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课件: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教程文件_第1页
高三地理课件: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教程文件_第2页
高三地理课件: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教程文件_第3页
高三地理课件: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教程文件_第4页
高三地理课件: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教程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课件: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1)日变化:(一)气温变化1、气温的时间变化最高气温14时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地面1.“太阳暖地面”2.“地面暖大气”3.“大气还地面”大气增温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地面受热增温保持地面温度地面大气吸收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D气温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一年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北半球陆地7月陆地1月海洋8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1月陆地7月海洋2月海洋8月1、气温的时间变化(2)年变化(一)气温变化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1、右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丁、丙、乙

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C气温年较差:高纬>低纬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年变化越大为什么青藏高原的日较差大但年较差小呢?思考:日较差大:其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云层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少,空气散温快,降温快,温度低。

年较差小:青藏高原地势高,夏季因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气温较低;冬季因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光照比其他地区相对充足,而且因为其地势高,寒冷的西北季风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海陆、地形、纬度2、气温的空间变化(1)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降低2、气温的空间变化(2)气温的垂直变化①垂直变化: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②逆温现象(对流层)随着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0.6°C(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1)上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t1到t5最有利于大气扩散的是()A.t1B.t3C.t4 D.t5(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A.50米B.75米C.100米 D.150米DC(1)判断南北半球2、等温线的判读要领北半球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南半球南半球10℃12℃14℃(二)等温线(2)判断海陆位置及季节18OC12OC18OC12OC18OC12OC18OC12OC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一陆南七陆北ADCB一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七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图属于

半球A、B两地属于海洋的是

,属于陆地的是

。某地7月等温线图AB18OC15OC12OC北AB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一致北半球南半球25℃20℃18℃22℃寒流暖流寒流暖流暖流:由高温向低温凸出寒流:由低温向高温凸出(3)判断寒暖流(4)判断地形高低起伏: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海拔低8℃10℃12℃海拔高ABA:山脊B:山谷表现

等温线示意特点影响因素盆地闭合曲线盆地夏季不易散热成为炎热中心,冬季山岭屏障导致温暖中心山地闭合曲线山地气温垂直递减,冬夏均为相

对的低温中心盆地内部气温较高,外围高山气温较低向山顶气温降低,向山麓方向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闭合曲线从城市中心向郊区气温降低工厂、汽车、家庭炉灶释放出废热直接增暖了大气252321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规律:1、判断A、B温度15℃10℃15℃10℃AB15℃<TA<20℃5℃<TB<10℃

2、(双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地形可能是山丘B、A的地形可能是洼地C、B的地形可能是山岳D、B的地形可能是洼地BC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冬密夏疏(5)判断温差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热带地区全年高温a、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纬度因素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6)判断等温线的走向(延伸方向)b、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影响c、等温线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影响(6)判断等温线的走向(延伸方向)1、读下面等值线,已知a>b>c,下列正确的是()A.若为等高线,则L1为山地,L2为山谷B.若为陆地等温线图,则L1为低地,L2为山地C.若为海水等温线图,则L2为寒流D.若为1月份等温线图,A是海洋,B是陆地D2.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的影响D.河流的影响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D.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AD【例1】读下面某大洲南部部分等温线示意图,回答:1)下图所示为__洲南端,此时该大陆应处

季,为什么?大陆等温线南凸,说明高于同纬海洋的温度。2)图中大陆西部沿海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_______,与东侧地区相比西部等温线还有_______的特征。3)图中大陆东侧洋面上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_____;同理,图中12℃、16℃等温线向西侧洋面延伸后向__方向凸出,因为这里受______影响。南美夏安第斯山脉高耸更加密集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北秘鲁寒流经过降温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回答:1)该地所在半球及所处的季节分别是

A、北,夏季B、北,冬季C、南,冬季D、南,夏季2)关于P处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在10°以下B、气温在10°以上C、该地地势低洼D、该地周围广布热带雨林(一)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二)降水的主要类型(三)降水的分布规律空间(纬度)分布时间(季节)分布(四)等降水量线专题一:世界气温和降水世界降水(五)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降落到地面(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达到过饱和(一)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类型图示暖湿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分布地区强烈受热上升受地形阻挡爬升受热赤道及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午后山地迎风坡对流雨地形雨(二)降水的主要类型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类型图示暖湿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分布地区锋面雨台风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沿锋面抬升辐合旋转上升中纬地区我国东部夏秋季节的降水低纬大陆东部夏秋季节的台闽粤(二)降水的主要类型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前进方向暖气团上升状态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雨区范围天气实例暖锋暖气团运动方向徐徐爬升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降水全在锋前夏季雨带的北移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冷锋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阴雨(雪)、大风、降温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气团运动方向被迫抬升降水集中在锋后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春季沙尘暴赤道附近多雨极地附近少雨(三)降水的分布——空间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中纬度内陆少雨中纬度大陆东岸多雨中纬度大陆西岸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冬季多雨降水均匀夏季多雨(三)降水的分布—时间分布1、降水的时间分布——季节变化3、降水的时间分布——年际变化特点:降水量年际变化大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1500mm1000mmAB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差异大稀疏:降水差异小(四)等降水量线2、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少雨:3、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地形影响)迎风坡背风坡试分析A、B两地降水量差异的成因。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且降水少降水多4、判断内陆地形山地迎风坡地形雨丰富距海远、地形闭塞5、判断等降水量的弯曲状况a.洋流因素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b.大气环流的影响:三圈环流;季风环流c.海陆位置、风向、天气系统等d.人为因素:雨岛效应、水库修建等(1)据图可知,C地降水量较大,分析其形成原因。(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