实践性;3、系统性;4、技术性;5、进展性;其次节 行政治理学的演进. 一、形成时期(1887年—20世纪30岁月). 二、成长时期(20世纪30岁月—60年)

. 三、行政学的现代化时期(20世纪60岁月以后)

一、形成时期(1887年—20世纪30岁月)

. 行政学产生的历史必定性:产业革命完成;垄断;都市化;社会问题;政府干预;治理科学化的要求;. 行政学产生的理论渊源: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计臣学);普鲁士的任官制度(1713年)和英国的文官制度( 1854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史坦因(德国学者):1865年撰写《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4.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ThomasWoodrowWilson:1856-1924〕(美国学者):1887年发表《行政学争辩》;(标志;誉为行政学的鼻祖);国家的权力主要把握在准备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 古德诺(美国学者):1900年发表《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争辩》一书;“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科学治理理论兴起后,行政治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怀特(美国):1926年撰写《行政学导论》;行政要素: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韦劳毕(又译魏洛比)(美国):1927年发表《行政学原理》;财政、预算和物资治理是行政治理学的主要争辩范畴之一;.古立克〔LutherGulick,1892-1993,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在《组织理论的几点见解》〔1937〕一文提出“行政治理七职能说”,即出名的POSDCRB——方案〔Planning〕 、组织〔Organizing〕 、人事〔Staffing〕 、指导〔Directing〕 、协调〔Coordinating〕 、报告〔Reporting〕 和预算〔Budgeting〕 ;对治理和行政的争辩集中于上层治理部门的角色;他谈到组织内的分工、和谐、把握幅度等等,中心目的是提高效率;. 厄威克(英国):与古立克合编《行政治理科学论文集》;二、成长时期(20世纪30岁月—60年)1.行为科学—人际关系治理理论的盛行. 梅奧(美国哈佛高校教授):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派的创始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赫茨伯格:勉励—保健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 :提出“ X”理论和“ Y’’ 理论;X理论认为一般人好逸恶劳;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不愿变革;盲信,不聪慧,简洁受骗和受他人蛊惑;Y理论认为治理是将生产的要素――钱、物资、设备、人――组织起来以达到经济目标;治理的核心是依据组织的条件,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们最好地达到他们目的的同时, 实现组织的目标;2.行政治理理论

. 赫伯特.西蒙〔Simon,美国著名治理学家):连续从组织中人的方面争辩组 1947年发表的《行织行为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他在

政行为——对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争辩》等著作,奠定了他在现代行政学领域的位置,他也因此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决策理论;治理就是决策;.瓦尔多〔DwightWaldo,1913-,美国〕,《行政国》(1948年),争辩了优良生活的特点、政策制定中接受什么标准、谁来统治、政府如何组织以及权力的划分和集权/分权等问题;瓦尔多关怀民主的价值、公共行政的哲学问题以及公共行政取得的进展;《行政国》是对POSDCORB及其它30岁月正统公共行政理念的辩驳;瓦尔多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史学家、十世纪美国公共行政学的两大巨匠;三、行政学的现代化时期

(20世纪60岁月以后)

1.治理理论丛林

系统理论;权变理论

2.行政治理理论哲学家;他与西蒙堪称二. 生态行政学:强调政府与其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稳;. 新公共行政学〔NewPublicAdministration〕 :1968年. 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 :60岁月;90岁月成为独立的争辩领域;政策分析融入经济学、政治学、公共财政、系统理论以及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以争辩公共政策如何形成和如何完善政府项目;. 新公共治理( NewPublicManagement〕:70-80 岁月. 政府再造〔Government Reengineering〕 或重塑政府 〔ReinventingGovernment ):90岁月新公共行政学. 背景:七十岁月的美国社会;民权运动、女权运动、越南战争、水门大事、能源危机 ;公共行政学、政府治理提出了挑战 ;. 密诺布鲁克会议瓦尔多〔DwightWaldo〕,1968年召集了有33位代表参加的青年学者会议;该会议由瓦尔多当时任主编的《公共行政评论》及锡拉丘兹高校麦克斯韦尔学院赞助,并在锡拉丘兹高校的密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要鉴别公共行政学应当争辩的问题,作为一个学科公共行政学的重点应当放在何处以迎接七十岁月的挑战;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 〔NewPublicAdministration〕 以区分以往的行政理论;会议的成果:马诺力〔FrankMarini,1935-〕主编的《迈向新公共行政:密诺布鲁克观点》〔1971〕、瓦尔多著《处于动荡时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弗雷德里克森 〔H.GeorgeFrederickson,1934-〕 的专著《七十岁月的邻居把握》 〔1973〕和《新公共行政学》〔1980〕;. 密诺布鲁克会议的中心主题是:1公共行政学学者如何将道德价值观念注入行政过程;2 如何能有效地执行政策; 3 政府组织机构与其服务对象的恰当关系是什么;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为核心,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试图回答以下的两个问题:(1)政府如何在可供利用资源的条件下供应更多更好服务(效率) ;(2)政府如何少花钱而保持特定的服务水平(经济);新公共行政学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特定服务是否增进了社会公平;主见行政治理人员不应当是价值中立的,他们应当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应当把杰出的政府治理与社会公平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应履行的必要职责和应遵循的社会准就; 换言之,新公共行政应对减弱社会公平、影响经济有效治理的各种因素和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五、我国行政治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引进. 30岁月国内学者发表争辩专著: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1935年);. 高等院校设行政学课程;. 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1934年行政效率争辩会,《行政效率》半月刊. 1952年行政治理学学科被撤消. 我国从1986年就开头复原公共治理学科争辩与训练; 第一在高等训练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了行政学或行政治理二级学科,育;并逐步兴办了行政学硕士教. 1988年中国行政治理学会成立,会刊《中国行政治理》 ;. 1995年国家行政学院北京成立;. 1997年,在争辩生训练中增设公共治理一级学科,把原属于政治学中的行政治理纳入到治理学门类公共治理学科之中;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开头试点兴办公共治理硕士(MPA) ,从学位训练的角度中意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三节国家行政治理的基础

一、国家公共行政治理的基础

依法授予的政府行政职能

政府享有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二、国家公共行政治理的主体主体——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可分为四种:

. 政府,包括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 政府行政机关

. 行政首长,分为政府首脑、高级政务类行政首长、各级常务首长、依法授权的一部分官员

. 政府一般公务员三、国家公共行政治理的客体.经济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政治性组织科教文组织新闻性组织公民

复习题

1行政治理学 2国家公共行政治理的主体 3国家公共行政治理的客体明白:行政治理学的演进 新公共行政学

行政环境

其次章学习本章重点把握:行政环境的含义、特点、宏观行政环境的内容、行政环境与 行政治理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

一、行政环境:人们把围绕行政治理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行政治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称之为行政环境; 二、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2、复杂性;3、可变性;4、互动性;三、行政环境理论的进展

1.行政生态学的定义行政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争辩行政现象和事实的科学, 它涉及到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四个方面,它的创立开创了行政学争辩的新领域和新视角,标志着行政学争辩的进一步深化;2.行政生态学的形成高斯(美国学者),1936年发表了《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947 年又发表了《政府的生态学》,第一以生态学的方法来争辩行政现象,强调结合外部环境因素来争辩政府行政治理;利格斯(美国学者),1961年,《行政生态学》一书的出版,创立了行政生态学;通过对各国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提炼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并对这些要素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这五种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交叉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实际考察中,情形是错综复杂的,既要留意单个分析这些重要因素,又要留意到彼此之间的互动性;型和棱柱型三种;从社会经济动身,将行政模式分为融合型、衍射.融合型行政模式——农业社会的行政生态,在农业社会中社会结构是混沌不分的,如同折射前的自然光是一道白光一样;.衍射型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行政生态;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白光经过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棱柱型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行政生态,它既具有融合型的一些特点,又具有衍射型的一些特点;如同光进入棱柱中的折射过程 ,所以可以称为“棱柱型”模式;四、行政环境的划分.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从社会结构上划分,可以分为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从行政环境具体作用过程划分,可以分为行政外部环境和行政内部环境;.从地域上划分可以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从行政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影响范畴上划分可以分为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准备性的作用;.中观行政环境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形,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职权划分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顺畅,制度是否健全等;它对行政活动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微观行政环境是指一个行政机构内部甚至一个行政领导班子内部的具体情形,包括结构是否合理,责任是否明确,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工作方法技术是否科学等等;微观行政环境对行政活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五、行政环境与行政治理的关系

.行政环境是行政治理系统存在和进展的客观制约条件,是行政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但行政治理对行政环境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无能为力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制造性的;1、 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治理系统及其活动;.第一,行政环境是行政治理系统产生、存在和进展的基础;.其次,行政环境准备行政治理的目标、内容和性质;

.第三,行政环境准备行政治理的方式和方法2、行政治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既是行政治理的基础和条件,又是行政治理的对象和客体;行政治理的目的是按人们的需要有组织有方案地改造社会, 改造自然;因此,行政活动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环境因素,促进行政环境的改善;其次节 宏观行政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包括国体与政体、政党政治、法律制度.经济环境,包括物质技术力气、经济制度.文化环境,主要指精神文化.社会环境(狭义)指国内的人口、民族、社会历史、社会分层结构、贫富差距、社区进展、社会变迁、社会治理方式等许多因素;.自然环境 人类离不开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供应社会生产的资源和条件,又是行政治理要改造的对象之一;行政治理要遵循生态规律,适应气候、地理、土壤、山林、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争辩经济社会进展战略,解决自然环境与进展的冲突,积极爱惜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生态系统;.国际环境;生产社会化日益进展成为国际化,任何一个国家已不行能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